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钛白副产物FeSO4.7H2O、Na2HPO4研制出一种新型复合絮凝剂聚磷硫酸铁(PPFS),研究了该絮凝剂对高岭土模拟水样的絮凝性能及pH值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并与聚合硫酸铁(PFS)及聚合氯化铝(PAC)比较。结果表明:PPFS的絮凝效果和絮体沉降性能均比PFS、PAC好,且在pH为6 ̄10时絮凝效果最佳。此外,将PPFS用于处理城市生活污水,PPFS除浊的优化用量为4.8 mg/L,而PFS﹑PAC优化用量为6.4 mg/L;CODCr的去除率可分别高达91.4%﹑88.4%﹑86.5%;在pH值为7 ̄9的条件下,PPFS对城市生活污水的浊度和CODCr的去除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絮凝-超滤组合技术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经聚合氯化铝(PAC)絮凝处理后的生活污水,COD去除率可达79%,GM2540C超滤膜对细菌总数截留率在95%以上,COD的去除率超过85%,处理后的生活污水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部分要求.  相似文献   

3.
表面活性剂对油田污水絮凝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含表面活性剂的模拟油田污水,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对絮凝剂处理效果的影响规律.对于所研究的4种无机絮凝剂,处理后污水的透光率随加剂量的变化规律相同,小分子絮凝剂硫酸铝(AS)的处理效果较聚合无机盐差,聚合氯化铝(PAC)的絮凝效果最好,最佳加剂量为1000 mg·L-1,处理后污水最高透光率为79.3%.有机絮凝剂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对含表面活性剂油田污水几乎没有处理效果.随絮凝温度的升高,PAC的处理效果提高;随污水中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大,PAC处理效果变差,即使表面活性剂浓度很低,污水处理难度也显著增大.比较驱油剂表面活性剂和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表面活性剂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废弃钻屑进行絮凝处理的方法及其作用机理,利用絮凝剂处理废弃钻井液,分离出废液中多余固相,所选絮凝剂为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聚乙烯亚胺(PEI)等。研究了最佳质量浓度、pH值、温度及与有机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CPAM)复配使用效果来考察上述絮凝剂的絮凝能力。实验结果表明,三种絮凝剂均存在其最佳质量浓度,其中PAC与PFS为80~100 mg/L,PEI为70 mg/L;pH将对絮凝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其中在碱性范围内将极大提升絮凝效果;当温度在20~40℃范围内对絮凝效果无明显影响;当三种絮凝剂与有机阳离子高分子各自进行复配时对其絮凝能力有着不同程度的增强,其中PEI与有机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复配时絮凝效果要优于其他两种。  相似文献   

5.
新型复合絮凝剂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比研究了PAC、PFS和PFAC、新型复合絮凝剂深度处理钢铁厂焦化废水絮凝效果.结果表明新型复合絮凝剂不仅用量最小,而且其除COD、浊度等的效果均好于其他絮凝剂,同时对其絮凝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云南化工》2017,(10):25-28
以实际生活污水为实验对象,利用絮凝剂PAC、PFS、CTS、阴离子PAM和阳离子PAM进行两组分或三组分复合,找出复配方案在提高COD去除率的同时降低PAC的用量。在5min搅拌,15min沉淀的短时絮凝实验中,絮凝剂复配后的絮凝效果普遍比单独加PAC好,PAC和阳离子PAM复配的COD去除率比单独加PAC高18%,成本下降40%。通过合理的絮凝剂复配能提高絮凝效果,减少絮凝剂用量,降低出水的铝离子浓度。  相似文献   

7.
高效絮凝剂聚合氯化硫酸铁的制备工艺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正交实验法 ,利用钛白副产物FeSO4 ·7H2 O为主要原料 ,在HCl H2 SO4 混酸的介质中 ,以KClO3做氧化剂 ,制备高效絮凝剂聚合氯化硫酸铁 (PFSC)。其工艺条件为 :FeSO4 ·7H2 O∶H2 SO4 ∶HCl∶KClO3=17∶1 6∶1 2∶1 2 ,6 0~ 70℃时常压反应 1h ,再保温熟化 1h。并将该产品与聚合硫酸铁 (PFS)用来处理某池塘废水 ,对比发现 ,PFSC的絮凝效果优于PFS。  相似文献   

8.
赵亚杰 《河南化工》2010,27(4):84-85,87
针对吉林油田一次沉降后的采出污水,利用无机絮凝剂硫酸铝、硫酸亚铁、三氯化铁: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不同分子量、不同水解度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自制HY油田污水絮凝剂等及其复配的产物,进行了絮凝剂种类、用量的筛选,同时考察了沉降速度、搅拌速度和加药顺序等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采用自制的HY絮凝剂与PAC复配,加量在分别2.5mg/l和30mg/l,取得了很好的絮凝效果,并可除去污水中的钙、镁离子,并有较强的除油能力。  相似文献   

9.
多核无机高分子絮凝剂PMC红外结构及其性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风山  王世虎  苏金柱  孙虎  朱平  丁洁  徐怡庄  吴瑾光 《精细化工》2003,20(10):615-618,627
分别用含Fe、Mg、Al和Zn金属核的络合剂(FMA)及含活性SiO2的交联剂(PSi)改性增效聚合氯化铝(PAC),合成了一种硅稳定型多核无机高分子絮凝剂(PMC)。通过分析PMC絮凝剂的红外光谱(FT-IR)发现,在波长为900~1100cm-1、1500~1700cm-1和3000~3600cm-1波段,PAC的特征吸收峰消失,原有基团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畸变,多金属核间的羟基化作用使得PMC中产生了有别于PAC的新化学键,表明PMC分子结构中可能不再有单核无机高分子聚合物。这种增效反应导致PMC的相对分子质量比PAC增大,选择性荷电吸附能力增强,因而特别适合处理油田含油污水和印染污水等变组分污水。对天然水体和印染污水的对比絮凝实验表明,PMC絮凝剂的絮凝速度、脱色率和悬浮物去除率均高于传统絮凝剂PAC和PFS(聚合硫酸铁)。对油田采油污水和炼油厂含油污水,经质量浓度为150~250mg·L-1的PMC强化絮凝处理后,污水的化学耗氧量(COD)和含油率均可达到国家规定的污水回注标准或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0.
新型污水处理复合絮凝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聚合氯化铝-壳聚糖复合絮凝剂PAC-CTS,考察了复合反应条件PAC与CTS的质量比、反应pH和复合反应时间对复合絮凝剂絮凝效果的影响,得出最佳复合条件。探讨了其投加量、废水pH对城市生活污水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其最佳的复配条件是PAC∶CTS=3∶1,pH=4,反应时间为2 h。其处理废水的最佳投加量为80 mg/L,最佳pH为7。  相似文献   

11.
混凝沉淀法处理含铅矿坑涌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婷婷  徐晓军 《化工进展》2015,34(6):1799-1803
实验采用常见的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聚丙烯酰胺(PAM)通过烧杯混凝实验进行除铅, 比较了3种絮凝剂对矿坑涌水中铅的去除效果;进而比较了3种絮凝剂分别组合之后对铅的去除效果, 筛选出既高效又经济的混凝剂组合, 并最终确定混凝剂组合为PFS和PAM。并且考察了投加顺序和pH值对组合混凝剂除铅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在最佳PAC、PFS投药条件下与PAM混用, 对含铅矿坑涌水的处理效果要比单独使用PAC、PFS任何一种絮凝剂效果好, PAM有利于提高PAC、PFS对铅的去除率。PFS与PAM组合除铅最佳工艺条件为:pH值为9.5, PFS投加量200mg/L, PAM投加量1mg/L, 投加顺序为快速搅拌时投加PFS, 慢速搅拌时投加PAM, 混凝反应时间14min, 静沉15min, 含铅矿坑涌水经该工艺处理后, 铅去除率可达99.05%, 出水铅浓度降至0.238mg/L, 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相似文献   

12.
竹桂连 《广东化工》2012,39(6):372-373
为保证离心脱水机对含油浮渣的处理效果,对气浮混凝剂聚合氯化铝和聚合硫酸铁进行混凝试验。试验表明,聚合硫酸铁能够处理含油污水处理装置的含油污水,尤其适合较高含油量的含油污水的处理,其气浮渣的离心脱水性能优于聚合氯化铝。研究结果可以为实际的工业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混凝吸附性能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比较了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合硫酸铁(PFS)、聚合氯化铝(PAC)和聚氯硫酸铁(PFCS)在废水处理中的混凝吸附性能,并对絮凝剂的混凝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使用量相同的情况下,聚铁的絮凝性能明显优于聚铝,经改性后的PFCS使用的pH范围更宽,混凝除浊效果更好。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经砂滤、絮凝、活性炭吸附处理后,水样中CODCr,浊度、色度和SS的去除率均在80%以上,出水可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黑钨矿浮选药剂应用现状,总结近年来黑钨矿浮选捕收剂应用实践。其中含胂和膦的脂肪酸类捕收剂含有有害金属,对环境中土壤以及水有极大的污染;螯合剂使用前需预先处理,不仅增加了成本和流程复杂,同时也危害环境;组合药剂的使用提高了药剂效率,节约资源,通过减少使用对环境有污染的药剂,保护了环境。并采用PAC、PFS及其组合絮凝剂对捕收剂使用后废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PAC及PAC+PFS处理后废水排放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标准,而PFS处理则没有达到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5.
镁铁复合絮凝剂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镁铁复合絮凝剂(MFF),研究了其对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并与MgCl2、PAC和PFS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MFF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了镁盐和PFS各自的优点,所能适应的pH范围广,去除COD及脱色效果较好,形成污泥沉降性能好,综合性能优于PFS、PAC及镁盐。  相似文献   

16.
针对垃圾渗滤液经生化处理后出水CODCr和色度偏高,可生化性差(BOD5/CODCr≤0.1)的特点,为进一步去除CODCr,降低色度,采用PAC和PFS两种混凝剂对出水进行处理,并对两者的混凝效果进行比较。试验表明,PFS最佳投加量为0.7 mL.L-1,CODCr去除率达到74.3%,色度去除率88.6%;PAC最佳投加量为1 g.L-1,去除率达到51.9%,色度去除率达到77.8%。无论从CODCr或色度的去除率来看,PFS的混凝效果均优于PAC。  相似文献   

17.
以位于太湖流域的某城市污水处理厂A/O处理工艺的尾水为对象,进行了化学混凝除磷试验.结果表明,无机高分子混凝剂PFS和PAC较其他无机低分子混凝剂具有更好的除磷效果,且铁系混凝剂比铝系混凝剂除磷效果要好,PFS的除磷效果最好,PAC次之;混凝剂投加量为15 mg·L-1时,可使处理后出水TP的质量浓度<0.5 mg·L-1,混凝剂PFS当n(Fe3+)/n(P)为1.25时除磷效果最好,是一种高效的混凝剂,投加量少、成本低;混凝剂和助凝剂联用时,非离子型PAM对PAC和三氯化铁的助凝效果较明显.降低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中磷含量,化学除磷方法是一种有效、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聚硅酸铝铁、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絮凝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比较了聚硅酸铝铁、聚合氯化铝和聚合硫酸铁三种絮凝剂对钢铁厂、造纸厂废水的絮凝效果。结果表明,聚硅酸铝铁的除浊、除色等效果均好于聚合氯化铝和聚合硫酸铁,其污泥沉降体积最小,沉降时间最短,沉降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19.
《分离科学与技术》2012,47(7):999-1007
The objectives are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treating oily wastewater using synthetic polymers (polyaluminum chloride (PAC), polyferric sulfate (PFS), and polyacrylamide (PAM)) combined with natural diatomite and to refine the operating parameters using diatomite as an adsorbent and a coagulant aid. The enhanced coagulation/flocculation by combining PAC with diatomite was investigated through mechanism analysis compared to the combination of PFS/PAM with diatomite, respectively. The effects of coagulant dose, initial pH, and settling time on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and turbidity were studied using PAC-diatomite in comparison with using PAC only. The enhanced coagulation/flocculation of diatomite with PAC was better than that with PFS/PAM in terms of COD/turbidity removal and floc settling characteristics, considering costs. The PAC-diatomite system reduced more than 70% of COD and 90% of turbidity over a wide pH range (7–10) within 20 min, with the optimum dose of PAC 50 mg/l and diatomite 1250 mg/l. The added diatomite effectively saved over 85% of PAC dose and simultaneously increased over 50% of COD removal efficiency. This study provided a novel and economical approach for diatomite utiliz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oily wastewater, satisfying the demands of reuse or reinjection into the grou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