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定珠 《供用电》1994,(2):29-30,32
广州供电局芳村变电站1号主变中压侧装有一组西安电瓷研究所1988年9月生产的Y5W—110/126型110kV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该组避雷器投入运行后曾多次进行带电测量,避雷器的全电流和阻性电流见表1。停电预试时直流1mA电压和75%1mA电压下的泄漏电流见表2。带电测量使用SD—89型(苏州)仪器时,发现C相避雷器阻性电流峰值为0.4mA,而使用LCD—4型(日本)仪器测量时则为0.13mA,但C相指针有摆动。停电预试直流1mA电压为156kV,75%1mA电压下的泄  相似文献   

2.
氧化锌避雷器应用研究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针对甘肃某供电局氧化锌避雷器(MOA)应用现状,对电站型和线路型MOA结构进行分析,发现110 kV某变电站1号主变压器35 kV侧B相避雷器泄漏电流异常,通过带电检测、停电试验、解体检查,最终确认为受潮故障。  相似文献   

3.
针对红外测温带电检测数据异常的110 kV避雷器,进行了运行中持续电流检测、U1mA及0.75 U1mA下泄漏电流试验,测试数据确认A相、C相避雷器存在绝缘故障。通过解体检查发现A相、C相避雷器内部已经严重受潮,故障原因是避雷器上端密封圈存在安装缺陷,导致避雷器芯体受潮。针对此次避雷器故障,提出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4.
金属氧化锌避雷器测试方法对比与分析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采取200 kV直流高压发生器与RCD型阻性电流测量仪,通过对金属氧化锌避雷器进行直流泄漏测试与带电测试全电流与阻性电流的实验,得出了金属氧化锌避雷器停电直流泄漏试验是发现避雷器受潮最有效的方法,而带电测试金属氧化锌避雷器全电流与阻性电流只能在单节避雷器中有效,对于220 kV以上两节组装避雷器是无效的。  相似文献   

5.
避雷器运行电压下交流泄漏电流的带电测试是判断避雷器状态好坏的重要依据。结合带电测试仪器的测试原理对一起GIS内置避雷器带电测试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数据异常的原因,以避免对避雷器状态的误判,并提出开展避雷器带电测试应同时关注测得的泄漏电流与对应电压相位差是否符合理论分析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麦屿变500 k V及220 k V避雷器均分别选用Y20W-420/1046W型和Y10W-204/532W型交流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MOA),自投产以来曾经多次出现避雷器泄漏电流超标现象,严重时超标4~5倍。1避雷器泄漏电流超标情况1.1避雷器泄漏电流增大2015年7月22日,麦屿变运维人员发现全站设备放电声音明显增大,220 k V麦沙4R54线、麦  相似文献   

7.
介绍一起带电检测技术的成功应用案例。通过红外测温技术发现避雷器存在异常发热情况,并由避雷器泄漏电流试验发现故障相避雷器阻性分量超出正常值许多。结合红外测温和泄漏电流试验,初步判断避雷器过热缺陷为进水受潮所致。对问题避雷器进行停电并进行电气试验及解体,验证测试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氧化锌避雷器在运行电压下通过的泄漏电流的大小,可以反映其性能的优劣.受运行方式的限制,氧化锌避雷器很难及时进行停电试验,定期试验时间间膈也较长,因此,通过带电测试来监视氧化锌避雷器的性能显得尤为重要.文中结合徐州供电公司九里山变电站110 kV Ⅱ号母线B相氧化锌避雷器发生爆炸的实例,分析了氧化锌避雷器带电测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对一起66 kV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故障进行了分析,通过对避雷器进行外观、解体检查及故障相分析,发现引起故障的原因是避雷器内部受潮,使避雷器整体绝缘迅速下降。针对此次故障提出了对避雷器进行带电测试,对硅橡胶复合外套避雷器交接验收试验时应进行交流持续运行电压下的泄漏电流、阻性电流测量及避雷器抽检试验,以提高避雷器运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带电测试干扰分析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带电测试相比传统的停电直流测试具有极大的优势,但周围带电设备对被试避雷器的影响以及避雷器自身存在的相间干扰则是目前带电测量方式遇到的最大困扰。针对普遍存在的"一"字形排列避雷器,分析了其在外界干扰环境下的持续电流特性,指出在现场干扰条件下是无法准确测得泄漏电流的阻性分量的,而避雷器带电测试的关键是确定阻性电流的增量。  相似文献   

11.
在荆门特高压站1号主变1 000 k V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进行直流参考电压及泄漏电流试验时,发现A相最下一节避雷器0.75倍直流8 m A参考电压下的泄漏电流I0.75U8m A实测值比初值(以出厂值作为初值)大了约42%,超出《GB/Z 24846-20091 000 k V交流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要求。为了查找原因,对该节避雷器进行了诊断性试验分析。各项试验结果表明,该节避雷器符合规程要求,并建议试验结果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GDW 322-20091 000 k V交流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为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2.
刘兴权  张建 《广东电力》2005,18(4):64-66
针对台山发电厂220kV避雷器泄漏电流带电测试值超标的现象,结合避雷器红外热像图和发电厂地处沿海地区(污秽等级Ⅳ级)的实际情况,从理论上分析了泄漏电流的产生原理以及对避雷器产生的危害,指出台山发电厂220kV避雷器泄漏电流超标的主要原因是避雷器上存在以盐分为主的污秽物。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对避雷器泄漏电流超标的处理办法以及预防控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避雷器各相间干扰及站内带电设备给氧化锌避雷器带电测试带来影响,从氧化锌避雷器带电测试相间干扰模型及现场测试数据进行浅析,表明准确测量泄漏电流的阻性分量在干扰条件下无法实现,通过对历次数据的纵向比较确定阻性电流的增量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监测氧化锌避雷器的泄漏电流尤其是阻性泄漏电流,是判断氧化锌避雷器运行状况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介绍了LCD-4型避雷器带电测试仪的原理和现场接线方式,推导出11次谐波电压对LCD-4型避雷器泄漏电流测量仪阻性电流测量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谐波电压是从幅值和相位两个方面影响MOA阻性泄漏电流的测量。  相似文献   

15.
《电世界》2017,(6)
<正>1现场情况2014年4月10日,我单位工作人员在一220 k V变电站开展避雷器阻性电流带电检测。检测发现,220 k V某线路C相避雷器带电检测数据严重超标。带电测试数据如表1所示。避雷器型号为Y10W-204/532W,出厂日期为2012年7月5日,投运日期为2012年12月21日,运行时间16个月。2故障诊断该站为智能变电站,避雷器均已配置在线监测  相似文献   

16.
《电世界》2017,(12)
<正>某110kV线路间隔氧化锌避雷器型号为YH10W-102/266,采用硅橡胶作为外绝缘材料,避雷器本体和绝缘底座为一体式结构。2015年10月,带电测试人员工作中发现,该线路A相避雷器本体有过热情况。对避雷器进行泄漏电流带电测试并停电诊断试验后综合分析,确定避雷器内部严重受潮。将避雷器运回厂家解体后发现,避雷器内部受潮严重,阀片有放电现象。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氧化锌避雷器的等效电路,氧化锌避雷器的带电测试,主要是测量运行电压下的交流泄漏电流,其中包括金电流、阳性电流或功率损耗。给出了使用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阻性电流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及不同厂家仪器节电测试结果的比较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一起220 kV氧化锌避雷器泄漏电流雨天偏低的异常情况,通过例行试验数据、避雷器带电检测数据、设备拆卸情况的综合分析,找出氧化锌避雷器泄漏电流偏低的原因为泄漏电流通过底座旁路导通。针对该类型设备易发生因底座瓷瓶内部蓄积鸟巢而导致的泄漏电流偏低现象,提出加装防护网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应用红外测温仪分析磁吹避雷器内部缺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红外测温仪监视运行状态下的220 kV磁吹避雷器发现B相上节热像上高下低。带电测试后和历次数据比较,发现B相泄漏电流趋于增大,判断为避雷器内部受潮,解体检查证实判断正确。  相似文献   

20.
对一起500 kV变电站瓷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红外缺陷退运进行解体试验。试验中,发现避雷器下节带电测试阻性电流上升50%,局部温度比正常相平均值高1.5 K,怀疑U相避雷器下节存在缺陷。退运试验及解体分析结果显示避雷器各项电气试验合格,但75%U1mA下的泄漏电流接近允许值上限,存在进一步上升转化为缺陷的可能,需要对同批次设备加强跟踪观测。解体试验未发现受潮、闪络等痕迹,避雷器密封良好,但避雷器下节瓷外套烧制过程中直线度偏差较大,为此,综合分析认为避雷器红外及带电测试异常是由于瓷外套内侧凹陷部位与环氧筒接触,在本身电阻片较大、热能损耗高的基础上造成局部温度超标现象,此外,还说明现场测量中降雨天气也是带电测试及红外测试准确性存在偏差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