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平战结合人防工程给排水的设计合理与否不但影响平时使用功能,对战时防护功能也有一定的影响。论文以北京某核5级常5级甲类二等人员掩蔽所民用建筑人防工程为例,阐述了人防工程的基本概念,介绍了人防给排水系统,对平战结合人防工程的给排水设计要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对人防人员掩蔽工程暖通施工图设计审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针对人员掩蔽工程、人防移动电站结合实际工程进行了分析和解释,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对施工图设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周桂斌 《城市住宅》2021,28(6):182-183
当防空警报拉响后,战时留城人员需迅速进入就近的人防地下室进行掩蔽,当大量人员涌入人防掩蔽工程时,在人防地下室的口部会出现拥堵状况,所以合理布置人防口部的数量和宽度及口部之间的距离,是人防地下室设计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4.
以厦门市某保障性住房人防工程为例,详细论述人防医疗救护站,人防汽车库、物资库、一、二等人员掩蔽所以及人防电站等不同人防功能电气设计要点和注意事项,并归纳总结其电气人防设计经验。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18)
人防工程地下室多作为车库或者是成为地下商场,战争时期其主要作用是用来人员掩蔽。一般情况下地下室都是按照二等人员掩蔽所的规范要求进行设计的。为保证人防地下室在平时和战时都能正常发挥其作用,其内部给排水系统的必不可少至关重要的。本文就结合工程实例,对人防地下室的给排水设计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望借鉴。  相似文献   

6.
《门窗》2019,(21)
人防工程为具有预定战时防空功能的地下防护工程,包括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人防指挥、医疗救护等而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工程,以及结合地面建筑修建的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人口规模的增长带动城市居住区规模不断扩大,居住区人防工程建设应贯彻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以"布局合理、功能配套、体系完整"为目标,并应遵循综合考虑所在城市设防标准、经济发展、居住区所处的环境条件,居住区人防工程尽量连通,形成网络;满足居民就近掩蔽以改善地下室人防建筑的设计方案,并确保住房设施的状况良好,本文研究了住宅区地下室人防建筑的设计分析。  相似文献   

7.
由于人防工程位于地下,相比一般的地下空间更为封闭,对掩蔽人员会产生较大的不良心理反应。为提高人防工程在战时环境下的舒适度,进行人防工程幽闭空间环境对人员造成的不良心理影响研究是十分重要的。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从态度认知、动机需求和情绪行为反应等角度,分析了市民对人防工程的了解程度、人防工程设施的现状评价、掩蔽期间的各种生理心理反应和需求。结果表明:多数市民对人防工程已有感性认识;对掩蔽人员而言,水、新鲜空气和及时联系亲朋好友是最迫切需求,紧张、惊恐、压抑、沉闷等为最大心理反应,拥挤、差的空气质量、指引标识不清、饮用水缺乏、缺少坐卧器具、与外界信息连通不畅等为重要心理影响因素。本文成果可为改进人防工程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唐文娟 《建筑知识》2013,(9):223-223,227
人防工程是战时防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以及物资掩蔽、防空指挥、医疗救护的重要措施,单独的修建地下防护建筑,以及结合地面建筑修建,形成可用于战时防空的建筑。随城市的逐步发展,人防工程的建设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人防工程具有国家规定的防护能力以及各项战时防空功能,是人民防空最重要的物质基础。设计好人防工程,是人防工程在战时能够真正起到防空以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功能。这就要求设计人员深刻了解并严格执行《人民防空设计规范》,并依此依据,进行人防工程的设计工作。而且要求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对于核爆动荷载作用下的作用机理以及对结构的反应有很好的了解及认识。  相似文献   

9.
陈卫云 《门窗》2012,(8):63+65
1什么是人防工程人防工程也叫人防工事,是指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人民防空指挥、医疗救护而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以及结合地面建筑修建的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人防工程的构造有以下特点:(1)坚固的主体围护结构(如坚固的四壁和顶底板),能对战时核武器爆炸荷载级常规武器爆炸作用进行有效地防护。(2)具有能满足防核武器、防生物武器、防化学武器的三大保障能力的通风、给排水及电气配套设备系统室内空间。(3)具有能与上述两项功能匹配的具有防护密闭功能的口部。人防口部防护是人防工程特有的非常重要的系统性防护专项工程,其主要通过人防门窗的抗力防护及气密性防护达到所需人防防护要求的。因此人防门窗是具有特定的防护  相似文献   

10.
针对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人口疏散所面临的挑战,为了发挥人防掩蔽工程最大效能,实现群众安全高效掩蔽,采用运行机制分析、综合统计分析、已有体系调研、专家专题讨论等方法,研究建立反应人防掩蔽工程承载能力和资源保障能力等因素的掩蔽能力综合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层次分析法等理论,建立人防掩蔽工程保障能力评估模型。从平时、战时两方面分析人防掩蔽系统的保障能力评估指数,得到其实际容纳人数。研究结果表明,人防掩蔽工程保障能力综合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可以根据掩蔽工程内部因素的变化,实现人防应急掩蔽人数的动态调整,为决策人员调整掩蔽计划提供依据,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人防工程是国家抵御战争、保卫人民的命脉工程。我国的国家安全形势和严峻的周边环境时刻不容忽视战争,要重视人防工程。在人防设计中,建筑专业和暖通专业的配合是较为复杂的环节,既要满足暖通要求,又要结合建筑设计的特点,综合各个专业,把握好人防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12.
杨旭 《城市建筑》2014,(4):30-30
本文从不受规划条件的限制、地下空间学校使用功能、地下空间工程设计的发展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小学新建扩建地下空间建设的可行性。同时就校园内场地条件、人防工程与学校使用相结合、建设过程对于学校的影响这三个问题,提出了意见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刘鹏 《安徽建筑》2007,14(4):90-91
通过对三门峡市区地下人防工程的分布及规模进行调查分析,在取得可靠参数的情况下,经过"卸荷拱"理论严格计算、分析,确定地下人防工程处于稳定状态。决定采用预钻孔灰土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基础形式为扩展基础,2年来的运行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4.
郭孔彬 《福建建筑》2009,(10):152-152
平战结合的二等人员掩蔽工程是防空地下室最量大面广的人防工程。本文阐述了这类工程的设计原则,并对设计环节的一些要求与做法进行分析和论述,以期引起同行共鸣,提升防空地下室的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15.
梁多胜 《山西建筑》2011,(7):186-187
根据工程实践,从潜孔钻的固定、钻孔及施工安全措施等方面,阐述了隧道洞身内Ф89中管棚的施工工艺,对特殊施工条件下管棚施工提出一些建议,以进一步推广该施工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潘岳 《山西建筑》2014,(1):15-15
阐述了城市从封闭到开放、从功能性到人性化及社会分化的发展变化过程,分别对这三个阶段的防御体系进行了介绍,研究了各阶段的防御功能特点,为类似工程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重庆市旧城改造中经常会遇到抗日战争期间遗留下的废弃防空洞,防空洞的处理需谨慎,若处理不当会造成资源上的浪费或不能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本文结合工程实践,从防空洞的复测、废弃防空洞的施工处理、局部开挖封仓回填工艺等几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超浅层地震勘探中防空洞表现的特征和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弃的防空洞妨碍工程建设, 超浅层地震勘探可以有效地探测其部位。本文通过勘查实例, 分析研究了防空洞在超浅层地震勘探中表现的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reviews the literature on the design, construction, testing and cost of blast and fallout shelters. The researchers found that nuclear weapon effects and shelter design are well understood; however, cost is an important barrier to the construction of permanent shelters. Single-purpose blast shelters have costs ranging from U.S. $500 to 2500, or more, per occupant (or per space), depending on size, hardness, location, and whether the shelter is part of new construction or retrofit. Multiplied by a risk area population of approximately 160 million, the cost of a blast shelter construction program would rival that of a major strategic weapon system. Options in the mid-range of expense, i.e. a few tens to a few hundreds of U.S. dollars per space, include: (1) requiring modification of limestone mining practices, where appropriate, to generate usable shelter space near cities; (2) encourag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arth-sheltered housing and other buildings; and (3) requiring and/or subsidizing the construction of dual-use basement shelter in new construction. A program using this approach would require an annual expenditure equal to approximately 1% of the annual defense budget for 10 or more years. The very low-cost (and less effective) options open to the U.S. government, with its current civil defense budget, remain as follows: (1) maintain the inventory of fallout shelters and identify space with some blast protection potential; (2) plan for “crisis upgrading” to improve existing space in a crisis; and (3) plan for construction of expedient shelters in a crisis. The crisis-implemented options require several days' warning in order to be effective. While much of the technology for protecting people against nuclear weapons effects originated in the U.S., we have not solved the political problem of allocating the resources to protect our own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20.
翁丽娅 《城市建筑》2014,(8):122-122
结合民用建筑修建人民防空地下室,是现在人防工程的主要形式。一些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对人防工程的专业要求不够重视和熟悉,导致在人防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问题,影响了人防工程的防护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