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传统民居的空间形态研究入手,将晋北民居单体建筑的"间""架"以及院落的比例、竖向尺度等列入研究范畴,得出规律性结论,以期为晋北地域性民居建筑的延续与发展,提供基础资料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东北传统合院式民居的风格构造进行了概述,对东北汉族传统合院式民居的空间特点进行了研究和论述。 相似文献
3.
5.
合理的风环境可以减少外部污染空气对建筑环境的影响,可以有选择地引入新鲜空气,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论文的展开以豫东合院式民居的风环境为基准点,探索亚热带气候环境对建筑生成发展起到的作用,气候影响建筑布局。 相似文献
6.
选取中国五大建筑气候分区的40座典型传统合院式民居,通过构建空间指标体系并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不同空间模式的气候适应性.结果显示,传统合院式民居空间组织因素受气候影响较大,空间形态其次,空间界面较少受气候影响,而且在众多地域气候影响因子中,冬季平均温度、平均降水量、平均湿度和夏季平均风速对民居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
从狭义来说,乡土建筑是指在一定的乡土环境中由乡土文化孕育出来的建筑,合院民居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生活方式的载体,它反映了地方生活形式和乡土特征,是理解乡土建筑的着手点。该文通过分析合院民居空间组织的“理”、格局、特色及现状。说明了其形成的原因、组织的形态及现实的发展。让人们在对它的状况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去体会乡土建筑所蕴涵的独特之美;同时感受到乡土建筑悄无声息的变化,去思索乡土建筑更好地继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城市化热潮,地域特色与文化韵味在城市建设中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此情景下,客家文化和建筑的研究与保护至关重要,但是目前关于客家建筑的研究成果中理论论述居多,而传统住宅的成型是建筑与当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地域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该文从自然地理环境和建筑内外空间入手构建空间分析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在上杭具体自然与社会环境中把客家人的社会交往活动、家族制度、社会文化与住宅的空间联系起来,研究上杭客家民居合院式住宅的空间组织,解析在上杭特定地域中客家民居的特色和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居住文化。 相似文献
9.
通过典型东北汉族传统民居模型的建立,利用软件数值模拟方法对其进行冬夏两季节的风环境模拟,分析其风环境特点,总结其适宜东北风环境的优点与须加以改进之处,并提出适宜的风环境营造策略。 相似文献
10.
11.
探究传统居住文化——谈院落空间在现代居住建筑中的演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建筑庭院由来已久,在漫长的历史沿革中,传统院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院落空间形态日趋成熟、丰富,逐渐成为中国传统建筑中最为典型的语言。该文以中国传统院落的特点为原则,归纳总结了现代居住建筑庭院设计的类型和特性,为将来庭院建筑的发展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院落是构成建筑空间的基本单位,它能够凝聚空间,强化生活气息,创造怡人的小环境,在我国传统民居中得到广泛运用。本文分析了院落空间的特征与现代住区在传统延续方面的局限性,结合实例探讨如何将院落空间合理运用到现代住区的设计中,并提出将院落空间融入现代住区的一些策略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15.
庭院绿化是居住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居住生态环境、提高居住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它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人工植物群落为主体,以艺术手法构成具有生态、景观、休闲等综合功能的居住绿色空间系统,给人以自然的宁静、灵性与生趣。它是居住小区中重要的基础设施,亦是现代化居住区的象征和文明标志,庭院绿化作为居住的一项基础建设行业,作为居住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庭院是中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给建筑注入自然的活力至今魅力不衰。本文在解读中国传统庭院概念的基础上。将传统庭院空间根据其使用功能和其反应的生活方式概括成四大类并加以简明分析,目的在于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17.
文章根据住区环境的现状,对居住环境中庭院行为作了探讨,从人与环境的角度分析了庭院环境设计的特征,探讨了住区庭院环境设计中的几个要素的处理. 相似文献
18.
19.
在现代城市生活中,院落空间渐渐地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2020年将达到60%左右。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新型院落式住宅可以成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居住建筑发展的一个方向。传统的四合院形式单一,等级严格。新型院落式住宅,在平面上保留传统四合院的元素,组合形式更加灵活多样,立面上不局限于传统结构形式,不受层数高度限制,可以有更丰富的立面及空间造型,满足不同人群的居住需求。 相似文献
20.
大学校园庭院空间是大学公共空间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建筑与外部坏境之间的过渡空间。一方面,它不仅满足了师生对自然的需要、对交往的需要,还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另一方面,作为建筑外部空间的一部分,对提升建筑外部环境品质及烘托建筑形象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