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控制城市形态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1世纪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是以可持续的城市为主题。可持续性包括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内容,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大运量公共交通的通达性。国际比较研究表明,城市形态与交通模式之间的关系是造成城市发展偏离的主要因素之一。人们已经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必须综合考虑密度、区位和交通体系的密切关系,形成一种适宜的城市形态完全依靠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必须注意到,新城市主义出现的原因是为了解决北美传统的城市蔓延和郊区化问题,使城市发展具有可持续性。新城市主义有两个重要内容。一是梯度方法,二是城市规范指标。 相似文献
2.
21世纪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是以可持续的城市为主题.可持续性包括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内容,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大运量公共交通的通达性.国际比较研完表明,城市形态与交通模式之间的关系是造成城市发展偏离的主要因素之一.人们已经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必须综合考虑密度,区位和交通体系的密切关系,形成一种适宜的城市形态完全依靠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必须注意到,新城市主义出现的原因是为了解决北美传统的城市蔓延和郊区化问题,使城市发展具有可持续性.新城市主义有两个重要内容.一是梯度方法,二是城市规范指标.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发展关注的今天,城市环境的可持续性越来越受到重视。《紧缩城市——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这本书集结了这方面的多种观点,提出紧缩城市(Th Compact City)的概念,并从不同视角为读者展示研究这一城市发展理论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解读《迈向可持续的城市形态》一书为主线,介绍了国外学者研究可持续城市形态的最新成果。与该书的前一卷《紧缩城市》相比,在“什么是可持续的城市形态”和“如何实现可持续的城市形态”这两个问题上专家学者给予了更为肯定的回答。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解读《迈向可持续的城市形态》一书为主线,介绍了国外学者研究可持续城市形态的最新成果.与该书的前一卷《紧缩城市》相比,在"什么是可持续的城市形态"和"如何实现可持续的城市形态"这两个问题上专家学者给予了更为肯定的回答. 相似文献
6.
7.
当科学技术将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将会有愈来愈多的人迁离其祖辈居住过的乡村而涌向城市。据有关资料显示,本世纪末,全世界将有约50%的人口集中生活在城市环境之中。世界总人口每天以20多万人的速度增加,并将持续到下世纪中叶。到那时,世界人口有近70%—80%集中地居住 相似文献
8.
9.
"迈向一个星球的2012"——伦敦奥运会可持续性规划伦敦在申办2012年奥运会的陈述中就提出了"举办第一届可持续的奥运会和残奥会(Thefirst sustainable Olympic and Paralympic Games)"的口号,这某种程度上成为伦敦获得主办权的重要原因之一。伦敦的愿景是希望把奥运会作为一次转变的契机,来加快奥运会所在地——伦敦东区生活质量改善的步伐,并鼓励英国全国人民更多地采用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奥运会场址位于伦敦东区利亚山谷,靠近格林威治附近的金融中心、摄政公园附近的行政办公中心,长期属于城市中较贫困的地区,环境污染,经济低迷,种族隔离。伦敦市政府将奥林匹克公园项 相似文献
10.
通过介绍Hildebrand Frey对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的研究,以密度、开放空间、交通流、功能混合与弹性这几项基本要素为基础,对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模式进行了分析,从而提高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12.
城市公共空间是与城市交通系统同等重要的城市基础性组织及全局性控制要素。城市公共空间格局研究主要关注公共空间的配置及其机理,对把握城市物质空间形态构成及其演进规律是一项重要的基础研究。在长期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理论前沿的基础上,结合大量田野调查、环境行为实证研究和形态学量化分析,探析了国内外较为成功的城市公共空间格局所遵循的普遍规律性原则,即结构适配、场所固结、层级连续和界面约束原理:好的城市公共空间格局总是与城市结构相适配;有若干独特地点从整个连续系统中凸显出来;形成层级连续系统;并具有明确的限定约束界面。 相似文献
13.
14.
城市生态系统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现代城市建设面临着生态环境危机。为此 ,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 ,阐述了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 ,并从系统的平衡、共生及资源循环利用三方面来探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与城市绿化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人们在处理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的关系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以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为指导,是城市发展进程中走向生态化的必然趋势。文章指出:在用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探讨城市绿化在向生态城市的过程中,应有自然观、资源观、文化观及坚持生态学原则等理念准备。 相似文献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