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深入分析了影响PVA平均聚合度的因素。提出了控制PVA平均聚合度的工艺优化措施。根据自由基聚合反应的特点,结合大量生产数据,推导出了平均聚合度与甲醇配比、聚合率的量化关系式。在甲醇配比引入上述关系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聚合率、甲醇配比、引发剂添加率、反应时间四者的量化关系式,使之适用范围更宽。通过将优化控制方法应用于多品种的开发和生产中,发现对PVA产品平均聚合度的稳定控制起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PVA平均聚合度波动因素分析及优化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聚乙烯醇 (PVA)聚合反应过程中 ,平均聚合度波动的实际问题 ,在对聚合反应工艺、反应机理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 ,找出了影响平均聚合度波动的主要因素 ,并逐一分析了对平均聚合度影响的情况 ,在理论和实验基础上找出了在多品种PVA生产中各主要因素变化对平均聚合度变化的规律 ,提出了包括运用先进仪表控制手段在内的优化控制措施和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3.
无机阻燃剂高聚合度聚磷酸铵的研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贾云  陈君和 《石油化工》2006,35(1):56-59
以五氧化二磷、磷酸铵盐、尿素为原料、氨气为保护气,制备了高聚合度聚磷酸铵无机阻燃剂。考察了五氧化二磷、磷酸铵盐、尿素的用量和反应温度对聚磷酸铵平均聚合度的影响。采用端基滴定法测定了聚磷酸铵的聚合度,并用X射线衍射(XRD)法表征了聚磷酸铵的晶体结构,同时测定了聚磷酸铵的粒度和溶解度。实验结果表明,制备聚磷酸铵的最佳反应条件为:n(磷酸氢二铵)∶n(五氧化二磷)∶n(尿素)=1∶1∶0.3,反应温度280~300℃,反应时间40m in,热处理温度250~280℃,热处理时间110m in。在此条件下制备的聚磷酸铵的平均聚合度大于600,平均粒径直径小于50μm,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0.4g;XRD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物质为Ⅱ型聚磷酸铵。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PO-EO-嵌段其聚物的合成与光谱分析。PO-EO-嵌段共聚物是以丙二醇为引发基,在碱的催化下,依次加聚环氧丙烷和环氧乙烷而得。光谱分析包括红外光谱分析和核磁共振(NMR)波谱分析。采用NMR法可以简单而准确地确定PO和EO的聚合度。根据聚合度可以求出PO-EO-嵌段共聚物的平均分子量。  相似文献   

5.
现有的稠油粘度预测模型都近似将粘度处理为温度和API重度的函数,然而稠油粘度实际上还与沥青及胶质含量、含水量等有关。利用29口井的稠油样品测试资料,对4个常用的脱气稠油粘度预测模型进行了评价,并运用对比拟合的方法建立了新的脱气稠油粘度预测模型,模型综合考虑了温度、API重度、沥青与胶质含量、含水量的影响。运用新模型预测了稠油样品的粘度,在2个API重度范围内预测粘度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5.76%和17.20%,远小于所评价的模型;运用新模型实例预测了另外11口井的稠油样品粘度,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17.66%,基本满足工程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6.
微波法合成低聚合度多聚甲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微波法制备低聚合度多聚甲醛(PF),考察了助剂种类、微波功率、微波辐射时间等对PF中甲醛含量、PF收率和PF平均聚合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微波法可大大加快聚合反应和脱水反应的速率、缩短反应时间。在微波功率300W、物料表面温度52℃、反应时间25min、二甲胺质量分数为0.04%的条件下,PF中的甲醛质量分数达到95.71%,PF收率为74.67%,PF平均聚合度小于20。同时,采用二次回归模型描述了微波功率和反应时间等因素与PF中甲醛含量和PF收率的关系,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拟合良好,PF中甲醛含量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38%,PF收率的平均相对误差为4.01%。  相似文献   

7.
聚合度和磺化度对油井水泥外加剂SPS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吴安明 《油田化学》1994,11(3):238-240
本文测定了室内合成聚苯乙烯磺酸钠(SPS)样品处理的G级水泥浆表现粘度、样品抗盐析能力及在G级水泥上的吸附量,讨论了SPS的聚合度和磺化反对SPS在水泥浆中减阻效果的影响。SPS样品以废旧聚苯乙烯塑料为原料制备。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PVC悬浮聚合引发剂的选择方法,并对产品平均聚合度进行了预测。为引发剂的选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粘度模型是提高石油采收率程序包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纯原油而言,已经建立了几个精确模型。在这篇文献中,深化了一种在早期出版物中出现的简单相关模型,不仅能预测稀释原油混合物的粘度,而且还能对使原油粘度降低到可开采粘度的稀释剂的质量分数进行预测,在深化粘度模型中,把纯原油及稀释剂的粘度作为边界点,并建立质量分数的n(粘度降低参数)次幂,用来解释随稀释剂质量分数的增加原油粘度急剧降低的程度,模型以三种不同原油及5种不同稀释剂的99个数据点为基础而建立,粘度范围为10^-1-106mm^2/s,模型重新计算了粘度及质量分数值,并且与Cragoe,Chirinosde等方程进行了对比,结果吻合程度非常高,粘度与质量分数的平均绝对偏差分别为12%和5%,对深化模型以外的预测数据表明实验数据与预测数值有很好的吻合性,25℃,60.3℃和82.6℃混合物的粘度平均绝对偏差在10%以下。  相似文献   

10.
运用目前常规地层原油粘度计算方法研究CFD油田的地层原油粘度,但是计算结果误差较大,平均相对误差接近50%。针对此问题,通过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并结合数学方法,最终建立了不同温度区间地层原油粘度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的结果较准确,平均相对误差仅为7%,可以用于确定CFD油田的地层原油粘度。所研究的成果丰富了地层原油粘度计算方法,对相似油田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了对叔辛基酚聚氧乙烯醚同系物的组分,订定相对于3,5-二甲苯酚的较正因子,给出了测定分子量分布和平均聚合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状态方程与粘度模型匹配预测原油粘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改进的Dean-Stiel粘度模型,提出了将状态方程与之结合进行原油粘度预测的方法,采用Patel-Teja状态方程预测结果最好,平均相对误差为6.27%。  相似文献   

13.
预算重油和沥青的粘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便于现场开采,已经建立了一个用来预算沥青和重油粘度的关系式。此关系式只需一个简单的粘度测量。从关系式中导出的粘度值与18套(含175个测量值)阿尔伯塔重油和沥青的实验数据相比,总的平均绝对误差为4.4%。  相似文献   

14.
退浆废水中聚乙烯醇的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加入少量碳酸钠助剂的盐析法新配方处理回收退浆废水中的聚乙烯醇(PVA),并通过正交实验得出了新凝结剂的最佳组成配比.该法使硫酸钠和硼砂的投加量降低了28%,降低了出水盐类的质量浓度,PVA回收率可达90.3%.用粘度法测出该法回收的PVA的相对分子质量和聚合度,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法对回收的PVA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并与原PVA浆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其基本性能不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维尼纶生产中聚合度分布测定方法作了初步的探讨。在对原有的薄膜溶解分级法进行改造的基础上,尝试以简易GPC仪测定PVAc和PVA的聚合度分布。实践证明它们可用来研究诸如聚合度分布与凝固可纺性的关系等生产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6.
注蒸汽条件下稠油井下生热催化改质室内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在注蒸汽条件下,生热添加剂及催化剂对稠油的催化改质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注蒸汽的条件下,辽河稠油在生热添加剂作用下,稠油的粘度、平均分子量下降。催化剂的存在可以加速稠油催化改质反应,使稠油的粘度、平均分子量进一步降低。以稠油的粘度和平均分子量作为评价指标,确定了室内模拟的最佳反应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7.
采用(1) 20 ℃时的密度和80 ℃时的粘度;(2) 20 ℃时的密度和100 ℃时的粘度;(3)20 ℃时的密度、80 ℃时的粘度和100 ℃时的粘度作参数,分别得到三种计算重馏分油数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关联式,其适用范围为200~800,平均相对误差4% 左右。还采用80 ℃时的粘度、100 ℃时的粘度和20 ℃时的密度作参数得到计算常压渣油和减压渣油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关联式,适用范围为300~1 400,平均相对误差5.3% 左右。  相似文献   

18.
VH1/VH2型全自动运动粘度测试仪:用于测定润滑油(包括新油和旧油),高聚物以及各种液体的运动粘度和动力粘度.本方法所需样品量小于1毫升,平均测试时间在60秒左右.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基于对应态原理的统一粘度模型对天然气气相和液相的粘度进行了预测。模型通过引入混合规则,仅需天然气各组分的基本物性数据即可预测混合物粘度,计算简便可行。应用于二元轻烃混合物749个数据点及天然气高压粘度的预测,平均绝对差分别为4.13%和2.13%,优于现有的其它粘度模型。  相似文献   

20.
我国河流相与三角洲相储层水驱油效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河流相与三角洲相储层的地质储量约占总开发储量的70%以上,用油田岩心试验等实际数据统计研究了河流相与三角洲相的平均渗透率K,平均地层原油粘度μ0、平均地层水粘度μw,平均油层温度T和平均油水粘度比μR,结合典型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计算了河流相与三角洲相储层最大驱油效率EDL0(含水率100%的驱油效率),含水率98%的驱油效率ED0.98和流度比M,并得到了水驱油田最大驱油效率EDL0,含水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