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低压微网接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保证人身安全及设备稳定运行为目标,对低压微网的接地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针对低压微网的系统接地,分析分布式电源的中性线接入的必要性;考虑杂散电流的危害,提出低压微网中同一建筑内的电源中性点接地唯一性的要求;根据低压微网的不同运行方式,制定确保系统内中性点可靠接地的原则.针对低压微网的保护接地,分析传统低压配电网的TN和TT接地方式中保护接地在低压微网中的适用性;针对低压微网中分布式电源和用电设备的特点,提出混合接地方式并对其辅助设备配置方案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城市微网接地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低压微电网在不同接地方式下运行的安全稳定性问题,提出了典型微网的接地方案。基于国家/行业标准,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践应用比较,对低压微电网主变压器接地方式、微源接地方式、低压微网系统接地方式分别进行了比选,给出了不同情况下各种接地方式的适用条件和场合。结合微网系统特点得出了适用低压微网的接地方案,即主变优选用D,yn11连接组别,中性点有效接地,微源并网时中性点不接地,孤岛时仅主电源中性点接地。整个微网系统采用TN-S/TN-C-S与TT混合接地方式,微源和三相用户采用四级开关,单相用户采用两级开关。  相似文献   

3.
110kV~500kV系统常采用有效接地系统,110kV及220kV系统中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或经低阻抗接地,部分变压器中性点也可不接地;330kV及500kV系统中不允许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运行。文章对有效接地和低电阻接地系统中的变电所接地要求加以梳理,并结合工程实例对变电所的接地设计进行了分析探讨,结合国家电网公司"两型一化"变电站设计建设导则,提炼出变电所接地设计的主要考虑思路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民用建筑变电所内低压侧电源接地方式分为中性点直接接地和"一点接地",具体采用哪种接地方式,需根据配电系统电源的位置、低压出线的接地制式要求以及系统是否会产生杂散电流来进行选择。为防止杂散电流和电磁干扰,接地方式的不同还会影响进线断路器和母联开关级数的选择。分析了目前民用建筑配电低压侧中性点应采用的合理接地方式,并提出了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5.
0引言在我国,6~35kV电压等级发电厂、变电所均采用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两种方式。在中性点不接地的系统中,为了监视三相对地电压,发电厂、变电所的母线上都接有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其一、二次绕组接成星形,中性点直接接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 1 0 k V小电阻接地系统的系统模型和节点电压方程 ,分析了该系统电缆线路对地电容参数不对称所引起的流过接地变压器中性点的零序电流的变化规律、高压侧出现单相接地故障对低压侧的影响及变电所接地网接地不良所产生的接地变压器中性点零序电压升高 ,并通过仿真算例证实了参数不对称和接地不良可能导致接地变压器零序电流保护误动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10 kV小电阻接地系统的系统模型和节点电压方程,根据该模型分析了该系统线路对地电容参数不对称所引起的流过接地变压器中性点的零序电流的变化规律.分析了高压侧出现单相接地故障对低压侧的影响情况,分析了变电所接地网接地不良所产生的接地变压器中性点零序电压升高的情况,并通过仿真算例证实了参数不对称和接地不良可能导致接地变压器零序电流保护误动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10kV小电阻接地系统特殊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 10kV小电阻接地系统的系统模型和节点电压方程 ,根据该模型分析了该系统线路对地电容参数不对称所引起的流过接地变压器中性点的零序电流的变化规律。分析了高压侧出现单相接地故障对低压侧的影响情况 ,分析了变电所接地网接地不良所产生的接地变压器中性点零序电压升高的情况 ,并通过仿真算例证实了参数不对称和接地不良可能导致接地变压器零序电流保护误动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0 引言 目前,在低压动力和照明中,最常见的是采用中性点接地的三相四线制(380/220V)低压配电系统.从变压器引出3根相线和1根中性线,3根相线作为380V动力电源线,1根相线和1根中性线构成220V照明电源,变压器二次侧的中性点直接接地.  相似文献   

10.
对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短路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出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负荷中性点严禁接地 ;对电源中性点接地的系统 ,电动机的中性点以不接地为宜  相似文献   

11.
董德坤  商涛 《黑龙江电力》2012,34(2):125-127
介绍了国内电厂低压厂用电系统中性点几种接地方式,列出了低压厂用电系统中性点不接地、高电阻接地方式及采用直接接地方式的特点,并通过实际计算比较了不同接地方式对人体触电的危害,提出了不同接地方式可采取的安全措施及使用建议.  相似文献   

12.
保护零线与电源中性点是用导体接通的,故障同路阻抗小,是接零保护系统;TN—C、TN—C降阻、TN—S、TN—S埋地等系统都属接零保护系统。保护零线与电源中性点没有导体接通的,故障回路阻抗大,是接地保护系统;IT和TT系统都属接地保护系统。文中摘录了国标GB14053—93中的系统接地型式。  相似文献   

13.
美国工商业中压电力系统普遍推广中性点低电阻接地系统,有限制地应用阻接地系统,不再推广不接地或消谐器接地系统。在低压系统上主要应用有效接地系统,并积极研制电弧故障断路器(AFCI)。章介绍了美国中性点接地实践的进展历史,并对照我国国情对中性点接地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4.
浦镇 《供用电》1997,14(5):38-39
在我国380/220V低压三相四线配电系统的中性点都是直接接地的,可采用的保护接地方式有两个系统,即TN系统和TT系统。TN系统也称保护接零系统;TT系统则称为保护接地系统。本文分析介绍了TN、TT系统的应用与特点,以及漏电保护器的接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变电所中性点不接地供电网系统的不断扩大及电缆馈线回路的增加,单相接地电容电流也在不断的增加,合理选择和改造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是关系到电网运行可靠性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中低压电网中性点不接地供电网系统的不断扩大及电缆出线回路的增加,单相接地电容电流也在不断的增加,改造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合理选择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技术问题,分析和探讨了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供电可靠性,提出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相似文献   

17.
陈战 《电气应用》2012,(6):79-85
依据国际标准对低压配电接地系统的规定及对多电源系统接地的要求,通过对在核电厂接地环境下低压接地系统的分析,提出在AP1000后续核电项目中低压接地系统应采用TN-S系统,并采用双电源一点接地。  相似文献   

18.
低压系统和用户直接关联,合适的接地方式对于保障设备和人身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国内低压配电系统接地标准的制定长期没有得到重视,部分标准存在较多问题。为此,文中广泛查阅了国内外低压系统接地相关标准,并进行了对比分析,对其中不一致或矛盾之处进行了辨析;结合IEC相关标准,指出了国内标准存在的不合理之处,涉及名词术语的使用、"零线"重复接地以及变电所共用接地等,明确了重复接地和共用接地的适用条件,并提出了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9.
配电网中性点经高电阻接地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京一个10kV电网变电所作为中性点经高电阻接地方式试运行的配电网,经现场试验和理论分析证实配电网采用这种接地方式能限制电源侧断线谐振过电压和间隙性弧光接地过电压,从而使间隙氧化锌避雷器可能在这种接地方式的配电网中安全运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颜庆宇  王丹 《黑龙江电力》2009,31(6):438-440
比较了配电系统中性点不同接地方式的优缺点;介绍了中性点电阻选型、接地变压器选型;分析了配电系统经电阻接地对供电可靠性、通信、人身安全、开关维护的影响。指出对电缆为主的配电系统,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是优先选择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