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对建筑进行审美与品评,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都能以自己的观点和标准,甚至是难以表达、模糊的标准,对建筑作出判断.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划定统一的评判标准.对建筑进行审美与品评,这势必有助于公众对建筑的理解,提高他们对建筑的鉴赏能力,为建筑事业的发展和建筑艺术的繁荣提供更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2.
孙洪利 《建筑节能》2005,33(5):45-46
对建筑进行审美与品评,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都能以自己的观点和标准,甚至是难以表达、模糊的标准,对建筑作出判断。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划定统一的评判标准。对建筑进行审美与品评,这势必有助于公众对建筑的理解,提高他们对建筑的鉴赏能力,为建筑事业的发展和建筑艺术的繁荣提供更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3.
建筑批评学     
建筑批评学是研究建筑批评的学科 ,也就是元批评 ,是建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批评是对建筑以及建筑的创作思想、建筑作品与设计、建造和使用建筑的过程、使用建筑的社会个体和社会群体的鉴定和评价 ,对建筑进行全面而又系统的研究、描述、分析、阐释、比较、评价、论证、判断和批判。运用正确的思想方法 ,客观地、科学地、艺术地和全面地对建筑及其作者———建筑师的价值和品质作出评价。建筑是人和社会存在的环境 ,建筑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文化符号。为了建筑和人类自身的进步 ,建筑批评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建筑批评是对建筑、建筑所…  相似文献   

4.
以建筑实体为对象,以实体的表义性作为建筑形态的共同特征,对实体的基本特点和形态意义的组织方法进行了跨学科探索。其目的是分析实体的形态特征对建筑意义引导和暗示的认知作用,以及建筑实体的组织结构倾向性,对形式意义理解的影响程度。据此,对建筑形态设计涉及到的建筑识别方式、实体的性质和特征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索。归纳出实体的五个基本特征,并阐述了这些基本特征与建筑空间功能属性和精神内涵的关系。同时,根据感受者对形态反应的心理活动特点,从感知的角度,提出了三种具有启发性的形态组织方法。通过分析和论证认为,对建筑物质元素控制的恰当方法,是从易于识别和理解的角度使实体充分特征化。  相似文献   

5.
吴卉 《福建建筑》2008,(9):23-24
古代建筑、近代建筑、历史建筑和文物建筑是相近并容易混淆的几个概念,它们之间相互交叉但又相互区别,具有不同的内涵、外延和价值性,对它们的正确认识对在当今城市建设和历史文化名城的开发和保护利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关于极少主义建筑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国内现存对极少主义建筑认识的一些误区,并由对极少主义建筑的认识引发对建筑的本质和美学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比较之下的中国传统建筑窗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淑英 《山西建筑》2009,35(14):48-50
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窗户功能性、装饰性和变化形式及其装饰纹样等方面的分析,并和西方传统建筑窗式比较,发现和西方建筑窗户的细节有诸多差异,其中体现了渊源不同的深远文化内涵,以使人们更清晰的认识民族、地域的差异对传统建筑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秀静 《华中建筑》2009,27(7):182-184
该文以山西近代扩建的高等学校为研究对象,从建筑历史与理论的角度通过对相关材料进行查阅、整理并分析校园规划和建筑特色,说明近代山西建筑新旧并存、中西交融的设计手法,以期对今后近代学校建筑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该文通过对吉林市殡仪馆设计实例进行介绍和分析,阐述殡葬建筑的精神性及这种精神性在建筑场所、空间、工艺流程等方面的创造和体现。诠释建筑精神和建筑意象空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怀疑和批判是建筑评论创新的灵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孟潮 《新建筑》2004,(2):58-59
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建筑评论.首先对建筑界内外关于建筑评论的八种说法作了解读.而后对什么是建筑评论作了广义的解释.最后的结论是:建筑评论的最终目标是创新,而怀疑和批判是建筑评论创新的灵魂。  相似文献   

11.
尹春  李莉萍 《山西建筑》2006,32(6):16-17
介绍了基本建筑的概念和属性,探讨了秩序与基本建筑,建构与基本建筑及使用者与基本建筑的关系,以全面了解基本建筑的建造过程及肌理,从而分析建筑的基本和初始。  相似文献   

12.
工业建筑对近现代建筑的促进及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杨红  陆隽 《工业建筑》2001,31(1):1-3
通过对工业建筑与近现代建筑产生之相互联系及其对现代建筑运动促进和发展作用的回顾和总结 ,强调了工业建筑在近现代建筑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并对工业建筑在新的技术革命条件下自身的发展和创作作品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产物。伊斯兰寺院有她独特的传统风格,初起时原属阿拉伯建筑系统。伊斯兰国家建筑大体分为两类,非宗教性建筑和宗教性建筑。礼拜寺院、祠墓尖塔、雕刻纪念物等属于宗教性建筑。本文主要对伊斯兰建筑式样与艺术特征、规模进行分析,并且介绍了在人们的信仰下,起到了对建筑积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付志前 《工业建筑》2004,34(9):64-65
在对当代工业建筑设计作品的分析基础上 ,探讨了设计中结构技术与建筑艺术的关系 ,阐明可以通过结构的艺术和艺术的结构 ,达到结构技术与艺术完美融合 ,创作出反映时代精神的工业建筑新形象 ,成为科技的先声、时代的风标。  相似文献   

15.
在建筑历史文化的研究领域,要接触许多被称为"古建筑"、"历史建筑"、"文物建筑",和"传统建筑"等等的实物。然而这些不同名称的建筑具备不同的建筑特征,而对待这些不同名称的建筑,亦需要采取不同的研究方针或保护方法。因此追寻和梳理这些名称的定义,是发展我国建筑文化的路向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袁忠 《新建筑》2011,(2):128-130
考察了中国军事建筑的研究,从中国建筑史的角度评介《中国军事建筑艺术》一书的学科价值,认为它是一种专题的中国建筑史,开创了军事史的新篇章,是中国军事建筑研究的里程碑,并从研究材料、研究体系、研究方法等方面论述了全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勇 《工业建筑》2000,30(9):15-18,32
论述了工业革命导致了建筑从传统手工业形式走向工业化 ,从而产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现代建筑。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在建筑呈现多元化发展的同时 ,以高技术为代表的第二代机器美学使建筑出现的工业化倾向 ,是对现代建筑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澳洲建筑学专业教学体系对我们的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澳洲几所高校建筑学专业的教学体系设置情况,并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作了一些比较。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建筑学专业发展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我国建筑教育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鲁民 《新建筑》2006,(5):54-58
中国近代史上中西建筑文化融合存在着两种不同的途径,一种是基于中国传统建筑观念的、以中国传统建筑为本体的吸纳西方建筑技术、纹样和造型特征的途径;一种是基于西方建筑观念,以西方建筑为本体的吸纳中国传统建筑造型特征和装饰纹样的途径。这两种途径,从文化学立场看,均显示出中国传统的把建筑视为塑造人们起居格局并建构社会秩序的工具的观念具有深刻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