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凯 《山西建筑》2004,30(20):23-24
就自然生态观、经济生态观、社会生态观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及指导意义作了分析,阐述了树立生态意识是实现生态建筑设计的基础,提出了人与自然、社会的复合性生态系统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建立生态意识走向建筑生态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建筑学设计中生态意识的运用,针对人类对自然的伤害而留下的满目疮痍,一次次惨痛代价的警告终于使得生态保护、生态意识渐渐在人类的心中苏醒,文章便是将生态意识在建筑学设计中的体现入手,并且分析了生态意识与建筑文化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生态与可持续建筑的发展,关键在于生态建筑设计意识的提高.西部建筑要利用其资源优势,树立在建筑中充分利用太阳能的设计意识;树立建筑立体绿化的生态意识;树立杜绝“光污染”的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5.
建立生态环境意识——评格雷姆肖的环境策略及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意识是注重生态设计实践的开始,格雷姆肖不但是较早将环境意识融入设计中的一位建筑家,而且还在自己的事务所中提出了环境责任设计方针,以强化环境意识,引导事务所的设计工作。在伊甸园工程设计中充分体现了这一切,同时还说明要完成生态设计,建筑师必须与各专业的专家合作,借鉴专家知识。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化与未来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生态文化的含义,提出生态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表现原则,指出生态建筑是未来建筑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于能源资源的需求量也有所增加。建筑行业作为资源能源消耗的大户,其规划和设计人员对于绿色、生态的关注度也在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8.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迅猛提升,然而,生态恶化、环境污染问题也随之而来,就全国大范围的环境现状来看,人类社会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已经非常严重,因此生态建筑概念的提出对于缓解人类生活、生产与自然环境和平相处是非常重要的。从建筑学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方法进行探索分析,使人们对生态建筑的设计方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吴正旺  杨鑫  马欣 《新建筑》2012,(4):32-35
当前,我国城市绿地率已达相当高的比例,但环境恶化之势仍未得到根本扭转,其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城市景观综合生态机能的衰退。将建筑设计与城市植物群落结合,按照植物群落最小面积要求设置大中型绿地斑块、合理限定人为干扰并引导群落演替,就能减少绿地系统的人工维护,完善群落组织,改善城市小气候。而将建筑设计与绿地系统的生态补偿结合,兼顾绿地景观的关键生态过程和重要节点的保育,以绿地系统改善自然采光、通风与景观视觉,则能有效地弥补、修正城市绿地的格局与构成。最后,在建筑设计中结合绿地进行节能设计,利用绿地做功,还能降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运营费用,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刘青昊 《新建筑》1996,(1):8-10
通过对具体设计的分析,指出树立开放的建筑意识观的必要性,对城市环境的充分思考和对约定俗成的突破是其中两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建筑设计的发展动力在于不断创新,建筑设计创新的立足点在于对基地环境的分析与把握,从而在过去和未来之间做出有利于建筑进步的选择,对基地给出合适的建筑解答。结合不同类型的工程实例分析,对建筑设计的创新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朗达建筑研究中心设计实践为例,阐述了“拼贴”建筑理念即功能组合、空间交融、材质配合和景观融合,进而指出“拼贴”背后的生态思想和科技支撑,并通过完整的设计流程协调多元主体利益,实现创作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3.
李军  李海凤 《华中建筑》2008,26(7):136-139
随着矿业经济的迅速发展,矿山的开采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如自然景观被破坏、环境遭到严重污染等。在相关矛盾越来越突出的今天,矿山的生态恢复已成为中国当前所面临的紧迫任务之一。该文以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为例,依据相关理论,对基于生态恢复理念的矿山公园景观设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李宁  董丹申 《华中建筑》2002,20(6):21-24
人们以各种方式感受环境,感受的差异性暗示了审美及诸多方面的不同取向。但无论取向如何,设计的关键在于分析再造空间景观的效果以及人们参与其中的方式。该文通过分析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艺术楼的设计,对如何建设高品质的环境空间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5.
以一个实际工程为例,提出建筑设计不仅仅是功能性与艺术性的综合,应该更全面地考虑与之相关的因素,即建筑的整体化设计策略新主张建筑设计应该从建筑所处的环境出发,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运用科学的模拟技术,对建筑进行评估和改善;注重提高建筑的舒适度,并减低能耗和建设投资;强调建筑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技术和艺术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6.
陈帆  高蔚  于慧芳 《华中建筑》2008,26(10):54-57
该文对模糊思维及建筑创作客体的各因子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阐述了建筑设计过程中模糊思维对建筑抽象性的具体影响,对如何利用模糊思维更加有效地进行建筑创作做出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李建华  赵彪 《建筑与文化》2016,(12):222-223
旅游房地产作为旅游业与房地产业的交叉产物,现在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些依托自然资源而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在开发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对自然资源依托型旅游房地产进行总结分析发现其问题并结合自然景观资源的特征提出相应建筑设计对策。  相似文献   

18.
卫东风 《华中建筑》2010,28(10):84-88
该文从类型学出发进行建筑与室内设计的基本方法研究,以喀什地区博物馆建筑与室内类型设计为研究案例,在创作中把握维吾尔族传统民居和高台民居建筑与室内空间的内涵及其形式、功能或精神层面的母题"原型",对建筑与室内设计的创新有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岭南建筑环境文化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岭南建筑以独特的个性和回归自然的意境著称,文章试从社会文化自然环境和经济技术条件等方面,阐述了岭南建筑中所蕴含的环境文化观。  相似文献   

20.
文艺复兴期间,在建筑设计成为脱离于手工劳作 的艺术化脑力创造过程当中,在建筑师成为脱离于无名 工匠的艺术家的过程中,建筑绘图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 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绘图、建筑师和建筑设计三者关 系的探讨,强调了建筑创作中的非物质特性,或者说建 造之外的纬度。以非物质为空间实践的焦点,作者重新 审视了建筑绘图在建筑设计中的潜力,同时进一步提出 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两者的结合给建筑创作带来灵活性的 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