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为了充分利用亚麻这一来源丰富、价格便宜的天然纤维,对亚麻落麻的脱胶工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亚麻落麻与涤纶混纺织物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讨论不同混纺比的56tex亚麻落麻/涤纶混纺纱线的可纺性以及不同混纺比的亚麻落麻/涤纶混纺织物的各项项服用性能与混纺比之间的关系,在织物的各项服用性能与混纺比之间建立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3.
当前,摆在各部门面前的重要任务就是充分利用原料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落麻。在亚麻和大麻、黄麻工业中每年要产生3.5万吨左右的纤维性落麻,这些落麻大部分是在梳麻机上排落的。中央麻纺织科学研究院研究出的生产工艺,利用落麻加工成不织织物用于汽车工业、建筑工业(做为聚氨乙烯的衬里布),绝缘材料,衬垫材料及其他材料。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亚麻纺织品风靡国际市场。利用落亚麻纤维在棉纺设备上生产亚麻混纺纱,大力开发亚麻混纺织物,在国内外市场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我厂于1992年二季度研制开发了亚麻粘混纺纱,并已通过了省级鉴定投入批量生产。本文就在棉纺设备开发亚麻粘55/4553.7tex纱的生产技术作一些介绍和探讨。一、原料的特征、预处理及选配1.原料特征我厂使用的亚麻原料都是哈尔滨等地各亚麻厂生产的落麻及二粗短麻,其纤维长度差异大,纤维粗、硬、脆,刚性大,伸长小.抱合力差,无卷曲,比重大,短绒率高.结杂多.吸放湿性强。粘胶纤维可在长度、细…  相似文献   

5.
亚麻落麻与涤纶混纱性能测试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亚麻落麻纤维的可纺性和成纱质量特征,对不同混纺比亚麻落麻、涤纶混纺纱的性能进行测试;指出:经前处理的亚麻落麻纤维具有一定的可纺性,但只能纺制较粗号数的纱,而加入涤纶纤维后,则可纺性得到较大改善,并随着涤纶纤维比例的增加、可纺性变好。  相似文献   

6.
梳成率(tearage)是指亚麻打成麻经栉梳机梳理后,长麻纤维的质量对喂入纤维质量的百分率:t=g/G×100%式中:t——亚麻打成麻梳成率;g——梳成长麻量,kg;G——喂入打成麻量,kg。一般认为,梳成长麻纤维比梳落短麻纤维经济价值高。据专家估计,梳成长麻比梳落短麻每吨多创1万元以上的效益。目前国产亚麻梳成率与西欧亚麻相比,大致要低22个百分点,只相当西欧亚麻的60—70%,差  相似文献   

7.
烧碱浓度对亚麻落麻纤维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束纤维强力仪、纤维切断器、手排长度法等仪器和方法研究了烧碱浓度对亚麻落麻纤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亚麻落麻的失重率和分裂度随着烧碱浓度的提高而增加;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变化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烧碱浓度的增加有利于减少超长纤维,但增大纤维的短绒率.  相似文献   

8.
增加精梳工序能提高亚麻短纤维的纺纱性能,用这些短纤维纺出的细纱可以织造出连衫裙——内衣类织物。解决精梳落麻的利用问题可能提高精梳过程的效益。可能性之一,就是利用精梳落麻做包芯纱的外层纤维。然而由于精梳落麻的纤维平均长度不大(38毫米),纤维之间的抱合力较小以及麻屑含量比较高(14%),致使成条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9.
编辑部启事     
《上海纺织科技》2006,34(2):7-7
进口亚麻打成麻技术标准研讨会日前在安徽省铜陵市召开,初步确定了进口亚麻打成麻的物理指标、感官指标等技术标准。浙江金鹰、黑龙江绥化、温州汇浩、铜陵华源等全国15家大中型亚麻纺织企业的专家、技术人员参加了铜陵会议,并制定了亚麻打成麻技术标准。本次标准制定是由铜陵华源发起的,得到了全国亚麻纺织企业的积极响应。专家们对进口亚麻打成麻的长度、强度、分裂度、柔软度、色泽等技术标准进行了认真研讨,并提出了规范性要求。这一标准下一步由全国亚麻企业峰会审定后实施,将为我国的亚麻纺织生产创造较为公正、合理的环境。t  相似文献   

10.
《上海纺织科技》2006,34(8):57-57
随着俄罗斯不断推广应用亚麻新品种,由于收获时堆放和运输等因素引起品种混杂,纯度降低,品质变差。为了改进亚麻质检体系,提高亚麻纺织品的质量,全俄韧皮作物科学研究院研发了一套检测设备,共4台,分别是:(1)小型揉麻打麻机;(2)亚麻质量综合检测台(带电脑);(3)实验用栉梳麻机;(4)单株亚麻茎的纤维分裂度、柔韧度、纤维纺纱性检测装置。采用通用实验方法与自动化信息技术相结合,对亚麻干茎、打成麻进行检测,主要包括:麻茎各部分(不同长度、不同直径)上纤维结构、性质及其变化;露浸麻时,麻茎和麻纤维的性质及其变化;亚麻收割和初加工时,机械设备对纤维品质的影响;麻茎和麻纤维的色泽变化等。用科学的计算方法给亚麻分级,确定麻茎成熟度和分裂度、麻茎剥制工艺的特点、麻纤维的强力和柔韧度等。这套设备可以对不同品种的亚麻原料进行自动化检测、数据处理,为亚麻纤维后续的纺织生产、亚麻纺织品的价值定位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亚麻原茎的沤麻,传统的方法是温水浸渍和露水沤制法。自20世纪80年代起,国外开始探讨用酶剂沤制亚麻纤维。近期我国科研工作者曾经引入国外酶制剂进行亚麻酶脱胶的研究。本文采用国产酶制剂对亚麻原茎进行了沤制。其结果表明:用酶剂沤麻后的打成麻出麻率提高I%;打成麻的品质也相应提高,可提高2个麻号;沤麻时间缩短50%-沤麻废水不臭,废液不必经过特殊处理,其BOD就已达到国家城市废水排放的标准,用水量比常规沤麻节省时间40%等;因此其相应的成本也不会增加。亚麻原茎用酶剂沤制的脱胶方法,可以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并将优于当前的温水浸渍和露水沤制法。  相似文献   

12.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纤维检验局的要求,我局于2002年7月完成《纤维用亚麻原茎》、《亚麻棉》文字标准的制修订和《纤维用亚麻原茎》、《亚麻打成麻》实物标准的制作,并已通过专家审定。此四项标准的发布,将对提高我国亚麻原茎、亚麻打成麻、亚麻棉及其制品质量水平,促进亚麻检验技术进步起积极的作用。标准制修订较科学、合理,适应我国亚麻质量状况,也能满足企业生产、收购的需要。特别是标准内容的调整,与时俱进,既考虑了黑龙江省主产区,又照顾到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其他地域,体现了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合理…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亚麻湿法纺纱工艺纺制了27.78 tex 50/50亚麻(长麻)/涤纶及50/50亚麻(长麻)/腈纶混纺纱,结合生产实际探讨了亚麻混纺纱的生产工艺,并对成纱质量进行了测试,与纯亚麻纱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通过亚麻(长麻)与涤纶、腈纶混纺可以改善亚麻的可纺性,并改善成纱条干,增加成纱的弹性和柔软性,为拓宽亚麻纱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纺织资讯     
进口亚麻打成麻技术标准制定进口亚麻打成麻技术标准研讨会日前在安徽省铜陵市召开,初步确定了进口亚麻打成麻的物理指标、感官指标等技术标准。浙江金鹰、黑龙江绥化、温州汇浩、铜陵华源等全国15家大中型亚麻纺织企业的专家、技术人员参加了铜陵会议,并制定了亚麻打成麻技术标准。本次标准制定是由铜陵华源发起的,得到了全国亚麻纺织企业的积极响应。专家们对进口亚麻打成麻的长度、强度、分裂度、柔软度、色泽等技术标准进行了认真研讨,并提出了规范性要求。这一标准下一步由全国亚麻企业峰会审定后实施,将为我国的亚麻纺织生产创造较为…  相似文献   

15.
麻赛尔精细化亚麻混纺针织麻灰纱的生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顺利纺制麻赛尔精细化亚麻混纺针织麻灰纱,通过对麻赛尔纤维和精细化亚麻纤维的性能分析,结合两种纤维的性能特点,对亚麻纤维进行预处理,采用纺前两种纤维按比例分组混和的方式,经各工序工艺参数的优化及纺纱元件的合理配置,成功纺制出麻赛尔/精细化亚麻70/3018.5 tex针织麻灰纱,其质量满足了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中国纤检》2010,(1):86-86
黑龙江齐齐哈尔大学针对亚麻纤维性能,工艺差异大.纺纱设计十分困难,成纱质量偏低.资源不能充分利用.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等困扰亚麻纺织企业的技术问题,研制出亚麻纺织工艺计算机优化设计系统。系统包括四个模块即亚麻加湿剂模块、亚麻配麻模块、亚麻长麻纺纱工艺设计模块和亚麻短麻纺纱工艺设计模块。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齐齐哈尔大学针对亚麻纤维性能,工艺差异大,纺纱设计十分困难,成纱质量偏低,资源不能充分利用,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等困扰亚麻纺织企业的技术问题,研制出亚麻纺织工艺计算机优化设计系统。系统包括四个模块即亚麻加湿剂模块,亚麻配麻模块,亚麻长麻纺纱工艺设计模块和亚麻短麻纺纱工艺设计模块。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6种不同脱胶处理方式和不同沤麻程度的亚麻纤维为原料,进行纤维强度测试并研究了纤维不同部位沤麻处理对纤维强度的影响。测试表明:相比沤麻处理,未经过沤麻处理所制备的亚麻纤维的强度更大,对于沤麻处理的长亚麻纤维,纤维脱胶程度越好,强度越低。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利用长麻湿纺生产线,生产涤麻高支混纺纱的实践经验,为丰富我国亚麻长麻产品市场做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碱处理时间对亚麻可纺性能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束纤维强力仪、纤维切断器等仪器和手排长度法研究了碱处理时同对亚麻落麻纤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亚麻落麻的木质素和果胶含量随着碱处理时同的增长而减小;失重率和细度随着碱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随碱处理时间的延长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处理时间的延长有利于减少超长纤维,但短绒率增大.在尽量减少纤维损伤的前提下,提高工艺纤维的细度,把碱处理时间控制在2.0 h以内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