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液袋式液压胀管方法量种新型的管子与管板的胀接技术,它具有操作轻便,胀接部位受力均匀,质量等高独特的优点,因而,采用此方法可大大提高换热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本文简要介绍了液压胀接机理,液压胀管机的荼原理及液长接压力的确定。  相似文献   

2.
换热器的液袋式液压胀接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颜惠庚  石庭瑞 《化工机械》1998,25(6):29-31,10
介绍了换热器的液袋式液压胀接技术的原理,总结了该技术的应用经验。  相似文献   

3.
葛乐通 《江苏化工》1996,24(5):37-41
分析了机械胀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和对比了其它几种新近发展起来的胀接技术的一些基本特点。并介绍了我们最近研制开发成功的一种新型的液压胀接方式-液袋式液压胀接技术。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近几年来发展较快的换热器管子与管板连接的液压胀接技术,重点说明了影响胀接接头连接性能的几个相关因素及胀接压力的计算。  相似文献   

5.
张义辉 《大氮肥》1997,20(1):16-19
介绍换热器管液压胀接的过程、原理及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采用ANSYS/CAE软件 ,对锅炉、换热器管子 管板的液压胀接过程进行了模拟。管子与管板孔之间采用面 面接触元以模拟相互之间的间隙及管子产生塑性变形并贴紧管板孔后对管板的作用。通过本文的模拟分析 ,可获得胀接时接头处的弹 塑性应力状态及卸除胀接压力后管子与管板之间的残余接触压力。值得注意的是此接触压力沿管板厚度方向分布是不均匀的 ;在管孔槽处会出现较高的数值 ;在管板内侧处 ,管子的过渡区会出现较大的残余拉应力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换热器管子与管板胀接接头的结构和进行强度试验验证的情况。比较了机械和液压两种胀接方式对胀接性能的影响;分析比较了不同槽宽、槽位置、槽深度的单管模型拉脱力和泄漏情况;将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和有限元数值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并得出了结论。为工程设计、制造规范的修订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8.
对锅炉、热交换器管子-管板胀接结构的安全及可靠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范围包括胀接结构的连接强度,密封即耐压性能,疲劳强度等。作者提供了初步的研究结果及试验数据,为设计、制造及研究工作者进一步认识胀接结构的特性,修改现行规范中的有关规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化工机械》2016,(6):759-763
建立了换热管与管板胀接的三维对称模型,采用ASME工程材料曲线进行了液压胀接的有限元数值计算,模拟了贴胀和强度胀接过程,并将理论贴胀压力与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数值计算结果更真实,并且提出了通过胀后贴合率确定贴胀压力的方法;同时对强度胀接压力的合理确定进行了阐述,通过引用垫片密封原理来判定残余接触压力,为液压胀接的工程实际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林伟忠 《化肥设计》1998,36(4):53-57
详细介绍管壳式换热器中管子和管板的各种胀接方法包括机械胀接、爆炸胀接、液压胀接和胀接等。  相似文献   

11.
对双管板换热器制造过程中,厚管板的胀接采用机械胀接和液压胀接2种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工艺试验表明:2种胀接方法都能够获得合格的胀接接头;与机械胀接相比,液压胀接具有工作效率高、胀接质量好和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换热器管子管板胀接的多种方法、基本原理并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在胀接前、胀接中与胀接后各环节有效控制质量的若干要点。  相似文献   

13.
液压胀接技术是目前比较有效的保证换热管与管板紧密连接的技术。本文利用ANSYS建立有限元平面模型,分析液压胀接过程中的应力应变特点,接触压力等,并计算了胀接压力卸除后换热管与管板之间的残余接触压力。得出液压胀接时管板外径对胀管的接触压力和残余接触压力影响不大等结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确定管子管板胀接结构可靠性系数的有效方法。作者根据大量的试验研究,提供了在不同胀紧程度下各种胀接结构的可靠性系数值,并与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锅炉及压力容器设计规范第八篇、第一分篇(ASME,Section Ⅷ,DivisionⅠ)中的数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深孔胀接技术是三管板换热器制造中的技术难点,胀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换热器质量。以某项目三管板换热器为例,介绍了深孔胀接的实施方案,提出了对相关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郭学军 《安徽化工》2003,29(4):39-41
对换热器中管子和管板的几种常用联接方式从制造、使用及维修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液袋胀接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胀接技术,粘胀联接和螺纹联接各有独到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管子—管板胀接结构的疲劳强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不锈钢双管板热交换器的结构形式和胀接工艺,指出了在制造过程中的难点和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
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模拟液压胀接过程,考虑了管子与管板材料、几何尺寸和胀接压力对接头残余接触压力的影响,以正交试验安排计算方案,将所得的数据回归得到了接头残余接触压力估算式,同时给出了液压胀接贴胀压力的计算方法。认为管子与管板材料的匹配关系和胀接压力对接头残余接触压力影响最大,其次是管子与管板孔之间的间隙和管子壁厚、管板厚度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