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并行知识库机是利用多机系统的并行性提高知识库系统理效率的专用机,我们研制的并行知识库机由前后端机组成。其中,前端机是一台486微机,而后端机是基于TRANSPUTER的多机系统,本文重点研究后端机的拓扑结构,与PC机的接口和存储器的设计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8098单片机支持多机通讯,图1是基本结构.但在工业控制中,经常以IBM-PC机或其兼容机为上位机,与多个8098下位机进行串行通讯,构成多机系统.在应用中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电平转换,因上位机的RS-232C电平标准为负逻辑;另一个是隔离,以避免因曾有下位机故障而导致昂贵的上位机损坏.在多机系统中,各机之间隔离非常重要.图2是1台IBMPC机与4片8098单片机通讯的电路,该电路能够同时解决上述两个问题.这个电路主要使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的并行知识库机PKBM95的硬件结构是一台微机和四台TRANSPUTER组成的多机系统。这里重点讨论了PKBM的系统结构、操作规范和操作语言,并提出一订散式的并行推理模型有诟端机、前端机两次冲突归结策略。  相似文献   

4.
用多机系统进行并行仿真是解决大规模连续系统实时仿真问题的有效途径。多机并行仿真中关键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有效地将一个仿真任务分配到多机系统上并发执行,并获得高的加速比。本文介绍了作者自行研制的并行仿真软件支撑环境PARSIM,它可将一个传统单机上串行执行的仿真程序自动转换成在同构型多机系统上高效并发执行的并行仿真程序,并就并行性识别,多任务自动划分等问题展开了讨论,给出了相应的算法和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5.
PC机与多台单片机并行通信接口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由PC机和多台单片机构成的多机控制系统中,PC机与多台单片机的通信接口设计是实现多机系统功能的关键。介绍了一种基于PC总线的PC机与多台单片机并行通信接口设计方法,并将其应用到交接箱远程监控管理系统中,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从体系结构方面研究多机系统中的通信问题,探讨了一种新的多机结点结构-DI-multicomputer,它能够提供比有的多机结构更高的存储和通信性能。它把路由器订成到每个处理结点中,去掉了存储器总线接口采用了多包处理凤曲“包选路”的高性能的存储接口。  相似文献   

7.
罗红 《自动化博览》2002,19(4):50-51
前言由于近年来城市建设的发展,轨道交通已显得越来越重要。为此,我们综合上海轨道交通明珠线供电系统(以下简称明珠线)的应用经验上,开发了轨道交通电力培训仿真系统。系统结构及组成本系统是网络化多媒体的电力仿真系统。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由一套多媒体教学系统、九台计算机和一台打印机组成。其中一台为教师用机,八台为学员用机,如有需要,学员用机可扩展。系统运行在WindowsNT4.0操作系统下,运用最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具有界面直观友好、灵活易用,并可随意升级、免维护等优点。多媒体教学教师机打印机学员用…  相似文献   

8.
在程控交换机中的控制系统已逐渐从集中控制方式单处理机系统走向分散方式的多机系统,多机系统中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多机通信。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多机通信方案,它采用共享存储器方式进行通信,其互斥协调电路的原理与令牌环方式相同,文中给出了其电原理图并详细分析了它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9.
1引言构成较大规模的检测、控制系统,经常要采用多个单片机,组成可以通信的多机系统。MCS—51系列单片机为实现多机通信联网设计了方便的串行通信接口功能。将多个MCS—51单片机组成串行总线形式的相互通道,通过写单片机的串行控制方式寄存器,将串行口置成方式2或方式3,就可以实现主机与分机之间的串行通信。这种多机系统结构简单,应用广泛,但它只能实现由主机呼叫分机,然后实现主机与分机之间的全双工串行通信。我们在监控系统中要求既有主机与分机主动通信,又有分机与主机主动通信,这种结构的多机系统就无法满足要求。为解决…  相似文献   

10.
随着FMS(柔性制造系统)制造单元的日益复杂,FMS单元控制系统也从单机系统发展成多机系统。一多机系统具有更强的数据处理能力,更大的灵活性和更高的容错能力。本文介绍一个基于多机的容错FMS单元控制系统YH—MCS,详细讨论了它的体系结构,容错和故障定位的特点以及实现技术,并总结了基于多机的单元控制系统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江亚东 《计算机工程》1998,24(3):71-72,F003
文章介绍了单片机多机通信系统温室大棚气肥施放中的应用,给出了该多机系统的通信原理及软硬件结构。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主从式微机监测系统主机与多台从机通讯的一种新方法,给出了其硬、软件柜图。新通讯方法的基本思想是,每台从机只用二根线(发送线、地线)与主机相连,用从机发送每组数据之间的足够长的延时来保证主机与从机问的同步关系,采用奇偶校验来区别地址数据与测量数据。其系统具有结构简单、调试方便、工作可靠等优点,已成功地应用于实际现场。  相似文献   

13.
在分布式测控系统中,通常以多台单片机作为从机,以配置较高的PC机作为主机,而主机与多台从机的通信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本文讨论该问题所针对的环境是:以1台PC机为主机,6台8031单片机为从机的分布式测控系统。作者首先给出了主从机进行串行通信的模式,提出了多机系统中使用VB的MSComm通信控件进行串行通信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VB中解决该问题的办法,并给出了相应的VB函数及通信程序。另外还给出了2个程序,一个是用OLE技术实现图表绘制,以直观地显示各地从机发来的数据;另一程序用DDE技术在VB…  相似文献   

14.
立方体是当今阵列机普遍采用的拓朴结构之一。我们用八台IBM PC/80286 AT机建立一个立方体拓朴结构的阵列机系统,本文重点介绍的即是在该系统的各处理机间进行通信的通信协议。  相似文献   

15.
时空一致性是分布交互式仿真的关键问题,联网仿真的计算机之间的的时间同步必须达到一定的精度,而计算机的时钟分辨率是制约仿真系统时间同步精度的重要因素。在Windnws2000/NT操作系统下PC机系统时钟的分辨率较低,且时间漂移率较高,因此在使用PC机和Windows2000/NT操作系统的分布交互式仿真系统中,如果使用系统时钟,时间同步精度不可能很高,如果为每台PC机加装高性能外部时钟的话,不但会增加系统成本,而且也不利于系统扩展。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PC机性能计数器的高分辨率、低时间漂移时钟的设计方案,解决了分布交互式仿真系统基于PC机自身资源获取高性能时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主——从分布式控制系统通信机制与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主-从分布式多机系统的随机Petri网模型,并用此模型分析系统性能。揭示了系统性能与主、从机之间通信机制的选择有关:当主、从之间“进入通信”变迁速率较地,处理机平均利用率较高,对不同类型的主-从多机系统宜于选择何种通信方式作了一定探讨,并指出对于实时监控系统,宜采用主机向下查询方式进行通信。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一种通用结构多机并行处理系统MPS—1。旨在探讨解决大量设备与有限投资之间的矛盾的途径,为多机系统的研究与教学提供一种比较通用、灵活,易于扩充,并且有较高性能价格比的开发工具与实验设备。文章指出,在常见微型机基础上增加一个多机系统连接器及相应接口,就能构成基本上满足这一要求的系统。本文还简要论述了MPS—1系统的设计原则与系统特点,模块化结构,指令系统,多机通信,系统连接与扩充方法。作者在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系(最近又在淮海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多年的教学与应用实践表明,我们研制的这一系统对一般高校和有关单位来说,都比较经济可行,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HIDIC—80E计算机系统是1980年从日本引进的系统。原系统为工业控制用机,经对系统的硬件、软件作了部分改进,现在既可用于各种结构实验的实时控制、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也可用于中、小型科学计算。整个系统由三台主机(CPU)构成,并有公共存储器(GM)和连接总线(LX)组成多机系统。内存分别为128KW、128KW、512KW,外存配有5个9.6MW盒盘,并配有纸带、卡片、软盘、行打、绘图仪、磁带机等各种外部设备。有4条静态总线(SX),可接供三机共享的外部、外围设备。三台主机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验规模,灵活地构成三  相似文献   

19.
在利用单板机进行工业控制时,有时一合单板机不能较好地完成任务,这时可以采用两台或三台联合工作。对于Z80单板机,实现双机联合的方法比较多见。这里给出一种三台Z80单板机的联机系统硬件逻辑。系统采用了PIO并行通讯。由于主机也用单板机,故本系统可用于一些要求不是很高的场合。本系统属于主从式多机系统。两台从机间的通讯,要经过主机才能完成。主机可同时向两台从机发送相同的数据。每台单板机有一片PIO用于通讯。单板机间的最大通讯距离为2~4米。主从机间的通讯数据率为160K波特。而  相似文献   

20.
在阵列机或细胞结构向量机上用高斯消去法求解线性代数方程组的基本操作是进行大量的行向量变换。若并行处理机台数S远超过方程组的阶数N,则因在行变换时至少有S-N台处理机不工作而造成系统效率极低。本文提出一种可以在“虚共存细胞结构纵横加工向量机”(以下简称“虚共存机系统”)上实现的高效并行算法,使系统效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