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开展了混凝沉淀的应用试验,确定了其应用于该海淡预处理工程的最佳投药量为10~15 mg/L之间,且在较低浊度下需要适当增加投药量。污泥回流对提高浊度的去除率以及降低投药量有一定作用。通过减小絮凝反应池的折板间距和翼片宽度来增加水流剪切力,可提高絮凝效果。结果表明,改造后的设备更易于矾花的成长与沉淀,随着悬浮物的大量去除,原水的浊度、COD、全铁的去除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混凝沉淀工艺对城市二级出水回用于火电厂循环冷却水系统进行深度处理,仅对浊度和CODCr有较好的去除,但出水中有机物和氨氮仍未达到火电厂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要求.为此,考察了曝气生物滤池(BAF)强化混凝沉淀强化预处理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由于BAF作预处理使得氨氮有效去除,组合工艺还使出水的浊度和CODCr进一步得以有效去除;最终出水可以满足火电厂循环冷却水水质要求,并有效降低了混凝剂的投加量.  相似文献   

3.
混凝沉淀及高级氧化工艺处理嘧啶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混凝沉淀及高级氧化两步工艺对嘧啶废水进行了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20℃,pH为3.5,Fe2+的投加量为64 mmol·L-1,Fenton试剂对的嘧啶转化率达74.89%,COD去除率达42.16%;而混凝工艺及H2O2氧化工艺的最高嘧啶去除率分别仅为21.59%和20.20%.通过处理前后的UV/Vis吸收光谱图比较,进一步表明Fenton试剂对嘧啶废水有理想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采用预处理/UASB/MSBR/混凝沉淀为主体工艺处理屠宰废水。工程运行结果表明,SS、BOD_5、COD_(Cr)、动植物油、NH)3-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6.7%、97.3%、96.4%、94.2%、88.1%和96.5%,出水水质达到了《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GB 13457-92)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5.
采用混凝沉淀法预处理洗浴废水,探讨混凝搅拌强度、混凝剂投加量、废水pH值及沉淀时间等因素对CODCr及浊度去除率的影响,研究混凝沉淀工艺的最佳运行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混凝沉淀的最佳运行条件为:中速搅拌(100 r/min)2 min,慢速搅拌(30 r/min)5 min,沉淀时间为15 min;PAC和PAM投加量分别为40、2.5~3.5 mg/L,pH值为6~9。在此条件下,废水中CODCr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6%和81%。采用混凝沉淀预处理,可以大大减轻后续处理单元的负荷,为洗浴废水处理后回用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6.
张文妍  李凡  孙盼华 《工业水处理》2012,32(10):39-42,46
通过筛选,确定了聚合氯化铝(PAC)为混凝剂对中纤板废水进行混凝预处理.由于中纤板废水本身的浓度和脱稳性能随pH变化很大,使得混凝效果最佳的废水pH为5.当PAC投加量为2g/L时,混凝工艺对废水中SS、COD和SCOD的去除率分别接近100%、50%和30%.通过分析PAC的混凝机理,认为PAC的最佳投加量主要与废水中SS有关而与COD关系不大.沉淀时间和助凝剂聚丙烯酰胺(PAM)的投加对混凝效果几乎没有影响,但可以有效加速絮体的沉降和减小污泥体积.研究结果为中纤板废水的混凝预处理提供了详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李连营  周元祥  张影 《广东化工》2014,(7):143-144,153
采用混凝沉淀研究水杨酸己酯类废水的预处理实验效果,综合比较两种混凝剂PAC(聚合氯化铝)、FeCl3对该废水的混凝预处理效果,得出二者CODCr去除率分别为23.35%、38.34%。FeCl3混凝对水杨酸己酯类香料废水具有相对较高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8.
徐艳  徐建平  史武元 《陕西化工》2014,(1):111-114,117
实验采用混凝沉淀-UASB联合工艺对垃圾渗滤液进行预处理研究。在进水SS为600~1 400 mg/L、COD为4 500~6 000 mg/L条件下,对混凝沉淀池的混凝药剂量、搅拌速度及搅拌时间等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同时对UASB反应器启动及影响UASB反应器运行的温度、表面水力负荷、HRT等因素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混凝沉淀池在100 mg/L PAC和0.8 mg/L PAM的投药量,140 r/min的搅拌速度,25~30 min的搅拌时间下,UASB反应器温度为35~40℃,表面水力负荷为0.4~0.5 m3/(m2·h),HRT为60 h时,SS、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5%,86.2%,但对TN、TP去除效果不理想,平均只有39%,42.8%。  相似文献   

9.
针对滨州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出水总磷浓度不稳定的情况,设计了加药混凝沉淀除磷试验。通过烧杯试验,考察了污水处理厂格栅出水和二沉池出水采用不同混凝剂(聚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等)单独或组合使用以及加药量等对除磷效果的影响,并确定最佳参数值。结果表明,相同药剂投加量下,宏海PAC与博山PFS联用处理格栅出水的除磷效果最好,去除率达91.1%,处理二沉池出水时,PAC的对磷的去除效果最好,平均去除率为95.33%。  相似文献   

10.
铁炭微电解-混凝沉淀预处理密度纤维板热磨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铁炭微电解-混凝沉淀对于密度纤维板热磨废水的预处理效果。通过试验,得出处理该废水的组合工艺最佳条件为:调节废水初始pH值为3.0,进行铁炭微电解反应60min,然后调节pH值为8.5,进行混凝沉淀60min。在进水COD的质量浓度为5183mg/L,色度为500倍时,经组合工艺处理后,COD去除率可达92%以上,脱色率达99%以上,且出水生化性好。  相似文献   

11.
程高峰  江成  方立才 《广州化工》2012,40(15):179-181
采用铁炭微电解+Fenton氧化+混凝沉淀的组合工艺对吡唑酮母液废水进行预处理试验,探讨各反应条件和工艺参数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对COD的总去除率为48.70%。可大幅减轻后续生化处理负荷,为系统的稳定运行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2.
《云南化工》2016,(5):51-54
根据混凝沉降废水处理技术及锡尾矿水的特征,采用不同种类的混凝剂对废水进行沉降净化实验。从废水处理的合理性和经济性方面探讨了混凝沉降废水处理技术适用于实际处理的可能性。结果表明,锡选矿废水采用一段除去水中悬浮物,二段加入铁盐调节水的p H并同时除去水中砷的方法,可使处理后水中污染物达到《锡、锑、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一段药剂耗费0.031~0.124元/m~3,二段药剂耗费0.10~0.15元/m~3。  相似文献   

13.
针对煤气化废水预处理脱酸脱氨段存在的处理能力不足、效率低下等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方案。通过提高塔设计压力和优化工艺流程,出水中残留的NH3质量浓度保持在200 mg/L以下,残留的H2S质量浓度低于50 mg/L,完全满足了生化段的工艺要求,大大提高了生化段的实际处理能力。改造后,年副产液氨1.8万t左右,经济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14.
垃圾焚烧厂渗滤液以其水质特征和大量余热可以利用,使得高温厌氧处理工艺具有很大的优势。实验证明,高温厌氧处理垃圾焚烧厂渗滤液是可行有效的,并能产生一定的沼气能源,结合对焚烧厂余热的利用,完全可以实现减污和节能的双重目的。在实验条件下,当容积负荷为6 kg.m-3.d-1,pH值为7.2~7.3,水力停留时间为3 d,温度为55℃时可达到最佳处理效果,COD去除率可以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15.
混凝法处理马铃薯淀粉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姚毅  陈学民 《广东化工》2008,35(3):56-58
用混凝法处理马铃薯淀粉废水。研究了混凝剂的种类、投加量、pH以及沉降时间对马铃薯淀粉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通过对废水处理前后各项指标及处理成本等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得知,PFS作为马铃薯淀粉废水的混凝剂较为合适,此时马铃薯淀粉废水去除率可达到58%。  相似文献   

16.
淀粉加速凝固天然橡胶的热降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热重分析法(TGA)和差热分析法(DTA)研究了自然微生物凝固天然橡胶(N-NR)和淀粉微生物凝固天然橡胶(S-NR)在空气气氛中的热降解行为,为探索新的天然胶乳加工工艺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实验条件下,两种凝固方式的橡胶在空气气氛中的降解均为多步反应。(2)S-NR的抗氧化性能较N-NR好。  相似文献   

17.
混凝沉淀过程中最佳混凝剂投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水厂的原水水质情况,研究了不同原水浊度的硫酸铝最佳投量,并指出投加少量PAM作助凝剂.可避免胶体再稳现象的发生,同时也对混凝剂最佳投量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混凝剂用量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较好地解释了实验中最佳投量曲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该文基于污泥同体通量法对二沉池设计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沉淀过程随测定时间延长先后经历成层阶段、过渡阶段及压缩阶段,污泥沉降速率对Vesilind方程具有很好的拟合特性(vd=9.74e-1 394AC,R2=0.839 4).当污泥浓度(MLSS)=5.50 g/L时达到临界同体通量.经Matlab逐步回归分析,流...  相似文献   

19.
The coagulation–sedimentation kinetics in a spatially heterogeneous disperse system is theoretically analyzed. The expression for the suspension concentration c as a function of time t and depth h is obtained in the form ct h εν.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dispersed phase formed in coagulant hydrolysis depends on the coagulant concentration c 0 as c ~ c 0 ? γ . It is determined how the exponents in the expressions derived are related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agulation kinetics and the aggregate size distribution. The results obtained are compared with published experimental da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