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正> 以不同氧化剂(K_2Mn_2O_8,K_2Cr_2O_7,CrO_3,H_2O_2,O_3,NaOCl)氧化裂解油酸试验,及对经济技术指标的分析,表明在油酸氧化裂解的工业生产过程中,NaOCl是最  相似文献   

3.
以工业油酸为原料,采用臭氧和双氧水联合氧化法制备壬酸和壬二酸。在臭氧联合双氧水氧化过程中主要考察温度、催化剂、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利用气相色谱跟踪反应进程,用红外光谱仪、热重/差热综合热分析仪、核磁共振仪对终产品进行表征,壬二酸收率可达51%,壬酸色谱收率可达50%。  相似文献   

4.
闻建平  张金利 《化工学报》1997,48(4):509-511
<正> 引言 下喷自吸环流反应器是在结合喷射、环流、自吸等优点基础上而开发出的一种新型高效反应器,开展该反应器内局部气液传质模型的研究,对于该反应器的优化设计及放大具有极重要的理论意义.多年来,经典传质理论的不足与局限都在经历不断的修正与改进.其中,激光多普勒测试在传质研究中的应用使得人们对湍流在传质中的重要性有了  相似文献   

5.
油酸相转移催化氧化制备壬二酸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宋河远  陈静  童进 《化学试剂》2005,27(2):65-67,108
以50%过氧化氢为氧化剂,钨化合物为催化剂,在三辛基甲基氯化铵(TOMAC)和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DODMAC)为相转移试剂的条件下,考察了油酸氧化制备壬二酸的催化反应活性。探讨了不同含钨催化剂、相转移试剂、以及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考察了催化剂体系中N与W物质的量比与反应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油酸在磷钨酸/(50%H2O2)/TOMAC组成的催化体系作用下,控制磷钨酸用量为油酸投料质量的2.0%~3.0%,nN:nW=0.6:1,反应温度为95~100℃,反应时间为8h时,反应转化率为100%,对壬二酸的选择性达到91.5%。  相似文献   

6.
宋一凡  聂勇  卢美贞  计建炳 《化学工程》2012,40(7):61-64,73
采用化学法对转鼓反应器内气液相界面积进行测定,考察了转鼓表面超重力因子、气体通量、液体通量对转鼓反应器内气液相界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器气液相界面积分别随超重力因子和液体通量的增大,先增大后趋于平缓;随着气体通量的增加,转鼓反应器内气液相界面积先增大然后减小;在液体通量为5 m3/(m2.h)、转鼓表面超重力因子为77、气体通量为398 m3/(m2.h)时,可获得最大的气液相界面积为0.058 m2,比相界面积为137 m2/m3,约为鼓泡反应器比相界面积的6.8倍。研究结果为转鼓反应器的优化设计和操作条件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 1988.4《美国油化学杂志》报道,通过对不同的氧化剂(K_2Mn_2O_8、K_2Cr_2O_7、CrO_3、H_2O_2、O_3、NaOCl)氧化裂解油酸的试验,及其经济技术指标的分析,确认用NaOCl为氧化剂,用于工业生产壬酸和壬二酸最合适。试验表明,油酸在表面活性剂制备的乳状液中,有利于进行该氧化反应,壬酸和壬二酸的产率达到油酸的90%。  相似文献   

8.
对利用油酸氧化制取壬二酸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索。在 50℃ ,pH =2 .5,适宜催化剂条件下 ,壬二酸的收率提高到 60 %,且反应条件温和 ,具备工业生产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胡华  刘芳 《化工学报》1998,49(1):59-64
通过空气氧化亚硫酸钠水溶液验证了单气泡有效利用率的参数关系,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符合较好;利用气泡有效利用率对化学法和物理法测量气液间传质系数的差别进行修正.以鼓泡塔为例用气泡有效利用率修正了鼓泡塔反应器模型,讨论了气泡有效利用率在反应器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超声内环流气升式反应器传质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超声内环流气升式反应器中空气-水-离子交换树脂体系的气液传质与液固传质性能.分别采用电极动态法和离子交换树脂法实验测定了气液传质和液固传质系数.重点考察了表观气速、超声电功率对于气液传质系数以及液固传质系数的影响.实验表明,内环流气升式反应器中表观气速对于气液传质性能影响较大,而超声作用对气液传质影响不大.该反应器中液固传质系数随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增大;无超声作用情况下,当表观气速达到一定程度时,液固传质系数保持一恒定值.超声作用时,气速增加到4 cm·s-1左右,传质系数达到最大值,随后液固传质系数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传质系数仍然大于无超声作用时的值.超声对液固传质有较强的促进作用,电功率在150 W左右时,超声对液固传质的促进作用最佳,是不加超声作用时传质系数的两倍左右;但随着电功率的进一步增大,液固传质系数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以工业级油酸为原料,醋酸为溶剂,MoO3为催化剂,研究了臭氧氧化法制取壬二酸的过程。系统地考察了溶剂配比、反应温度、气体流量、臭氧浓度、催化剂配比等因素对各步反应的收率,以及壬二酸总收率的影响,并据此优选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适宜的工艺条件为:原料与醋酸质量比为1∶3,催化剂质量浓度为0.5%,臭氧化温度为20~25℃,臭氧浓度为48.63 mg/m3,氧化裂解温度为90℃,氧气流量为0.5 L/min。在此条件下,壬二酸产品的总收率可达72.42%。  相似文献   

12.
史春薇  陈烨璞  贾瑞平 《化学世界》2007,48(10):612-614,611
对以过氧化氢和臭氧联合为氧化剂,由油酸制备壬二酸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过氧化氢的浓度及用量、通入臭氧的浓度、时间以及考察了不同种类钨化合物与季铵盐组成的相转移催化体系催化氧化油酸的反应活性。结果表明:当温度为70℃,20 g油酸,0.6 g磷钨酸,0.7 g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滴加30%过氧化氢60 mL,通入臭氧时间为8 h,壬二酸的收率为71%。  相似文献   

13.
油酸的精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油酸酰胺是一种很好的塑料添加剂 ,可用作塑料加工成型时的脱膜剂、润滑剂。油酸的原料来源很广 ,牛油、羊油、猪油等动物油油脂以及大豆油、花生油、棕榈油等植物油脂中都含有大量的油酸。由于油酸的来源和生产方法多种多样 ,因此其所含的脂肪酸种类及含量都不尽相同。除油酸外 ,还有亚油酸、亚麻酸等高不饱和脂肪酸。针对油酸中因含有大量的多不饱和组分如亚油酸、亚麻酸而容易产生氧化泛黄的问题 ,采取了尿素络合法对原料油酸进行精制 ,以减少原料中亚油酸、亚麻酸组分的含量。经气相色谱验证 ,产品达到了应用指标 ,提高了产品的抗氧性。  相似文献   

14.
This work describes two sustainable methods for produc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azelaic acid (AA) to replace the current process of ozonolysis of oleic acid (OA). The first proceeds in two steps, coupling smooth oxidation of OA to 9,10‐dihydroxystearic acid (DSA) with subsequent oxidative cleavage by sodium hypochlorite. An alternative methodology is also proposed, using a chemocatalytic system consisting of H2O2/H2WO4 for direct oxidative cleavage of the double bond of OA at 373 K. A convenient technique for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azelaic acid is also proposed.  相似文献   

15.
Oleic acid (OA) is a renewable 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 obtained from high oleic sunflower oil. This work was focused on the oxidative scission of OA, which yields a mono-acid (pelargonic acid, PA) and a di-acid (azelaic acid, AA) through an emulsifying system.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for producing AA and PA consists of the ozonolysis of oleic acid, a process which presents numerous drawbacks. Therefore, we proposed to study a new alternative process using a green oxidant and a solvent-free system. OA was oxidized in a batch reactor with a biphasic organic-aqueous system consisting of hydrogen peroxide (H2O2, 30 %) as an oxidant and a peroxo–tungsten complex Q3{PO4[WO(O2)2]4} as a phase-transfer catalyst/co-oxidant. Several phase-transfer catalysts were prepared in situ from tungstophosphoric acid, H2O2 and different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s (Q+, Cl). The catalyst [C5H5N(n-C16H33)]3{PO4[WO(O2)2]4} was found to give the best results and was chosen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other parameters of the process. This optimization led to a complete conversion of OA into AA and PA with high yields (>80 %) using the system OA/H2O2/[C5H5N(n-C16H33)]3{PO4[WO(O2)2]4} (1/5/0.02 molar ratio) at 85 °C for 5 h. In addition, a new treatment was developed in order to recover the catalyst.  相似文献   

16.
油酸熔融接枝聚丙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系统地研究了油酸这一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熔融接枝聚丙烯(PP),探讨了反应条件(如转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类型及浓度、单体浓度、加入第2单体(苯乙烯)等因素对接枝反应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表征了PP接枝产物,并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接枝前后PP结晶性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酯交换法合成三羟甲基丙烷油酸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油酸及甲醇为原料,经过酯化反应先生成油酸甲酯,油酸甲酯进一步与三羟甲基丙烷反应生成三羟甲基丙烷油酸酯。通过实验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160℃,油酸甲酯与三羟甲基丙烷物质的量比为6.5∶1,甲醇钠的用量为总质量的0.5%,反应8h,收率为95.5%。目的产物的结构经红外光谱和核磁氢谱证实。  相似文献   

18.
气相毛细管色谱法测定油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甲醇-硫酸将油酸衍生为脂肪酸甲酯,用自制、耐高温气相毛细管柱分离测定,建立了快速分离测定油酸的方法。方法准确可靠、分析速度快。  相似文献   

19.
采用微波水热法合成SBA-15,并用浸渍法合成了Ce-SBA-15催化剂,对Ce-SBA-15催化剂进行了红外、XRD、氮气吸附脱附和吡啶红外等表征,结果表明Ce的添加没有影响SBA-15的骨架结构,同时增加了载体SBA-15的L酸位和B酸位,改性的分子筛属于中强酸.采用油酸氧化制备壬二酸的方法考察自制的Ce-SBA-15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重复反应2次,壬二酸总收率为86%,是以磷钨酸为催化剂反应收率的1.25倍,实验结果表明了Ce的添加有效地提高了复合分子筛的酸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20.
三羟甲基丙烷油酸酯的合成及润滑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三羟甲基丙烷与油酸为原料,采用直接酯化法合成出了具有润滑性能的三羟甲基丙烷油酸酯。优化条件下产品的酯化率达到95.6%,产品结构经IR光谱证实。通过润滑性能评价,所得复合润滑剂具有较好的润滑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