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保障河流廊道生态环境需水对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意义重大。洋河作为永定河重要支流,应按照高质量发展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新要求进行生态水量核算。结合“流动的河、绿色的河、清洁的河、安全的河”的廊道构建目标和复苏河湖生态环境要求,选取Tennant法、水量平衡法、湿周法等对河道生态基流、城市河段满足景观蓄水及水体净化功能的生态水量、敏感期生态需水进行了核算,采用外包值同时满足防洪标准要求作为构建洋河生态河流廊道的生态需水量,最终确定洋河年生态需水量0.97亿m3。分析了近2 a洋河生态水量满足情况,结果表明,年径流量均满足生态环境需水要求,但个别月份达不到生态基流或生态需水过程要求,建议通过水库调度调整径流过程,满足生态需水过程要求。  相似文献   

2.
我国西南山区一大批引水式水电站陆续建成,河道减水的生态影响不容忽视,生态环境需水研究已成热点。针对我国目前生态环境需水研究难以反映河流自然水文情势和保护对象需水过程的问题,以生态、景观、水质等多目标为保护对象,引入不同的指标及标准研究山区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过程;并推求了岷江上游干流典型电站——福堂水电站基于多目标保护的生态环境需水量过程,为后续生态环境需水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滦河下游区域生态环境用水安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从生态环境安全的角度出发,计算了滦河下游区域生态环境需水量,包括城市生态环境需水、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和湿地生态环境需水3部分。结果表明:2010年和2020年滦河下游区域生态环境需水总量分别为39.54亿m3和40.01亿m3;滦河下游区域规划城市生态供水基本满足需求,而其河道内生态需水和湿地生态需水处于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4.
魏国  何俊仕 《人民长江》2008,39(11):54-56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由于人类没有注重生态环境需水而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提醒我们应该注重生态环境需水.论述了国内外有关生态、环境需水的研究情况.对生态环境需水等概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生态环境需水的特征.综述了国内外植被和河流生态环境需水的常用计算方法,对其优缺点进行了评价分析.对沈阳市生态环境需水进行了分析计算,并用拓扑方法预测对沈阳市河流生态需水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我国流域生态需水研究现状,在对流域生态环境需水计算的前提条件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根据生态需水的水文学原理以及生态系统学原理,从8个方面提出了流域生态环境需水的计算方法,以确定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需水量,从而合理量化生态需水总量,达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态环境需水量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其内涵尚无统一的界定。对生态需水、环境需水、生态环境需水、生态用水等概念进行了探讨,对国内外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采用流域生态环境需水与生态缺水快速评估方法,基于延河流域1990年与2000年两期土地利用资料进行了生态缺水评估应用研究。对延河流域的评估结果表明,安塞县南部、延安市周边及宝塔区生态缺水最为严重。为此,进一步利用位于安塞县的延河二级支流纸坊沟流域1938~1999年期间的15年土地利用资料,进行了生态环境需水/缺水评估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纸坊沟流域生态环境用水经历了“自然平衡~严重亏缺~逐渐改善~趋向平衡”的变化过程,这一过程与纸坊沟流域开发治理过程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应用研究结果说明,流域生态环境需水与生态缺水快速评估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西北地区生态需水的量化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西北地区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水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研究西北地区生态需水对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系统有着重要意义。从生态需水的概念出发,将生态需水量化过程划分为河道内和河道外两部分,并介绍了相应的计算方法和公式。在对西北地区进行生态分区的基础上,运用上述方法,计算出西北地区的生态需水量,其结果对西北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流域生态环境需水与缺水快速评估(Ⅱ):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作者提出的流域生态环境需水与缺水快速评估方法,对延河流域1990年与2000年两期土地利用资料进行了生态环境缺水评估。结果表明安塞县南部、延安市周边及宝塔区生态缺水最为严重。为此,进一步利用位于安塞县的延河二级支流纸坊沟流域1938~1999个时段期间的15个时段土地利用资料,进行了生态环境需水与缺水深入评估。结果表明:纸坊沟流域生态环境用水经历了"自然平衡-严重亏缺-逐渐改善-趋向平衡"的变化过程,这一过程与纸坊沟流域开发治理过程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应用研究结果说明,流域生态环境需水与生态缺水快速评估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生态环境需水分类体系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总结已有工作基础上,对生态需水、生态耗水、生态用水以及生态与环境的概念进行阐述。对生态需水的分类体系进行探讨,认为按空间的一级分类可分为河道内和河道外生态需水,若按尺度可分为宏观和微观生态需水。河道内生态需水又可分为水土保持需水、河道生态与环境需水、流域湿地保护需水、河口生态需水及地下水生态水位;河道外生态需水指城市生态环境需水、防护林体系需水、湿地补水等。介绍计算生态需水的6大基本程序:生态水文分区、分区生态功能识别、现状评价、确定管理目标、生态需水计算以及监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11.
生态需水量分为河道内和河道外两部分。根据北方山区的特点,以承德市滦河流域为例,采用合理的计算方法,对承德市滦河流域生态需水量进行了估算。最后,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对如何保证生态需水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河道生态需水量的确定对于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至关重要,为计算大洋河河道内生态需水量,基于大洋河岫岩和沙里寨两个水文站1970-2012年流量资料,分别运用最小生态径流法以及本文提出的保证率为90%(枯水期)、75%(平水期)、60%(丰水期)的适宜生态径流法计算了大洋河河道内生态需水量,并运用Tennant法对计算结果进行评价分析并结合实测流量资料对大洋河生态径流满足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生态径流量可以使得大洋河河道内的生态环境状况在丰水期和枯水期达到极好的状态,而最小生态径流量也能使大洋河生态环境状况得到改善和稳定,大洋河在丰水期生态径流破坏程度要高于枯水期,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大洋河河道生态保护和治理可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生态水深-流速法的河段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梅  黄强  张洪波  张俊华 《水利学报》2007,38(6):738-742
在界定了生态流速和生态水深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同时考虑河道本身参数(湿 周、糙率、水力坡度)和维持某一生态功能所需河流流量的水力学方法,避免了湿周法不能反映复式断面真实水位流量关系的缺点,并用于验证黄河上游小川河段生态需水量,同时用Tennant法作了对比。结果表明:用生态水深-流速法得到的小川河段生态流量优于Tennant法所计算的生态需水量,由于该方法考虑了生态流速和生态水深,故所得的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4.
汾河清水复流生态调水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河道单元水量平衡原理,通过对汾河河道来水、供水的分析,计算不同规划水平年方案下汾河主要控制断面流量过程,确定了汾河复流的合理生态用水量。结果显示:现状年汾河河道生态基流除汾河二库以上河道之外,以下河道均不能得到完全满足。为此,河道生态环境状况比较严峻;河流生态方面考虑满足河道基流生态需水及河滨带生态中水平用水,在万家寨引黄3.2亿m3、沁河引水7 304万m3的情景下,基本可满足汾河生态保护与恢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漓江补水工程中的生态调度包括如下4个方面:①建立水库群联合多目标生态调度模型;②确保卜放河道内最小生态需水量;③建设分层取水设施,降低低温水影响;④优化初期蓄水调度方式,确保不断流。通过在设计过程各个层面上的生态调度运用,实现了合理配置水资源、保护漓江生态环境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基于梯形模糊数的不确定性河道生态需水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模糊数引入河道生态需水估算方法中,建立了模糊生态流速和模糊生态水力半径的概念。以抛物线型过水断面河道为例,在扩展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流量与模糊生态流速、模糊生态水力半径的函数关系,提出了基于梯形模糊数的不确定性河道生态需水模型,设计了算法流程。以杜柯河壤塘站为例进行研究,计算并给出了其不确定性河道生态需水量的结果。最后利用Tennant法对所建模型的实用性进行了验证,并对计算结果的表达形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得到的结果更合理,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各类河道内生态需水模型缺少不确定性方面的研究,本文将模糊数引入到河道内生态需水估算方法中,建立了模糊生态流速和模糊生态水力半径的概念。以抛物线型过水断面河道为例,在扩展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流量与模糊生态流速、模糊生态水力半径的具体函数关系,提出了基于梯形模糊数的不确定性河道内生态需水模型,设计了算法流程,以杜柯河壤塘站为例进行了实例研究,计算并给出了不确定性河道内生态需水量的表达结果,还利用Tennant法对所建模型的实用性进行了验证,最后对计算结果的表达形式做了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