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为了快速、准确、有效地评价储层的敏感性,提出用测井方法评价储层敏感性。在分析储层敏感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常规测井方法从测井资料中提取与储层敏感性密切相关的岩石骨架、泥质含量、黏土矿物和物性等各项参数,以这些参数为基础进行储层敏感性与各参数的相关性分祈,然后根据油田储层敏感性流动实验资荆,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用理论排序表和相关性系数加权的方法来实现测井评价储层的敏感性。建立了储层敏感性与测井资料的解释模型,实现了用测井资料评价储层敏感性的目的。通过对实际井的处理分析结果表明,由测井解释得到的储层敏感性结论与研究区的敏感性流动实验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4.
在气藏的生产过程中,随着流体的产出,净上覆岩层压力不断升高,储层孔隙结构因受到压缩而发生改变,导致渗流速度降低,使油气井的产能下降。在模拟地层温度及应力条件下,分析了苏里格气藏小岩心和全直径岩心渗透率与净上覆岩层压力之间的关系,研究了小岩心与全直径岩心的应力敏感性。结果表明:岩心渗透率均随上覆岩层压力的升高而逐渐降低,且随净上覆岩层压力的增大,渗透率下降的幅度逐渐变小,并表现出明显的渗透率滞后效应;苏里格气藏岩石的渗透率损害程度或应力敏感性属于中等;全直径岩心的应力敏感性较小岩心弱。 相似文献
5.
综合利用储层岩石分析、岩矿分析、岩石物性测定等多项成熟技术研究了新疆准噶尔中部Ⅰ区块储层的潜在损害因素和损害机理,研究认为该储层的主要损害因素是水敏和酸敏,其中酸敏损害是由于其损害机理的复杂性,预防其损害将是储层酸化改造中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6.
储层敏感性快速预测软件在大港油田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储层特征分析,室内实验,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人工神经BP网络建立预测模型,并编制了预测储层5种敏感性的软件,该软件受人为因素干扰小,所需参数少,准确度高,综合符合率大于80%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能为制定保护油气层技术措施提供较可靠的依据,能提高油田滚动开发效益,改善老油田的开发效果,该软件对BP算法进行了改进,(1)从两方面入手使网络摆脱平坦区,一是对输入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使O1的取值在[0,1]之间,二是一旦网络陷入平坦区域,局部极小,使连接权值Wkj,Wji和阈值Qk,Qj同时缩小一个因子,λ>1,可使Ok(1-Ok)脱离零值,离开平坦区;(2)加速收敛,方法有自动调整学习因子,添加动量项以及对权值进行批处理,用BP算法预测储层潜在敏感性,首先应确定影响储层敏感性的主要因素,然后根据这些因素有针对性地收集有关资料并进行处理,再根据敏感性预测的要求,设计相应的网络结构进行训练,最后对训练好的网络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7.
8.
致密砂岩油气储层岩石变形理论与应力敏感性 总被引:15,自引:15,他引:15
在致密砂岩油气藏开发过程中,由于孔隙压力下降,导致有效应力增加,储层岩石孔隙、裂缝发生形变和渗透率受到影响。从岩石力学角度分析了与致密砂岩形变相关的理论及形变影响因素,并通过应力敏感性实验研究了有效应力改变条件下的致密砂岩岩样孔隙度、渗透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致密砂岩形变主要为应力变化时孔隙体积及裂缝宽度的变化,认为致密砂岩油气藏开发过程中储层岩石的形变一般属于弹性形变或者弹-塑性形变。形变取决于岩石碎屑颗粒硬度、颗粒之间接触关系、胶结情况、岩石中裂缝发育特征等。有效应力增加在压缩致密砂岩孔隙、喉道体积以及裂缝宽度的同时,也使得其渗透率大幅度降低,造成严重的储层损害。 相似文献
9.
10.
11.
针对越来越复杂的致密低渗砂岩储层评价存在的问题和难点,综合静态资料和动态资料的定性、定量参数,提出一套针对致密低渗储层的综合定量评价方法,进行系统的、全面性的分析,其储层的定量评价结果可直接运用于生产中,该方法在油气田开发、评价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方法总体思路是首先选择评价指标、并对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化,然后赋予每个评价指标一定的权重系数,通过储层综合评价系数计算和储层类型划分,结合储层经济界限,确定储层评价标准,进行储层综合定量评价,优选有利区带,为井位部署及产能建设提供依据。利用该方法在鄂尔多斯盆地某气田开展储层综合定量评价,优选有利区部署井位,经新实钻井验证,吻合率较好,在该气田的产能建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低渗透储集层测井评价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低渗透油藏的类型很多,而且大多数是复杂岩性油气藏。不同类型的低渗透油藏测井评价的重点和解释方法都不尽相同。低渗透油藏涉及中一高孔隙度低渗透储层、低孔隙度低渗透砂岩储层、低渗透性砾岩储层、泥岩裂缝储层、裂缝性碳酸盐岩和火成岩储层等六种类型。文中从低渗透油藏的地质特点和测井解释难点出发对上述油藏的测井评价方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对"低渗透储层不存在强应力敏感"观点的质疑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实测应力敏感曲线表明,低渗透储层比中高渗储层存在更强的应力敏感性。而李传亮教授认为这是错误的,他将这种现象归结为实验的系统误差所致,认为低渗透储层比高渗透储层更致密,不应该存在更强的应力敏感性。针对这一观点,从压缩系数的定义出发,分析了岩石孔隙的压缩系数与岩石压缩系数的区别,指出了李教授所采用的岩石压缩系数计算公式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了试验设备是否存在很大系统误差,从而对李教授的观点产生质疑。通过分析认为,低渗透油气储层具有较强的渗透率应力敏感性。由于渗透率是一个功能性参数,因此低渗透储层的强应力敏感性与岩石的性质、结构特征以及流体性质有关,应该从这两方面来考虑储层渗透率的敏感性。低渗储层的应力敏感性一方面与受力后发生介质变形有关,另一方面与微观渗流尺度下储层中流体渗流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低渗透致密气藏水基欠平衡钻井损害评价技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低渗致密砂岩气藏具有孔喉细小、强亲水、裂缝发育等特点,在作业过程中易于受到损害,即使在欠平衡条件下,仍然具有一定的损害可能.在水基欠平衡钻井条件下,低渗致密砂岩气藏主要的损害方式为水锁和应力敏感.利用裂缝可视化测试系统、毛管流动孔隙结构仪等分析测试手段评价了低渗致密气藏的水锁和应力敏感损害.研究表明,低渗致密气藏在欠平衡条件下仍有很强的水锁损害可能,初始渗透率越低,水锁损害程度越大;有效应力一定时,欠压值越小,水锁损害程度越大,过小的欠压值不能起到保护储集层的作用;欠压值一定时,有效应力越大,水锁损害程度越大.目前对欠平衡条件下的水锁损害评价还处于摸索阶段,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是储集层原地作业条件的真实模拟以及将室内实验结果应用于现场工程设计.图7表6参13 相似文献
15.
低渗透高含水砂岩气藏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低渗透气藏气水同产井产能评价时遇到的问题,依据渗流力学中气水两相不稳定渗流的基本方程,采用气藏工程方法和改进的修正等时试井方法及热力学原理,并考虑井下油嘴节流及气体高速非达西和滑脱效应的影响,提出了低渗透高含水气藏的产能评价方法。该方法在理论推导的基础上,对气水两相广义拟压力和修正等时试井方法进行了改进,最后结合井下油嘴节流原理和气体通过油嘴时的滑脱效应方程,利用热力学方法和数值分析方法,求出气水同产井的产气能力及最大携液流量。根据模拟井数据,分别用传统产能评价方法和上述方法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传统方法的计算值偏高,而上方法的计算结果比较符合实际。这为低渗透高含水气藏下入井下节流器的气井的产能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低渗透砂岩油藏储集层建模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储集层非均质性强、成岩作用强、裂缝普遍发育,其储集层建模与中高渗透砂岩油藏不同,应包括结构模型、参数模型及裂缝分布模型三部分,其中裂缝分布模型是建模的重点。在储集层结构模型的建立中,划分储集相带不仅要研究沉积相、微相,而且要研究成岩作用;在参数模型的建立中.应充分利用结构模型、储集相带的研究成果作为控制条件。应用随机建模方法建立储集层参数模型;在裂缝模型的建立中,应在岩心观察、测井识别的基础上,采用构造应力场模拟技术来预测裂缝的分布.建立储集层裂缝模型。三者结合组成完整的储集层模型,能较好地反映低渗透砂岩油藏储集层的空间非均质特征。图6参20 相似文献
17.
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裂缝类型及特征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应用岩心裂缝描述、岩石力学实验、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裂缝网络模拟等方法,对东濮凹陷户部寨气田沙四段低渗透致密裂缝储层的裂缝组系及产状、裂缝性质、裂缝发育程度及其分布规律进行的研究表明,户部寨气田储层裂缝主要有4组,其走向方位分别为33°、83°、109°和133°,主要集中在83°.这些裂缝基本上为垂直缝,裂缝原始状态下以相对孤立的构造裂缝系统为主.裂缝组系之间以及同组系裂缝之间连通性差,且裂缝的发育程度在不同部位有较大的变化,人工压裂后裂缝网络系统在气田开发过程中仍难以沟通.生产动态主要表现为储层具有双重介质特征,气井产能差异大,气井泄气半径差异大,气藏连通性差.沿断块构造高部位采用了线状不均匀布井方式,在裂缝发育带钻井,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8.
二连低渗透砂岩油藏井网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法 应用油藏工程评价和经济评价方法,研究二连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合理井网密度和油水井井数比目的 正确一连低渗透砂岩油藏目前井网的适应性,为开发调整提供依据。结果 在目前油价下,二连低渗透砂岩油世故共 有18-32口加密的可能,当油价上升后,可加宓同井数增加;各人合理的油水井井数比为2:1左右,个别断块接近3:!;针对井网的实际情况,对井网部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可作局部加密调整,但调整余地小;注采井数 相似文献
19.
中国致密砂岩气藏勘探开发关键工程技术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1,自引:9,他引:21
中国致密砂岩气藏具有低孔低渗、裂缝发育、局部超低含水饱和度、高毛管压力、地层压力异常、高损害潜力等工程地质特征。经过10多年持续攻关,已经形成了裂缝性致密砂岩气藏保护屏蔽暂堵技术系列、气体钻井及全过程欠平衡完井保护技术系列,成功试验了CO2泡沫压裂液体系、N2增能压裂液体系和低摩阻高黏度瓜胶有机硼冻胶压裂液大排量套管注入的大型压裂工艺。实践证明,贯彻储集层保护与改造并举的方针,实现全过程储集层保护是致密砂岩气藏及时发现、准确评价和经济开发的重要保证。建议加强致密砂岩岩石物理学基础研究,重视水平井及特殊工艺井的钻井及完井储集层保护配套技术应用,大力提高增产改造技术的适应性,形成针对不同类型致密砂岩气藏的配套技术系列。参4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