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直流电弧炉的发展及其炉底电极的形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介直流电弧炉的发展概况及对不同形式炉底电极进行了综合比较。结合导电炉底风冷底电极的结构、特点,指出该种底电极用的导电耐火材料在国内开发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比利时采用新型直流电弧炉吨钢费用可省3~4.5美元德国曼内斯曼·德马克制造的新型直流电弧炉结构新颖,装有带新式喷雾冷却双金属底电极的偏心炉底装置。吨钢电极消耗可降低0.5kg,能耗降低25kW·h,耐材消耗可也减少,吨钢费用可省3~4.5美元。底电极...  相似文献   

3.
某炼钢分厂90 t UHP电弧炉自2009年电炉兑铁水以来,一次性炉龄一直徘徊在400~500炉,使用周期20~25天。经过对电炉耐材侵蚀机理的分析,结合冶炼工艺的现状,并通过优化耐材材质、改变炉底捣打方式、摸索炉衬耐材砌筑工艺、优化冶炼操作工艺等措施,在不挖修、不中途打结炉底及少喷补的条件下,2018年的一次性炉龄平均达到850炉,最高炉龄达到951炉,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日本钢包炉的使用寿命约为 140炉次。使用过程中 ,风口砖、渣线砖以及包底熔池部均需要 2次修补炉。为提高钢包的使用寿命 ,降低耐材成本 ,日本对钢包渣线砖、风口砖和钢包壁耐材的材质以及包衬结构进行了改进。重点介绍了上述钢包各部耐材与包衬结构的改进和实用结果。指出 ,通过改进 ,炉材成本减少 5 1%。图 8表 3参 2改进耐材材质与结构提高钢包炉耐材的寿命降低耐材成本@陈留根  相似文献   

5.
高阻抗电弧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了高阻抗电弧炉的基本原理、发展过程和背景,指出了新电炉的优点。由于电极消耗和电耗的降低,电流波动减小,高阻抗炉的性能将接近直流电弧炉,但成本低得多。  相似文献   

6.
中华造船厂为适用工厂生产发展和市场需求,提高炼钢炉节能节材水平,该厂与西安重型电炉厂共同合作研制,建成二吨单电极直流电弧炉。l、该炉电气部分采用全波桥式12脉冲整流,额定电流2X45O0A,额定电压310V的可控整流装置和额定容量为2200KVA的整流变压器,炉壳内径25O0mm,炉膛内径168Omm,沪身高1300mm,新炉装料4.5吨,电炉总高度8700mm。2、底电极采用单柱水冷式,为铜钢异相金属,经特殊焊接而成,解决了纯钢底电极导电性差,纯钢底电极不能炼钢的技术难点;采用高纯度高耐火度的电熔镁砂,配以特殊的混制工艺后作为炉底打筑材…  相似文献   

7.
德国西马格 (SMS)公司新研制的直流炉炉底电极(Unarc anode)装置已交付给美国北极星钢厂 ,在该厂的 10 0t直流炉上使用 ,其使用寿命已达 1390炉次 ,寿命提高 1倍。另外 ,SMS公司还设计了新式底阳极母线系统 ,底阳极风冷系统和安装在炉子下面的底阳极更换装置美国北极星钢厂更换新型直流炉炉底电极@花皑  相似文献   

8.
通过某钢厂90 t电弧炉底吹生产实践,可知底吹透气砖寿命能够达到550炉以上,90 t电弧炉投入使用后,全炉役平均冶炼周期缩短6.68 min,石灰消耗平均49.1 kg/t,比无底吹53 kg/t下降了3.9 kg/t;金属料消耗为1142.79 kg/t,比无底吹1 150.33 kg/t降低了7.54 kg/t。另外,90 t电弧炉采用底吹工艺操作后,电弧炉冶炼更加安全顺行,大大减少了炉内喷溅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重点介绍直流电弧炉炉底电极的形式及上钢五厂10t直流电弧炉触针风冷式电极的设计、使用与改进。  相似文献   

10.
高勇 《工业加热》2002,31(3):55-56
炼钢电弧炉是我公司最大的耗电设备。降低电弧炉耗电量,缩短冶炼时间,减少热停炉时间和降低电极材料的消耗是降低电炉炼钢成本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对电弧炉二次短网系统的改造,吨钢耗电量降低31kW·h左右,每炉钢冶炼时间缩短了18min左右,设备维修量降低95%以上。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日本新日铁公司中山制钢厂的新型直流电弧炉结构特点和运行结果。为了解决这台70t直流炉的电弧偏斜问题,中山制钢厂对炉底电极母线采取迂回(绕远)布线方式,即直角曲折布线式。同同容量交  相似文献   

12.
“八五”国家重点节能示范项日、国内第一台10t 单电极直流炼钢电炉自今年6月2日在南京第三钢铁厂试转成功,至今已断断续续炼出钢水18炉。目前,已取得部分项目数据,其中仅电极消耗一项即下降了50%以上,节能效果显著。电极是电炉炼钢中的高耗能产品,每生产1t 石墨电极需耗电近10000kWh。而每炼1t电炉钢需消耗电极7kg 左右。使用单电极直流电炉炼钢,每生产1t 钢仅消耗电极3kg 以下,  相似文献   

13.
直流电弧炉水冷钢棒式底电极传热过程的数值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1]建立的“直流电弧炉水冷钢棒式底电极传热过程二维数学模型”,在验证模型正确可信的基础上,对直流电弧炉底电极的传热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所得结论对直流电弧炉的生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炼钢电炉用耐火材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叙述了炼钢用耐火材料的发展动态,特别是电炉(含超高功率和直流电弧炉)炼钢用耐火材料对于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意义和关系。直流电弧炉内导电炉底耐火材料的技术性能取决于所用的材质、制造工艺、石墨的粒度和含量以及热处理的温度和制度。  相似文献   

15.
2.2 直流电弧炉 据日刊报导,1989~1990年期间美、日两国共新设炼钢电弧炉17台,其中日本8台,全部为直流电弧炉,最大的是东京制钢九州厂的130t/100MVA的直流电弧炉,美国9台,交流炉7台,直流炉2台。由此可以看出,直流电弧炉的发展快于交流电弧炉。有人预测,到本世纪末,直流电弧炉的钢产量将占电炉钢总产量的20%以上,平均年增长速度143%。由于直流电弧炉与交流炉相比具有一系列的优点:①由于交流电弧每秒过零点100次,在零点附近电弧熄灭,然后再在另一半波重  相似文献   

16.
1982年中,世界上第一台直流电弧炉的12t原型样机开始运行。BBC-Mannheim为这台电炉研制了一套供电设备和调节装置。迄今为止的运行结果证明:与类似的交流电弧炉相比有两个主要优点。1.对电网的反作用降低50%以上;2.降低了电极的消耗。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一些冶金工厂和国外许多冶金工厂的5吨电弧炉,大都采用φ300m/m的电极,不能充分发挥电炉生产的潜力,并造成电极、电力消耗的增加。据苏联刊物《冶金学家》杂志1978年第8期资料介绍,苏联在克里瓦尔荷基一个工厂,将3吨电弧炉的电极由φ200m/m改用φ300m/m,可节约电极消耗10%,并减少电极卡头的储备量,降低了成本。我厂在该资料的启发下,于1982年一月份将5吨电炉的2~*炉使用的电极由φ300m/m改为φ350m/m。经过一年多、1440余炉钢的生  相似文献   

18.
花恺 《工业加热》1992,(6):13-15
容量为20t的双电极直流电弧炉于1989年在中国的某重型机器厂投入运行。本文给出了WTD型20t(9MVA)直流电弧炉的运行结果。在电极设置方面所提出的方案是新颖的,两个电极平行布置即一个电极为正极,另一个电极则为负极。 在这台炉子上获得了如下的运行指标:石墨电极消耗3kg/t;其最大噪音水平比同容量交流电弧炉的小15~20dB。  相似文献   

19.
直流电弧炉水冷钢棒式底电极传热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分析了目前具有代表性的4种直流电弧炉底电极型式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水冷钢棒式底电极的两种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0.
数值模拟直流电弧炉精炼期内熔池部分的流体流动和电磁现象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在对直流电弧炉内电弧等离子体进行数值模拟的基础上,使用一个二维时变磁流体力学模型来描述电弧炉精炼期内熔池部分电磁场、速度场和温度场的分布情况,同时,研究了炉底电极大小对炉内熔池部分流场的影响.仿真结果可为直流电弧炉的合理化设计和冶炼过程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