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葵花籽油在不同精炼阶段中反式脂肪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了葵花籽油在不同精炼阶段反式脂肪酸的含量,物理精炼的葵花籽油中C18、C18:2、C18:3反式脂肪酸含量分别为0.22%±0.03%、2.31%±0.23%和0.03%±0.01%;化学精炼的葵花籽油中分别为0.05%±0.01%、0.69%±0.26%和0.02%±0.01%。在物理精炼末期水蒸汽蒸馏工序反式脂肪酸的含量迅速增加。化学精炼的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小于1%。由于在物理精炼的末期使用了高温,油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比化学精炼高。在物理精炼中为了减少反式脂肪酸的形成应仔细研究水蒸汽蒸馏工序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2.
板栗油脂肪酸组成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开发我国板栗资源,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板栗油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经分析检测出7种脂肪酸,含量分别是豆蔻酸0,123%、棕榈酸13.933%、棕榈油酸0.451%、硬脂酸0.770%、油酸43.691%、亚油酸33.988%、亚麻酸6.355%,这对板栗油的研究、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油脂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我国市场上的著片、炸鸡、麻花和饼干等常见的几类油脂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薯片和方便面面饼中反式脂肪酸含量较少,基本在1%以下;饼干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以夹心类饼干最高,一般在3%以上,最高可达18.30%,酥性饼干和曲奇中反式脂肪酸含量则一般在3%以下;蛋黄派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为0.97%-18.21%;洋快餐食品(薯条、炸鸡)和中国传统油炸食品(油条、麻花)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与油炸时间和煎炸油反复使用的周期有关,其测定值存在显著差异。反式脂肪酸含量低可在1%以下。高可迭13%以上。  相似文献   

4.
磁化处理对脂肪酸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进一步研究磁化处理对脂肪酸精馏过程的影响,在不同磁感应强度的磁场中,研究了磁化处理对脂肪酸物理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磁场对脂肪酸的物理性质有一定的影响,脂肪酸经磁化处理后,其密度基本不变,器度及表面张力下降,但磁化效果与磁感应强度不成正比,而是有一个最佳值,该最佳值为0.15—0.2T。定量计算表明,脂肪酸经磁化处理后,黏度下降5%--7%,表面张力下降5%—6%。  相似文献   

5.
以红花油为原料,皂化酸解后得到复合脂肪酸。研究了在自生压条件下,蒙脱土、高岭土和二氧化锆3种催化剂对红花油复合脂肪酸二聚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加料量140mL(脂肪酸与反应容器的体积比为0.47)、加水量2%、搅拌速度550r/min的条件下,红花油脂肪酸二聚化制备二聚酸的适宜条件为:(1)催化剂蒙脱土的用量9%,催化助剂Li2CO3用量0.6%,反应温度280℃,反应时间4h,产率74.99%;(2)催化剂高岭土用量9%,催化助剂Li2CO3用量0.5%,反应温度280℃,反应时间5h,产率72.16%;(3)催化剂二氧化锆用量7%,催化助剂Li2CO3用量0.7%,反应温度260℃,反应时间5h,产率为67.49%。  相似文献   

6.
石家庄地区牛乳脂肪中脂肪酸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选取石家庄地区的牛乳样品,采用OP乳化剂提取出样品中的脂肪,对其进行甲酯化,用填充柱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其中的脂肪酸成分;采用面积归一法确定了主要的脂肪酸组成为月桂酸1.415%,豆蔻酸6.735%.十五烷酸0.646%,棕榈酸27.71%,棕榈油酸0.874%,十七烷酸0.46%,硬脂酸17.91%,油酸34.29%.亚油酸4.608%.亚麻酸1.013%,花生酸0.102%(均为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7.
云南核桃油的特征指标及脂肪酸组成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采自云南省核桃主产地的9个核桃样品所提取核桃油以及直接采集的15个成品核桃油样品的主要特征指标和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测定。结果显示:核桃油样品的折光指数为1.475-1.477,相对密度为0.916~0.924,碘值为143.7~152.2,皂化值为189.0—200.6;核桃油样品的脂肪酸组成:棕榈酸含量3.08%~7.91%(平均5.79%),硬脂酸含量1.48%-2.75%(平均2.13%),油酸含量17.45%~25.57%(平均21.83%),亚油酸含量56.97%~66.12%(平均61.58%),亚麻酸含量6.30%~9.65%(平均7.7%),三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检测脂肪酸总量的91%以上。  相似文献   

8.
月见草油中γ—亚麻酸富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报道月见草油脂肪酸通过尿素包合法富集,使其中γ-亚麻酸含量由10.8%提高到43.5%-58.4%,对于提高月见草油的医药价值很有意义。采用尿素包合法得到的脂肪酸和γ-亚麻酸回收率都在86%以上。  相似文献   

9.
月见草油中γ-亚麻酸富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月见草油脂肪酸通过尿素包合法富集,使其中γ-亚麻酸含量由10.8%提高到43.5%~58.4%,对于提高月见草油的医药价值很有意义。采用尿素包合法得到的脂肪酸和γ-亚麻酸回收率都在86%以上。  相似文献   

10.
植物油脂中反式脂肪酸含量及人体摄入量初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我国常见植物油脂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和分布进行了分析,初步估算了我国居民反式脂肪酸的人均日摄入量。精炼植物油脂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为:大豆油0.89%~3.48%,菜籽油1.97%~4.76%,玉米油1.75%~6.19%,葵花籽油1.48%~2.36%,花生油0.10%~0.47%,棕榈油0.12%~0.28%,其存在形式以反式多不饱和脂肪酸(t—C18:2、t—C18:3)为主;专用油脂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为:替可可脂(CBR)和植脂末用油40%~50%,代可可脂(CBS)、烘焙和夹心用油中3%~5%,其存在形式以反式单不饱和脂肪酸(t—C18:1)为主。我国居民反式脂肪酸人均日摄入量为1.06g,其中城市1.44g,农村0.92g,分别占日摄入总能量的0.42%、0.61%和0.36%。  相似文献   

11.
羊栖菜和海带脂肪酸组成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GC-MS法测定浙江洞头羊栖菜和海带的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两者都含有丰富的脂肪酸,其中羊栖菜饱和脂肪酸总量为51.46%,低于海带74.50%的饱和脂肪酸量;羊栖菜不饱和脂肪酸含量49.09%,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26.40%,而海带的分别为25.51%和13.08%,比羊栖菜低约两倍;羊栖菜中具有特殊营养功能的花生四烯酸C20:4n-6含量为9.18%,二十碳五烯酸C20:5n-3含量为5.39%,比海带高得多.在此基础上,比较不同海域羊栖菜和海带的脂肪酸测定结果,发现不同的提取和测定方法下,不同海域的羊栖菜和海带的特征脂肪酸都为C16:0和C18:1n-9:同一海域羊栖菜脂肪酸组成基本接近,不同海域羊栖菜和海带脂肪酸的测定结果则有较大差异,分析认为海藻的生长环境对脂肪酸的组成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经济鱼类内脏利用价值,采用水解法提取5种经济鱼类内脏脂肪酸,应用气相色谱外标法分析脂肪酸含量及组成.结果表明,5种经济鱼类共检出30种脂肪酸,其中11种饱和脂肪酸,8种单不饱和脂肪酸和11种多不饱和脂肪酸.秋刀鱼总脂肪酸含量最高,为(2504.27±64.99)mg/100 g,鳙鱼内脏最低,为(712.28±5...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热处理对茶花鸡肌肉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本文以300日龄的云南本地茶花鸡公鸡的胸肌和腿肌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检测胸肌和腿肌中脂肪酸含量,对其脂肪酸含量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在茶花鸡肌肉中共检测出32种脂肪酸,其主要脂肪酸为油酸、棕榈酸、亚油酸、花生四烯酸、硬脂酸及肉豆蔻酸。在原料肉中,胸肌和腿肌中总脂肪酸含量分别为3242.41与10026.31 μg/g,部位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胸肌与腿肌中脂肪酸类型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含量分别占32种脂肪酸总量的60.92%与63.55%。经热处理后,胸肌中总脂肪酸含量比加热前胸肌中降低了9.37%(P<0.05),腿肌中总脂肪酸含量比加热前腿肌中降低了22.15%(P<0.05);胸肌、腿肌中脂肪酸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占32种脂肪酸总量的59.38%与61.20%;胸肌和腿肌之间脂肪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腿肌的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与胸肌有显著差异(P<0.05)。可见,茶花鸡胸肌和腿肌脂肪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热处理对茶花鸡胸肌和腿肌脂肪酸组成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大球盖菇菌株高邮、朝阳、土肥为试验材料,利用GC-MS技术对其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高邮和朝阳的菌丝体中共检测出15种饱和脂肪酸,18种不饱和脂肪酸;在土肥的菌丝体中共检测到11种饱和脂肪酸,17种不饱和脂肪酸。在高邮、朝阳、土肥的菌丝体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大于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占各自总脂肪酸含量的77.4%,77.5%,78.7%;在不饱和脂肪酸中,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占主导地位,其含量分别占各自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76.8%,88.5%,72.8%;在饱和脂肪酸中,主要以棕榈酸的形式存在,含量分别占各自饱和脂肪酸含量的64.3%,69.2%,62.5%。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玛曲牦牛和康乐黄牛两个品种间肠系膜脂肪和肾周脂肪中脂肪酸的组成特点。利用冷抽提法,分别提取两个品种肠系膜脂肪和肾周脂肪中的脂肪酸,并进行甲酯化处理,最后采用气相色谱法(GC)对其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玛曲牦牛和康乐黄牛的肠系膜脂肪和肾周脂肪中脂肪酸含量均以饱和脂肪酸为主,牦牛肠系膜脂肪及肾周脂肪中饱和脂肪酸(SFA)含量均占总脂肪酸含量的近60%;黄牛肠系膜脂肪及肾周脂肪中饱和脂肪酸(SFA)含量均占总脂肪酸含量的近70%。其中,棕榈酸(C16∶0)和硬脂酸(C18∶0)含量较高,占饱和脂肪酸总量的50%以上。在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功能性脂肪酸方面,两者差异显著(P0.05或P0.01);玛曲牦牛肠系膜脂肪和肾周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黄牛中的含量。这些对于玛曲牦牛的开发和品种选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小尾寒羊不同部位挥发性风味物质和脂肪酸组成的差异,并初步评价4个部位脂肪酸的营养价值。对4月龄小尾寒羊后腿、里脊、上脑和羊排4个部位的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挥发性风味物质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小尾寒羊主要风味化合物为辛醛、壬醛、辛醇、1-辛烯-3-醇、辛酸和癸酸。里脊部位所含醛类、醇类和酯类化合物种类及相对含量均较高,对羊肉风味形成起主要作用。上脑部位的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比值显著高于其他部位,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比值大于0.4,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均较高。因而上脑部位的脂肪酸组成更符合人体对脂肪酸营养价值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To elucidat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governing fatty acid transport across the cell membrane, we first isolated a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mutant, B-1, that exhibits a reduced acyl-CoA oxidase activity and an increase in free fatty acid accumulation. Following mutagenesis of B-1, a mutant, YTS51, which secretes free fatty acids, was isolated. The concentration of free fatty acids in the YTS51 culture medium was about 17 times higher than that in B-1. The mutation that causes the fatty acid secretion phenotype occurred at a single allele, and this phenotype was suppressed by the introduction of a single copy of FAA1, a gene for acyl-CoA Synthetase, to the mutant. Although the mutation expressing this phenotype was not within FAA1 in YTS51, the disruption of FAA1 in the wild-type strain resulted in fatty acid secretion even though the level of fatty acid secretion was less than that in YTS51. We consider that YTS51 is a suitable model to elucidate the molecular basis of the fatty acid transport process.  相似文献   

18.
不同动物肝脏中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7种动物肝脏中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以猪、羊、鸡、鸭、鲫鱼、草鱼和鹅的肝脏为材料,采用KOH-乙醇皂化,HCl-甲醇酯化的方法进行样品处理。实验结果表明,猪肝中有16种脂肪酸,鸡肝中有12种脂肪酸,羊肝中有18种脂肪酸,鸭肝中有14种脂肪酸,鲫鱼肝中有20种脂肪酸,草鱼肝中有22种脂肪酸,鹅肝中有19种脂肪酸。能快速、准确、可靠的满足动物肝中脂肪酸检测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9.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研究不同温度下牛奶中脂肪酸结构的变化。IR谱图表明45℃时牛奶中脂肪酸在974 cm-1处出现吸收峰,说明牛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结构开始由顺式变为反式结构。在65℃时该吸收峰强度增大,表明大部分的不饱和脂肪酸结构由顺式变为反式结构。在105℃时974 cm-1处的吸收峰仍然存在,牛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结构以反式结构存在更加稳定。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牛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结构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基于脂肪酸指标的调和植物油与纯种植物油的品质。方法 利用气相色谱归一法测定2类植物油中8个样品的脂肪酸组成, 建立相应的指标, 对比分析其品质。结果 以脂肪酸种类为评定指标, 调和植物油1#、2#脂肪酸种类总数最多, 无反式脂肪酸检出, 含有二十二碳六烯酸组分; 以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值为评定指标, 调和植物油1#中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值为3.6, 比值高于除菜籽油和玉米油之外的纯种植物油; 以亚油酸与亚麻酸比值为评定指标, 调和植物油2#亚油酸与亚麻酸比值低于4:1, 符合中国膳食建议。结论 3种评价指标的建立可以快速、有针对性的对调和油的相关品质做出科学评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