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不仅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物质资源,而且还在给予人类物质关怀的同时潜移默化了人类的思想。城市规划是人类调控城市的重要手段,在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也同样带来了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建设信息》2007,(5):48-50
地球上的化石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在不久的将来就要被人类开采殆尽了。地球上的化石能源到底能陪人类社会走多远?据说,最多也就200多年。当然,这是根据人类已经探明的储藏量以及人类的利用速度计算出来的。也就是说,如果人类不能发现更多的化石能源,而且能源的消耗速度按照人们预期的那样发展,那么再过200多年,人类不得不采用新的能源了。  相似文献   

3.
陈凯峰 《城乡建设》2013,(11):89-92
生物科学认为,人类首先是动物,进化并创造了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文化而真正形成了自己的“人类”后,仍然是动物。也就是说,所进化形成的“人类”,仍然具有一般的动物本能,包括生存对环境需求的本能,这是人类科学研究至今所普遍认同的基本共识。  相似文献   

4.
“火”是大自然的原始产物,它的诞生要早于人类,但随着人类的进化发展,火又成了人类生活的最基本要素,“火”是人类明的起源,“火”也是人类明的灾难,“火”拨动着人类社会的兴衰。  相似文献   

5.
我国消防科学技术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火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然而,它在给人类造福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灾害。人类在利用火的同时,也在不停地与火灾进行斗争。可以说,人类的历史有多久,人类与火灾进行斗争的历史就有多久。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运用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对...  相似文献   

6.
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大量运用现代化技术,将自然界的各种原材料制造成多种多样的人工产品,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人类居住城市化则反映了人类与环境的这种新关系,然而城市化与人类追求生态环境的自然化又互相矛盾,如何在城市化过程中实现或保存生态理想是当今建筑设计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火的悲剧     
传说,在洪荒漫漫的长夜里,天空中一道耀眼的闪电,把山林变成了火海,惊惶的猴子从树上跳了下来。望着那漫天的大火,我们的祖先恐惧地不敢靠近它,继而,他们被那种温暖的感觉征服了。于是,山顶洞人在保存火种的同时,迈开了走出混沌的第一步。火创造了人类,人类有了火,便有了最早的文明。于是,在我们的创世神话中,便有了火的传说。火创造了文明,但火也在肆意地吞噬文明。在火的传说中,人们把火说成是天使与恶魔的合体。天使为人类带来温暖,引导人类走向光明。恶魔给人类带来灾难,诱惑人类堕落沉沦。我常常感叹:历史为什么总是…  相似文献   

8.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衣食住行,也就是说住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自从有了人类历史,从人类就离不开居住。我们祖先从天然洞穴搬出来以后,便开始搭建自己的人工居所。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从人类居住的窝棚到现代化的智能建筑,建筑物的功能越来越多,智能程度越来越高,到上个世纪末,西方发达国家将节能引入到建筑中,开了节能建筑的先河,  相似文献   

9.
李怀亮  陈晓虎 《石材》2006,(3):18-21
石头是自然界与人类生活相结合的最早材料之一。早在远古时代,人类的先祖把石头制作成工具,历史学叫石器时代。从这个意义上讲,是石头创造了人类社会,是石头创造了人类文化。在今天,人类的聪明与智慧更加丰富和拓展了石头的应用及其内涵,使天然石材出现了诸如“石全石美”、“石来运转”、“石石寨寨”、“石不可挡”等的赞誉。  相似文献   

10.
夏斌 《山西建筑》2005,31(13):6-7
阐述了建筑是人们生活的家园,它作为人类栖居的场所,是永远和人类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建筑的历史和人类的历史一样漫长,且从建筑上的风格、流派、观念等,对艺术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将企业的价值管理思想借鉴到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中,对高校教师人力资源进行功能、成本和价值分析,建立价值管理视域下的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模型,使有限的高校教师人力资源能发挥最大的价值,为高校建立教师考评评价制度、调整岗位配置、实施激励薪酬体系和培训计划等提供有力指导和科学决策,为促进高校更好更快、内涵式发展,实现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路径。  相似文献   

12.
孙晓峰  徐科峰  刘翠 《华中建筑》2007,25(9):111-112
数码时代的来临不仅使物质产品改朝换代,同时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人类住所不管在空间尺度、空间类型还是空间的细部处理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该文通过对数码时代人类生活方式以及人类住所物理空间的变化进行分析,从而对新形势下人类住所设计的新特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identifies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earnings gaps between migrants belonging to old immigrant groups (defined as those with long established migration linkages with the receiving country) and those belonging to new immigrant groups. Earnings are conceptualized as a function of human capital, decomposed into the portion acquired in the home country and the portion acquired in the receiving country. It is hypothesized that poor transferability of human capital acquired at home dampens wages more for new than for old immigrant groups. Further, it is hypothesized that upon arrival in the destination, new immigrant groups accumulate human capital faster than old immigrant groups. The empirical analysis focuses on Albanians in the United States as a representative of a new immigrant group and Italians as a representative of an old immigrant group. The analysis is based on pooled data from the 2000 US Census 5 % sample, and the 2001–2007 American Community Survey (ACS) 3 % sample. Findings suggest that (1) Albanian immigrants earn substantially less than Italian immigrants; (2) human capital acquired at home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wages, but the level of human capital transferability is low for Albanians; (3) upon arrival, both Italian and Albanian immigrants accumulate human capital, but the speed of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is faster for Albanians than for Italians.  相似文献   

14.
新城人居环境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凯  程立诺 《山西建筑》2010,36(19):51-53
从人居环境涉及的要点(自然、居住、社会、支撑系统等)入手,分析了新城人居环境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并利用田园城市的相关理论讨论了相关的对策,说明了新城人居环境营造的要点,以期指导城市规划和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5.
刘滨谊 《中国园林》2023,39(1):6-13
围绕生态文明新时代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的使命,阐述党的二十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和生态文明“生态化”“集和化”“体系化”的三大趋势意义,提出构建生态文明人与自然新型关系的命题。以史为鉴,阐述中国风景园林始终以人类为本、以自然为根、以生态为脉、向着“集和化”迈进,主导了中国人居环境数千年的哲学、价值观和实践,成为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人类生态文明进步的主力和先锋。与古为新,概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风景园林学科的划时代发展:自主的现代性转变及开拓创新、自主的知识理论实践体系构建、举足轻重的国际影响,以及为新中国人居环境建设作出的巨大贡献等。前瞻超越,面对学科的未来使命,探讨了中国风景园林学科顺应三大趋势发展的未来,提出了中国风景园林学科安身立命的根本、学科知识组成特性、学科的核心体系,构建了感知行三位一体的学科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16.
生态城市论与新城市主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润敏 《规划师》2005,21(10):8-10
从深层意义上讲,建设生态城市是对人类文化本体论的一种回归,也是对人居环境过分强调现代化的一种反叛.广义上的“生态”既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也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但生态城市论不能泛化,要落到实处.应借鉴新城市主义所倡导的生态主义思想、经济性原则、与自然和谐相处、限制城市边界等理念,继承新城市主义的精髓.  相似文献   

17.
封卫华 《山西建筑》2007,33(2):230-231
阐述了国有企业面临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挑战,分析了目前国企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与国外相比存在的主要差距,论证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最终推动企业快速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吕梦兰 《山西建筑》2011,37(32):247-248
针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就如何做好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了探讨,分别从树立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理念、留住企业需要的人才、构筑具有企业特色的人才高地三方面加以论述,为解决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阐明了思路。  相似文献   

19.
There is no doubt tha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ve progressed rapidly in the past decade and it is constantly challenging and refreshing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urban environment, human life, and even human nature itself. Meanwhile, its impact on urban environment planning and design should not be ignored and needs to be addressed promptly. The concep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self-renewing and has no universal or authoritative definition. In a narrow sense, new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y cover any new materials, technologies, and data invented or discovered by a human; in a broader sense, it might also study new behaviors, emotions, concepts, and philosophy arisen by new materials, technologies, and data. This article explores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impact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n urban environment planning and design from nine aspects: image technology, image-tamed design, designers’ dilemma, virtual reality, personal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s, big data, human physical limits, public spaces, and nature. Instead of trying to provide definite answers to these questions, this article seeks to encourage readers’ to understand and think of these topics through a brief discussion.  相似文献   

20.
对住宅设计的现状进行了介绍,从住宅创作,如何提高设计质量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方面进行了论述,住宅创作只有以人为本,才能营造出适合现代人居住的舒适安逸的休憩空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材料的应用,住宅创作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提出了住宅创作只有结合现代技术,才能设计出新世纪住宅的设计新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