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环境革命与城市发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沈清基 《城市规划》2000,24(4):23-30
阐述了对环境革命的认识 ,包括环境革命的产生背景、环境革命的思想观念、环境革命的深层价值等八个问题 ,并从城市发展契机、城市发展观、城市生态功能、城市环境容量、城市环保产业、城市空间格局、城市环境安全、城市规划的生态学化等十一个方面论述了环境革命对城市发展及城市规划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城市热环境对生态容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伟 《规划师》2005,21(10):15-17
城市热环境是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在城市中形成的一种特有环境,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热环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对环境舒适度的感受,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学习和工作效率,以及身体健康.改善城市热环境可从城市生态容量控制、植物配置、城市空间规划与控制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城市快速发展进程中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更新改造引发的城市微气候环境质量下降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城市环境的宜居性以及城市生活质量。本文分析城市微气候环境与空间环境的相互影响以及城市微气候环境控制及优化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总结分析城市微气候环境控制及优化方面的国际经验,包括开展专项规划研究、重视城市设计管理、推行适宜建设技术等,以期对中国城市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城市滨水地区的景观资源丰富、潜在价值很高,如何更好地规划设计城市滨水区,成为城市设计的重要方面。本文以人、环境两大城市要素为基础,总结出基于互动关系下的城市滨水区设计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环境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从另一个侧面解读城市生活与人、城市环境的关系,以便更好地促进滨水区与城市的发展,从而实现城市转型。  相似文献   

5.
在高强度的人工建设和城市活动影响下,城市空间环境品质问题日趋严重,创建宜居的城市空间物理环境也随之成为了当今城市、建筑和景观设计的重要主题,因此城市物理环境研究成为当下城市空间品质提升的关键着力点。但从目前城市规划设计的实践情况来看,物理环境研究缺乏综合集成研究,缺乏和规划设计的交互反馈优化。在物理环境与城市空间形态耦合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城市物理环境数字地图的建构理论和方法,通过scSTREAM,Cadna/A和ENVI-met等城市物理环境模拟和分析软件,构建起城市物理环境评估模型,从风、声、热3个维度对城市设计方案进行多轮物理环境模拟及交互反馈,实现从地段、街区到建筑组团的逐级优化过程。文章通过常州火车站地区的实证探索,研究城市物理环境数字地图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验证物理环境评估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城市设计的空间舒适度,促进城市设计空间布局的人本性、科学性、合理性。据此建立基于物理环境优化的城市空间布局理想图式,形成对于城市空间物理环境问题的具有针对性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6.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可城市化进程的步伐。随着现代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张随之而来的城市环境恶化问题也接踵而至。为了能能够实现在不影响城市建设的基础上更好地保护城市环境,为人们营造适合人们生产、生活的空间环境,加强对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是目前多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通过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不仅能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更能提升整个城市的形象及影响力。本文就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同城市环境的关系进行了浅谈,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已成为自然生态系统主要的污染源,如何解决城市产生的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分析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指出解决城市环境问题应实现五个方面的生态转型:城市发展目标、环境问题解决的策略、城市物质流动模式、科学技术发展方向、社会制度规则。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23)
当前城市雕塑在城市环境中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对于美化城市环境,突显城市历史、文化氛围起着重要的作用。城市雕塑就像一个城市发展的缩影,人们通过它可以感受到城市的精彩。城市雕塑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城市环境的点缀或装饰,也不是孤立的艺术品,而应该与环境艺术、空间艺术、视觉艺术相结合,它与城市环境之间是否和谐,直接影响城市的整体形象和艺术品位。文章主要就城市雕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9.
朱骁  章飙 《中国园林》2020,36(4):88
在高强度的城市建设和公共活动影响下,城市公共空间的环境品质问题日趋严重,创建高品质的城市空间环境也随之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主题。对风环境、热环境和声环境的数据综合分析以及城市物理环境与空间形态的耦合优化研究成为城市品质提升的关键之一。以物理环境的单一维度转向以多元要素综合研究为基础,并与城市设计实践相结合,阐述了多源物理环境数据的综合分析方法。通过对古荥大运河的实证探索,研究城市物理环境数据分析方法在城市设计中的深度介入,据此可建立基于城市物理环境优化的城市空间形态布局,通过物理环境优化对城市空间环境品质问题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提升与设计引导。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可持续发展问题并不仅仅是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及资源的可永续利用的问题。同样,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不仅于此。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用地与环境结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聚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文化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意识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制度环境等五个方面,讨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李少云 《建筑师》2012,(6):10-13
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城市设计运作体系中城市设计编制和城市设计实施两个阶段中存在的不同问题和观点的深入分析评价,认为城市设计应充分考虑我国城市建设的具体特点,与我国城市规划体系充分结合,在城市设计编制类型划分中采用两分法:整体城市设计和局部城市设计:在城市设计实施体系中采用融入型城市设计和独立型城市设计相结合的"双轨制"模式,以兼顾我国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效率和质量的双重目标,建立务实的城市设计运作体系。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初中国城市设计发展再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系统分析和总结了中国城市设计理论和实践在新千年的发展特点和动向后认为,中国城市设计除了吸收国际间城市设计的成功经验外,已经发展为具有自身特点的城市设计专业内涵和社会实践方式,这就是城市设计与法定城市规划体系的多层次、多向度和多方式的结合和融贯基于新千年中国城市设计实践发展和实际案例,论文凝炼出当下中国城市设计实践的四大趋势:概念性城市设计、基于明确的未来城市结构调整和完善目标的城市设计、城镇历史遗产保护和社区活力营造、基于生态优先理念的绿色城市设计最后指出:城市设计既不简单是城市规划一部分,也不是扩大的建筑设计;城市设计致力于营造"精致、雅致、宜居、乐居"的城市;城市设计致力于构建历史、今天和未来具有合理时空梯度的环境同时,城市设计应该注重个性化的城市特色空间和形态营造,让城市环境有自下而上的成长机会;注重人的感知和体验、创造具有宜人尺度的优雅场所环境;以后还应关注"平凡建筑"与"伟岸建筑"、大众共享的"日常生活空间"与表达集体意志的"宏大叙事场景"的等量齐观  相似文献   

13.
With the focus on urban design projects for key urban area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evolution and practice of urban desig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analyzes two different development paths of urban design in China. By comparing specific urban design projects, it expounds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detailed control planning and urban design, hence putting forward recommendations for urban design implementation in terms of statutory status, implementation rules, and team building. The paper intends to clarify the stratified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urban design, so as to avoid needless repetition and overlap of design, thereby enhanc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design discipline in China.  相似文献   

14.
城市设计并非阶段性设计工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把城市设计作为一种阶段性设计工作的做法提出不同看法。以现代城市设计的内涵论证城市设计不是一个独立的阶段性设计工作。认为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共同采用的一种设计原则,城市设计的目标必须由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共同实现。  相似文献   

15.
论城市设计行为准则及方式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余柏椿 《城市规划》2003,27(9):45-48
论述了城市设计的重要行为准则 ,即“同为”、“为”和“不为”、“导控”、“大众为本”等准则 ;提出了城市设计的主要行为方式 ,即开展城市设计研究 ,编制城市设计指引 ,聚炼城市设计思想 ,实施城市设计参与 ,落实城市计管理 ,普及城市设计教育  相似文献   

16.
我们需要怎样的城市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广君  刘堃 《新建筑》2006,(3):8-13
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问题的复杂化决定了当今的城市设计需要从产品型的空间美学设计向过程型的空间管理工具的转变,决定了城市设计必将成为城市建设管理法制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当代城市设计概念的重新梳理,提出了城市设计应注重设计的四方面内容,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城市设计成果的表达形式,并介绍了近期在城市设计实践中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关于城市设计与现有规划体系衔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晓  魏羽力 《规划师》2007,23(6):87-89
目前,我国在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体系的衔接处理上,主要有三种思路可供选择:根据一体化理念,城市设计可作为各层次规划的必要构成,系统地纳入城市规划体系;根据专项化理念,城市设计参照专项规划的运行方式和审批办法,单独开展编制工作;根据双重化理念,城市设计可参与基础性研究,并将其成果纳入城市规划进行编制和审批.  相似文献   

18.
城市设计制度建设的争议与悖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决定城市设计实践效果的各种因素中,制度环境以及城市设计本身的制度安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城市设计活动的独特个性表明,现代城市设计自诞生之初,其内部就隐含着制度建设的各种悖论。发达国家的城市设计制度建设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这些制度的执行和运作并不象想象中那样完善和光鲜,特别是设计控制和审查制度,直到今天仍不断遭受着来自各方的非议。论文剖析了城市设计制度建设中的十大争议主题,为完善我国的城市设计管理提供一些新思考。  相似文献   

19.
从项目实践看城市设计导则的编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城市设计导则是城市设计项目的核心内容,是城市设计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的重要途径。加强城市设计导则的编制工作将有助于城市设计及其控制在城市建设中的实施。本文通过对不同类型城市设计实践项目的归纳研究,结合国内外城市设计导则编制的比较,总结城市设计导则的特性与要素,提出城市设计导则的有关编写建议。  相似文献   

20.
Urban design is becoming a hot topic in academic discussions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urban development in China.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concerning urban design ideas and thoughts. Based on an in-depth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frontier in urban design discipline and professional field in both China and abroad,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urban design has undergone several development phases, including traditional urban design, modernist urban design, and green urban design. Considering the new urban design development trend that is characterized by digitalization as the method and tool,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digital urban design paradigm" as the fourth generation and sums up its five innovative values. The most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of urban design is "multi-scale experiential control on space in the whole chain," and digital urban design has greatly expanded the scale of such kind of experiential control.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four generations of urban design paradigms are not simply successive, but inherited and partially iterative urban design "paradigm synthesis" under the joint effects of design objectives with difference in similarity, various spatial scales, and various social demands. Digital urban design possesses not only the social values and design originalities of man-machine dialogues, but also quantitative properties and database outcomes, which can more effectively combine with or even merge into the statutory urban planning system of China. Thereupon, the leap-forward development of urban design based on systematical coordination can be realiz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