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漯河地热田地热资源属传导型,以洗浴为主的直接利用量较大。本文在分析新近系、古近系及寒武系热储地热特征的基础上,计算了地热资源储量,对地热资源开发方向、开采方案及可持续利用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的黑龙江省地热资源信息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热资源作为一种宝贵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在能源紧缺的今天,有着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文章就如何借助GIS技术的强大空间数据组织管理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通过建立黑龙江省地热资源信息系统,为地热资源合理有序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有效的科学保障,达到地热资源永续利用的目的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招远市位于胶东半岛西北部,面积1433.18km2,人口57.48万人,耕地43216hm2,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94.9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08元,职工平均工资9269.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我国的雨洪资源管理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因此对之前工作的经验和方法加以分析和总结,对于完善我国雨洪资源管理技术和更新现代城市雨洪资源管理模式都有着重要助益。文章分析了雨洪资源利用的潜力,提出了雨洪资源利用的管理模式和具体措施,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雨洪资源利用和管理系统的结构,希望能够促进我国雨洪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5.
6.
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综合评价的TOPSIS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综合评价是一种多层次、多目标的综合决策问题。该文基于变异系数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组合方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将分级标准与评价样本点相结合,建立了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综合评价的TOPSIS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西安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综合评价中,评价结果科学合理,实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7.
8.
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低冲击开发模式的探索与尝试,其应用已初见端倪.介绍了深圳市低冲击开发模式的发展历程、低冲击开发示范区的创建、低冲击开发相关导则规范与基础研究进展等内容;分析了深圳市推广应用低冲击开发模式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与发展趋势,以期更好地推动低冲击开发模式在深圳市的实践.  相似文献   

9.
<正>石津灌区是国家大Ⅱ型灌区、河北省最大灌区,2003年起,灌区开始信息化项目建设,至今已取得阶段性进展,其中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是其重要成果之一,为灌区信息系统深入开发和数据资料高效利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人工海岛地区低影响开发(LID)方案设计对削减径流污染的效果和通过设置不同的LID设施增大雨水下渗从而降低土壤盐分的影响,利用暴雨径流管理模型SWMM,设计不同目标导向的LID方案。通过SWMM模型中的水质模块分析研究径流污染削减效果,通过建立SWMM模型模拟后的雨水下渗量与地下水潜水层下层水位之间的函数关系对模型中的压盐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应根据LID设施的适建范围充分利用各类用地。绿色屋顶对屋面径流污染具有较好的削减作用,生态草沟对道路径流污染有较好削减作用,透水铺装增加雨水下渗以及压盐效果最优,另外设置具有错峰排水功能的雨水罐可取得较好的下渗效果,旨在为人工海岛雨水资源利用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海绵城市建设中区域适宜水面率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湖水系水面率控制规划是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防洪工程、地形地貌等具体条件,以集雨区域为空间单元,以河湖水系水位涨幅为控制性指标,建立区域降雨与水系水位安全调蓄变幅的数学模型。确立水位安全调蓄变幅与降雨量成正比的函数关系,且其比例系数与水面率和综合径流系数分别成倒数函数和线性函数关系,推求满足径流控制要求的适宜水面率。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水面率较低或因挤占而减少的区域,适当恢复以及扩大河湖水域面积可以显著提升雨洪蓄滞能力。研究成果在珠海河湖水系低影响开发规划中进行了应用,提出了珠海市各管控分区适宜水面率的目标,并分析了目标可达性,对海绵城市建设及城市规划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海绵城市是针对解决我国水危机提出的新理念,而低影响开发(LID)设施是构建海绵城市的关键。为了分析不同降雨重现期、不同降雨历时、占地面积对单项LID设施径流控制能力的影响,以亦庄调节池一期工程为研究区域,利用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WMM)进行模拟计算,研究了不同占地面积下各LID设施对不同降雨过程的径流削减效果,分析了降雨重现期及降雨历时与占地面积影响作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降雨重现期由1年增加至10年,透水铺装径流削减率下降了13%~35%;随占地面积占比由25%增至100%时,其径流削减率增大了4. 8%~23%,且占地面积变化对低重现期降雨径流削减效果影响明显,生物滞留槽和植草沟呈相同规律。相反,下凹绿地占地面积变化对高重现期径流削减效果影响较大。绿色屋顶的径流削减率与土壤层厚度成正比,与降雨重现期成反比,且绿色屋顶厚度对低降雨重现期削减效率影响稍大; LID设施的径流削减率随降雨历时增加而增大(削减率增长区间为1. 7%~7. 7%),且占地面积越大,降雨历时变化对径流削减率的影响就越明显。各LID设施的性价比和适用情况对比计算表明,下凹绿地和透水铺装性价比较高,适于作为主控设施大面积应用,而植草沟、生物滞留池及绿色屋顶适于作为辅助设施部分应用。研究成果为选择效益最优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3.
1水利信息化发展现状东营市水利局在全市大水利大框架基本完成,生态水利、景观水利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审时度势,将“数字水利”纳入了重要工作目标,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水利信息资源开发、重点应用系统建设以及水利信息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突破。以水利信息网络为枢纽,以水利数据库为基础,以防汛抗旱、水资源利用、水利电子政务等应用为重点的、覆盖全市水利系统的信息化网络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为防灾减灾、服务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1·1计算机网络已初具规模2000年6月启动了东营市水利办公自动化建设,并建立了东营市水利行业专网;200…  相似文献   

14.
该文根据无人机搭载雷达测流仪或者无人机定位抛投浮标技术,提出了无人机航空水面流速法测流系统开发设计思路,讨论了开发关键技术难点和测试方法,测流系统在马口、三水水文站进行了初步测试,结果令人满意,在高流速大流量水文应急测验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引黄济青工程是一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工程沿线长,水土资源丰富。近几年来,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引黄济青新的经济增长点。工程的绿化美化,不仅起到了水土保持的作用,而且已经成为水土资源开发中的主要产业。使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在引黄济青的绿化工程中得到实际应  相似文献   

16.
宋春法 《山东水利》2005,(12):39-40
潍坊市寒亭区渤海潮间带位于渤海湾南岸,该潮间带地面开阔,地下卤水资源丰富。沿海岸线高程1·0m以上较易开发地段兴建了防潮堤。防潮堤外地面高程1·0m以下的潮间带,由于地形低洼,受一日两潮影响,筑堤难度大、造价高,前些年一直未能开发。经试验采用土工布袋灌泥浆挡潮,利用较少的投资就能使筑堤有了工作面,解决了在潮间带筑堤难题。1基本情况1·1地形地质该潮间带地形南高北低,地面坡降1/5000,地面高程-0·5~1·0m(筑堤处平均高程-0·1m)。地质岩性为粉细砂及轻质亚粘土、夹黑色淤泥、含贝壳碎片。该地层抗冲蚀性太差,但在水中也固结很快…  相似文献   

17.
历经六十余载,长江科学院材料与结构研究所对水工混凝土矿物掺和料开发与应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次将优质粉煤灰规模化应用于三峡工程,并开发了用于水工混凝土的磷渣粉、石灰石粉、天然火山灰等新型矿物掺和料,掌握了其影响混凝土的性能规律,编制了系列技术标准,形成了水工大体积混凝土矿物掺和料应用技术体系。部分研究成果在我国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混凝土矿物掺和料选择的主要依据之一。对部分研究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包括水工混凝土矿物掺和料的分类、不同胶凝体系的水化机理、对水工混凝土性能影响以及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等,梳理相关科研成果,旨在推动新型矿物掺和料在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拓展水工混凝土掺和料品种与范围,为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的设计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提高我国筑坝技术水平、促进水工材料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8.
《江苏水利》2014,(6):51-51
水体旅游资源是指水域(水体)及相关联的岸地、岛屿、林草、建筑等能对人产生吸引力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水体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与水利风景区建设,是实现水利风景资源满足公众需要和实现社会利用价值、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水利现代化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大中型泵站综合特性测试系统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测试仪器,并配置其它传感器等设备,开发建立了大中型泵站特性测试系统,该项目引进美国ACCUSONIC公司Model 7510型便携式超声波流量计2套,德国BKV公司生产的Vibrocam 5500便携式振动测试仪1套,以及各自配套传感器和软件.  相似文献   

20.
为总结和评估“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雨洪资源利用技术及应用”项目各课题的研究成果,确保项目按期高质量地完成,我院于2008年1月5日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了“雨洪资源利用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2007年度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及专家咨询会,陈志恺院士、林学钰院士、刘国纬教授、翁文斌教授、许新宜教授和曹寅白教高等6名咨询专家以及有关单位领导、各课题负责人和主要研究人员等4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