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软土夹层地基场地土层地震反应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软土夹层地基场地土层地震反应特性的研究钱胜国(长江科学院)在软土地区,广泛分布着含软弱淤泥质夹层的场地。这类土层场地的地震动力反应特性的研究,对评价场地地基抗震性能、分析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和确定加固措施都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在武汉地区广为分布的含软弱...  相似文献   

2.
用数值分析方法计算分析了场地地震反应。针对几种典型场地,分别采用频域等效线性化波动法(以下简称波动法)和有限元法,分析比较了在6种地震波作用下场地土的地震反应特性、有限元法和波动法间的数值差异、盆地模型和水平分层模型的地表地震反应特性及差异,并用Drucker—Prager模型模拟盆地沉积物介质的非线性。结果显示,有限元法求得的土层表面加速度峰值大于波动法;盆地的松散沉积物对地震波有明显的放大作用,盆地中部区域的最大地震反应与水平分层模型相应结果接近;在El-Centro波作用下,盆地表面的非线性位移反应较线性情形增大明显。  相似文献   

3.
基于汶川地震中不同震中距处获得的基岩地震动,合成了若干条非平稳基岩地震动做为输入,以不同震中距来考虑不同的设计地震分组,通过典型深覆盖软土场地地震反应分析得到地表加速度响应,对地表加速度响应的反应谱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设计地震分组对深覆盖软土场地反应谱影响较为明显,深覆盖软土场地反应谱与现行规范设计反应谱具有较大差异。最后,对其反应谱进行了拟合分析,得到符合深覆盖软土场地特征的拟合反应谱,为深覆盖软土场地上的结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的介绍,从土体非线性本构模型和土体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等两个方面,对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的发展和现状进行了探讨,综合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土体非线性本构模型以及相关准则,并对土体地震反应分析的间接性估计方法和直接性确定方法进行了阐述,对工程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公路建设中,经常会面临土性较差的软土场地,其具有高孔隙性、高压缩性、低抗剪强度等特点,软土的存在常常会给路基设计带来难题,而桩基础是一种较好的地基加固方式,在公路设计中应用广泛。我国为地震多发区,发震频繁且烈度高,同时,公路作为震后救援重建的生命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故而软土场地条件下路基桩动力响应问题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论文以国内某高等级公路工程为背景,对场地-桩基础-路堤体系进行有限元建模,并挑选了频谱特性各不相同的2条地震记录作为基岩输入,进行非线性的动力反应分析。结果表明:边桩的动力反应明显大于内部桩,且动力反应均随深度变浅而增加,地表处最大。不同位置桩体的加速度反应的差异性在桩身中部更为明显,而相对位移的差异性则在地表处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根据工程地质勘探和室内外试验建立上海软土场地计算模型,采用Biot动力固结理论,结合弹塑性边界面模型,研究三向地震作用下地下水位上升对场地土层地震反应的影响。利用具有水平和垂直三向完整加速度记录的Taft波构造基岩输入地震动时程曲线,分析三向地震作用下地下水位上升对土层竖向和水平加速度放大效应、竖向与水平加速度峰值比、地表加速度和反应谱特征以及沿土层深度最大孔隙水压力和孔压比的影响。计算分析表明:地下水位上升对水平向和竖向峰值加速度的放大效应影响差异显著,同时对地表加速度及其反应谱特征具有重要影响。地下水位的上升,地表水平峰值加速度放大效应增大,竖向峰值加速度放大效应减小;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峰值比减小;土层高频滤波作用增强,长周期成分放大效应增大;近地表液化土层范围增大,加剧砂土液化危害性。  相似文献   

7.
目前反应谱都是以平均谱值作为设防水准,无法明确设防水准上的概率水平.选取软土场地上的368条地震记录进行分析,建立了关于周期、变化区间和分布概率的三维分布概率图,发现各条地震反应谱值与平均谱值的比值难以集中在1附近..说明平均谱值反应谱不能体现统一的设防水准.因此建立了三维的累积概率分布图,求得不同概率保证率下的反应谱.最后还拟合出规定设防水准的反应谱和周期之间的关系表达式.  相似文献   

8.
软土隧道地震反应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大型有限元软件 ,对软土中某隧道的地震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 ,地下隧道的中墙部位是抗震薄弱部位 ,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存在较大的内力。  相似文献   

9.
《工业建筑》2015,(9):31-36
非岩性场地地震反应分析中,瑞利阻尼系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计算的精度。基于等效线性法考虑土体的非线性动力特征,采用5种不同确定阻尼系数的方法,对非岩性自由场地进行时域动力分析,并与频域程序SHAKE 91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邹德高等提出的改进后的方法能较好地反映场地的阻尼特性和地震动的频谱特性,对非岩性场地的阻尼模拟是相对准确的。此自由场地的动力计算工作为下一步整个厂房-地基动力相互作用分析提供了输入依据。  相似文献   

10.
徐惠芬 《土工基础》1997,11(3):8-12
依据软土场地的分布情况及相应的土剖面特征,将武汉市城区软土场地划分为两个区五种不同类型。用土层的动态性质:剪切波速、卓越周期及地震地面运动的反应和反应谱特征等参数,阐明了各类软土场地的特点,并指出它们抗震设防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有效应力动力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等效线性化方法的动力计算模型,研究了在7度地震下隧道-土体体系的地震反应.计算中采用唐山地震波作为水平输入的地震波,得到隧道周围土层的反应加速度、动孔压比、动剪应力比等地震反应,并估算了地基土的震陷值,为工程的抗震措施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根据随机振动理论,研究了土层随机地震反应动力分析方法,介绍了场地土在动剪模量的变化分别为线性和指数时动力方程的求解问题,分别给出了基岩输人地震加速度为白噪声和过滤白噪声时土层反应及各阶振型反应的统计参数,从而建立了可靠性分析的计算方法,并且对同一场地土采用两种动剪模量变化形式进行了自振频率的对比计算和动力可靠度计算.  相似文献   

13.
刘涛  袁敏 《工程质量》2011,(11):60-63
本文对软土强夯法加固软基原理、软土强夯法施工步序和要点进行了分析.以工程实例为研究背景,通过实测数据,对软土强夯法加固软土地基的沉降特点和加固效果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4.
软土地层中双圆盾构法隧道的抗震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前对于上海双圆盾构法隧道的抗震问题 ,尚没有成熟的方法可供利用。本文结合上海地区典型软土室内动力试验研究成果 ,采用考虑土 -结构相互作用的软土地层中地下建筑物抗震稳定分析方法 ,研究了隧道 -土体体系二维地震反应 ,并应用梁单元有限元模型研究了隧道的纵向地震反应。计算结果包括 :地震引起的隧道周围软土孔隙水应力比、震陷、动剪应力比 ,以及隧道结构的动剪应力、轴力、剪力、弯矩等。最终从地震影响角度对该隧道的优劣作了初步评价 ,为工程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所得结论可为软土隧道抗震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首先,依据汶川地震中不同震中距基岩地震波记录,选取假设上海近场发生M8.0级强震时的基岩地震波.然后,对上海某百米高层建筑场地进行深覆盖土层地震反应分析,获得该场地在近场强震时的地表波.最后,以此百米高层建筑为例,分析该结构在此地表波作用下的地震动反应特点,从而评估近场强震对上海高层建筑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在双向地震动作用下的反应与单向地震动作用下的反应有明显不同.其中,地震动垂直分量对结构顶层节点竖向反应放大作用显著;地震动水平分量对结构顶层节点三个方向反应都有放大效应;地震动水平分量对结构层间位移角起决定性作用;地震动水平分量对结构底层角柱内力的影响大于地震动垂直分量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某高速公路桥梁的双柱式桥墩-桩-土相互作用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通过输入唐山大地震时迁安地震波记录,对双柱式桥墩-桩-土相互作用体系的地震反应进行了三维数值分析,比较了横向与纵向地震时墩柱和桩的地震反应特性,讨论了深厚软土场地上双柱式桥墩-桩-土动力相互作用以及横、纵两个方向的地震波对桥墩地震反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方向的水平地震时,地面以上墩柱的剪力和水平位移有较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采用ANSYS软件分别就刚性地基假定下上海中心大厦Miranda模型、考虑桩-土-结构相互作用的上海中心大厦Miranda模型进行了动力时程分析,并对两者进行了比较,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本文还提取了相互作用模型基底处的加速度耦合项,与原地震波叠加,形成修正地震波,将修正地震波输入到以刚性地基为假定的上部结构中以考虑相互作用带来的影响,为减小结构抗震计算规模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两种软弱地基处理方法,并对这两种处理方法从理论分析和软基处理后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找出了科学,可行和安全有效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上海软土地层中3个大截面矩形顶管施工实例结果分析,发现矩形顶管推进引起地表变形具有一般规律性。笔者对地表隆沉及局部变形的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变形控制措施进行了详细探讨。变形一般规律:地表隆起越大,则相应地表沉降量越小;最大沉降均发生在距始发井5~10 m的范围;当顶管机经过测点后推进约25 m左右时,监测断面上各测点的沉降值已趋于稳定。掘进面的地表隆起主要受顶进推力影响,地表沉降则受土体损失控制。顶管中段的土体损失沉降比较稳定,可通过调整掘进面上方的隆起与最终沉降的量值占比来达到最优变形控制目的。  相似文献   

20.
双层地铁车站的强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动力时程分析法对一双层地铁车站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引起的地基变形是影响地下结构动力反应的决定性因素,结构峰值变形反应与自由场峰值变形反应之间近似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与地上框架结构相比,地下结构的地震变形反应相对较小,但内力反应很大.此外计算结果还显示,相对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地面与基岩间的水平峰值相对位移(PGRD)对于地下结构抗震分析及设计而言是一种更为合理有效的设计地震动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