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纳米光催化技术的原理及应用方式。纳米TiO2光催化剂具有较强的光催化活性,无毒无害、成本低廉,适用于各种类型和各种场合的室内空气净化,有望在室内空气净化领域得到普遍应用。  相似文献   

2.
特征造型技术包含高级工程语义,应用于机械制造业产品造型过程中,是近年来在CAD/CAPP/CAM集成领域的研究热点。总结国内外二十年的研究成果,归纳了三种特征造型方法:特征识别、基于特征设计和特征映射。这里全面阐述了各方法的内容、特点及其工程应用,对特征造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意见。  相似文献   

3.
结合实际产品的反求过程,对面向工程应用的逆向工程建模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Surface的强大点云处理功能和曲线、面编辑功能,形成了原始产品的曲面模型复制,同时通过UG软件进一步生成实体模型.为了检验曲面模型和实体模型的可制造性,分别进行了Mastercam软件加工仿真及快速成型片层文件的生成,最后指出对于具有不同表面形状的产品,选择适当建模方法及逆向加工路线是快速原形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面向数字样机的知识获取技术及知识工程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数字样机(DMU)和知识工程(KBE)技术的内涵,总结出DMU知识获取方法,解决了面向DMU的KBE系统知识获取问题;提出DMU产品数据管理(PDM)与KBE的集成产品设计新理念.研究基于实例和神经网络的KBE系统设计流程,并给出摩托车设计KBE系统的详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5.
室内空气污染的危害及净化技术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室内空气中甲醛、总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氧气、放射性氧、电磁辐射几种主要的污染物及其危害,介绍了室内空气污染的污染源控制、通风等防治措施及净化技术、着重介绍了绿色植物净化技术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目前净化技术中存在的一些难点,认为在目前的研究工作中,观赏植物作为室内空气净化的方法之一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面向生产工程的虚拟制造三视图体系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论述了面向生产工程的虚拟制造内涵,提出了相应的三视图体系结构,即规划视图、建模视图、优化评价视图,建立了以规划视图为主线、以建模视图为支撑、以优化评价为目标的三者耦合关系,形成了产品虚拟生产系统优化方案的三维求解空间,揭示了生产系统从产品的静态工艺信息到动态生产计划信息推进下多层次规划的演变过程,从量的优化到质的优化,并在虚拟现实环境中反映制造系统的虚拟运作.然后结合一个工程实例,阐述了虚拟生产系统规划中优化设计方案的求解演变过程,为企业真实系统的规划实施提供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玻璃表面纳米TiO2薄膜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用Sol-Gel方法在载玻片上制备了透明的TiO2纳米薄膜。对溶胶的制备工艺、薄膜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及光催化活性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薄膜的最佳烧结温度为650℃,加热速度为2℃/min,在此温度下烧结薄膜具有高的结合强度。XRD分析表明薄膜为锐钛矿晶型,对醋酸的光照降解试验表明,薄膜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再制造工程作为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再制造毛坯损伤检测与评估技术是制约再制造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磁记忆检测技术因其具有的金属材料早期损伤评价优势,在再制造检测与质量控制的研究与工程应用方面得到了较多关注。概述了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的理论研究现状,并总结其在再制造工程中的应用;结合车桥桥壳和液压油缸等典型结构件的再制造工程实例,详细介绍磁记忆检测技术在铁磁性结构件损伤程度判定和修复质量评价方面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在此基础上指出该技术目前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难点,并对面向再制造应用的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面向并行工程的DFA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宏典  张友良  王拴虎 《机械》1999,26(5):10-12
从并行工程出发,论述了DFA技术原理和方法。所开发和应用的面向装配优化再设计的编码系统,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适用性。DFA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可以为制造业从根本上提高生产率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结合产品设计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我国制造企业的应用情况,提出了《三维建模技术》课程内容的改革设想。论述了产品设计技术的发展演变历程,从技术发展及工程应用角度,阐述了三维标注技术、参数化设计技术、关联设计技术、知识工程技术的内涵、特点,分析了这四项技术在制造企业工程实践应用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在课程中讲授这些技术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讲授这四项技术的具体课程内容。通过课程内容改革,将培养出更符合技术发展及企业需求的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采用微波辅助加热法制备了石墨烯负载有序介孔硫化锌纳米棒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和物相组成,分析了氧化石墨烯含量(0~15%,质量分数)、微波加热功率(320~800 W)和时间(0~80min)对微观形貌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并对复合材料的形成机理以及微观形貌与光催化性能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由片状石墨烯和棒状硫化锌组成,有序介孔硫化锌纳米棒均匀地分布在石墨烯表面;氧化石墨烯含量的增加有利于硫化锌纳米棒的均匀分布,微波加热功率的增加和微波加热时间的延长有利于促进硫化锌纳米棒的形成;当微波加热时间为60min,微波加热功率为640 W,氧化石墨烯质量分数为10%时,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2.
面向反求工程的特征识别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基于层析数据的面向反求工程的特征识别技术及实现方案。其特征识别过程分 2步进行 ,即层轮廓线特征识别和相邻层轮廓匹配。依据曲率及曲率的变化规律确定轮廓特征点和线段组成 ;引入轮廓编码技术、相邻轮廓变化域以及截面面积、形心、惯性矩等参数完成相邻轮廓的匹配。采用分段特征识别的方法构造特征体素 ,用CSG和B Rep混和建模方法构造三维CAD模型。  相似文献   

13.
为了快速设计和制造出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提出面向订单设计的零件库必须包含实物零件和零件族,以及对产品全生命周期提供支持的信息,包括几何、工艺、生产、成本、交货期等。提出了一个面向ETO的零件库系统框架,该框架由实物零件库及其管理与检索工具、零件族库及其建模与变型设计工具等构成,并给出统一的零件信息模型。最后介绍了面向ETO零件库系统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协同服务、网络化制造以及云制造的信息化制造技术,引入云计算的部分思想,基于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构建了一个示范性协同服务系统平台.该平台底层应用现场设备工具/设备类型管理和OPC标准构架技术实现了各异构设备和控制系统间的通信和数据共享,上层结合网络技术实现了网络制造和协同服务.该系统实现了异构设备的互连和通信,使其具有远程监控、诊断等功能;整合了企业内生产、管理和采购方面的资源,初步实现了远程协同化管理.  相似文献   

15.
针对TRIZ中76个标准解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时,存在使用效率低,针对性差的问题,本文基于物质-场分析中的问题模型将一、二、三、五类标准解重新分为了不完整功能物质-场模型类、有害功能物质-场模型类、非有效完整功能物质-场模型类、以及系统转换和方案优化类,并依据物质-场模型的变换方式总结提取与标准解关联的约束条件,结合重新...  相似文献   

16.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智能电网,是这一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简要介绍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以及面向智能电网的物联网技术的基础应用体系建设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17.
面对多品种、多型号、多批次、变批量生产任务时,为了提高生产能力,满足批量生产的要求,并且实现对军品重点型号应急批生产任务的快速响应,提出了基于统一数据源的面向任务的BOM(Bill Of Material,物料清单)演变及视图映射技术.通过对零部件的分类与整合描述了统一数据源的建立方法,分析了面向任务的产品BOM演变及视图映射原理,实现了面向任务的产品BOM视图映射算法.  相似文献   

18.
为了高效、快速、准确地处理工程论坛问答中未经规范描述的知识应用情境,面向工程论坛中的中文问答记录,提出一种人工干涉少、用户需求敏感性高、情境匹配准确性高的知识应用情境获取方法,进而从自然语言描述的文本中快速获取与用户当前任务关联的知识应用情境并推送相应答案。以CAD技术论坛中的问答为实验素材,对工程师可能产生的知识需求做出预测。实验表明,该方法比现有方法能够更有效地利用中文工程论坛问答这种普遍存在但开发不足的知识资源,快速准确地获取其中匹配用户知识需求的知识应用情境和答案,有助于低成本地建立一套主动式知识推荐系统并提高其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19.
(一)汽车安全、舒适新技术 德国大众汽车公司新推出的Futura牌轿车,采用测量障碍物距离的激光和红外线传感器,能分别自动操纵传动系统、制动器和四个车轮。另外,依据其先进的传感装置,可实现无人驾驶全自动停车到位。操作者只需按下控制电钮,凭借其身的四轮转向特性与自动变速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直接工程的原理、直接工程环境下的产品设计方法,并讨论了直接工程的相关知识及其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