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N+和Ti+离子注入井冈霉素生产菌诱变筛选高产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N 和Ti 离子注入对井冈霉素生产菌株进行诱变选育,比较了出发菌株经过两种离子源注入后的诱变效应.初步探索使用金属离子和气体离子交替注入诱变方法,得到了较高的正突变率和突变增幅.用该方法诱变得到一株高产菌株B1-3,其产井冈霉素A组分的效价为21514,比出发菌株提高54.4%.经多次传代实验表明该菌株的遗传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氮离子注入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诱变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30 keV氮离子注入对生物絮凝剂产生菌进行诱变选育,研究低能氮离子对微生物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FJ-7 菌株的存活率曲线为典型的"马鞍型"剂量.效应曲线.经5x1015 ions·cm-2 N 注入诱变处理,最终获得一株絮凝活性高、遗传稳定性良好的突变株NIM-192.其发酵产絮凝剂曲线表明,突变株NIM-192的菌体生长速度稍慢于原始菌株,但其絮凝活性一直高于原始菌株,絮凝率比原始菌株提高了34.26%.这很可能是离子注入菌体后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使得菌体合成更多的絮凝剂,导致絮凝活性的增强.  相似文献   

3.
离子束注入抗生素产生菌诱变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谢立青  张培灵 《核技术》1995,18(6):324-330
  相似文献   

4.
氮离子注入柠檬酸生产菌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15keV氮离子注入对柠檬酸生产菌进行诱变选育,对该低能离子与微生物间的作用规律进行了初步探索,并获得三株高产突变菌株。其中,以木薯为底物的突变菌株的柠檬酸产率提高14.2%,以玉米粉为底物的两株突变菌株的柠檬酸产率分别提高15.9%和17.0%,经多次传代实验表明,这三种突变菌株均有较好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低能N+注入诱变选育威兰胶高产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低能N 束对威兰胶生产菌进行了辐射诱变选育研究.能量为20keV,注入剂量为20×1014/cm-2时,筛选出一株高产菌株Alcaligenes sp.NX-3-1.结果表明,摇瓶发酵中诱变菌威兰胶产量比出发菌高27.5%;在7.5L发酵罐上,Alcaligenes sp.NX-3-1菌生长速度比出发菌快,生物量高,底物葡萄糖消耗量多,威兰胶产量较出发菌有明显提高,最高达26.4g·L-1.  相似文献   

6.
采用了低能N^+离子注入技术,以淀粉液化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ES-2为出发菌株。进行诱变选育抗菌脂肽高产菌株。研究了不同注入剂量对存活率和正突变率的影响,并获得一株抗菌脂肽高产菌,命名为淀粉液化芽孢杆菌(B.amyloliquefaciens)ES-2—4。与原始菌株相比,脂肽含量提高了15.2%。此外,对突变株的发酵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突变株(B.amyloliquefaciens)ES-2-4的延滞期短,稳定期长,脂肽产量高,其发酵性能有利于脂肽的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7.
采用了低能氮(N )注入技术,对发酵生产番茄红素的三孢布拉霉Blakeslea trispora(-)进行了诱变选育研究.实验结果表明N 注入B.trispora(-)后得到较高的突变率和较广的突变谱,并通过诱变筛选得到BH3-701等4株高产菌株,经过连续五代遗传稳定性实验考察,高产菌株番茄红素的平均产量比出发菌株提高50%.其中BH3-701表现出很强的发酵积累番茄红素的能力,尤其在发酵后期更为突出,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8.
采用了低能氮(N+)注入技术,对发酵生产番茄红素的三孢布拉霉Blakeslea trispora(-)进行了诱变选育研究。实验结果表明N^+注入B.trispora(-)后得到较高的突变率和较广的突变谱,并通过诱变筛选得到BH3,701等4株高产菌株,经过连续五代遗传稳定性实验考察,高产菌株番茄红素的平均产量比出发菌株提高50%。其中BH3-701表现出很强的发酵积累番茄红素的能力,尤其在发酵后期更为突出,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9.
N+离子注入对Aspergillus sp.产原果胶酶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原果胶酶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工业酶类,为获得高活性原果胶酶的菌株,用能量为15 keV、注量为20×2.6×1013-180×2.6×1013cm-2的N+注入原果胶酶产生菌黑曲霉Aspergillus sp.XZ-131的成熟孢子,其存活率曲线为典型的"马鞍型"剂量-效应曲线.经筛选确定高产诱变菌株Z-25,经传代培养,高产性状稳定遗传.发酵过程中比原始菌株提前24 h进入生长旺盛期,随后在稳定期期间大量产酶,发酵至72 h时酶活性达到最高,比原始菌株提高了179%,每克干细胞性比原始菌株提高了84%.  相似文献   

10.
为获得中性蛋白酶高产菌株,选用低能(30keV)N+离子束以不同剂量注入中性蛋白酶,产生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AS1.398,研究其诱变效应,菌株存活率曲线为典型的“马鞍型”剂量 效应曲线,且在马鞍形区域内具有较高的正突变率。经多次筛选,获得一株稳定高产突变株ZC-12,突变株产中性蛋白酶活力为初始菌株的1.84倍。通过对PCR扩增诱变前后两菌株编码中性蛋白酶基因的DNA序列的测序和比对,在所报道的该酶催化区域内,有3个氨基酸位点发生突变,表明N+离子束注入细胞的辐射诱变方法具有独特的诱变效果,可用于菌种选育。  相似文献   

11.
离子注入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子束作为一种新的诱变源,具有突变谱广、突变率高、生理损伤小的特点,并且具有一定的重复性和方向性。文章阐述了离子注入的特点、诱变机理和诱变效应,综述了诱变育种取得的进展,展望了离子注入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低能离子注入和UV照射白色链霉菌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低能离子注入和UV辐射经真空处理的白色链霉菌均表现出了复杂的生物学效应。探讨了低能离子注入白色链霉菌产生的“马鞍型”注量效应曲线的形成原因。实验结果表明真空因素不是“马鞍型”注量效应曲线形成的原因,推测“马鞍型”注量效应曲线是低剂量辐射产生的HRS/IRR效应。低剂量UV辐照经真空处理的白色链霉菌仪能表现出IRR效应,同时也表现出兴奋效应(存活率〉100%)。以抗链霉素突变为指标研究低能离子注入和UV辐射白色链霉菌的诱变效果的结果表明,UV是致白色链霉菌产生抗链霉素突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离子注入在番茄育种中的诱变功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番茄N+ 注入诱变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 离子注入对番茄单果重、座果数等性状变幅大且变异率高;而对发芽率和果实的品质性状影响较小。以4×1016 / cm2 和6×1016 / cm2剂量处理,产量提高明显。不同品系、不同性状的最佳诱变剂量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4.
离子束生物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曾宪贤  武宝山  吕杰 《核技术》2006,29(2):112-115
我国科学家80年代发现了离子注入的生物效应,并将这一原理应用于诱变育种.本文介绍了离子束生物技术及原理,低能离子束注入生物学效应的研究,离子束生物技术在新疆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陈勇忠  武胜  沈丽如 《核技术》2003,26(4):295-298
采用掠射X射线衍射和AES方法分析了氮离子注入铝的结构和成分,采用TRIM?8程序对注入过程中氮浓度随深度的分布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当温度低于300℃,能量为60 keV,用71017 /cm2和1?018 /cm2注量的氮离子注入铝时,在铝的表面生成了六方结构的AlN而不是立方结构的AlN;同时碰撞扩散作用在氮离子注入过程中居主导地位,热扩散作用和辐照增强扩散作用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