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几千年的茶文化,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华民族的文明,有诸多动人的传说,有无数轶闻趣事,耐人寻味,给人启迪。古时候,文人们品茗畅吟,留下了不少佳句,而茶联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技夺目奇葩,流传甚广。品香茗,吟佳联,别有一番情趣。“独携天上小四月一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南京雨花台茶社的一副茶联。“小团月”为茶名,名茶名泉,相得益彰,趣味盎然。杭州西湖龙井处有一名叫“秀翠堂”的茶室,门上有一副茶联:“泉从石出情宜冽,条自峰生味更圆”。此联把龙井所特有的茶、泉、情、味都点厂出来,引茶客们驻足品茗,无疑起到了…  相似文献   

2.
张士魁 《烹调知识》2004,(12):24-25
过去读《道德经》,读到“(圣人)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时,的确对老子产生过误解:“味”何以会是“无味”的?敢问是翁“无味”之“味”的主张,在现今人世可曾有过?倾20年之“体味”,以古稀之龄来“玩味”:恰是此公把“味”给“味到”了“无味”的境界与高度,于是才能成就为地地道道的“诸子”之首!恰如老子自己的肺腑言:“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相似文献   

3.
以 烹 调 为 主 要 内 容 的对 联 ,经 人 们 巧 妙 构 思 后 可 谓 有 滋 有 味 。 “ 烹 调 五 味 供 甘 者 ;掇拾 群 芳 补 太 和 。”这 是 一 副有 名 的 烹 调 对 联 ,甘 者 ,指美 味 佳 肴 ;太 和 ,指 人 体 元气 。 短 短 14个 字 ,道 及 烹调 的 理 论 (五 味 调 和 )  相似文献   

4.
张世镕 《美食》2005,(2):11-11
一、“凤”之入肴寓意吉祥 象征美丽、吉祥的凤凰自古以来被人们视为神鸟。而凤在饮食文化中,则形成了鸡的别称。风和人们的饮食生活相联系,见诸史册的有秦代吕不韦《吕氏春秋&;#183;本味》:“有凤之丸,沃民所食”。后人怀疑凤的存在,于是流行过“凤为雉鸡”的说法。汉代开国皇帝刘邦的皇后吕雉,曾经执政十五年之久.人们为了避讳,把雉改称野鸡。因为野鸡入肴比较难得,常以鸡代雉,这样,凤也就变成了鸡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5.
浅谈茶联     
浅谈茶联炉火编辑先生约我谈谈“茶联”,盛情难却,勉力应之。茶联是我国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群众性茶文化活动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茶联不比茶诗,以题咏功用者为多,除供雅赏外,不少还具有广告的效果,其实用意义似胜茶诗一筹。下面试举一些联例,与大家一...  相似文献   

6.
一食遍天下,借问味在何方?无庸置疑,人类皆然:味在舌尖———味因舌尖之花蕾而感知饮食———感知百菜百味之间,那细微的差别之妙。二吃在中国,味在四川。四川乃天府之国,沃野千里,物甲天下,故有自贡咸、汉源麻、内江甜、保宁酸、威远辣的“五味之仓”之美誉。四川历经三次移民,引来了“下江”(指汉口、南京、上海)和京、津、粤、鲁乃至全国各地的名菜甚多,这样南北西东,荟萃撷英,对四川(主要是成都)的私家菜和餐饮业来说,便必然地开阔了视野、丰富了内容。于是,川菜的原料不断扩展,烹调技艺越发多端,其味当然是无穷无…  相似文献   

7.
常言说得好:“物无定味,适口者珍。”我国饮食之道,着重一个“味”字。不过,“众口难调”,对饮食的偏爱和对味的追求常又因人而异,颇难强求。梨园大师们的饮食则别有一番情趣。  相似文献   

8.
闻香识西餐     
“香”气一直是烹饪产品的风味特色——“色、香、味、型”中的一项重要感官指标,用来评价菜点的得与失。在饮食活动中,人的嗅觉往往先于味觉,有时甚至先于视觉,在菜点未上桌之前,就可以嗅到阵阵香气,诱人食欲。所谓“闻香下马”说的就是菜点“香”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1986年乔后盐矿修建了一座白族照壁式《乔后盐矿史略》碑,碑上写有好几副“盐”联,很有趣味。乔后盐矿自清初先卤后盐遂市开阜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随着制盐业的发展,于18世纪末逐渐成为迤西盐业中心和商业重镇,岁月的风刀雕刻了小镇的辉煌,赵的“功绩照千秋,盐史垂万古”。乔后井盐,初为大村牧民陈文秀,常见牛嗜饮一池水,尝之味甚咸,取回煎煮成盐,告知村民,各背背桶,汲卤煎卖。解放后,历经初勘、详勘和补勘三次地质勘探,累计探明岩盐矿石近亿吨、NaCl储量达六千多万吨,“家厨调百味牛郎居头功,乔史开明镜资源厚…  相似文献   

10.
梅道 《美食》2009,(4):34-35
鱼历来是人们喜爱的食品。曾有网友在一篇评论鱼的鲜美味道时这样说:“喜欢吃鱼的人聚在一起,共同品尝一条鱼的滋味,彼此分享美食的感受,人生才有意义。”古人对鱼也有极高的评价,“鱼之味,乃百味之味,吃了鱼,百味无味”。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鱼不但味道鲜美,还对人体有多种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1.
海参小档案     
李军 《饮食科学》2007,(3):28-28
海参是一种名贵的滋补品,列为“海八珍”之首。明朝的《五杂俎》中这样评价海参:“辽东海滨有之,其性温补,足敌人参,故名海参。”《食物本草》记载:“海参,其形如蚕,色黑,多身块垒。一种长五六寸者,表里俱洁,味极鲜美,功擅补益,肴品中之最珍贵者也。”由此可见,我国人民食用海参的历史悠久,对海参的营养评价也颇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古往今来,“鼎中之变”所追求的乃是其体而又实在的味,这应当是没有疑问的了。占语云:“味如之本”,确如斯也。然味之变化相当复杂,难怪在大范围内,人们承认  相似文献   

13.
嘉扬 《四川烹饪》1997,(3):27-28
食盐在烹饪调味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增强菜肴的风味并且能调和菜肴的滋味,这种作用是其它任何调味料所不能替代的。烹饪行业女有食盐是“五味之王”的美称。南朝齐渠时期的大医学家向弘景曾对女盐有过这样的评价:“五味中,唯此不可缺”。这不仅是指食盐在人体生理上的作用,而且屯指出了食盐在调味中的重要作用。食盐在调味中的应用极为广泛,无所不在。不但制作咸味、成鲜味的菜肴要用食盐,就是在糖醋味、酸辣味以及一些甜菜和甜馅心中屯常常需要加入适量的食盐,用以调味。食盐中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Nacl),还有少量的…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款我做了无数次的饼干,也是被我家小朋友称为“the best cookie ever”的饼干。作为妈妈,我比较谦虚的说这是我做过的饼干里最好吃的一款。这款巧克力饼干做法简单,烤的时候满屋都是香浓的巧克力味。每次小朋友闻到这个味道就“闻香识饼干”——到厨房找饼干吃了。  相似文献   

15.
赵永春 《烹调知识》2013,(10):79-79
对联是集装饰美和意境美于一体的文苑奇葩,烹调联更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刺激着人们的味蕾,以烹调为主要内容的对联,经人们巧妙构思精心“烹调”之后,别有一番滋味。以下几幅烹调联最有趣味。  相似文献   

16.
新型国产清钢联技术特点1前言清钢联新工艺是我国纺织工业“八五”技术改造的重大项目之一。清钢联新工艺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生产中。我国目前有全流程引进的,也有部分引进的。我们认为在当前应积极进行国产清钢联技术攻关,加快清钢联新工艺在我国推广应用。1993年...  相似文献   

17.
古往今来,文人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不仅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咏茶诗,而且还留下不少趣味盎然的吟茶联。 茶联,短短两句,洗炼精巧,幽默风趣,给人带来思想和艺术美的享受。茶联在异彩纷呈的茶文化中,可谓是芳香四溢的一朵奇葩!旧时茶馆“金鸡未唱水先沸;旭日初升茶溢香。”又有“煮沸三江水”之技,使客人有“同饮五岳茶”之乐。由于“身健都缘餐肉少,诗情却为饮茶多”,文人雅士更有“为爱清香频入座,欣同知已共谈心”。慢品细研时,“熏香只觉浓于酒,入口方知气胜兰。”读着这一副副情趣无穷的茶联,的确是一件十分惬  相似文献   

18.
《食品指南》2013,(7):9-9
中国人向来讲究能吃会吃。能吃,是指生理的,“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会吃,则是指知识的,要懂吃。但中国人过去所谓懂吃,专指知味,“闻香驻马,知味停车”是也!时代发展到今天,会吃已增加了许多新内容,吃得营养,吃得健康,已超越“知味”,成为许多国人新的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19.
广东人喜欢吃鸡,他们对鸡味道的最好评价是“有鸡味”,海南的文昌鸡也是广东人首选的鸡种之一。关于文昌鸡的渊源,大抵有两种记载:一是清代《岭南杂事诗抄》记载:“文昌县属有一种鸡,若牧肉,味最美。盖割取雄鸡之肾,纳于雌鸡之腹,遂不生卵,亦不司晨,毛羽渐疏,异常肥嫩。  相似文献   

20.
广东茶联极为丰富,它是广东茶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为了弘扬广东茶文化,笔者曾于1998年辑成《广东茶联佳作鉴赏》一稿在《茶叶机械杂志》第2期上刊出。此后又作了一番调查、搜寻和整理,辑成《广东茶联拾遗》一稿,作为姐妹篇一并提供给刊友,愿与刊友茶余饭后共赏之。 岸花飞送客,檐燕语留人。仁化丹霞山景区茶亭联。此联源自杜甫《发潭州》“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句,是有人根据景区内姐妹峰与茶壶山的传说移植于此的。相传此地有一渔夫以“在家不会待宾客,出门方知少主人”来启发两个女儿要热情待客;两个女儿遵照父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