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高渗砂岩油藏水驱后储层参数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岔河集油田取心井岩心的分析,发现水驱对中高渗砂岩油藏储层参数有显著影响: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值随水驱倍数增加而增大,孔隙度变化幅度较小,渗透率增幅比较明显;初始孔隙度和渗透率值越高的样品,水驱后增幅越明显,这反映注入水沿着大孔道推进,对大孔道的影响最大;水驱后,储层出现面孔率和孔隙体积增大、喉道直径增大、泥质等填隙物含量降低、排驱压力和饱和度中值压力降低等变化特征;由于水驱后渗流能力增强的大孔道容易在地层中形成优势渗流通道,注入水沿优势通道推进,影响注入水的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因此,需要采取深部调驱等措施,封堵已经形成的优势渗流通道,提高注水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
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孔隙度大 ,胶结疏松 ,粘土矿物含量偏高。热采过程中 ,在微粒运移等多种机理的共同作用下容易产生地层伤害 ,造成地层渗透率下降 ,严重影响正常生产。该文以胜利油田的孤东九区、垦东 5 2 1、新滩油田为例 ,从地层伤害机理出发 ,在大量室内试验的基础上 ,研究了注入速度、注入气碱度、温度、浸泡周期及蒸汽凝析液等因素对疏松砂岩油藏造成的地层伤害。针对造成疏松砂岩油藏地层伤害的主要因素 ,提出了防膨及控制注入汽pH值等保护措施 ,为同类油藏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考虑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启动压力梯度、压力敏感性,以及裂缝导流能力失效性的压裂井数学模型,实现了该模型的数值求解。在防止地层出砂的前提下,对渤海湾某油田进行了压裂充填参数设计。研究表明,与不压裂相比,在该区块实施压裂充填改造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参数优化结果为该区开发方案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疏松砂岩稠油油藏热采储层伤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疏松砂岩稠油藏孔隙度大,胶结疏松,粘土矿物含量偏高。热采过程中,在微粒运移等多种机理的共同作用下容易产生地层伤害,造成地层渗透率下,严重影响正常生产。针对造成松砂岩油藏地层伤害的主要因素,提出防膨及控制注入汽PH值等保护措施,为同类油藏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疏松砂岩稠油油藏水驱后期转蒸汽吞吐及其防砂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文河  陈辉 《特种油气藏》2000,7(2):34-35,38
方法 利用蒸汽吞吐开采技术及配套的防砂措施,开发水驱后的疏松砂岩稠油油藏。目的 探索疏松砂岩稠油油藏水驱开发后期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途径。结果 在采取相应防砂措施基础上,将高温高压蒸汽注入油层后,使原油粘度下降,原油在地层中的流动性大大增强,油井采出液中含水下降,油量上升,油层动用程度得到改善。结论 蒸汽吞吐开采与相应的防砂措施结合是提高疏松砂岩笛油油藏采收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针对薄层疏松稠油油藏埋深浅、油层薄、岩性疏松、原油豁度高等地质特征,通过优化水平井设计以及完井方式,增大水平井井眼与油藏的接触面积,减小渗流阻力,并采取绕丝筛管完井方式,有效防止油井出砂;在水平井生产过程中,采用泡沫酸化技术,改善储层渗流条件,发挥水平井最大优势。水平井开发薄层疏松稠油油藏,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好,相较于普通的直井和定向井而言,水平井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成为薄层稠油油藏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从雁木西疏松砂岩岩心实验获取的相渗数据出发,对油藏平均相对渗透率曲线进行修正,从而进一步研究疏松砂岩油藏的水驱油渗流特征.新修正的相渗曲线推衍出的微观驱油特征类似活塞式驱动方式,即水驱效率较高,中高含水阶段含水上升趋于平缓,具有提液空间.经现场实践验证表明,修正相渗曲线得到的水驱规律与目前该油藏动态变化规律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提高稠油疏松砂岩油藏出砂油井单井产量的难题,通过对油井井筒情况、油藏情况分类,不同类别进行不同的防砂方法。在常规油藏、常规油井应用常规机械防砂和化学防砂,在侧钻井、水平井应用小井眼循环挤压充填防砂,在稠油细粉砂油藏应用先排再防相结合的方式治理出砂,实现了稠油油藏出砂油井的砂害治理,提高了油井单井产量。  相似文献   

9.
针对海上疏松砂岩油藏防砂完井设计中防砂参数多导致的实验工作量大和费用高等问题,以渤海南堡35-2油田某防砂井为例进行了正交实验法防砂参数优选,开展了基于正交实验的防砂参数化设计,结果表明该油田影响产能的防砂参数主次顺序为生产压差、原油黏度、挡砂精度和砾石层厚度,而影响出砂量的主次顺序为挡砂精度、生产压差、砾石层厚度和原油黏度;最优防砂方式为优质筛管+砾石充填,以产能最大为优选标准时的防砂参数最优组合为生产压差3 MPa+挡砂精度150μm(10/30目)+原油黏度50 m Pa·s+砾石层厚度52 mm,以出砂量最小为优选标准时的防砂参数最优组合为生产压差1 MPa+挡砂精度120μm(20/40目)+原油黏度50 m Pa·s+砾石层厚度52 mm。本文提出的基于正交实验的防砂参数优选方法在南堡35-2油田4口热采实验井防砂作业中取得了成功应用,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针对扶北2稠油区块在蒸汽驱过程中采收率低、见效差的问题,提出了减氧空气+高温泡沫剂+蒸汽三元复合驱方案,并对其进行参数优化研究。通过优选出的最佳注入参数,采取并联三管填砂模型模拟地层纵向非均质性,对该三元复合驱采收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渗透率级差为3.20,高温泡沫气液比为1:1,以混合注入的方式,最佳泡沫剂注入量为0.25倍孔隙体积,水驱至含水率为50%,回压为5MPa时,减氧空气+高温泡沫剂+蒸汽三元复合驱最终采收率为63.8%,比蒸汽驱采收率提高了28.9个百分点。研究认为,通过减氧空气+高温泡沫剂+蒸汽三元复合驱能有效地抑制汽窜,使中、低渗储层原油动用程度增大。该项研究为同类稠油油藏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以渤海海域Z油田东营组油藏为目标,对水淹前后岩心储层样品按不同流动单元进行了系统的岩性、物性、电性和渗流特征室内实验,分析总结水驱前后储层参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驱后储层粒度中值增大,黏土矿物含量下降,孔隙度和渗透率增大,储层非均质性增强;实验中,随着驱替倍数增加,岩心电阻率下降,饱和度指数下降,不同流动单元样品的变化幅度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稠油油藏化学驱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65℃测定0.01%RS-2(一种季铵盐表面活性剂)溶液、0.05%RS-2+0.5%Na2CO3溶液、0.05%RS-2+0.5%NaOH溶液与孤岛稠油之间的界面张力,形成的乳状液稳定性、乳化液滴直径分及3个表面活性剂体系(段塞尺寸1.0PV)填砂模型驱油效率.这3个体系的油水界面张力分别为100、10-1、10-2mN/m数量级;油水体积比1:1的O/W稠油乳状液60min析水率分剐为67%、12.5%、8%;乳化液滴平均直径分别为18、15、3μm.在均质模型中,1PV0.05%RS-2+0.5%NaOH溶液的驱油效果最好,在水驱基础上(采收率25.4%)提高采收率22.3%.在非均质模型中,0.05%RS-2+0.5%Na2CO3溶液驱油效果最好,驱替压力增幅高、持续时间长,在水驱基础上(采收率16.0%)提高采收率18.0%.认为在非均质稠油油藏中乳状液稳定、粒径稍大于高渗带孔径的化学驱油体系驱油效率更高;用非均质模型优选的稠油化学驱油体系更符合油藏实际.  相似文献   

13.
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在全世界分布范围较广 ,其特殊的地质特征和原油物性决定了其开采工艺配套的难度 ,羊三木三断块馆一油组为典型的疏松砂岩稠油油藏 ,为改善其开发效果 ,开展了射孔、防砂、举升、地面等综合配套工艺的研究与试验应用 ,取得了较好效果 ,形成了疏松砂岩稠油油藏有效开发的工艺配套模式 ,为今后该类油藏的开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针对K油田浅层疏松砂岩、高渗透大孔道、普通稠油油藏和高矿化度地层水的特点,在油田中区G层开展了聚表剂调驱先导试验,探索在高含水后期层内控水的调整方法。注入聚表剂后注聚井注入压力由自吸上升到2.53MPa,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较高,有效期长。试验井区北部油井生产动态呈现多次见效特征,有注剂阶段调剖和后续水驱扩大波及体积两个作用的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苏北溱潼凹陷斜坡带勘探力度的加强,稠油低品位油藏成为新增发现储量的主要增长点,北汉庄-华港区块垛一段油藏为典型的薄层疏松稠油油藏,层薄、出砂、油稠的特点制约着开发效果,油藏采油速度低,含水上升速度快,针对低效的开发状况,通过应用水平井开发技术,从水平井设计、完井方式、酸化解堵、举升工艺及降粘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形成了一套适应此类油藏开发技术系列,并得到了较好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曙光油田曙三区为疏松砂岩油藏,埋藏深度为950 m,储层泥质含量高达13.9%。受此影响储层压实作用差、胶结疏松,油井出砂严重,开发效果差,预测采收率仅为30.8%。针对曙三区疏松砂岩油藏已进入开发中后期,含水上升快、采油速度低等问题,开展疏松砂岩油藏化学驱相关油藏工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优化的化学驱配方体系,辅助系列防砂技术可有效提高采收率。将研究结果应用于6个井组的化学驱先导试验,日产油明显提高,综合含水下降14.2个百分点,有效改善开发效果。该研究为同类油藏化学驱开发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海相砂岩油藏长期水驱后储集层物性变化规律不明的问题,对比分析开发井与探井岩心多项实验结果,研究了长期水驱后储集层物性、孔隙结构、黏土矿物、润湿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储集层物性变化规律与储集层类型密切相关,Ⅰ类储集层水驱后渗透率和孔喉半径分别增大了180.00%和26.00%,平均残余油饱和度降低了13.45%,驱油效率提高了2.53%;Ⅱ类储集层水驱后渗透率和孔喉半径分别降低了约19.00%和26.00%,平均残余油饱和度降低了4.66%,驱油效率基本不变。研究成果对海相砂岩油藏开发后期油井动态预测及调整井方案制订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利用渤海地区的A,B,C三个疏松砂岩油蘸的冷冻取心岩样及松散油砂的压实岩样进行了水敏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冷冻取心岩样和压实岩样具有相同的临界矿化度,压实岩样的水敏性损害程度大于冷冻取心岩样的水敏性损害程度。为疏松砂岩油蘸的临界矿化度和水敏性损害程度的确定提供了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疏松砂岩稠油油藏适度出砂开采方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疏松砂岩稠油油藏的实际情况,在常规防砂和出砂冷采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度出砂开采方式。论述了适度出砂开采技术的增产原理,以及适合适度出砂开采方式的油藏条件。列举了一些国外油田的应用实例,进一步证明了适度出砂开采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油井产量。最后讨论了应用适度出砂技术应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影响渤海S油田典型疏松砂岩油藏天然岩心室内油水相对渗透率实验结果的各种因素,总结了岩心物性、实验流体性质、实验驱替方式对海上疏松砂岩油藏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关键参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岩心物性、注入水类型和模拟油黏度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大,稳定流法和非稳定流法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小。高渗岩心与中渗岩心相对渗透率相比,其束缚水饱和度平均值较低,残余油饱和度平均值较低,两相流动范围平均值较大,驱油效率平均值较高;模拟注入水驱油效率高于地层水,地层水高于海水;样品实验原油黏度越低,其束缚水饱和度平均值较高,残余油饱和度平均值较低,驱油效率平均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