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渤海海域Z油田东营组油藏为目标,对水淹前后岩心储层样品按不同流动单元进行了系统的岩性、物性、电性和渗流特征室内实验,分析总结水驱前后储层参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驱后储层粒度中值增大,黏土矿物含量下降,孔隙度和渗透率增大,储层非均质性增强;实验中,随着驱替倍数增加,岩心电阻率下降,饱和度指数下降,不同流动单元样品的变化幅度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岩石物理相的储层渗透率解释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陆相储集层非均质性严重,不同层位的物性变化规律不同,如果在一个区块采用同一渗透率解释模型,势必造较大的误差,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岩石物理相的储层渗透率解释方法,储层岩石物理相是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后期构造作用和流体改造作用的综合反映,同一岩性相可对尖于不同的岩石物理相,而同一位岩石物理相则具有相似的水力学特征和相似的物性特征,根据流动层带指标,将辽河油田沈84块砂岩储层定量划分为4类岩石物理相,每一类岩石物理代表着不同的岩 和物性,在表征各类岩石物理相的基础上,建立了各类岩石物理相的渗透率解释模型,该模型改善了储层渗透率的预测精度,且反映了储层沉积特征和非均质性,为油田高含水期精细油藏描述提供了可靠的渗透率参数。  相似文献   

3.
陆相储集层非均质性严重 ,不同层位的物性变化规律不同 ,如果在一个区块采用同一渗透率解释模型 ,势必造成较大的误差。为此 ,提出了一种基于岩石物理相的储层渗透率解释方法。储层岩石物理相是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后期构造作用和流体改造作用的综合反映 ,同一岩性相可对应于不同的岩石物理相 ,而同一种岩石物理相则具有相似的水力学特征和相似的物性特征。根据流动层带指标 ,将辽河油田沈 84块砂岩储层定量划分为 4类岩石物理相 ,每一类岩石物理相代表着不同的岩性和物性 ,在表征各类岩石物理相的基础上 ,建立了各类岩石物理相的渗透率解释模型。该模型改善了储层渗透率的预测精度 ,且反映了储层沉积特征和非均质性 ,为油田高含水期精细油藏描述提供了可靠的渗透率参数。  相似文献   

4.
以粉砂岩为主的非均质砂岩油藏.因其岩性细。利用测井曲线划分储层及水淹层识别难度很大,严重影响了该类储层的识别及开发利用。根据储层岩石物理相能够综合反映岩性、物性、孔隙结构、含油性及水淹程度的这一基本原理,利用岩石微观孔隙结构参数FZI及岩心分析的岩性参数,建立了非均质储层的不同岩相细分标准。通过实际应用及投产(试油)资料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所建立的储层细分标准是合理的且可适用的。  相似文献   

5.
辽河油田曙一区杜84块兴隆台油层储层非均质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兴隆台油层储层微观非均质性以上、下层系的成分与结构差异明显为特点,上层系岩石相组合以不含砾砂岩为主,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下层系岩石相组合以含砾砂岩为主,主要为岩屑砂岩,较上层系分选性差、颗粒粗。宏观非均质性以储层砂体发育不均及物性变化大为特点。垂向上,上层系单砂层厚度小、砂层频率高、砂岩密度小;下层系单砂层厚度大、砂层频率低、砂岩密度大。平面上,上层系分东、西两个砂体,且东砂体相对发育,向上逐渐连为一体;下层系砂体分布开阔,但向上面积逐渐缩小,且东厚西薄。上层系的储层物性较下层系好。层间、层内及平面非均质性明显,且层间非均质性较层内非均质性强,层内非均质性自下而上逐渐增强。引起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是沉积环境和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6.
在长期的注水开发过程中,注入水对疏松砂岩储层岩石物性、矿物组分以及微观孔隙结构等都有较大的影响,研究储层参数变化规律和变化机理,对于油田开发后期稳产措施等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孤东油田馆陶组河流相疏松砂岩储层为例,以岩心物性测试、铸体薄片、X-衍射粘土矿物分析、压汞实验等数据为基础,总结不同含水期储层岩石物性参数(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等)的变化规律,研究长期的注水开发过程中流体对储层微观组分以及孔隙结构的影响,分析储层宏观属性参数变化的的微观机理。在长期注水影响下,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增大,泥质含量降低。孔喉半径增大,孔喉均质程度得到改善,均值系数增大。粘土矿物含量变化较大,其中,高岭石含量先增加后降低,伊利石含量增加,绿泥石含量基本不变,伊蒙混层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7.
《录井工程》2021,32(3)
南苏丹P油田是Melut盆地勘探开发较早的区块,开发中后期由于底水锥进、边水推进和注入水水淹,目前已进入中高含水期阶段。针对储层非均质性强、含泥较重的特征,基于流动单元指数理论以及压汞和物性实验数据,采用累积频率法将储层划分为3种岩石物理相。通过敏感性测井、录井响应,优选了自然电位、电阻率、气测等曲线,对水淹层进行综合定性识别;基于岩石物理相的划分结果,对不同储层类型的原始含水饱和度、剩余油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等参数进行精细评价,进而精确确定含水率参数,实现了水淹层精细定量评价。该方法应用于实际生产的结果表明,水淹层识别准确率达到90.9%,水淹层定量评价结果与生产实际结果相符,满足了油田开发生产对水淹层评价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前后储层微观变化规律,指导油田注蒸汽开发,以探井、检查井的岩心分析数据为基础,研究了红浅1井区稠油蒸汽吞吐前后储层参数变化规律。总体表明:蒸汽吞吐水淹后经改造的次生孔隙发育,出现大孔隙或超大孔隙;孔隙直径与喉道在不同的岩性下变化不同,加剧了储层微观非均质性;近井筒附近,岩石骨架、矿物溶解量最大,微粒迁移活跃,孔喉半径增加,储层物性明显变好;远离井筒地带,矿物溶解作用减弱,蒙脱石的膨胀性能剧增、碳酸盐沉淀结垢堵塞孔喉,储层物性变差;储层润湿性由亲油向亲水性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9.
辽河油田曙—区杜84块兴隆台油层储层非均质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兴隆台油层储层微观非均质性以上、下层系的成分与结构差异明显为特点,上层系岩石相组合以不含砾砂岩为主,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下层系岩石相组合以含砾砂岩为主,主要为岩屑砂岩,较上层系分选性差、颗粒粗。宏观非均质性以储层砂体发育不均及物性变化大为特点。垂向上,上层系单砂层厚度小、砂层频率高、砂岩密度小;下层系单砂层厚度大、砂层频率低、砂岩密度大。平面上,上层系分东、西两个砂体,且东砂体相对发育,向上逐渐连为一体;下层系砂体分布开阔,但向上面积逐渐缩小,且东厚西薄。上层系的储层物性较下层系好。层间、层内及平面非均质性明显,且层间非均质性较层内非均质性强,层内非均质性自下而上逐渐增强。引起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是沉积环境和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0.
油田注水开发中后期,由于储层自身非均质性而导致水淹状况复杂,油层的水淹特征直接控制剩余油的分布,尤其是在海上稠油油田合注合采的情况下,油层水淹程度的不同而导致开发效果变差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因此,认识水驱条件下剩余油分布模式以及进行有效的调整挖潜策略研究是提高油田开发效果的必要手段。从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入手,结合取心井、加密调整井、生产测试等资料总结了多层合采下不同类型砂岩的水淹规律,在此基础上描述了合采条件下层间、层内及平面剩余油的分布特征。针对剩余油的分布模式,提出了利用水平井进行调整挖潜的策略以解决开发矛盾。结果表明,利用水平井优选潜力层位进行开发,可有效控制生产含水,提高油田采收率,改善开发效果,并为海上类似油田的调整挖潜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莫北油田三工河组为本区的主要目的层段.通过铸体薄片、储层物性及扫描电镜等资料对储层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储集砂岩主要为不等粒岩屑砂岩和细-中粒岩屑砂岩,其中岩屑以凝灰岩为主;研究层段砂岩总体物性属中-低孔、低-特低渗储集层;储层喉道的典型特征是大喉道发育,且不同渗透率级别的岩样喉道半径大小及分布规律差异大.并对宏观的层内非均质性、层间非均质性及平面非均质性这些方面进行研究发现,三工河组三角洲沉积的储层中夹层主要有3类:泥岩夹层、泥质夹层,致密夹层.研究目标区的夹层较为发育,非均质较为严重.物性的平面展布亦反映出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的长条带状,水下分流河道中心微相物性要明显好于河道边缘及道间沉积,总体来看储层物性参数平面非均质较强.  相似文献   

12.
春光油田新近系沙湾组储层胶结疏松,易出砂,且随储层含水上升,出砂加剧。通过持续跟踪不同时间、不同含水阶段储层出砂情况,分析了储层动态出砂原因;并利用综合疏松指数对储层岩石胶结类型进行细分,明确了沙湾组不同单元的出砂机理和出砂规律。同时,根据砂岩油藏类蚯蚓洞和连续垮塌两种微观出砂机理,考虑储层非均质性,建立了沙湾组砂岩油藏岩石颗粒的受力模型和储层出砂过程的微观动态模型,明确了研究区出砂机理以类蚯蚓洞状为主,呈现明显的纵向及平面非均质性,为防砂工艺参数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乌干达Albert湖盆南区K油田为中-高渗类型储层,非均质性较强。主要运用37 m岩心及280样次的薄片、粒度、扫描电镜、X-衍射、压汞、以及物性等化验分析结果,对储层进行层内、层间及微观储层非均质性分析并研究其控制因素。研究发现,储层渗透率变异系数为0.83~1.81,非均质性强,黏土及多种碳酸盐成岩方式的差异和沉积颗粒粒级变化是储层非均质主要影响因素。据此,将K油田Zone1A、Zone1B及Zone1C层岩石类型主要划分为粗-中粒颗粒包壳式泥质胶结砂岩、细-中粒碳酸盐质孔隙式胶结砂岩及中-粗粒颗粒包壳式和孔隙式泥质胶结砂岩。  相似文献   

14.
乌干达Albert湖盆南区K油田为中-高渗类型储层,非均质性较强.主要运用37 m岩心及280样次的薄片、粒度、扫描电镜、X-衍射、压汞、以及物性等化验分析结果,对储层进行层内、层间及微观储层非均质性分析并研究其控制因素.研究发现,储层渗透率变异系数为0.83~1.81,非均质性强,黏土及多种碳酸盐成岩方式的差异和沉积颗粒粒级变化是储层非均质主要影响因素.据此,将K油田Zone1A、Zone1B及Zone1C层岩石类型主要划分为粗-中粒颗粒包壳式泥质胶结砂岩、细-中粒碳酸盐质孔隙式胶结砂岩及中-粗粒颗粒包壳式和孔隙式泥质胶结砂岩.  相似文献   

15.
通过岩心观察、粒度分析、铸体薄片以及大量的分析化验数据,对盐家地区沙四上段砂砾岩体储层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砂砾岩体的扇中亚相是较好的储集层,其中含砾砂岩的物性与砾状砂岩的物性差别不大,均好于细砾岩和中砾岩,储层物性非均质性极强.储层展布受构造和古地貌因素的控制;储层岩石的成分、粒度及成岩作用影响了储层的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16.
克拉玛依油田冲积扇岩石相特征及储层质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冲积扇储层内部结构,为开发后期井网调整和剩余油挖潜提供更准确的地质依据,以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为例,通过对密闭取心井岩心及野外露头的观察,将研究区岩石相划分为砾岩相、砂岩相及泥岩相三大类若干亚类,对不同岩石相沉积特征及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依据实验室化验分析数据及铸体薄片等资料,结合不同岩石相物性及孔隙微观特征,将冲积扇岩石相按储层质量归为三大类,其中,粗砂—细砾岩相以剩余粒间孔为主,物性好,孔喉分选较好,含油性好,为研究区一类储层;中砾岩和中砂岩物性相对较差,孔隙喉道相对较小,含油性较差,为研究区二类储层;细粒沉积物性最差,孔隙喉道窄,含油性差,为非储层。依据不同类储层地质渗流差异,结合实际开发状况,发现不同类储层剩余油分布形式是不同的。一类储层物性好,注入水推进速度快,容易形成水窜,剩余油相对较少,一般分布在储层的上部;二类储层物性较差,水淹程度低,剩余油相对富集。该方法不仅对研究区储层深入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而且对于类似油田储层研究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纵向非均质性严重的海上稠油砂岩油藏普遍存在的层间矛盾突出问题,将导致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加快、油层过早水淹、产量严重递减和水驱采收率降低,严重影响油田的高效开发。鉴于此,开展了不同驱替方式下高、低渗岩心水驱油试验。试验根据渤海SZ36-1油田地质和开发特点,以高、低渗岩心见水时间相等为评价标准,通过3种方案展开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海上稠油油藏分注合采时,不同的注水方式得出的采收率相差较大;在设计海上稠油油藏各层的注采压差时应考虑储层的非线性渗流特征、渗透率和孔隙度的差异,以保持油水前缘尽可能均匀推进。  相似文献   

18.
李新虎  刘东  郭媛 《断块油气田》2011,18(2):150-153
HSS油田为低渗透砂岩油藏,H1油层组属于二叠系平地泉组上部,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沉积.在野外剖面、钻井岩心详细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对岩石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和物性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岩石学特征和储层物性特征及其储层非均质性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H1油层组主要为浅灰色细砂岩,其次为少量的中砂岩和粉砂岩;储层物性较差,为中孔...  相似文献   

19.
深层高压低渗透油藏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及其对开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文东沙三段中亚段油藏是我国典型的深层高压低渗透油藏,储层以砂层薄、粒度细、非均质性显著为特征。油田开发中后期地层压力下降明显,储层物性及注水效果差。为此,开展了细致的微观非均质研究,指出主力产层呈大孔较粗喉及中孔、中细喉型孔隙结构;大多数储层为中小孔、细喉型孔隙结构,表面积大,储层非均质性强。另外,还首次进行了净覆压对储层性质的影响和真实砂岩微观水驱油模型研究,建立了净覆压与储层物性的定量关系模型,阐述了高压低渗透油藏驱油规律;指出储集岩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是影响驱油效率的主要因素,增加注入压力与注入水推进速度对降低剩余油饱和度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20.
以克拉玛依油田三3区克下组储层为例,分析了不同洪积扇沉积微相的储层质量差异。研究区克下组储层主要发育扇顶和扇中亚相,扇顶亚相发育主槽、槽滩和漫洪带等微相,扇中亚相主要发育辫流线、砂岛和漫流带微相。利用岩心物性分析资料揭示了不同沉积微相的储层物性差异,漫洪带和漫流带微相物性差,储层发育少;有效储层主要发育于物性好的主槽、槽滩、辫流线、砂岛微相,且主槽、辫流线微相渗透性较好。从渗透率韵律性及非均质定量参数两个方面评价了主要储层沉积微相内部非均质性,主槽非均质性最强,槽滩次之,辫流线相对弱,砂岛微相最弱。利用生产动态数据对不同沉积微相油水运动差异进行分析,主槽微相、辫流线微相生产中见效早、早高产、早含水、早水淹;而槽滩微相、砂岛微相水线推进速度慢,水淹较均匀,含水上升较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