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叠前深度偏移已是现今主流成像技术,然而在深度域难以合成地震记录,造成层位标定和确定性地震储层反演无法在该域完成。深度域成像结果通过深时转换到时间域完成解释,导致解释流程复杂,影响工作效率。为此,提出一种点扩散函数非稳态褶积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方法。文中介绍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从时间域子波引出空间域点扩散函数,并详述了点扩散函数的非稳态褶积模型深度域合成记录制作方法。理论模型测试和实际数据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实现深度域合成记录的制作,且具有较高精度。  相似文献   

2.
井间地震资料层位标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制作高精度的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是实现井间地震资料层位标定的关键。介绍了采用深度域不对称子波算子求取合成地震记录的方法,即对已有的测井曲线,利用有效地震地质模型分析方法进行层位划分并建立深时关系;根据由波动方程导出的反射系数计算公式,求取频率域的反射系数;把井旁道记录转换到时间域,利用相关分析方法提取实际资料的地震子波,进而得到频率域的子波谱;利用频率域褶积模型计算合成记录,经傅里叶反变换、时深转换和重采样后得到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实际应用表明,采用深度域方法制作的合成记录与井旁地震道吻合程度较高,可以用于井间地震资料的层位标定。  相似文献   

3.
深度域合成记录制作及层位标定软件系统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实现在深度域制作合成地震记录及在深度剖面上进行层位标定,开发了深度域合成记录制作及层位标定软件系统。将时间域的子波转换成深度域的子波,再与反射系数进行褶积,就可得到深度域的合成地震记录。然后,将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插入到深度剖面中,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就可精确地标定层位。  相似文献   

4.
在时间域中,谐波经过反射系数“系统”后不改变频率,符合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条件,因此在时间域中可以用子波与反射系数序列褶积的方法计算时间域合成地震记录。由于在深度域中圆波数是介质速度的函数,深度域子波的波数随介质速度变化,因此地震子波在深度域中传播并不满足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条件,不能直接用褶积的方法计算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文中利用简单的理论模型,通过对深度域中的速度、深度参数进行适当的变换,使其在“新深度域”中符合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条件,在保证层间旅行时不变的情况下,定义深度域地震子波的介质速度为标准速度,将其他各层的速度都以标准速度进行调整,并对层间厚度也做相应的调整。通过上述变换,可把时间域中的计算方法引用到深度域中,再通过反变换处理,将“新深度域”中的褶积结果反变换到原深度域中。文中还指出,如果不考虑深度域与时间域之间的重采样误差,常规时间域合成地震记录经时深转换到深度域后的结果应该与本文介绍的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5.
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是连接地震、地质、测井工作的桥梁,是利用地震资料进行构造解释、储层分析和油藏描述的基础工作。对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经时间偏移的地震道信号来自于地层在成像射线轨迹上的反射,而不是来自地震道正下方地层的反射,合成地震记录上的反射与井旁地震道的反射在横向上存在偏离;基于一维褶积模型的合成地震记录没有考虑多次波和转换纵波的影响,与井旁地震道在地震波场上存在差异;井旁地震道经历了动校正、叠加等由叠前到叠后的处理过程,而合成地震记录由简单的一维褶积模型产生,两者的形成过程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地震资料解释人员在积极探索和研究新的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方法的同时,应该承认并正视两者的差异,并综合利用其它地质信息对地震反射层位进行标定。  相似文献   

6.
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方法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在时间域,合成地震记录是地震子波与反射系数的褶积。深度域的合成地震记录也与时间域类似。只不过先要将时间域的子波转换成深度域的子波转换成深度域的子波;然后利用皮时差曲线和密度计算出深度域的反射系数,再二者褶积便可得到深度域的合成地震记录。本方法的关键在于提取子波和计算反射系数。要在深度偏移剖面上选取品质较好的井旁地震道计算子波的主频,要选用零相位子波。在计算反射系数之前,要对声波时差曲线和密度曲线进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海上勘探初期地震资料解释过程中的时深关系问题,提出基于粒子群和支持向量机的时深建模方法,利用粒子群算法来优化支持向量机的参数。首先由合成地震记录标定得到每口井的时深关系;然后利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时间与深度之间的关系模型;最后以此模型对时间域等T0图进行转换,从而得到深度域的构造图。实际测井数据和三维地震资料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建立的时深关系模型适用于整个研究区,且时间域转换深度与井分层深度、构造深度之间的误差较小,能够满足精细构造解释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8.
张杰  陈学华  蒋伟 《石油物探》2021,(3):353-365
由于深度域地震子波具有对介质速度依赖的特性,褶积模型无法直接用于提取深度域地震子波。准确提取深度域地震子波对于深度域地震资料的反演和解释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分析了深度域地震子波提取中存在的2个主要问题,即深度域地震子波对介质速度的依赖特性和深度域测井数据与地震数据的采样间隔非一致性,并提出了相应对策。然后,对目前已有的深度域地震子波提取方法进行了梳理,根据是否在方法中用到测井信息,将方法分为确定性地震子波提取方法和统计性地震子波提取方法2大类,并对每一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进行了总结。最后,对深度域地震子波提取方法的未来发展提出以下建议:(1)深度域统计性地震子波提取方法有待进一步发展;(2)将地震反演结果与测井资料之间的相关性纳入到子波提取结果优劣的评价标准中;(3)使用地震子波模型减少子波提取中需要求解的未知量个数,以提升方法的计算效率;(4)将一维深度域地震子波提取方法扩展至提取二维和三维深度域地震子波;(5)利用机器学习方法的优势,建立不依赖褶积模型的深度域地震子波提取方法,或建立可以省去子波提取的深度域地震反演方法。  相似文献   

9.
季敏  陈双全 《石油物探》2011,50(4):373-377,25,24
测井资料与地震资料之间的匹配是地震精细解释和地震反演的基础工作,计算合成地震记录的技术是井震标定的关键技术。分析并建立了基于数据驱动的合成地震记录的技术流程。针对测井资料校正、深时转换子波估算与反射系数求取和地震子波估算3个核心环节,提出了从测井数据去除直流分量、采用非等间距插值和频率域加窗确定性子波求取的可行、有效的计算方法。整个合成地震记录计算过程完全根据测井资料与地震数据自动进行,减少了常规井震标定工作中"拉伸"和"压缩"等人为操作。实际资料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其技术流程可行。  相似文献   

10.
合成地震记录制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24,自引:7,他引:17  
人工合成记录在地震资料的解释和储层预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从5个方面论述了合成记录制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即①褶积模型建立;②子波参数选择;③测井资料与地震资料的匹配;④层位标定与地震记录的极性;⑤反射系数的精确提取等。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合成记录的翩作精度,而精确的合成记录又是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的重要前提。提出了用相关系数、声波曲线对比和求剩余记录等方法来检查合成记录制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考虑振幅随炮检距变化的人工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褶积模型制作人工合成地震记录,进而标定层位是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工作。常规的反射系数递推公式建立在地震波垂直入射的基础上,这种递推关系因为没有考虑反射系数随入射角或炮检距的变化,所以得到的反射系数的数值大小与极性可能与实际资料相差较大,用于地震解释则容易造成岩性解释和层位标定的错误。本文通过对Zoeppritz方程的简化,给出了非零炮检距条件下的反射系数递推公式。利用递推公式可以计算不同炮检距或不同道集的反射系数序列,与子波褶积后就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人工合成地震记录。模型试算证明了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水平井钻进方向与地层次序相反,合成记录反映的界面信息同地震剖面不一致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实用有效的合成记录制作及标定方法。首先对水平段测井曲线从井底反向求取声波时差及密度曲线,并在原井底位置虚拟一口直井,将反向后的声波时差及密度曲线作倾角转换后加载至该井,计算波阻抗和反射系数。同时对地震数据体沿倾斜地层的底界面拉平,在拉平处理的地震数据体上提取地震子波,与反射系数褶积得到合成地震道,并与虚拟井的井旁地震道对比调整完成井震标定。采用该方法对济阳坳陷沾化凹陷桩202-平1井进行了合成记录的制作与标定,明确了中生界内部各组段分界面及大套油层段在地震剖面上的对应关系,达到了水平井层位标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地震地质综合层位标定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岩性记录在地震地质信息中具有直观和相对准确的特点。在层位标定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岩性记录的这些特点,并使得合成地震记录的标定更趋准确合理,可利用合成地震记录所生成的时间-深度关系表或直接利用声波测井数据计算所得到的时-深关系,将岩性录井数据转换到时间域下,能更好地体现地震相—测井相—地质相的"三相"结合。该方法满足了在生成反演阻抗体之前以快速简便的方式提高地震地层学解释精度的需要,同时对提高地震层序边界划定的准确性起到了辅助作用。实际应用证明该方法简单实用有效。  相似文献   

14.
在常速度深度域,只有数百米深度范围的可用测井信息,相当于常速度深度域子波长度的2~5倍。因此,在常速度深度域中从“短数据”中提取可靠的地震子波难度较大。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子空间约束Huber范数的深度域地震子波提取方法。实现过程为:将深度域反射系数、深度域井旁道通过速度变换转换到常速度深度域;给定初始子波和阈值,合成常速度深度域地震记录;计算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震记录的残差,并根据残差使用迭代最小二乘法更新地震子波,直至达到迭代终止条件。正演模型测试和实际数据应用结果表明,相较于一些常规方法,所提方法从较短的深度域数据中提取的地震子波更可靠,对于反映深度域地震子波随深度变化的特征,并根据需要提取深变地震子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东濮凹陷含盐地层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资料的解释和精细储层预测要求对地质层位以及砂体进行准确的标定。利用单井测井资料制作优质的合成地震记录是进行地震地质层位标定的基本途径。在利用单井资料人工制作合成地震记录时主要应用声波时差(速度)和密度资料,在我国东部地区一些老井因缺少密度资料,需要利用Gardner经验公式由速度数据转换密度。在含盐地层中,仅靠速度及其转换的密度制作的合成记录无法与实际地震剖面很好地对比。在充分研究含盐地层不同岩性地球物理参数的基础上,针对东濮凹陷盐岩层,采取密度替代法进行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叠前深度偏移在速度复杂或构造复杂地区的成像具有优势,目前已经成为地震数据处理领域的标准流程.对叠前偏移处理数据进行后续的解释主要有两种思路:时深转换到时间域进行解释、直接在深度域进行解释.在深度域进行解释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难点:褶积模型的适用性、井震标定的适用性以及深度校正问题.在前人研究和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在深度域进行解释的方法,尽量适应目前解释系统、工作习惯、工作思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深度域地震资料若干问题初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何惺华 《石油物探》2004,43(4):353-358
随着VSP、深度偏移、并间地震等物探新技术的出现,深度域地震记录的应用日益增多,从时间域和深度域的地震波场描述出发,对深度域的子渡、褶积和Fourier变换等基本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证明了时域与深度域中的地球物理概念、原理和方法是相互联系的.其数学表达方式是相似的。对深时转换中采样间隔的选择、频率谱与波数谱数据的关系和深时转换剖面上视频率变化等实际问题.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岩性记录在地震地质信息中具有直观和相对准确的特点。在层位标定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岩性记录的这些特点,并使得合成地震记录的标定更趋准确合理,可利用合成地震记录所生成的时间-深度关系表或直接利用声波测井数据计算所得到的时一深关系,将岩性录井数据转换到时间域下,能更好地体现地震相—测井相—地质相的“三相”结合。该方法满足了在生成反演阻抗体之前以快速简便的方式提高地震地层学解释精度的需要,同时对提高地震层序边界划定的准确性起到了辅助作用。实际应用证明该方法简单实用有效。  相似文献   

19.
针对VSP资料层位标定过程中存在的多解性和局限性的问题,提出基于VSP资料的地震层位综合标定方法,具体思路为:1采集VSP资料,包括VSP同步伽马测井资料;2VSP资料处理和质控,确保深度域的VSP走廊叠加剖面与合成记录波组一致;3利用VSP时深关系校正声波时深关系得到更加准确可靠的声波合成记录;4极性确定,绝对振幅显示标定和求取互相关系数,确定标定位置和极性;5VSP走廊叠加和校正后合成记录同时镶嵌于过井地震剖面完成层位标定。该方法用于苏里格南气田,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20.
溶洞模型逆散射成像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常规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技术难以将溶洞型储集层的多次绕射波完全归位、难以准确成像溶洞分布这一难题,引入了频率域声波逆散射成像方法。该方法直接从炮集地震资料出发,利用散射记录的逆时传播波场与入射波场褶积得到扰动速度的分布,将速度模型迭代更新与构造成像融为一体。溶洞模型数值模拟和物理模拟资料的处理效果表明,即使初始速度模型存在12%的误差,该方法仍可以将溶洞产生的多次绕射波较好地归位,较准确地将溶洞的形状、位置成像。同时,对常规偏移成像方法和逆散射成像方法影响溶洞成像精度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为提高溶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精度提供了理论指导。图11参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