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为掌握竹原纤维制备过程各阶段试样的形态结构和理化性能,更好地开发利用竹原纤维,采用扫描电镜法、红外光谱分析法、X射线衍射法、热重分析法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竹原纤维加工成形各阶段样品进行了纵向测试分析。指出:竹单纤维呈圆形截面,中腔有微小的溶胀趋势,纵向有胶质黏连;竹原纤维制备过程并未改变天然竹纤维的结晶结构与属性,但结晶度呈递增趋势;竹原纤维制备过程各试样主要官能团结构无明显变化;试剂的使用改变了纤维表面的化学变化,C-C相对其他的碳含量降为73.33%,木质素降解、部分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混纺纤维定量检测效率,缩短检验周期,文中采用超声波技术对聚酯和黏胶混纺纤维进行溶解定量分析。通过分析关键试验参数:温度、时间和超声功率对溶解定量结果的影响,探索超声波法加速聚酯与黏胶混纺纤维定量的最佳工艺,并分析了该工艺对不同含量聚酯与黏胶混纺纤维定量的适用性,以及对不溶组分的影响和方法精密度。结果表明,超声频率为40 kHz、功率设定为额定功率(250 W)的40.00%、溶解温度为40℃、溶解时间15 min,聚酯与黏胶混纺纤维定量结果最佳;该方法广泛适用于各种含量聚酯与黏胶混纺纤维的定量,精密度较高,且检测效率高。  相似文献   

3.
系统研究了红外光谱法测试纤维成分的影响因素,包括化学计量方法的选择、光谱预处理方法、试样制备过程中的匀样随机性等,对测试方法进行优化,建立了一种环保、高效的纤维成分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利用红外光谱法分析涤/棉混纺产品成分的质量分数是可行的,选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通过中心化处理的光谱预处理方式,建立测定涤棉混纺产品的定量分析模型,其测试结果偏差较小。  相似文献   

4.
在造纸法再造烟叶的生产过程中,基片的纵向定量是最难控制的对象之一,同时它也是影响再造烟叶质量最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对影响造纸法再造烟叶纵向基片定量的相关因素进行了介绍,特别对影响纵向定量的要因进行了简要的总结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刘丽 《针织工业》2021,(2):78-81
为探究预处理对纤维成分检测结果的影响程度,采用三级水沸煮、皂片和氢氧化钠沸煮两种预处理方法,对两种不同涤棉样品进行预处理,然后采用硫酸法进行纤维定量检测。对比不同预处理条件下纤维含量检测结果,优选预处理方案,并对方案进行重复性测试验证。结果表明:对于在显微镜下能明显观察到非纤维物质的样品,未预处理的纤维定量检测结果允差可能超出标准允差范围,建议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对样品进行有效的预处理将明显提升纤维定量检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方方 《针织工业》2015,(8):64-67
为了研究FZ/T 40005—2009标准中两种化学测试方法在定量桑蚕丝与柞蚕丝混合产品中纤维含量结果的差异,试验分析桑蚕丝和柞蚕丝的外观、燃烧特征、纵向形态及不同颜色桑蚕丝和柞蚕丝在两种试剂中的质量变化率。选取有代表性的混合样品分别采用氯化钙-乙醇法和四水硝酸钙法进行定量测试,观察试验残留物,并对测试结果采用t检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在定量测试浅色桑、柞蚕丝混合产品时无显著性差异,对于部分深色桑、柞蚕丝混合产品需要配置柠檬酸三钠和低亚硫酸钠脱色剂进行脱色处理,脱色后的样品定量修正系数取0.98时,试验结果符合标准允差±1.0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针对有色纤维颜色测量结果不准确、不稳定的问题,研究了在应用分光光度计测量纤维颜色时,纤维样品制备过程中不同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并尝试为后期的纤维混色研究提供一种标准的颜色测量方法。选取品红、蓝、黄3种颜色的棉纤维为实验原料,分析了纤维厚度、密度对其颜色测量结果的影响;并对比了纤维纵向、横向和任意排列时,颜色测量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颜色测量时纤维任意排列,样品厚度大于0.8 cm时,厚度变化对颜色测量结果的影响色差小于0.1;当纤维质量不低于10 g时,密度变化对颜色测量结果的影响色差小于0.2。  相似文献   

8.
国内大部分检测机构测定绵羊毛与桑蚕丝混纺产品的纤维含量普遍采用化学法,但此方法存在较大弊端,针对该问题,本文采用物理法,利用多功能显微投影仪、CU系列纤维细度仪等,观察和分析绵羊毛、桑蚕丝的纵向、横截面形态结构特征,鉴别绵羊毛和桑蚕丝,通过检测系统软件的统计计算功能,自动计算每种纤维的横截面面积平均值,结合各自的计数根数,计算出各纤维的百分比含量。与化学法得到的定量结果进行比对,结合已知的该混纺产品结果分析,发现物理横截面法计算准确,优势明显,并有望进一步结合人工智能识别提高效率,缩短检测周期。  相似文献   

9.
对《异形纤维形态试验方法 定量法》标准规定的利用透射式光学显微镜和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异形纤维混合物中的不同形态纤维含量的试验方法,从取样、样品制备到测量不同形态纤维截面面积、长度和纤维计数的主要内容和参数的确定,通过具体试验进行了详细说明,并提出了对标准在使用当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研究了次氯酸钠溶剂对氨纶与一般再生纤维素纤维(莫代尔纤维、粘胶纤维、莱赛尔纤维、铜氨纤维等)的混纺面料进行定量的方法,同时与二甲基甲酰胺法和手工拆分方法进行了对比试验。经比较发现,二甲基甲酰胺法只对浅色的样品适用,针对深色的样品而言,检测得到的氨纶比例偏高,而本试验选用的次氯酸钠方法不受颜色深浅的影响,检测得到的氨纶比例和手工拆分方法检测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针对共混法制备的功能纤维中微粒分布缺乏相应检测手段的现状,提出一种通过配制同折射率溶液使纤维透明化来表征其中微粒分布的方法,并对防透明聚酯纤维以及消光聚酰胺6纤维中TiO2的分布进行测试,同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纤维横截面、纵向表面的TiO2分布进行观察,纳米CT成像技术对纤维进行三维图重建。结果表明:扫描电子显微镜法仅能够显示小范围内TiO2的分布;折射率法在表征纤维中共混微粒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三维重建后的纳米CT成像结果可统计出纤维中共混微粒及其粒径分布。实验结果表明,母粒纺比切片纺更易造成防透明聚酯纤维中TiO2的团聚。  相似文献   

12.
针对聚合物熔体法生产纳米纤维效率低、性能不稳定,无法规模化应用的现状,对熔体法制备纳米纤维技术进行了综述。首先根据熔体法制备纳米纤维原理,对现有熔体法制备纳米纤维方法进行分类和对比分析,并结合研究现状,认为将不同单一纳米纤维制备方法进行有机组合是熔体法制备纳米纤维的发展趋势;然后详细综述了熔体法制备纳米纤维的工艺参数与纤维线密度之间的关系,揭示了熔体法纺纳米纤维细化技术的共性问题;最后介绍了熔体微分静电纺丝技术在纳米纤维制备方面的主要成果,通过机制揭示、工艺优化、材料改性等关键技术,熔体微分静电纺丝技术实现了平均直径小于500 nm 纤维的规模化制备。  相似文献   

13.
应用FibreGen检测系统对羊毛条中的异色纤维和植物性杂质含量进行测试,可客观快速地对异色纤维和植物性物质进行分类、检测,缩短了检测时间,提高了检测效率,避免了传统感官检验法人为因素的影响。探讨了不同溶剂或不同纤维网制备方法对测试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FZ/T 20033—2019《绵羊毛、山羊绒条中异色纤维和植物性杂质的测定》中采用的苯甲醇或肉桂酸乙酯和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混合物2种溶剂,以及拉伸法或梳理法2种纤维网制备方法,测试结果均不会产生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探索了两种Lyocell/棉纵向切段制样方法:干燥条件和无水酒精条件制样,比较分析了这两种方法在纤维识别有效性、制样方法对纤维纵向形态的影响、纤维分散均匀程度的差异。研究表明,无水酒精制样较干燥条件有操作简单、易于解捻和分散纤维、基本保持纱线和织物中纤维纵向原始形态的优点,适宜于纱线和织物中纤维纵向切段制样。本研究还从纤维分散均匀程度和系统对纤维的识别准确性方面比较分析了不同切段长度对系统识别的影响,确定了系统最佳切段长度。  相似文献   

15.
对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聚苯胺导电纤维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探讨了聚苯胺的结构、合成、导电机理等内容.论述了国内外研究者以不同纤维为基质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聚苯胺导电纤维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苯胺单体含量、掺杂酸和氧化剂的种类及浓度、反应温度及时间等因素对纤维导电性能的影响.指出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聚苯胺导电纤维与现有其他制备导电纤维的方法相比具有诸多优势,但仍存在部分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6.
李政  万莹  杜齐  刘文  杨扬 《中国造纸》2022,41(3):65-71
本研究探讨了过滤层复合吸水层制备加热不燃烧型电子烟烟气成分分析用过滤材料的方法.结果表明,滤材的吸水量主要由定量决定,过滤层和吸水层的纤维种类及配比对其影响较小,当过滤层定量为120g/m2,吸水层定量为300g/m2时,过滤材料的吸水量可达1.94g;滤材定量、吸水层纤维种类及配比均对过滤性能有影响,随滤材定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棉纤维成熟度检测方法众多,但其中最经典且应用历史最长的是显微镜法。该测试方法虽然具备检测结果精准快速等优点,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新手检测人员的样品制备能力要求较高,易存在相邻纤维交叉排布、多根纤维重叠等现象,进而影响检测结果。通过优化制样方法,比较两者成熟度比及成熟纤维百分率结果差异,得出优化方式即中部切断法可以与原标准制样方式结果保持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18.
聚乳酸纤维/羊毛混纺产品在进行定量化学分析时,可用二氯甲烷溶解聚乳酸纤维,剩余羊毛,也可用次氯酸钠溶液溶解羊毛,剩余聚乳酸纤维,这两种方法均具有可行性,但其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对比试验结果显示:采用二氯甲烷溶解法试验,羊毛的修正系数为1.00,采用次氯酸钠溶解法试验,聚乳酸纤维的修正系数为1.03时,试验定量计算结果均较为准确,且两种方法的试验结果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zein静电纺丝的过程优化和直径预测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冰乙酸为溶剂,对玉米醇溶蛋白(zein)进行静电纺丝,用扫描电镜观察zein纤维的形态。利用响应面法中的Box-Behnken设计,选取zein质量分数、电场强度和挤出率3个主要因素作为影响因子,以zein纤维直径作为考察对象,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二次多元回归模型。结果表明:zein质量分数对纤维直径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电场强度和挤出率的交互项;模型预测的纤维直径与真实值能较好的拟合,说明该模型能有效地预测电纺zein纤维的直径。采用响应面法设计,不仅简化了实验设计,且根据建立的定量关系可设计出所需结果的实验条件,对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纤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纳米纤维膜孔隙率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分析技术,提出了一种纳米纤维膜孔隙率的表征方法。首先采用Photoshop软件确定纤维膜SEM图像的分割阈值,然后运用Matlab软件进行面积统计,计算出纳米纤维膜的孔隙率,测试结果表明,纳米纤维膜的孔隙率随着纤维直径的增大而减小。同时,将图像处理方法与密度法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发现误差不大于6%,说明该方法的测试结果是可靠的。此外,为了研究纤维膜中纤维交错对孔隙率的影响,在相同纺丝工艺条件下,制备了不同厚度的纳米纤维膜,图像法得到的孔隙率差异在4%以内,可以认为纤维交错对测试结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