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月27日晚,"中国移动创客之夜"在上海举行.中国移动发布了"和创计划",将"互联网+"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度融合,构建万物互联的资源集聚"双创"平台,向全社会开放中国移动的特色能力与创新创业资源,构建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双创"生态体系.中国移动总裁李跃、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副司长陈家春、知名创投专家、孵化器及产业园区管理者以及数百名创客精英汇聚一堂,探讨交流"双创"发展新的业态与模式.  相似文献   

2.
近日,中国移动正式对外公布其正在研发和试验的平台"Big Cloud-大云",并希望借此提升未来在移动互联网方面的信息服务能力."我们希望这个大云的计划能够为我们中国的云计算工业、能够为云计算专家委员会准备建立的中国传统公共云提供有效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金峰 《通信世界》2012,(31):5-5
近期,中国移动成立了"改革创新领导小组",计划对中国移动来一场较为深刻的变革,董事长奚国华拿出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公司"的草案,计划继终端公司、政企公司、国际公司后,再成立一家面向互联网领域的专业性公司。  相似文献   

4.
梁辰 《通信世界》2012,(46):4-5
在本届开发者大会上,中国移动宣布计划组建互联网公司、物联网公司,推出自有品牌终端产品,入股科大讯飞结果"灵犀",李跃宣布中国移动将实现创业布局和创新发展的新战略思路。"今后就要创业布局,重新规划有可能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地方,要创新发展,由传统依赖客户发展的增长模式,转向面向移动互联网的新发展模式。"12月5日,在中国移动召开的全球开发者大会上,中国移动总裁李跃表示,面向"十二五",中国移动提出了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创业布局和创新发展的新战略思路。这段话的背景是,近年来中国移动在多个地方的发展遭遇瓶颈期。  相似文献   

5.
爱立信和中国移动加强5G合作:日前,爱立信宣布正式加入中国移动5G联合创新中心,爱立信与中国移动在未来网络转型和5G研发上达成广泛合作协议,包括Novo Net、开放NFV实验室、NBIo T、5G RAN架构等领域的合作项目,旨在4G向5G演进过程中,围绕基础通信能力、物联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云端机器人、虚拟/增强现实等领域,依托开放实验室,与产业伙伴联合开展业务应用和产品创新,从而共建跨行业融合生态,实现合作共赢。(郑海)  相似文献   

6.
综合新闻     
爱立信帮助中国移动建设多媒体短信中心近日,爱立信公司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签订协议,爱立信将作为中国移动的主要设备提供商,帮助建设其在上海和广州的多媒体短信中心(MMSC)。此次中国移动计划在4个主要城市建立MMS中心,包括上海、广州、北京和武汉。根据协议,爱立信将为中国移动提供包括MMSC及外围设备在内的全套MMS系统解决方案,不仅负责系统的部署与整合,还将提供两年的系统支持服务。爱立信公司在2001年12月就与重庆移动合作,通过具备MMS功能的彩屏T68手机,成功发送并接收了我国第一条基于现行GPRS网…  相似文献   

7.
爱立信与中国移动集团公司(中国移动)近期签订了一项合同——为中国移动的CMNet二期IP骨干网扩容提供设备,范围覆盖国内的31个省及自治区。二期扩容将提升中国移动骨干网的带宽和可靠性,并为中国移动的用户提供丰富的移动互联网应用。  相似文献   

8.
近日,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移动”)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主办的5G+工业互联网高峰论坛在京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王新哲、中国移动赵大春副总经理出席论坛并致辞。王新哲总经济师强调,5G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演进升级的重要方向,工业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王新哲表示,中国移动作为信息通信领域的领先运营商,充分发挥着建设“网络强国、智慧社会、数字中国”主力军的作用,积极开展“5G+工业互联网”的落地实践。希望中国移动继续把握机遇、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不断加强与各方务实交流合作,夯实5G与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能力,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为自身转型发展开辟新空间,为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9.
11月27日,在中国移动举办的"移动互联网国际研讨会"上,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强调,移动互联网将成为电信业最有潜力的发展方向之一.同时,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也在研讨会上表示,目前移动网与互联网在终端、网络、内容应用等方面已经表现出融合趋势,如果能结合移动网和互联网的优点,移动互联网必将前途无量.  相似文献   

10.
近日,中国移动广西分公司携手爱立信在新一期GSM网络建设中,部署了全球首个创新型基站"城市灯箱站",并已投入试商用。爱立信推出"城市灯箱站"一体化解决方案,并成功应用于中国移动在广西南宁的GSM网络。已部署的"城市灯箱站"内置标准RBS6601基站并集成了全向天线,占地面积小,部署方便,只需要接入电源和传输光缆就可开站。  相似文献   

11.
2002年9月10日 ,全球多媒体短信(MMS)技术的领导者爱立信公司与全球最大的移动运营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签订协议 ,爱立信将作为中国移动的主要设备提供商 ,帮助建设其在上海和广州的多媒体短信中心(MMSC)。此次中国移动计划在中国的四个主要城市建立MMS业务中心 ,包括上海、广州、北京和武汉。根据协议 ,爱立信将为中国移动提供包括MMS中心(MMSC)及外围设备在内的全套MMS系统解决方案 ,不仅负责系统的部署与整合 ,还将提供两年的系统支持服务。中国移动准备于2002年10月份在全国范围内推出MMS…  相似文献   

12.
技术     
《数字通信》2011,(2):12-12
爱立信在中国部署TD—LTE试验网 中国移动日前选择爱立信参与部署世界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TD.LTE试验网。经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爱立信将在深圳组建TD-LTE试验网。深圳是目前中国电信业最发达的市场之一。  相似文献   

13.
舒文琼 《通信世界》2013,(18):32-32
因为能够显著改善通话体验,大幅提升频谱资源利用率,VoLTE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中国移动在此次GSMA大会上发布了相关计划,爱立信也展示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今年第四季度,中国移动将进行VoLTE小规模测试;2014年第二季度进行外场试验;2014年第三、四季度实现全国VoLTE商用。"中国移动总裁李跃在GSMA大会上的一番表述,给业界发出一个明  相似文献   

14.
运营商动态     
《移动通信》2008,32(7):90-91
中国移动筹建移动互联据悉,中国移动即将组建独立的互联网子公司"移动互联",运营中国移动麾下的即时通讯、实名社区、有线无线广告以及139邮箱等四大产品。新公司将隶属于卓望,由中国  相似文献   

15.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国将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电信业作为我国网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基础,必将立足于网络强国总要求,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夯实发展基础,有力推动产业融合创新、促进"双创"发展,进一步完善行业监管体系、提升监管能力,为实现"十三五"行业目标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索尼爱立信、苹果拒绝研发TD手机,诺基亚一再推迟时间表,跟中陶移动躲猫猫"(<洋晶牌跟中国移动"躲猫猫"一季度TD手机仅销八千>,"产业"2009年7月5日).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移动日前选择爱立信参与部署TD-LTE试验网。经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爱立信将在深圳组建TD-LTE试验网。爱立信将提供业内领先的端到端TD-LTE解决方案,包括其最新的多模基站RBS6000、经商用验证的分组核心演进(EPC)网络、运营支撑系统(OSS)软件及电信专业服务。2月,爱立信在西班牙巴塞罗那成功完成了世界上首个  相似文献   

18.
于娜  乐宁 《通信世界》2007,(33):12-15
2007年4月28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在由北京奥组办中场开发部主办、中国移动承办的第十二次北京2008年奥运会合作伙伴俱乐部活动中宣布了其奥运承诺,并以"科技奥运、自在移动"为主题发布了准备服务于北京奥运的产品计划.中国移动郑重承诺:为本届奥运会提供"最先进的技术、最丰富的业务和最周到的服务",为奥运通信保驾护航,通过移动终端特有优势和功能支持"绿色奥运"、"人文奥运",凸显"科技奥运"亮点.  相似文献   

19.
为规避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使得合作模式更加市场化,按运营费结算将成为中国移动与第三方移动互联网企业合作的主要结算方式。4月14日,中国移动在南方基地举办了首次"中国移动互联网基地招商大会",公开发布移动MM、飞信、飞信同窗、移动微博、139邮箱和无线城市六大产品线二十余项对外合作政策,并进行现场洽  相似文献   

20.
综合新闻     
中瑞领导人见证爱立信与中国移动运营商签约4月14日,爱立信与中国两大移动运营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分别签署了价值为91亿元人民币和10亿元人民币的GSM扩容框架协议。温家宝总理与正在中国进行正式访问的瑞典首相赖因费尔特一起出席了合同签字仪式。根据与中国移动的框架协议,爱立信将成为其核心网和无线网设备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并为其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从而扩展其在全国19个省市的GSM/GPRS覆盖及容量。爱立信此次还将为中国移动提供最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