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1 毫秒
1.
针对横山油田魏家楼区长61油层段,对其储层岩石学、储层物性、孔隙结构及储层控制因素等进行了研究。该层段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高;岩石物性总体较差,属低孔、低渗储层,发育有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晶间微孔和微裂缝等几种孔隙,其中又以次生粒间溶孔为主。喉道以细喉-微喉为主;沉积作用发生后,成岩作用控制着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储层物性。根据岩性和物性特征,该区储集岩分为3类:Ⅰ类为好储集层,Ⅱ类为较好储集层,Ⅲ类为差储集层。  相似文献   

2.
靖边气田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和多种分析测试资料对靖边气田储层孔隙结构进行系统研究,表明靖边气田风化壳储层主要发育晶间孔、晶间溶孔、膏盐晶模孔和溶孔等4种孔隙类型和成岩收缩缝、硬石膏水化胀裂缝、溶解缝、岩溶坍塌缝、压溶缝、角砾缝、构造缝等7种裂缝类型。图版观察和统计表明,岩石中孔径较大的膏盐晶模孔和溶孔对油气富集有利,成岩收缩缝和溶解缝能有效沟通储层提高气井产能。气田储层整体的孔喉组合主要为细孔-小喉型,其中主产层孔隙结构整体偏好,为粗孔-大中喉型。  相似文献   

3.
依据粒度分析、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毛细管压力曲线等分析化验资料,结合东胜气田锦72井区山西组沉积特征,对山西组砂岩储层特征开展研究及分类评价。结果表明:山西组储层砂岩以岩屑石英砂岩和石英砂岩为主,属于低孔-特低孔、特低渗-超低渗型储层;储层孔隙以粒间溶孔、填隙物内溶孔为主,原生粒间孔、粒内溶孔和裂缝较少;储层以中小孔喉为主。根据沉积微相、岩性、物性、孔隙类型及毛细管压力曲线将砂岩储层分为三类。  相似文献   

4.
苏里格气田南区盒8段砂岩储层整体致密,单井产量低,平均单井产量约0.5×104m~3/d。近年在局部发现相对高渗区。利用岩心观察、岩心薄片分析等技术手段,结合沉积环境发育特征,研究储层相对高渗特征。结果表明:(1)盒8段储层以岩屑石英砂岩为主,高渗区岩屑石英砂岩中石英岩岩屑含量高于其他地区;(2)盒8储层以岩屑溶孔、晶间孔为主,高渗区发育粒间孔、晶间孔、溶孔孔隙类型;(3)盒8储层高渗区微相类型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河口坝。  相似文献   

5.
利用储层砂岩薄片鉴定与电镜扫描、压汞测定、定量统计等方法,对榆林气田长北区块盒8段的储层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特征、储集特征以及影响储层的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本区盒8段属低孔低渗储层;储层岩性以岩屑石英砂岩、岩屑砂岩为主;研究区储层孔隙空间主要有残余粒间孔,次生溶孔,高岭石晶间孔和微裂隙。通过对该区储层特征的研究,可为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柳杨堡气田下石盒子组盒1段致密砂岩气藏储层储集及渗流能力差,制约气藏产能的分布,急需对其储层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盒1段储层的岩石类型以岩屑石英砂岩为主,石英砂岩、岩屑砂岩和长石石英砂岩次之,储层平均孔隙度为5.8%,平均渗透率为0.42×10-3μm2,孔隙类型以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微裂缝为主,储层岩石孔隙度、渗透率与孔喉结构密切相关。根据毛管压力曲线形态和中值压力、排驱压力、平均孔喉半径等特征参数将毛管压力曲线分为三种类型。综合研究储层岩性、物性、微观孔喉特征参数、测井参数和试气试采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把盒1段致密砂岩储层分为三类,分别为较好储层、一般储层及非有效储层,其中前两类是气藏后期开发的重点选层。  相似文献   

7.
安塞油田高52井区长101砂岩主要为细-中粒、中-粗粒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较高;填隙物主要包括粘土矿物、浊沸石、碳酸盐岩和次生石英。储层属于低孔、中低渗-低渗储层,其物性分布与砂体的发育程度、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有关。根据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分析,长10。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原生孔隙(粒间孔隙、基质内微孔隙)和次生孔隙(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膜孔、胶结物溶孔、晶间孔隙及微裂缝)两大类,储层喉道类型主要有缩颈喉道、收缩喉道、片状或弯片状喉道及管束状喉道等。最后通过参数综合评价将储层分为4类,该区长10°储层主要为Ⅰ、Ⅱ类。  相似文献   

8.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碎屑岩储层的孔隙特征是油气勘探开发中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更是气藏精细描述、储层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通过采用铸体薄片观察、扫描电镜观察及压汞曲线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的孔隙类型、孔隙组合及孔隙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区须家河组储层孔隙类型可分为原生残余粒间孔、次生粒间溶蚀孔、粒内溶孔、铸模孔、晶间孔和微裂缝6种主要孔隙类型;孔隙结构可分为4种类型,即:Ⅰ类粗歪双峰式—大孔中粗喉型、Ⅱ类中歪双峰式—中孔中细喉型、Ⅲ类细歪双峰式—中小孔细喉型和Ⅳ类单峰式—小孔微细喉型,这4种孔隙类型分别对应残余原生粒间孔+粒间溶孔型、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型、溶孔+铸模孔型和微孔型孔隙组合类型;其中Ⅰ类粗歪双峰式和Ⅱ类中歪双峰式位于有利的峰点结构区,有利于油气的聚集,为中高产能储层孔隙结构。  相似文献   

9.
通过岩石薄片鉴定、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特征分析,对奈曼凹陷东部斜坡带下白垩统九佛堂组下段储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九佛堂组下段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不等粒岩屑砂岩、中-粗粒岩屑砂岩、中-细粒岩屑砂岩、碳酸盐质含泥粉砂岩等。储集空间以残余原生粒间孔、次生粒间溶孔、粒内溶孔为主,还有部分铸模孔、微裂缝、成岩缝等;平均孔隙度为14.13%,平均渗透率为13.42×10-3μm2,喉道分选程度差,最大孔喉半径主要分布在0.04~55.93μm,孔隙结构为中-低孔、低渗-特低渗、细喉-特细喉不均匀型。平面上,主要受沉积相带控制,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岩储层物性好,前缘席状砂储层物性中等;纵向上,受成岩作用影响,1 000~1 900 m范围内产生了3个次生溶蚀孔隙发育段,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10.
根据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西区苏48区块盒8段-山1段储集砂岩的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高压压汞及核磁共振等测试分析数据,精细表征了盒8段-山1段储层微观特征。研究表明:砂岩类型以岩屑石英砂岩、石英砂岩为主,盒8段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岩屑溶孔和晶间孔为主,盒下8亚段孔喉半径较大,喉道发育程度较好,其有效孔隙个数和体积均高于其他储层。山1段孔隙类型主要有岩屑溶孔、晶间孔、凝灰质溶孔以及长石溶孔,山1段孔喉半径较小。盒8段-山1段喉道类型主要有管束状喉道、片状喉道和点状喉道,分选性均为中等-差,排驱压力相差不大。通过高压压汞和核磁共振提供的喉道半径以及可动流体饱和度的精细表征结果,将研究区储层划分为4类,明确储层差异的原因是受到碎屑成分、孔隙类型、结构及非均质性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1.
综合利用剖面观察、岩心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测定等方法,对苏里格气田苏120区块盒8段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特征、储层岩石学特征、储集特征和储层物性特征以及成岩作用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苏里格气田苏120区块盒8段储层属低孔低渗储层;储层岩性以岩屑石英砂岩、石英砂岩为主;研究区储层孔隙空间主要有岩屑溶孔和晶间孔;成岩作用对该储层物性及储集空间有着重大影响作用。通过对该区储层特征的研究,可为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2.
马超 《岩性油气藏》2015,27(1):89-94
定北地区盒 1 段是该区上古生界的主力产层,属于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但对其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严重制约了气藏的评价和优选。从储层岩石学特征入手,利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和孔渗分析等资料,对盒 1 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盒 1 段致密砂岩储层的孔隙类型以粒间溶孔和残余粒间孔为主;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主河道是有利储层的发育区;压实和压溶作用及胶结作用是导致储层致密和原生粒间孔大幅减少的主要因素,而溶蚀作用产生的粒间溶孔改善了储层物性。该研究成果为盒 1 段致密砂岩储层的评价和勘探选区提供了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召41井区是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东南部(苏东南)二叠系石盒子组盒8段致密砂岩气上产的主力区块,但单井产量低,产能差异大。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高压压汞、物性分析、核磁共振、气水相渗等实验以及试气资料,对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物性、孔隙结构和渗流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和分类评价,并探讨了储层类型与天然气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苏东南盒8段储层的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石英砂岩,其次为岩屑砂岩和少量石英砂岩,填隙物基本上是胶结物,主要为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硅质和铁方解石;成岩作用为压实压溶、胶结和溶解作用,已普遍进入中成岩B期阶段;孔隙类型主要为岩屑溶孔和晶间孔,其次是残余粒间孔;孔隙结构以粗孔-中喉型和细孔-小喉型为主;可动流体饱和度变化较大,且与物性密切相关,随物性变好而增大;综合储层物性、孔隙结构特征以及储层的沉积相带、砂体展布特征等,将苏东南盒8段储层划分为4种类型,天然气产能明显受储层类别的控制,且随储层类别的降低,天然气产能也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上古生界砂岩储集层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晓莉 《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27(3):307-309,337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砂岩储集层主要为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岩石类型主要为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中等-差;孔隙度较小,渗透率较低,总体上为低孔、低渗储集层;储集空间以晶间孔和溶蚀孔为主,孔隙喉道以中喉型为主;孔喉组合类型以复合粒间孔+晶间孔+溶蚀粒内孔+细喉型+中喉型组合为主,其次是晶间孔+溶蚀粒间孔+细喉型组合;孔隙结构演化受控于成岩作用。根据储集层岩性、孔喉组合,结合孔隙度、渗透率、孔喉直径、排驱压力、30MPa下的进汞量等特征参数作为评价指标,可将研究区储集层划分为4类。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大量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孔渗测定、压汞资料和测井数据分析,认为红井子-马坊地区长8长9储层具有以下特征:研究区主要以岩屑质长石砂岩、长石质岩屑砂岩为主,并含少量岩屑砂岩。长9储层以长石砂岩为主,其次为岩屑质长石砂岩。孔隙类型长81主要以粒间孔和长石溶孔为主,长82则主要以粒间孔为主,长9以粒间孔和长石溶孔为主。对储层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应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三维CT扫描、高压压汞和恒速压汞等方法,对苏里格气田苏6区块盒8段致密砂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定量表征,探讨孔隙结构差异性成因,进而优选出反映致密砂岩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的储层评价参数。结果表明: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颗粒、胶结物)溶孔、黏土矿物晶间孔及少量残余粒间孔;不同渗透率的储层孔隙半径差别不明显,但喉道半径分布差异较大,储层越致密,喉道半径分布范围越小、小喉道所占比例越高,喉道占有效储集空间的比例也越高;中粗粒岩屑石英砂岩和中粗粒岩屑砂岩结构成熟度高、原始孔隙度高、溶蚀作用强烈,溶蚀孔隙所占比高,形成的半径大于1μm的孔喉含量显著增加;细粒(长石)岩屑砂岩分选差、原始孔隙度低,溶蚀作用弱,孔隙类型主要为黏土矿物晶间孔,形成的孔喉主要为半径小于1μm的孔喉;主流喉道半径对储层渗流能力起主要控制作用,并且可以很好地反映储层的孔喉分布、有效储集空间及非均质性等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应当作为致密砂岩储层重要的储层评价参数。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8层段致密砂岩储层微观结构复杂,孔隙结构作为致密砂岩储层研究的关键内容,对致密砂岩油气藏勘探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CT、压汞、核磁共振及薄片等分析方法,定性与定量化评价了富县地区长8层段致密砂岩在致密过程中孔隙结构的演化特征,并揭示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8.
高尚堡油田北区沙三2+3亚段含油层段长,储层特征变化大,通过对铸体薄片、岩心砂岩薄片和压汞等资料分析,开展了储层岩性、物性、储集空间类型和孔隙结构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结果表明,高尚堡油田北区沙三2+3亚段储集层岩性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结构成熟度均较低,主要发育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孔隙结构以Ⅱ类为主,为典型的中低孔中低渗型储层。平面上储层物性受沉积相带控制;垂向上成岩作用中的压实和胶结作用导致储层物性变差,而溶解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改善了储层物性。  相似文献   

19.
酒西盆地老君庙构造渐新统白杨河组间泉子段储层具有含水率高、驱油效率低的特点,明确储层孔隙结构特征成为提高油气采收率的关键。综合应用铸体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分析、毛管压力测试等方法,对老君庙构造白杨河组间泉子段碎屑岩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岩性主要为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具有岩屑含量高、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低的特征;储集空间以残余粒间孔、粒间溶孔为主;按孔隙结构特征将储层分为4类,其中Ⅰ和Ⅱ类储层物性相对较好,渗透率均大于10 mD,毛管压力曲线有明显平台,偏粗歪度;孔隙结构特征参数中反映孔喉集中程度和粗喉道所占比例的参数与物性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间泉子段L层为碱性成岩环境,粒间有较多的黏土矿物和方解石胶结物,局部胶结作用较弱的井段物性较好,M层酸性成岩环境抑制了胶结作用,使部分原生孔隙得以保存,同时酸性流体的溶蚀作用促进了M层优质储层的形成。研究结果可为油田后期有效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0.
柴达木盆地英东油田N22和N21砂岩储层具有层数多、单层厚度薄、粒度细的特点,油气分布与储层性质密切相关。根据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X射线衍射等资料,对英东油田碎屑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作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①储层主要为细—粉粒岩屑长石砂岩,成分成熟度中等,结构成熟度高,杂基含量低,胶结物以方解石为主,含量中等,成岩作用整体较弱。②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占绝对优势,含少量溶蚀孔及粒内裂隙孔,孔隙结构类型主要为中孔-中喉型、大孔-中喉型和大孔-粗喉型。③埋藏浅是研究区优质储层发育的重要前提,沉积微相、原始组构及胶结物含量控制着储层物性差异;压实作用是储层减孔的主控因素,其次为方解石胶结作用。④研究区储层可划分为4类,其中Ⅰ类、Ⅱ类和Ⅲ类储层为有效储层,Ⅳ类储层为无效储层或需要利用改造措施加以改造的储层。根据该区储层特征总结出"有砂即储"的规律,并指出其油气勘探的重点在于寻找有利相带及砂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