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价值追求、现实需要、遵循原则、有效机制等方面阐述了平衡保护刑事诉讼中的多元利益的相关观点.刑事诉讼中所涉及的利益包括:一是以社会安全和法律秩序的维护为内容的社会利益、国家利益;二是作为追诉对象进入刑事诉讼过程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利益;三是受犯罪行为直接损害的被害人的利益.这3种利益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内容,也必然产生利益之间关系与冲突.  相似文献   

2.
刑事诉讼中所涉及的利益包括三种:一是以社会安全和法律秩序的维护为内容的社会利益、国家利益:二是作为追诉对象进入刑事诉讼过程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利益;三是受犯罪行为直接损害的被害人的利益.三种利益必然产生冲突;从价值追求、现实需要、遵循原则、有效机制等方面阐述了平衡保护刑事诉讼中的多元利益的相关现点.  相似文献   

3.
企业社会责任这个概念最早于1924年由美国的谢尔顿提出。所谓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公司不能仅仅以最大限度地为股东们营利或赚钱作为唯一目的,而应最大限度地增进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会利益。这种社会利益应该包括雇员利益、消费者利益、债权人利益、中小竞争者利益、当地社会利益、环境利益、社会弱者利益及整个社会利益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意和重要内容,建立公平的利益分配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公平的利益分配制度可以调解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证据是整个刑事诉讼的基础和核心,能否以合法的表现形式运用到司法实践中,直接关系到刑事诉讼目的和任务能否实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手机短信被作为犯罪工具和手段已经开始运用于各种犯罪.活动中,然而短信能否作为刑事诉讼证据目前尚有争议,所以根据刑事诉讼基本理论,结合短信的工作原理、性质、特征对运用手机短信作为刑事证据的归类、取证及质证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在刑事诉讼中应当采纳短信作为刑事证据.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多种能力要素构成的一个有机能力体系,其中包括维持和适应能力、利益实现和协调能力、文化凝聚能力。维持和适应能力是指维持社会的秩序和可持续性与适应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的能力;利益实现和协调能力是指实现社会利益要求和协调社会利益矛盾的能力;文化凝聚能力是指社会核心文化凝聚人心、规范社会秩序、整合社会和指导社会前进的能力。此三种能力要素相互关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认识主体、内容和程度进行阐释,指出了我国刑事诉讼法在诉讼证明标准方面存在的制度缺陷,并为建立更具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刑事诉讼证明标准体系提供了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8.
"重实体,轻程序",是长期以来我国在刑事诉讼方面存在的问题。刑事诉讼执法程序上的不正义,是导致许多冤假错案和乱抓、错抓、乱闯现象发生的原因,也成为了我国法治社会建设中的绊脚石和影响社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如何实现程序正义,从而促进司法公正?本文就刑事诉讼中如何做到程序公正这一问题提出"合法优先化"原则,也即"合法性优先",强调在执法过程中,不仅要做到程序合法,还要坚持合法性优先,包括合法程序优于其他程序适用及公民合法权益优先受保护。  相似文献   

9.
刑事诉讼和解制度是二十世纪中叶由西方国家发展起来的一种司法制度模式,目的在于通过对加害人、被害人进行调解,使被害人遭受到的损害得以弥补,加害人得到谅解,真心悔过并重返社会。本文从我国刑事诉讼和解制度的存在价值出发,立足于中国模式、本土资源,对当前我国刑事诉讼和解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0.
知识产权的扩张是知识产权制度在几百年的发展中形成的最重要的一个特点.知识产权的扩张主要表现为权力内容的增多、权力保护加强、权力时间变长,而这些产权的扩张虽然在其他知识产权方面有体现,但是展现最为明显的是在专利权、著作权以及商标权上面。知识产权是一种法律,用于平衡和协调知识产权人和社会民众之间的利益关系,利益平衡机制是知识产权的后盾,社会需要知识产权来维护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1.
加强对被害人权益的保障是一种趋势.被害人的诉讼地位提高到了当事人的地位,其诉讼权利也相应地增加了,对于扩大了的诉讼权利需要公、检、法等机关的切实保障才能得以有效实现.检察机关通过行使监督职权,履行告知、通知义务,履行保障被害人及其亲属的安全、保密义务,以及为被害人行使诉讼权利提供便利等方式来保障被害人的权益.本文对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保障被害人权益进行了实践考察并相应地进行了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2.
刑事自诉制度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意义。现行刑事诉讼法在刑事自诉案件的范围、自诉人的证据调查权、简易程序的适用、自诉案件的起诉期限等方面的规定有明显不足。刑事诉讼法再修改时应在扩大自诉案件的受案范围、赋予自诉人证据调查权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3.
运用成本收益的方法,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消费者消极诉讼的原因和对市场经济所造成的影响,并进行了有关的制度设计。认为要真正保障消费者权益,必须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关立法工作,尤其是对利用诉讼解决有关争议的立法工作及对经营者的惩罚措施,以期构建科学合理的消费者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刑事司法正面对一个深刻矛盾 :一方面法律对证人资格作了宽泛而严格的限定 ,另一方面司法实践中又鲜有证人出庭作证。这一矛盾致使对抗式审理方式不能真正建立。究其原因之一 ,乃是法律过分注重犯罪控制而忽略了其他一些更为重要的社会价值。而我国古代与当今国外的特权规则却有利于克服这一弊端。本文对中外证人资格作了比较研究 ,指出了特权规则的借鉴价值 ,并尝试建立我国的特权规则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长期以来颇为流行的一种观点,即“刑事诉讼法是刑法的形式”提出了质疑.从程序法的概念、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该命题的逻辑错误,以及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诉讼程序和法的关系的论述等方面,对这种观点的不正确性及其危害进行了分析,并对刑事诉讼法本身的独立地位和重要价值作了阐述,以期对加强程序法建设及严格执行程序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新民事诉讼法修正案用两个条款规定了虚假诉讼行为。当务之急是对民诉法修正案的两个相关条款作出司法解释,以规范惩治虚假诉讼犯罪的司法实践,结束同事不同罚的混乱局面。目前应当适用刑法第307条和第313条分别以帮助伪造证据罪或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来对虚假诉讼行为定罪量刑,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择一重罪处罚。  相似文献   

17.
笔者发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法的司法解释中 ,有关规定存在法院主动启动刑事诉讼程序之嫌 ,遂提出质疑。本文剖析了有关该规定的出发点 ;探讨了该种规定存在的许多弊端 ,如不符合诉讼的基本理念 ,违背了不告不理原则等 ;提出了修改此规定的几点建议 ,主张改法官主动启动为检察官主动启动 ,并建议考虑采用刑事案件普通程序简易化审理  相似文献   

18.
在1999年全国经济法年会上,韩志红首次提出经济法应当有自己特殊的程序法——经济公益诉讼法。近年来,经济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诉讼法学界和经济法学界成为热点,是经济法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本文通过评析我国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缺失的现状,来论证在我国构建该制度的必要性,进而分析了构建该制度的理论基础,总结该制度的具体特征。  相似文献   

19.
证据开示制度源于英美法系的当事人主义,体现了控辩双方在庭审前的权利对等.鉴于我国刑事诉讼模式的特点和改革开放以来公民人权意识不断增强与涉外刑事案件的不断增加的现实状况,引入证据开示制度已是十分必要.这样做,有利于实现公正与效率的法律价值,有利于消除控辩双方证据资源不平衡问题,有利于实现诉权制衡,保障被告的基本人权.  相似文献   

20.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我国刑事诉讼中一项重要的诉讼制度,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对刑事被害人合法民事权益的保护,但由于立法规定的比较简单,该制度在司法适用时存在较大争议。笔者通过对实践中存在的争议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修订和完善该制度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