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我们在首尔设计出一座新记忆博物馆,一个将韩国追溯至15世纪的非线性历史长廊。多重的场所与身份的交织将有可能在历史的和今天的首尔城中得到表达,创造出一个记忆之所。此外,方案还将展示这座记忆之所的空间营造所运用到的理论与多学科方法。围绕博物馆重建起来的历史景观,将成为一个有关历史图像和今  相似文献   

2.
uratti+Battiston建筑事务所主要从事室内设计,意大利国内许多知名服装品牌的专卖店都出自他们之手。2005年,事务所搬进了位于米兰市中心一座完全独立的办公楼里。办公楼以前是一座木工厂,是Buratti兄弟从小生活的地方。在这里有兄弟俩太多的童年记忆。  相似文献   

3.
古建筑是一座城市的记忆,是城市历史的见证者,它承载着这座城市的文化积淀。将古建筑的历史因素进行完整的传承与表达,便是今天古建筑保护的真正意义。文章重点对云浮市古建筑的保护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有时候丰富的历史往往意味着民生的苦难和国家的动荡。但是我们的中华文明却有着最坚韧的延续性。今天,我们抬起头来,依然是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龙的血液依然在我们的血脉里流淌、儒家的精神依然是我们心灵的故乡。我们从不放弃家园和理想,一如我们坚守着一座城池、一片湖水、一座楼台……  相似文献   

5.
汪红蕾 《建筑》2014,(19):8-17
山西武家花园,梁思成、林徽因故居,广州西关大屋、金陵台、妙高台被拆……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一座座承载着民族记忆的历史建筑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难道,城镇化进程加快与历史建筑保护之间的矛盾无法协调?难道,社会与经济发展的代价就是大拆大建、迷失自我?9月20日,业内专家、学者齐聚中华建筑文化传承创新与新型城镇化高峰论坛,就中华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新型城镇化建筑设计转型、民族地域地方特色建筑文化、传统村镇保护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专家的真知灼见展示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传统建筑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6.
李宏俭 《城乡建设》2013,(11):52-54
城市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每个时代都会在城市建设中留下自己的痕迹。城市的历史文脉是城市集体记忆的宝库,是城市延续发展的历史基础,是一座城市文化品位的重要表现。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文脉和记忆,并且传承自己城市的故事。一座名城往往代表着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城市中不同时代的建筑、桥梁、城墙、道路等,都铭刻着历史文化的痕迹,都是形成城市记忆的有力物证,也是城市文化价值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7.
王雯淼 《建筑创作》2006,(8):i0002-i0002
小时候,我们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凭着对周围熟悉环境的记忆。今天,在工业时代刚刚离我们远去,一座座烟囱被拆除,昔日的车间成为新的住宅小区,城市中的工业印迹是否还能被我们轻而易举所发现呢?当一座厂房或作坊不再具有经济意义的时候,是否应被当作历史的垃圾清除掉?这是一个城市在新旧交替中必须直面的问题。工业遗产中只有那些能在其中看出中国人的奋斗、看出中国人的文化和智慧、尤其是能标志着历史过程阶段性转变的,才是值得留存的。  相似文献   

8.
在别的城市,聪明人都出门挣钱。在都柏林,聪明人回家写作。——安娜·恩莱特(都柏林籍小说家)一座城市的文学记忆都柏林,现代英语文学的重要策源地,从这里走出的名家大腕包括奥斯卡·王尔德、威廉·巴特·叶芝、萧伯纳、詹姆斯·乔伊斯、塞缪尔·贝克特、帕特里克·卡瓦纳、布莱恩·科菲、弗兰·奥布赖恩、布兰登·贝安、谢默斯·希尼……通过数以千计的优秀诗人、小说家、戏剧家之手,都柏林的艺术魅力已经传遍世界,同时也在这座城市的内心深处沉淀了文学记忆的印痕,或一种独特的城市文化体验。文学,不仅仅是都柏林的文化遗产,更是这座城市的精神建筑,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首尔设计出一座新记忆博物馆,一个将韩国追溯至15世纪的非线性历史长廊.多重的场所与身份的交织将有可能在历史的和今天的首尔城中得到表达,创造出一个记忆之所.此外,方案还将展示这座记忆之所的空间营造所运用到的理论与多学科方法.围绕博物馆重建起来的历史景观,将成为一个有关历史图像和今日现实的复原场所,博物馆的空间组织依循韩国15世纪至今皇家器物的时序,形成非线性长廊.可以说,方案的目的是在当代首尔城市环境中建起一座将“深思/遗忘”关系具象化的空间.博物馆展览空间的组织仿照了漂浮海上的群岛.建筑造型与流线的概念来自于基地上不同年代记忆的叠置,运用在非线性长廊的展示空间,就像英国历史学家弗朗西斯·耶茨所说的“记忆法中记忆的艺术”一样.  相似文献   

10.
《建筑》2017,(24)
<正>从十堰国际金融中心的顶楼放眼望去,整个十堰市区尽收眼底。在这个市中心繁华地段,项目经理胡居宝对周边的地标性建筑如数家珍:人民广场、农行金穗大厦、建行金城大厦、十堰市图书馆、万德大酒店……一栋栋或宏伟或高峻的建筑环绕拱卫四周。这些建筑全部出自湖北工建三公司之手,如今就像巍峨矗立的丰碑,见证了湖北工建集团及其三公司的厚重历史;又如同陈列室里的奖杯,记录了湖北工建托起一座城市的光辉岁月。  相似文献   

11.
正记忆与再生栏目主持:米凯利·博尼诺,皮埃尔-阿兰·克罗基特本专栏的第4篇文章所探讨的是屠宰场改造项目,它是当代罗马后工业更新进程中的重要项目之一。这座古老的屠宰场于1975年废弃,今天这里容纳了罗马第三大学、罗马当代艺术博物馆以及"非正统经济城"——一个为有机农场、公平贸易、民族金融和旅游业而创造的空间。我们接下来刊登的文章源自一项研究项目:在历史城市景观中建构有  相似文献   

12.
<正>一座城市是由不同时期历史积淀形成的物质实体,留下了丰富的历史记忆和影像,城市历史景观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记忆,反映着人类自主创造力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融合关系。人们对历史景观认同后,将个体记忆与历史记忆交织在一起,累积形成一种城市集体记忆,最终形成对城市特色和审美的集体认知。城市只有能够深刻体验历史演绎中沉淀下来的文化传统,才能够正确地认识自身并形成独具特色的景观风貌和个性特征,建立起持久  相似文献   

13.
卷首语     
<正>城市是靠记忆存在的。积淀历史的文化遗产以不同的方式记录着人类文明和进步的轨迹,它们见证民族文化的风雨洗礼,包含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情感记忆;它们让城市的历史以另一种  相似文献   

14.
内剧场     
<正>工人俱乐部,一座社会主义的教堂八零后中国人很多都有关于集体生活的童年记忆:机器轰轰作响、烟囱高耸入云;"礼堂"无疑是集体生活的精神核心——会议、演讲、电影、戏剧、典礼……它集中了最多的共同记忆。山东省淄博市,曾经是闻名全国的瓷都,尤以昆仑瓷厂有着最为辉煌的过去。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瓷厂早已在破产改制的浪潮里走向没落,位于瓷厂生活区中心的"工人俱乐部",也面临着被拆迁的命运。  相似文献   

15.
又到了八月一日这个红红火火灿灿烂烂的日子作为一名消防战士我在北方将一双握过水枪的手越过一片一片田野越过一座一座城市伸向了——南昌平是,在一种静穆的氛围里我又握紧了六十七年前那一段如歌如泣的历史……_其实那撼天动地的一声枪响早已被谱进了英雄赞美诗里那层层叠叠的身影被固定在油画上已成永恒有很多很多伪战事走出了南昌窄窄的街巷流院在之后的中国岁月的风风雨雨之中六十七年的日子不算太长六十七年的路途泥泥泞泞那些没有倒下去的人曾以一江草鞋把祖国的版图最后框定曾以一支步枪终于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学举在天安门广场…  相似文献   

16.
<正>建筑对于人类,是记录过往历史坚固并宽宏的姿态。每一座城市,都留下这些记忆的痕迹。对于一座城市来讲,老建筑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它不仅承载着一代代在这里生活者的记忆,还是构建城市特色风格的"筋骨"。建筑与记忆既与集体记忆、想象性建构等心理哲学相关,也与文化遗产、建筑遗产的观念密切相关,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转入一个媒介社会,也由于中国当代的城市发展与历史建筑之间的矛盾,在近十年来,老建筑、历史城市等与记忆相关的  相似文献   

17.
一个民族有其民族精神,一个国家的建筑也应有其之魂魄,她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来过、看过,更应是烙印在记忆深处。为更好地保护、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建筑历史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目前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已评选出八十家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我刊将陆续刊登这些历史文化名镇(村),以关注文化遗产和传统建筑在市场化的今天所带来的变化。本期所刊登的同里,是代表江南水乡风貌的历史重镇,是“小桥、流水、人家”的典型。具有中国建筑文化特色之一的江南水乡恰似一卷唐诗、宋词意境下的水墨山水画,淡定从容,含蓄典雅,让我们看看历经千年但依然保存完好的古镇格局和传统风貌,同时我们更愿意看到的是,代表中国建筑文化之一江南水乡能一直永存在人们的记忆中。  相似文献   

18.
渡茳 《中华民居》2012,(6):38-44
一座城市的生命与性格、历史与记忆就蜿蜒在城市的每一方土地、每一块石头、每一寸肌理、每一片草坪、每一道天际轮廓线……无数的城市史告诉我们,城市不是历史教科书中枯燥乏味的数字和资料,而是活生生存留于城市空间和时间中的生命的热度、岁月的痕迹、文化的积淀。  相似文献   

19.
薛菲 《中国园林》2006,22(9):27-32
记忆是城市的灵魂,空间是记忆的载体。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20多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挖山填海,毁林开荒,原来的地域特征和山海格局已经面目全非,演变成一栋栋陌生的钢筋混凝土森林。作为风景园林师,我们尝试通过追忆深圳这座滨海城市最初的山海记忆来纪念深圳城市迅速成长的历史,填补日益严峻的记忆缺失,使这座年轻的城市在面向未来的发展历程中,其子孙后代还能感受到沧海桑田变迁的脉搏。  相似文献   

20.
铜陵市长江大桥边上的这座公墓里,每逢清明、冬至,总有一个年轻的男人在亲友的陪伴下如期而至。在这里,黄土下沉睡着他至爱的两个亲人──27岁的妻子和7个月大的儿子。深沉的悲哀使得曾经那样骄傲的男人一次又一次恸哭不已,如雨般的泪水倾泻在他残缺的脸上。当他用更加残缺的手献上两只美丽的花篮时,痛苦的记忆清晰地在泪光里一幕幕闪现…… 他叫赵必勤,是铜陵市大桥管理局的一名职工,妻子叫吴晓庆,曾是铜陵市政府的一名打字员。十年前他只有23岁,已参加了铜陵市长江大桥的申建筹建工作,并且多才多艺,能歌善舞,17岁时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