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景观设计》2007,(2):82-87
追求流水,横贯东西,自然流畅。 文化是人类共同的追求,是人类精神需求的表现。未被寄情的自然与未经人心体验的景观是无法相知的。  相似文献   

2.
成都文化渊源已久,其崇尚自然的文化精魂于当前来讲,可以说是营造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一份宝贵的精神利器。  相似文献   

3.
建筑是人与自然直接对话的语言之一,所以建筑之于我,是神圣乃至神秘的。“天人合一”是东方文化特色的集中体现,也是我对建筑的认知模式——重综合、重整体。建筑应当追求宏观整体、自然和谐,建筑创作应当基于与自然高度协同的文化精神——热爱自然,尊重自然,把建筑镶嵌在自然中,同时放置在整体大环境(包括物质和精神环境)中进行观照、考量,使建筑与环境融合渗透、和谐共生。历史与现代、建筑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的,建筑景观。城市景观以至大地景观更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具体而言,建筑创作既讲分析、更重综合,追求自然和谐;既讲个体、更重整体,追求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南北园林不同风格的文化透视杨大禹园林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高峰时期产生的一种结合艺术与生活的形体设计,是在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条件下把中国民族精神与自然结合的综合环境设计。纵观历史,园林由最早满足封建帝王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范围开始,至唐宋时达造园鼎盛高...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是生态世纪,在20世纪前车之鉴的反思精神之下,追思中国风水思想是崇尚自然、尊重自然、顺应天道、保护自然、以自然为友,天时地利人和保持地球生态环境,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以今天的科学理论为武器,去发掘和揭示其真谛,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掉迷信的糟粕,取其科学的精华。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和对传统文化更深入的反思,中国风水有价值的精华,将会得到发扬和在建筑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营建融于自然、具有精神文化灵魂的居住环境 ,是现代人对居住环境人性化的共同追求 ,也是我国现代居住环境设计与建设关注的热点课题。本文仅从传统聚落环境充满自然活力、富有强烈人性情感和乡土文化的环境特质、探析环境精神文化的创造理念、智慧与实践的文化积淀 ,以理解传统聚落文化真谛 ,寻求继承与创新现代居住环境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文化的积淀是建立在城市自然生长的基础上的。如何在当下城市化进程中注入文化的灵魂,恢复城市历史的记忆,建立城市的人文与地域精神,营造宜居、艺术的生存环境则成为未来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粟亮  张容伟 《住宅科技》2009,29(6):12-13
田园式建筑像一本已打开的书卷:能看到的是城市与乡村间的自然风情,并能解读她的文化,解读她的抱负,解读她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是将传统的精神与西方的理念、技术进行融合,对于传统的继承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形似一种是神似,我认为神似是应该要提倡的,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不是继承它表象的东西,不是雕梁画栋,而是把传统的精神,天人合一,对人、自然、建筑的和谐这样一种理念的东西,通过你的空间,通过你对材料的选择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徽州古村落为例,通过对本土建筑文化内涵的思考,着重从道法自然的哲学观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徽州古村落营造文化的特征,倡导对本土建筑文化中积极一面的精神内涵的传承。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山水文化独树一帜,为世人所称叹。山水 文化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人以自然山水为载体寄 予某种精神需求与价值导向的呈现,具备精神与物质的双重属 性,其形成过程展现了“形-意-象”转换的逻辑关系与科学 智慧。川西林盘是中国典型的乡村聚落形态,是乡民于川西平 原山水自然之中赋予精神创造的景观物象。以山水文化“形意-象”逻辑关系为整体思路,以“人-情”“物-景”为两大 方向,综合运用田野调查、数理统计、地理信息技术等方法进 行分析和论证,探究川西林盘人文精神需求和物质表征的价值 导向及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相应的营建办法,致力于 “人-情-物-景”的交流与融合,继而建构起川西林盘人居环 境营建的整体思路与方法。旨在秉持发扬国故传统、与古为新 的精神,以川西林盘为代表寻觅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人居环境 营建之路。  相似文献   

12.
国家风景名胜区——中国国家公园、自然、自然文化遗产(以下简称国家风景遗产)。它是以具有突出科学、美学价值的自然景观为基础,自然与文化融为一体,主要满足人与大自然精神文化和科教活动需求,属国家所有,受法律保护的地域空间综合体。它源于古代的天下名山大川,是人与大自然精神联系的圣地,是江山社稷的代表,君民皆可登临。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许多仁人志士、文人学士、民族英雄、高僧羽士、名君百姓热爱祖国名山大川,为多娇江山留下无数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山水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13.
高伟  张爱英 《中国园林》1997,13(5):26-27
根据内陆城市滨河特点,因地制宜,采用多种规划风格和造园手法,合理布置园林绿地,园林小品,道路广场和各项娱乐设施;使建筑、绿树、草坪与河流取得自然融合,既美化了城市环境,丰富了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又保护了自然河流。  相似文献   

14.
地域性是建筑的固有属性之一,是对特定地方特定自然因素和特定文化因素的表达,体现了建筑与所处地域的必然联系.因而地域性也是人居环境设计中所要反映、表达的重要物质和精神内容,构成人居环境地域性的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文化和经济技术状况.  相似文献   

15.
李毅 《重庆建筑》2012,(3):21-23
全球化对地域文化的冲击,使人们更加认识到城市景观设计中场所精神的重要性;城市景观是传递城市地域文化与精神的最直接的载体,景观的地域性和场所性的表达是通过文脉延续的方式在景观设计中营造自然和人文环境、体现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如何去运用地域元素塑造城市特有的空间环境和精神场所,是本文探讨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王瑜  肖大威  倪红  Ni Hong 《新建筑》2009,(5):121-124
岭南居住文化中与气候环境的适应,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以及人居环境的务实,体现了朴素的生态观,是岭南居住文化之生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岭南居住文化的生态精神,解析岭南居住建筑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观以及有效的生态处理手法,以期为岭南居住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文化的自然     
正地表有两种类型的自然。一种是原始的自然,另一种是人类影响的自然。人类影响的自然是人类为了生产、生活、精神、宗教和审美等需要不断改造的自然;是在原始自然的基础上人工梳理的自然;是人工与自然相互依托、互相影响、互相叠加后形成的自然。人类影响的自然具有文化的属性,是一种文化的自然,它记录着人类对土地的影响,反映了人与土地的关系和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在历史长河中,文化的自然在人类不断干预的过程中是动态变化的,呈现在人们面前的这一自然系统是一个对地表不  相似文献   

18.
国家风景名胜区功能的发展及其保护利用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谢凝高 《中国园林》2002,18(4):16-20
国家风景名胜区是以具有科学,美学价值的自然景观为基础,自然与文化融为一体,主要满足人对大自然精神文化活动需求的地域空间综合体,世界遗产,国家风景区是祖国壮丽河山的缩影,是国土景观的精华,是祖国文明历史的见证,保护遗产,传承文明,永续利用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和象征,本文据此分析了国家风景名胜区功能的发展,目前存在问题及保护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包装设计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将自然元素运用到其中的形式。而这种将自然元素体现在包装上的表现手段,则是体现了很多在包装设计中所蕴含的文化和特点。好的包装设计,绝对不是简单的材质体现和图形拼凑。它是文化和精神的一种浓缩。本篇论文就自然元素,对包装设计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20.
文化的具体表达是与对应的文化精神相联系。武当文化深受道家思想的熏陶。特别是以自然山水为载体创造出的养生精神。具备着多元性开发的特征,是现代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武当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就在延承区域神圣自然气质的基础上,通过提升自身功能定位,改善客户服务标准,将道家传统文化在现代国人的心理诉求下深入挖掘,形成武当旅游特有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