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10)
文化,作为物质生产的表现,亦或者一种新生的物质生产力,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在物质生产的发展、信息交流范围的扩大中,文化更迭不断加快,多样性的文化面临不同程度的融合与冲突。文化观是马克思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对文化规律的探讨,为促进世界文化交流、提高本国文化竞争力提供了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8,(32)
高职英语教师对英语课程应当有全面而科学的认识。英语课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课、语法课或者翻译课,而且是文学课、美学课甚至是人文修养课。英语课文中蕴含着丰富的百科知识,英语阅读课程中的知识体系有益于学生开阔视野,丰富文化知识,塑造其人格。  相似文献   

3.
《风景园林》2022,29(4):64-66
1?简介 每一片土地都是独特的,这种独特性源自其地貌、水文、土壤、气候、植被等自然条件,也源于其上日积月累形成的可见或者不可见的物质与文化.风景园林正是关于土地的实践.这些实践需要依仗风景园林师的科学与文化素养,正视每一片土地的自然与文化价值,并尊重土地中的每一位民众,最终揭示、呈现土地的独特性并使其可持续发展.正因如...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32)
在科学哲学的研究中应理性客观的看待原始自然观的影响。通过对科学发展模式这一哲学问题的分析看出,原始自然观是一个重要的要素,或者是源头依靠,或者是重要组成,或者引导思考方向。在研究科学哲学问题时重新审视原始自然观的作用,不仅有助于更好的理解过去的理论,更会让未来的研究找到更好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29)
<正>兴趣是人们力求认知一些事物或者从事、参与一些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以精神需求为基础的,包括对科学、文化知识的需求等。人们只有对一些事物或者一些活动有需求,才可能会积极地接触、观察这些事物,继而参与或从事其中,而且会对这些事物进行探索。可见,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深刻认识兴趣的优势作用,并且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运用有效的教学方  相似文献   

6.
一个城市的建筑,记录着城市发展的沧桑岁月。其中,那些标志着当时文化和科学水准,或者具有特殊人文意义的古建筑,会使人们看到这个城市绵延不断的历史,同时也使一个城市永远焕发着魅力和光彩。古建筑作为城市的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为窥见  相似文献   

7.
<正>在城市化发展、社会生活,尤其是科学、技术与材料全面现代化的当今时代,建筑的地域性或者本土性的意义和来源究竟在哪里,应该是一个结论很开放的议题。通常的范式往往涉及地方文化、历史传统、建筑类型、空间形式与语言、技术与材料、建造模式等具体层面和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转化、演绎和升级换代。  相似文献   

8.
古树一般是指生长年份在百年以上的树木。名木一般是指珍贵、稀有或具有历史价值、重要纪念意义及特殊价值的树木。古树名木由于年代久远或者品种稀缺,它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我国林木资源中的瑰宝,也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的珍贵遗产,具有重要的科学、文化、经济价值,被誉为“活的文物”“绿色化石”。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对于保护森林资源,提高全社会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城市现代化是一个动态过程,现代化城市是从原始城市、传统城市、近代城市逐步演化而来的.随着经济、政治、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城市现代化的内涵将不断丰富和发展. 先进文化是城市现代化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只有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里所说的文化,已不再是微观意义上的文化,而是指包括教育与科学、卫生与体育等诸方面在内的宏观意义上的文化.城市现代化必须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先导,科学技术是当代经济发展的火车头.马克思是把科学纳入生产力范畴的开创者,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的生产和发展,是由生产力决定的,同时认为科学的进步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科学是生产力.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技术革命,第一次技术革命以及后来的第二次技术革命都显示了科学对生产力的巨大作用以及科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马克思后来还指出:“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从而不仅揭示了科学对生产力发展的变革作用,而且指出了科学在生产力中的首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吴纯  吴越 《中外建筑》2013,(7):26-30
凭借“世界文化遗产”和旅游推广,湘西凤凰被视作现代中国最重要的乡土文化保护地之一。藉以打开干百人心扉的,是对湘西风习人情、富于地域特色文化的描绘,尤其是自然环境与乡土建筑的和谐。然而,大多数人或者是一往情深的浪漫主义者,也或者是乌托邦幻想家。现代旅游所重构的凤凰,不应仅仅看作是地理意义上的乐园,从建筑文化上看亦是一种价值坐标,务须以多种方式的解读方能拓清它的轮廓。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7)
影视文化既是技术文化又是声像文化,影视文化不像文学或者其他过于抽象的文化一样难懂,影视文化是一种通俗的文化,是容易被大众所接受的文化,它普及了社会群众的文化知识,使文化传播更加便捷。  相似文献   

12.
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地方发展变化的见证,是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历史文化街区存在着基础设施条件差、环境脏乱、保护不力或者开发过度等一系列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8,(Z1)
<正>"适应现代大学发展的大学科普文化,试图成为沟通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之间的一座桥梁和纽带……大学文化包括科学文化、人文文化和科普文化三个方面……"这般简洁明快的语言、"爱因斯坦说:‘大多数人说,是才智造就了伟大的科学家。他们错了,是人格’……"众多的名家名言、甚至‘科学必然要科普,科普必然应科学’这样富有哲理的语句,在《科学的发展与大学科普》(靳萍  相似文献   

14.
校徽在高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作为学校的象征物蕴含着高校的办学理念、深厚的文化内涵等。而图腾代表的族群、文化或者是精神等很值得我们去研究他们二者之间的某些相似的特征。当然图腾并不能等同于标志或者徽标,因为图腾是人类从远古时期的先人们继承下来的,它的起始可能是对祖先的畏惧,对大自然的崇拜,或者是与天地之间的一种沟通方式。校徽的代表物更加具体,作为校徽设计应该深入的挖掘本民族的图腾文化在校徽中的体现与运用。通过对本民族、本地域图腾的挖掘,运用现代设计手法进行抽象、简化、融合做出严谨同时又具有民族认同感且具有现代精神的优秀的校徽设计。  相似文献   

15.
陈履生 《现代装饰》2014,(1):136-137
<正>当人们还没有忘记当年"破四旧"的激情岁月,几代人还在感叹"文化革命"对于文化的史无前例的巨大破坏,可是,发生在眼前的文化破坏并没有停息,用文化来反文化的事情也是层出不穷。如果说发生在上个世纪60年待中期开始的对传统文化和遗存的政治性破坏是一种极端性的时代潮流,那么,与新时代相关联的自80年代以来超常规模的建设性破坏,让人们看到的更是一种现代化的破旧立新。确实一个现代化的新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与旧相联系的贫穷落后也成为以往。然而,这种历史的反复与当代中国文化的关系,在一个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却被人们或者忽略,或者视而不见,或者见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3,(3)
当下,流行文化早已融入到我们社会生活当中的很多方面,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衣食住行处处可见流行文化带来的冲击与改变。而广告,作为商品销售者在面对消费者过程中对其产品或者服务所做的一种宣传方式,我们也是司空见惯。商家在对其产品或者服务进行广告宣传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流行文化的影响,在流行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广告与之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城市环境设计》2011,(9):I0018-I0019
在空间或者建筑上可以看到,珠三角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它在建筑本身的数量,速度上是非常膨胀或者非常有爆炸性的,它自己本身很强,它的文化特质还有本身所处的文化位置也都很强。我今天希望通过在城市建设里面的主体和主流建筑之外的缝隙,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探讨建筑空间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朱小地 《建筑创作》2016,(4):100-103
正今天论坛的主题是文化建筑。我接到吕院长的邀请之后,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有没有文化建筑这个概念?或者说所谓的文化建筑有多少文化性能够体现?中国这一代建筑师非常幸运,因为赶上国家的迅速发展而有很多机会。所以文化建筑,或者这一类的建筑,在各个城市建了很多。无论是对老一辈的建筑师,还是我这样的中年建筑师,以及到现在可能已经毕业、或者即将毕业的青年建筑师来讲,大家都很希望有机会做这样的建筑。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18)
科学文化素养是当代大学生的立身之本,加强对大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审美能力,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文章对高师初等美术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及成因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培养初等美术专业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利用文化重建复兴旧城街区的城市设计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春苑 《规划师》2007,23(1):28-31
文化重建是最近旧城改造中城市规划师关注和追求的目标之一.文化重建的一种办法就是通过发展或强化一个地区或者在那里生活的人们的特性来恢复或者提升城市生活的质量.城市设计是旧城复兴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以文化重建为目的的城市设计要想提高成功的几率,就要采用整体城市重建的办法,通过制定政策使文化重建策略成为城市管理和城市设计的组织原则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