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化学工程》2017,(2):39-44
介绍了水击理论的发展与现状,使用儒可夫斯基公式(Joukowski Equation)、阿列维图表(Allievi Chart)等计算方法对水击事故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得出事故的直接原因是错误操作导致的数百吨力的瞬时冲击;同时反推出该阀门安全关闭时间的下限,并对于全装置开关阀进行了水击核算,优化了设计方案,提升了装置整体安全水平。文中定量分析了阀门动作时间、上游管线长度和管道内液体流速等因素对于水击冲击力的影响,为水击的预防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2.
连续自动砂滤器与常规压力滤罐相比,节省了反冲洗水罐及反冲洗系统,进出水阀门为普通闸阀,无需自动阀,并且,连续自动砂滤不存在跑料、板结等现象,进水升压泵无需大扬程水泵,节省投资,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3.
张希恒  鱼荣芳 《化工机械》2023,(5):649-654+684
通过数值分析软件Fluent,借助动网格技术,分析轴流式止回阀开启过程振荡现象以及振荡原因,并通过结构改进研究止回阀开启动态特性,减小阀瓣振荡。结果表明:止回阀运动过程中,阀门振荡是由于导流罩内部和阀体流道之间压差的变化、导流罩内部流体出现的涡旋以及阀瓣背压的扰动引起的。导流罩尾部开孔后阀门振荡现象减弱,开启时间缩短,满足导流罩与阀瓣无接触碰撞的要求,延长了阀门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4.
王伟  袁军  许长华 《中国化工》2014,(12):60-61
本文对设计的长输管线用水击泄压阀的结构、性能以及工作原理进了分析,介绍了关键技术和解决方案,给出了阀门鉴定的试验项目以及实际达到的技术指标,试验结果及实际达到的技术指标满足系统设计要求.分析认为设计的水击泄压阀具有较强安全可靠性,能有效防止水击现象,保证长输管道安全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5.
徐秋鹏  金建辉 《当代化工》2021,50(7):1736-1739,1744
某4.0 Mt·a-1渣油加氢装置首次开工后仅运行半年,原料反冲洗过滤器程控球阀陆续出现填料泄漏、阀芯不动作、气缸不动作等各类故障,影响装置的长期、稳定运行.对故障的程控球阀进行解体分析,发现程控阀结构设计不合理、填料函太浅、阀杆轴向力平衡设计存在严重缺陷,程控阀无法满足高频次的开关需求是导致故障频发的主要原因.对阀门上述故障进行试验性改造,结果表明阀杆轴向力的平衡是改造的关键点.随后对球阀填料函和阀杆进行针对性的改造:整体更换了填料结构,新的填料结构增加了填料函深度从而增大填料装填量;承受阀杆轴向力的防吹出法兰面及垫圈采用高强度耐磨材料.改造后的程控阀故障率大幅降低,保障了原料反冲洗过滤器的正常稳定运转.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褐煤水煤浆气化装置锁斗系统工艺流程及逻辑顺控,简单分析了锁斗阀门内、外漏的原因,重点剖析了锁斗系统在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内漏的阀门,如锁斗泄压阀、锁斗充压阀、锁斗冲洗水阀、锁斗排渣阀等。详细阐述了各种阀门出现内漏时的判断方法,为及时准确判断出锁斗系统阀门内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特征线法对机场管道加油过程中常见的阀门关闭、输油泵动力故障等水力瞬变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仿真。综合评价了影响水击压力峰值大小的各种因素,相对于管道长度、油品粘度等因素而言,阀门的本身特性及其调节规律影响水击压力峰值大小的主要因素,从而为采取相应的水击防护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长输成品油管道中,全线采用密闭输送方式,防止水击发生,对管线超压保护非常重要。在泵站进出站设置水击泄压阀,对管道安全平稳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详细介绍了DANFLO水击泄压阀的结构原理及港枣成品油管道上泄压阀校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问题提出处理方法,并对校验方法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9.
在高温状态和常温状态两种工况下,采用FLUENT软件中可实现的k-?湍流模型进行内部流场模拟,得出高排逆止阀在阀瓣不同开度下所受到的压力分布和阀门内部的速度矢量图以及漩涡强度图。从这些图中可以得出,阀门的压力损失随着阀门开度的增大而减小,常温状态下和高温状态下两者的压力场及速度矢量场分布没有明显差异,但是在漩涡强度上常温状态比高温状态要小。从图中也可看出阀门在开启时阀瓣受力较大,因此要注意在高排逆止阀摇杆结构设计时应防止力矩过大而造成损坏。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输油站先导式和氮气式水击泄放阀的工作原理,常见故障及使用、维护要点,并就先导式水击泄放阀集管块与主阀结合处的密封圈沟槽设计和先导式水击泄放阀的监测预警措施进行探讨,且提出了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11.
给水系统中止回阀的存在是为了防止管路中的逆流过大破坏泵及其他设备,而安装止回阀又会影响系统水锤发生时的压力和流量.利用AFT impulse软件建立核电站给水系统的模型,模拟在突然停泵和阀门突然关闭时有无止回阀以及不同止回阀类型对系统水锤的影响,从中看出无止回阀时虽然系统中的水锤最大压力不大,但是逆向流量很大;普通止回阀的存在有效地抑制了管路中的水倒流,但同时增大了水锤压力;可控缓闭止回阀结合了两者的优点,既降低了水锤最大压力,又可以把管路中水逆流控制在合理范围.  相似文献   

12.
方伟曾  黄永顺 《净水技术》2012,31(2):98-100
该文介绍了智能电液执行装置在水厂、泵站出水阀门上的应用及创新驱动供水行业水厂及泵站在节能降耗方面的新思路。改变自来水厂二泵房和泵站出水管路上设置单向阀的传统规范设计,由智能电液执行装置所控制的阀门来替代。在出水管路上省去一个单向阀,减少了出水管路上的水头损失,符合设计要求、运行安全,是一项有效的节能措施。  相似文献   

13.
某化肥生产装置作为国内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大化肥生产装置,其蒸汽系统采用减温减压阀进行调节。在运行过程中,减温减压阀发生阀门卡涩故障,导致蒸汽系统不能稳定运行。拆检阀门分析发现,其主要问题是内部杂质和开车过程中暖管不充分,造成阀体水击损坏。通过更换维修损坏部件,优化暖管操作,保证了减温减压阀的正常运行,稳定了蒸汽系统。  相似文献   

14.
送水泵房作为将清水加压输送至给水管网的构筑物,其出水水流具有高流速、高压力等特点.送水泵房水泵机组根据水厂调度需要,需经常进行启停水泵操作,因此,送水泵房止回阀需具有防水锤功能稳定、水损小、密封性好、密封副不易磨损、操控简易等特点.现状各水厂送水泵房止回阀多选用多功能水泵控制阀、液控双速闸阀.多功能水泵控制阀存在水损大...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水锤现象的成因、危害、机理及防护措施,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几种典型湿法熄焦工艺中水锤现象的防护措施,发现在熄焦水泵出口选用缓闭止回阀,在熄焦水输送管道中部选用自动液力阀,可防止湿法熄焦系统中水锤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6.
葛旭星 《广东化工》2013,(23):145-146,128
文章通过管道上阀门开、闭的工况说明水锤产生的原因,从水锤产生的四个阶段逐步分析,确立对于长输管路的水锤的初步计算,同时就现行项目中的苯乙烯长输管路的案例进行了初步的计算及分析,从而从工艺角度提出初步解决或预防方案.  相似文献   

17.
反渗透进水中如果含有次氯酸钠,会造成膜的氧化,影响膜的性能和寿命。由于超滤阀门的阀板选材不当,发生腐蚀内漏,在超滤进行加次氯酸钠反洗时,将含有次氯酸钠的反洗水漏进超滤水箱,从超滤水箱出来的水进入反渗透时,导致反渗透膜被氧化,降低了反渗透的脱盐率。目前把铜材阀板均改为不锈钢阀板,并经过调整试验,控制反渗透进水余氯为1~10μg/L,氧化还原电位(ORP)为350~450mV,既避免了微生物滋生污堵反渗透膜,也能保证反渗透膜免遭氧化。  相似文献   

18.
设计了并联式的过滤系统,将国产、进口的盘式过滤器进行了工艺性能对比试验。针对不同过滤精度的盘片在不同的加药量下,对比研究了两种过滤器进出水的浊度和悬浮固体含量、周期产水量、FPI值、水头损失、流量、反洗等工艺性能参数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试验条件下,两种过滤器的工艺性能和出水水质参数都相近。  相似文献   

19.
The membrane-based grey water treatment for grey water reuse and surfactant recovery is presented in this research paper. Grey water from washing machine discharges having turbidity and used surfactant was processed through the polymeric ultrafiltration (UF) membrane to remove the turbidity. The UF treated grey water is further purified by reverse osmosis (RO) membrane for surfactant recovery and water reuse. The surfactant trapped inside the RO spiral wound membrane module is recovered through various membrane physical regeneration techniques such as backwashing, simultaneous backwash–back-flush and ozone back-flush. Among this, backwash–back-flush is found to be effective process for surfactant recovery. The methodology for optimising surfactant recovery is captured by studying effect of various operating parameters such as feed detergent concentration, backwash pressure, backwash temperature and back-flush flow rate. By implementing optimal process conditions, the integrated UF and RO membrane process is able to produce 300 L of reusable pure water and 80 L of concentrated detergent solution and 20 L of turbid water while treating 400 L of grey water discharges. Maximum surfactant recovery of 82% is obtained while treating grey water which consists of 720 ppm of total dissolved solids (detergent) and 45 ppm of surfactant. The extent of UF and RO membrane fouling is determined by measuring the pure water flux before and after the grey water treatment. The membrane performance is found to be stable when membrane is regenerated by backwash–back-flush technique for RO and gravity backwash for UF membra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