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四川盆地雷口坡组储层发育主控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盆地雷口坡组储层以颗粒滩相云岩为主,包含颗粒云岩和粉晶残余颗粒云岩。雷口坡组顶部的成岩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表生期岩溶作用对储层有明显的改造,形成了粒间溶孔、非组构溶孔和溶蚀缝等储集空间。在储层发育方面,颗粒滩相沉积和白云化是基础,早期选择性溶蚀和表生期溶蚀作用是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川中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储层主要为藻坪相沉积的藻叠层白云岩、滩相沉积的砂屑白云岩、云坪相沉积、重结晶成因的粉-细晶白云岩及风化或岩溶成因的云质角砾岩;储集空间以次生成因的晶间溶孔(洞)、粒间溶(洞)、顺藻叠层溶孔(洞)、角砾间孔洞和葡萄花边洞,裂缝则起到储集及渗滤流体的作用,区内灯影组为低孔低渗型储层。现今储层是经过长达数亿年时间,多种主控因素互共同作用的最终产物。沉积相控制着储集岩石的大致分布,是后期的成岩作用的物质基础;溶蚀作用是孔、洞形成的关键因素;重结晶、构造等建设性成岩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灯影组储集性。  相似文献   

3.
四川盆地东缘龙王庙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安岳气田龙王庙组气藏的发现,四川盆地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已成为油气勘探的重点层位。基于四川盆地东缘龙王庙组野外露头和岩心观察,通过岩石普通薄片、铸体薄片、X射线衍射、白云石有序度、碳氧稳定同位素和物性测试等,对四川盆地东缘龙王庙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成岩作用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盆地东缘龙王庙组沉积期以局限台地和开阔台地沉积为主,主要发育有云坪、颗粒滩、灰坪等,垂向上发育多个滩坪组合序列。储层岩性主要为颗粒白云岩、晶粒白云岩,其次为发生部分白云石化作用的颗粒灰岩,其中颗粒白云岩物性最好,粉晶和细晶白云岩次之,颗粒灰岩发生白云石化部分具有一定的储集性能,未发生白云石化部分通常较致密。储集空间类型为粒间溶孔、晶间溶孔及微裂缝等。储层主要分布在白云石化程度较高的颗粒滩相,颗粒滩是储层形成的物质基础;同生期及早期成岩阶段的白云石化作用和准同生期溶蚀作用是储层发育的2种主要建设性成岩作用,是控制储层发育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空间演化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川东北地区野外露头、岩心的观察,镜下薄片和扫描电镜等微观鉴定,结合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孔隙的大小、形态、成因及与岩石结构的关系,研究了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各类储集空间的特征、演化模式及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储集空间类型可分为粒间残余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孔、晶间溶孔和裂缝.储集空间演化模式归纳为3种类型:滩相鲕粒灰岩型、滩相鲕粒白云岩型和非相控型.储集空间的形成受到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5.
羌塘盆地侏罗系白云岩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羌塘盆地侏罗系白云岩分布广泛,其岩石类型可分为泥晶-微晶白云岩、残余颗粒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前两者常与石膏相邻或伴生,后者与石膏无关.在沉积期后变化中经历了多种成岩作用改造,其中影响白云岩储集性的作用主要有溶蚀作用、重结晶作用和构造应力作用.本区白云岩主要储集空间为晶间孔、晶间溶孔和构造缝,细-粗晶白云岩储集物性好,为好-较好的储层.   相似文献   

6.
普光气田飞仙关组成岩作用对滩相储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野外露头剖面、岩心和镜下薄片分析,探讨了普光气田飞仙关组成岩作用对滩相储层的影 响。根据飞仙关组各种成岩环境中不同成岩作用过程与储集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可将普光气田飞仙关 组的主要成岩作用划分为:①破坏性成岩作用,如胶结作用等;②建设性成岩作用,如白云石化作用和溶 解作用等。区内研究层段中的滩相储层在经过多期胶结作用的改造后,原生孔隙和部分次生孔隙基本消 失;混合水白云石化作用和埋藏溶解作用可形成以粒内溶孔、粒间溶孔及晶间溶孔为主的储集空间,对滩 相储层中次生孔隙的产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7.
川东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发育的台地边缘礁滩相和浅滩相沉积体系,为优质储层发育奠定了基础。储层现今的孔隙类型主要是以粒间孔、晶间孔、生物体腔孔和各种溶蚀孔以及裂缝为主的次生孔隙,原生孔隙已基本被成岩作用所改造,其中晶间孔、溶蚀孔及裂缝是研究区主要的储集空间。在地质历史时期,该区储层主要经历了7种成岩作用,各种成岩作用均对台地边缘礁滩相和浅滩相沉积体系进行了改造,但影响效果较明显的是白云岩化、溶蚀及破裂等作用,其作用结果为优质储层的发育提供了条件:白云岩化作用改造了礁滩相储层孔隙结构,溶蚀作用进一步扩大溶蚀孔洞的发育效果,破裂作用连通孔隙并提供油气运移通道。基于岩心与薄片的鉴定及扫描电镜分析资料,通过对研究区不同岩石类型储集空间发育特征、成岩环境、岩体特征及储层发育条件分析研究,认为礁滩相沉积体系优质储层发育主要受3方面因素控制:礁滩相沉积微相、成岩作用及构造破裂作用。在此控制之下长兴组生物礁滩相储层孔隙分原生孔、晶间孔及早期和晚期埋藏溶解孔4个演化阶段,飞仙关组礁滩相储层孔隙演化与长兴组有着相似的发育过程,但其孔隙类型稍有不同,分为原生孔、鲕模孔/粒内溶孔及浅埋和深埋溶孔4个演化阶段;整体上礁滩相优质储层只有在后期白云岩化、破裂作用及溶蚀作用改造后,才能发育成为优质储层。  相似文献   

8.
在对贵州金沙岩孔剖面震旦统灯影组剖面开展综合精细实测及密集取样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普通薄片和铸体薄片的室内详细鉴定分析,开展了上震旦统灯影组白云岩储层岩石学、储集空间特征及其受控因素综合研究。认为该剖面灯影组白云岩储集岩主要分为颗粒白云岩和结晶白云岩,储集类型主要为缝洞孔型,主要储集空间以裂缝、溶缝、粒内溶孔、粒间溶孔、晶内及晶间溶孔、白云石晶间微溶孔、晶间孔为主。影响岩孔灯影组发育的主控因素为成岩期的溶蚀作用和构造期的破裂作用,而早期溶蚀孔洞部分被充填,多期破裂作用形成的裂缝为现今储集岩良好渗流通道及储集空间。  相似文献   

9.
基于实测剖面资料,对川西北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大隆组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晚二叠世长兴组初期以来,广元-梁平海湾属于上扬子台地内部产生的裂谷型同沉积拉张性断裂形成的海湾,鱼洞梁和坪上长兴组剖面发育浅水潮坪-开阔台地相,其间有生屑滩沉积,在坪上剖面见有尚未发育成熟的海绵生物礁;研究区北部的长江沟剖面则发育与长兴组同时异相的大隆组深水沉积,富含海绵骨针和放射虫。长兴组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为粒间溶孔、晶间孔、裂缝型洞穴、构造缝及溶蚀缝等。综合而言,川西北广元-旺苍海湾边缘礁位于江油二郎庙与广元下寺之间,长兴组深埋地腹,是勘探地下生物礁-滩组合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0.
中扬子西部地区灯影组白云岩储层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对区内上震旦统沉积相、储层特征以及控制因素的研究,认为该储层是在数亿年的地质历史中,由沉积、成岩和构造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最终结果,发育于台地边缘滩是形成白云岩的最有利相带,发生在同生期的回流渗透白云石化作用形成具有较好储层物性的晶粒云岩,是研究区内主要的储集岩,其次为颗粒云岩,但是经过后期多期胶结物的充填作用使大部分的孔隙丧失,部分遗留下的晶间孔以及后期溶蚀形成的晶间溶孔构成了储层中主要的储集空间,而构造作用改造形成的构造微裂缝是储层中油气渗滤的主要通道。在中扬子西部地区灯影组储层的形成与演化过程中,沉积作用不仅控制着储集岩体的发育和分布,还影响着储层的基本形态和经历的成岩作用类型和强度,是控制储层发育的主导因素;而成岩作用决定了储层内部储集空间的特征和储集性能,直接影响储集岩孔隙空间的形成和演化。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柯柯亚下侏罗统气藏、储层特征分析,认为J1b气藏受构造控制,带油环;有利储集相带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在有效含气范围内,富集高产与溶蚀粒内孔、粒间孔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裂缝对改善储层渗流条件起到积极作用。受高阻煤层封挡条件的限制,能有效封挡气柱高度最大在180m左右。针对致密砂岩气层识别难,提出看井径、重声波、轻电阻率的三要素法。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储层成岩相测井识别评价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李国欣  赵太平  石玉江  胡琮  陈阵  凡雪纯  李栋  赖锦 《石油学报》2018,39(10):1141-1154
基于岩心分析、常规测井和成像测井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五段5亚段-10亚段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成岩作用类型和强度、成岩矿物组合特征等进行了研究。马家沟组五段5亚段-10亚段储层的岩性以粉晶、细晶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以晶间孔、晶间溶孔和溶孔为主,偶尔伴生成岩裂缝。根据成岩作用、成岩矿物和储层物性,马家沟组五段5亚段-10亚段可划分出晶间孔相、溶蚀相、成岩微裂缝相、压实压溶相、钙质胶结相和膏质充填相6种成岩相。结合成岩相在常规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引入成像测井孔隙度谱分析方法,实现了单井成岩相的测井识别,分析结果与试气资料吻合较好。成像测井孔隙度谱的定性分析与常规测井相结合可揭示孔隙的发育状况和分布,判别测井成岩相,为储层评价和预测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13.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和成因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川盆地东北地区飞仙关组的鲕滩气藏是该盆地最近的勘探重点。指出该类气藏储集岩主要有残余鲕粒白云岩、鲕粒灰岩和泥-粉晶白云岩,其中残余鲕粒白云岩是最好的储层;主要的孔隙空间为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孔、铸模孔和裂缝;储层为低孔低渗性裂缝-孔隙型,发育程度主要受沉积相、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和裂缝控制;优质储层主要由台缘鲕滩发生混合水白云石化作用和埋藏溶蚀作用所形成—台缘鲕滩沉积初期发育大量的原生粒间孔,后经过压实和胶结作用,孔隙几乎全部被破坏,再经过混合水白云石化作用和埋藏溶蚀作用的改造,形成了大量的次生孔隙。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体类型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沉积时期,处于“两隆两鞍两坳陷”的古构造格局。2个隆起在平面上呈“L”型展布,共同控制着奥陶系的沉积相带,并控制着不同类型碳酸盐岩储集体的区域展布。奥陶系的储集类型主要包括风化壳溶孔型、白云岩晶间孔型、台缘礁滩孔隙型、岩溶缝洞型4种。风化壳溶孔型储集体为最有利的储集体,在该储集体中目前已发现并探明靖边大气田;白云岩晶间孔型储集体勘探获得初步突破;其他2种类型储集体的勘探还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但近期勘探已发现一些新的苗头,存在较大的勘探潜力,是开拓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天然气勘探新领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页岩油“甜点”储集层钻遇率,实现页岩油高效动用开发,亟需开展页岩油储集层储集空间、孔隙结构和含油性研究。以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博格达山山前带中二叠统芦草沟组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岩石薄片、X射线衍射全岩矿物分析和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等储集层表征技术,结合有机地球化学测试分析,分析了不同岩相的储集空间类型及其页岩油赋存特征。结果表明,芦草沟组岩石类型复杂,表现为混合沉积特点,可划分出泥页岩相、砂岩相和碳酸盐岩相3类岩相;不同岩相的储集空间和孔隙结构控制了含油性,游离态页岩油主要赋存在孔径大于30 nm的孔隙中,基质型泥页岩相储集层储集空间包括黏土矿物晶间孔、碳酸盐矿物晶间孔、有机质孔、层理缝、构造裂缝、超压缝等,其中,无机矿物和干酪根表面以吸附态页岩油为主,粒间孔、有机质孔和层理缝中以游离态页岩油为主;夹层型砂岩相和碳酸盐岩相储集层储集空间以粒(晶)间孔、粒(晶)间溶孔、粒(晶)内溶孔等为主,页岩油以游离态为主赋存于各类微米级孔隙中;基质型岩相富含有机质,随着有机质丰度增加,干酪根吸附态烃量增加,有机碳含量与可动烃含量呈幂函数关系,夹层型岩相有机碳含量相对较低,以外来烃充注为主,有机碳含量与可动烃含量呈线性关系。奇台庄地区和柴窝堡凹陷中北部地区为页岩油有利储集层发育区,芦三段夹层型岩相页岩油可动烃含量高,易于开发动用,为重要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servoir space in carbonate rocks in terms of types, combination features, distribution regularity,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based on core observations and tests of the North Truva Oilfield, Caspian Basin. According to the reservoir space combinations, carbonate reservoirs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types, i.e., pore, fracture–pore, pore–cavity–fracture, and pore–cavity.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these reservoirs is strongly controlled by deposition, diagenesis, and tectonism. In evaporated platform and restricted platform facies, the reservoirs are predominately affected by meteoric fresh water leaching in the supergene–para-syngenetic period and by uplifting and erosion in the late stage, making both platform facies contain all the above-mentioned four types of reservoirs, with various pores, such as dissolved cavities and dissolved fractures, or structural fractures occasionally in favorable structural locations. In open platform facies, the reservoirs deposited continuously in deeper water, in an environment of alternative high-energy shoals (where pore–fracture-type reservoirs are dominant) and low-energy shoals (where pore reservoirs are dominant).  相似文献   

17.
利用岩心、岩矿薄片、扫描电镜、孔渗和地化等多种资料,对滨里海盆地肯基亚克地区A井取心段中、下石炭统碳酸盐岩岩石类型、储集空间和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揭示:中、下石炭统碳酸盐岩为纵向上非均质性强的开阔台地相颗粒灰岩和泥晶灰岩储层,可划分为以粒间溶孔-粒内溶孔为主的Ⅰ类好储层和以晶间孔-晶间溶孔为主的Ⅱ类中等或差储层。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是控制两类储层形成的主要成岩作用,前者主要包括正常海水叶片状-纤维状方解石胶结作用、埋藏期镶嵌状、粒状、半自形方解石胶结作用,后者主要包括大气淡水溶蚀作用和埋藏期溶蚀作用。其中,埋藏期溶蚀作用是形成Ⅰ类储层的关键,Ⅱ类储层则具胶结作用发育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川西北地区下二叠统栖霞组滩相储层特征及其分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四川盆地西北部下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储层为生物颗粒滩储层,目前对该套地层中的滩体类型及其特征研究较少。为此,在分析该区栖霞组储层特征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生物颗粒滩在纵向上的岩相组合、储集空间发育情况和物性特征,探讨滩体的储集性能与储层的平面分布。根据野外露头资料及钻井岩心的宏观及微观特征,结合物性分析结果,认为滩体形成时的古地理背景及经历的成岩作用不同,导致沉积的岩性组合、储集性能和分布差异极大。天井山—矿2井—西北乡一带的浅水高能生物滩位于栖霞组二段的中部,形成于龙门山古断裂上升盘的局部高地,由中—粗晶白云岩、生屑白云岩和云质"豹斑"石灰岩组成,累计厚度为60~90 m,滩体频繁暴露于水体之上,发生混合水云化作用和溶解作用,物性较好,是最有利的储层分布区;通口—水根头、余家沟—曾家山和鱼洞河—旺苍—巴中一带的深水低能生物滩发育于栖二段的顶部,形成于浅缓坡下部的浪基面附近,水体较深,能量较低,储集空间欠发育,为区内差—非储层分布区。  相似文献   

19.
通过岩石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分析、高压压汞测试等手段,研究了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玛南斜坡区二叠系风城组二段致密油藏储集层的沉积环境、岩相类型、孔隙类型以及孔隙结构。结果表明,研究区风城组为封闭咸化湖盆沉积,由陆源碎屑、火山碎屑和自生矿物按不同比例混积形成的储集层,按照沉积构造、岩石组分和粒度,将储集层岩相划分为块状石灰质中—细砂岩相、块状白云质细砂岩相、纹层状白云质粉砂岩相和纹层状白云质泥岩相4类优势储集岩相;储集层孔隙类型有残余粒间孔、火山碎屑溶孔、矿物晶间孔、裂缝等,不同类型储集层孔隙直径和喉道半径差异较大。优势储集岩相是优质储集层形成的基础,溶蚀作用决定次生孔隙的形成,火山灰脱玻化形成长英质胶结物加剧储集层致密化,裂缝发育是油气高产的必要条件。研究区块状石灰质中—细砂岩相和块状白云质细砂岩相压实作用相对较弱,细粒火山灰含量相对较低,物性和孔隙结构较好,是较优质储集层。  相似文献   

20.
四川盆地东部(川东)地区上石炭统黄龙组为该区天然气藏主力产层,以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和岩心物性、孔隙结构等资料分析为基础,结合近期新资料和新认识,对该区黄龙组储层特征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进一步确定黄龙组储层岩性主要为颗粒和晶粒白云岩及白云质岩溶角砾岩;储集空间以晶间孔和晶间溶孔最为发育,次为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超大溶孔,以及未充填的裂溶缝。依据储层的电性差异,深入探讨了不同孔隙类型组合的储层特征,划分出孔洞缝型、孔隙型和裂缝性3类储集类型,建立了相应的测井响应模型。结论认为,黄龙组储层发育的规律是:①粒屑滩相带控制了储层分布范围和规模;②成岩期热液埋藏白云岩化作用是储层形成的基础;③岩溶作用扩大了储层发育范围,也是提高储层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