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纪念"是一种将"记忆"赋予在实体上从而进行"回忆"的行为.纪念性园林是通过园林设计的手段存储记忆,并打造一个除传递纪念性主题外具有功能属性的场所.纪念性园林除拥有历史价值外,还具有实用价值,即园林绿地功能.彼得·沃克作为当代景观设计大师,在9·11国家纪念园林的设计中巧妙运用空间叙事手法,达到了良好的纪念效果.  相似文献   

2.
纪念性园林以怀缅、纪念历史人物,记录历史事件为主要目的,常采用直述或抽象的叙事性设计手法。洛阳白园是依托白居易墓冢建设而成的纪念性园林。为了更好地展示白居易的文化、思想和精神,白园采用多样的叙事性设计手法进行表达。该文对白园这一纪念性园林进行了研究,并从观瞻序列、山水格局、楹联匾额和园林君子比德思想四个方面对其纪念性园林空间营造的特点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3.
纪念性景观是人类纪念行为和纪念情感物化于园林的表达形式,是风景园林中非常重要且特殊的一个类型。该文试以平山县革命历史文化园景观规划设计创作为线索,重点从现状场地特征分析、主题定位、空间模式推导及空间布局及功能区划等几方面展开分析,探讨了红色文化在纪念性景观中所应体现的社会性、政治性、时代性及主题性的承载方式,总结当代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的纪念性景观设计模式及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4.
纪念性园林是人类纪念情节物化于园林的一种形式。它不同于纪念性建筑和纪念性雕塑,是一个更大的尺度概念,其中包含了建筑、雕塑等人工因素和山水、植物等自然因素,并且功能也较复杂,更加需要强调整体统一和有机组合。以葫芦岛市和平公园概念性规划为例,探讨了纪念性园林规划设计中的纪念主题与形象表达问题,强调场所塑造与情感对话是纪念性园林规划设计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中西纪念性园林的差异及相互借鉴融合的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孟萌 《中国园林》2007,23(1):61-65
分析中西纪念性园林在起源、设计理念、总体风格、纪念效果、要素处理、空间结构、表达意境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以及形成这些差异的哲学、美学基础和历史文化条件;从纪念目的变化、纪念形式发展、设计理念和风格、营造手法等角度,对这两种园林相互学习、借鉴并逐步融合的过程和趋势进行研究探讨;指出了中国当代纪念性园林与西方的差距,认为要缩小这些差距,就必须正确认识和继承发扬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优良传统、科学理解和借鉴西方纪念性园林的优秀理念与手法、正确处理时代性和民族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西蜀名人纪念园林是根植于西蜀地区历史文化土壤上的纪念性质的古典园林.文中分析了西蜀名人纪念园林的形成背景、性质演变、类型及艺术风格,提出纪念性是此类园林得以保存和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12)
<正>随著时代的发展,国民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因此城市景观建设也步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陵园,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为"以陵墓为主的园林"。实际上,陵园作为一种纪念性景观,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纪念、教育与游憩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体。而纪念性园林的准确含义是人类纪念情节物化于园林的一种形式。它不同于纪念性建筑和纪念性雕塑,是一个更大的尺度概念,其中包含了建筑、雕塑等人工因素和山水、植物等自然因素,并且功能也较复杂,更加需要强调整体统一和有机组合。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景观客体对纪念性的初始承载与二次承载以及“心物同构”与“象征美学”理论解释下的纪念性景观的形式逻辑,并列举了历史上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实例探讨了纪念性在景观中的表达,认为纪念构筑物作为纪念景观的重要元素,必须存在于它所处的场所环境中才能完整的形成纪念性景观来传达意义。  相似文献   

9.
西蜀园林以历史名人纪念园林为代表,呈现出浓郁的纪念性特征.竹子作为西蜀地域的特色植物,与该类园林结下了不解之缘,是园林造景中不可或缺的植物.通过探寻竹文化产生发展的物质环境与人文环境,分析了历史名人与竹之缘,梳理出在竹文化关照之下竹景造园的创作手法,不仅从形式美上发现植物的美学价值,更重在通过植物合理配置营造出的诗情画意和良好的人文精神氛围,从中揭示出竹在纪念性景观营造中的重要价值与意义,试图为今后的地区园林创作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0.
全球人口的急剧增加,使丧葬问题与城市环境的联系愈发紧密.在西方国家,墓园作为园林艺术的重要类犁之一,不仅是人们缅怀先人和追忆历史的场所,也是人们冥想沉思和亲近自然之地.拉雪兹神父墓园,作为巴黎最著名的历史性墓园,以其丰富多变的墓园空间,各具特色的陵墓和雕塑以及如画般的园林绿地,向人们展现了如何将墓园以更自然化的"园林"或"纪念花园"的形式,融入城市环境之中.  相似文献   

11.
首义公园是针对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第一个纪念性城市建设。以园林形态,而非通常的纪念碑、纪念堂等建筑形式加以纪念,有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层面的原因。近百年来,由于各层面因素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首义公园的纪念性表现形式因之嬗变,故大体经历了由园林形态逐渐景观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建设人物纪念馆,可延续人物的历史价值,宣示纪念主题,本文将结合以下三个层面展开探讨。首先,理解纪念人物;其次,把握纪念主题;最后,运用建筑语言完成从主题到建筑表达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园林》2015,(10)
<正>纪念性场所并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综合体,后人在其中不断举行各种瞻仰和纪念的活动才能真正理解它。因此,纪念性场所除了弘扬传统精神,需要尝试运用新的方式去表达与营造纪念,不再以单一的纪念意义为目的,同时调节城市生态环境,并为人们提供游览场所。植物作为纪念性场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凸显了地域性、文化性、独特性、渲染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4.
倪阳  庞伟  张伟  张健 《世界建筑》2010,(1):101-104
公园在现代社会中已成为城市人文与历史积淀的一个重要载体。本文围绕公园的纪念主题与建筑环境的契合展开,试从本案的构思中探讨主题公园规划设计中纪念性在当下的思考与体现。  相似文献   

15.
罗皓  蔡俐  李奕成  刘磊 《风景园林》2018,25(11):78-83
鉴于历史地图自身信息的模糊性,采用历史地图解译法对桂湖水系相关的历史地图进行解译绘制,通过解译图纸能较为清楚展示桂湖水系的演变过程,进而相对客观地总结其水系的演变特点。从城市水系与园林水源、水系周边建筑营建、水系空间形态划分3个方面,按照隋唐、宋代、明清、近代、现代的时间段对桂湖水系的演变过程进行梳理,并从新都城市水系与桂湖园林水系的关系、水系周边建筑功能及附属空间属性的变化、水系形态的艺术划分3方面归纳总结水系演变特点: 1)新都城市水系与桂湖园林水系在形态结构联系上呈现出完整、完善、破坏、重建4个阶段,桂湖园林水系与新都城市水系在水系体系构成上经历融合、维持、撤离、融入4个阶段的变化。2)水系周边建筑功能经纪念性萌芽、公共性增强、纪念性强化、纪念性精炼的变化,其建筑附属空间布局经历游赏性空间错列分布、公共性空间沿岸排布、纪念性空间中心贯穿、纪念性空间核心主导的4个阶段,使得桂湖从以游玩聚会为主的驿站园林变为以纪念为主的公共园林。3)桂湖水系的形态结构划分呈一池三岛“粗”分、五岛两堤“概”分、五岛两堤“密”分与五岛两堤“旷”分的演变特点。  相似文献   

16.
罗明  康毅 《中外建筑》2021,(6):22-27
长沙作为以红色文化为特色的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蕴藏着丰富的革命纪念性建筑遗产,可分为人物型、事件型、自然景观型、历史遗址型、混合型(综合型)5种类型.本文通过总结长沙地区革命纪念性建筑现状,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湖南烈士纪念塔和雷锋故居,从红色文化的视角,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和测绘图,从革命纪念性建筑遗产的精神意义出发,...  相似文献   

17.
在纪念性景观的所有分类中,国家级的纪念性景观具有极高的政治和文化价值,颇受到重视。美国的"国家纪念景观"是指一种指定的区域,用于纪念历史人物或事件,由美国国会指定和授权。现有的美国30多个"国家纪念景观"形成一个纪念体系,由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统一管理,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美国的"国家纪念景观"的设立及管理对中国的国家级纪念性景观建设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在我国建立"国家纪念景观"体系十分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18.
纪念性景观是人类纪念行为和纪念情感物化于园林的表达形式,贯穿于风景园林的整个发展历程,在当代呈现出特色化发展的时代特征。该文从解读纪念性景观的内涵入手,对当代纪念性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表达、环境载体塑造、空间模式语言以及设计趋势进行剖析,挖掘当代纪念性景观的文化价值及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原名北川地震纪念馆)是为纪念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而设立,是这次灾难后修建的众多地震纪念馆中唯一的国家级纪念馆,基地位于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涵盖原北川中学遗址,包括纪念、展示、科普、教育、科研五大功能。项目设计重点着眼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平衡项目的纪念性特征与自然的关系,二是如何对待基地内的北川中学遗址。建造地震纪念馆的首要目的是缅怀在灾难中逝去的无数生命,因此,建筑造型的重要任务就是通过一种与事件相关联的形象展示纪念性。最初  相似文献   

20.
巴蜀纪念园林是巴蜀园林的主体,分析其形成过程有助于巴蜀园林本质特征的厘清。通过对杜甫草堂的园林化过程进行辨析,明确巴蜀纪念园林并非如江南园林等其他园林类型一般多从建园之初即确定其园林性质,而是在初始时作为单一的纪念场所和园林场所存在,在巴蜀地区特有的先贤崇敬及游赏习俗的文化基质影响下,历经多个朝代,经由2种途径形成:1)纪念场所的园林化;2)园林场所的纪念化。通过纪念元素与园林元素相互融入,逐步形成现存的巴蜀纪念园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