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日本根霉对乌龙茶发酵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在低温发酵(第一阶段)期间微生物生长旺盛,茶叶的品质有显著的变化,茶多酚和儿茶素的含量呈一定程度的减少,而可溶性糖和茶褐素的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在高温(第二阶段)阶段,酶活增大,茶多酚和儿茶素的含量继续减少,可溶性糖和茶褐素的含量都继续增加.其中以低温发酵21d的样品的变化尤为显著,其茶多酚和儿茶素的含量分别下降了54.4%和93.8%,荼汤红褐、醇甘且含有特殊的焦糖香.  相似文献   

2.
以大叶麻竹笋为原料,研究其在4种不同腌制方式过程中蛋白质、可溶性糖、粗纤维、VC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大叶麻竹笋在腌制过程中蛋白质、可溶性糖、粗纤维、VC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的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腌制90d后,发酵性腌制和非发酵性腌制蛋白质含量分别降低了87.01%和77.36%,可溶性糖的含量分别下降了98.17%和86.63%,VC的含量分别下降了71.29%和90.87%,粗纤维的含量分别下降了39.27%和45.01%。腌制样品中Ca和K的含量比鲜样品分别增加了26.00%和3.15%;P、Fe和Zn的含量分别降低了94.31%、62.53%和29.17%。  相似文献   

3.
以芭蕉芋酒糟为原料,利用具有降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能力的黑曲霉和高蛋白产朊假丝酵母混合发酵,生产蛋白质饲料。确定了酵母接种时间、混合发酵时间、培养基含水量、初始pH、营养盐组成和添加量以及装瓶量。结果表明:真蛋白质含量比发酵开始增加了54.22%,达到17.69%;粗纤维含量比发酵开始减少了23.50%,为9.31%;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降幅较大,分别为98.1和98.4%;粗脂肪含量也有一定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4.
为了再利用黑曲霉发酵生产阿魏酸酯酶和阿拉伯木聚糖酶的副产物,通过评价麦麸、玉米麸皮和蔗渣发酵副产物的营养价值,从而探讨它们作为饲料的可行性。研究了硝酸钠、硫酸铵和碳酸铵等氮源对黑曲霉固体发酵所得的水提液和残渣中的可溶性固形物、阿魏酸、低聚糖、氨基态氮、核黄素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曲霉在以麦麸为原料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且以硝酸钠为无机氮源发酵所得水提液的营养价值最佳,但蛋白质含量却比未发酵麦麸减少了36%。另外,蔗渣发酵后其核黄素和蛋白质含量却大大增加,分别是原料的50倍和2.5倍,但在玉米麸皮发酵产物中增加的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5.
脱落酸、乙烯和赤霉素对豌豆苗采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尊英  姜微波  冯双庆 《食品科学》2002,23(12):112-113
为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幼苗类蔬菜采后品质变化的影响,用脱落酸、乙烯、赤霉素处理豌豆苗(Pisum Satu-vum L.)。结果表明:脱落酸和乙烯处理加速了叶绿素、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的下降和纤维素含量的升高。而赤霉素处理则显著延缓了叶绿素、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的下降和纤维素含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6.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7):163-168
通过对不同处理方式下毛竹笋发酵过程中主要营养成分进行对比分析,为鲜笋发酵保鲜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4种处理方式中(竹笋经漂烫或不漂烫后采用自然发酵或乳酸菌接种发酵处理),漂烫乳酸菌发酵竹笋保鲜效果最好,经处理保藏63 d后,竹笋中可溶性糖、粗纤维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0.13%,8.87%和0.36/100(g/g),K和Ca含量分别增加了458.48 mg/kg和50.53 mg/kg,Fe、Mg等各元素损失最小;与其他3种方法相比,此法能够有效保持竹笋中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降低毛竹笋的粗纤维含量,减缓毛竹笋木质化的速度,加快竹笋与发酵液之间矿物质元素的交换,有利于提高竹笋中的矿物质元素含量,改善发酵毛竹笋食用品质并有效延长其贮藏期。  相似文献   

7.
比较益生乳酸菌发酵对红枣汁贮藏品质的影响,以鲜榨并经杀菌的红枣浆为实验对象,分别接种德式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和植物乳杆菌进行纯种乳酸菌发酵,比较发酵24 h后,并在4℃贮藏过程中乳酸菌活菌数、可溶性固形物、p H、可滴定酸、抗坏血酸、总酚、多糖、蛋白质和色泽等变化。结果显示,德式乳杆菌在发酵24 h贮藏7 d时达到最大的活菌量(6.54 log_(10)CFU/m L),嗜热链球菌在贮藏14 d时达到最大的活菌量(6.38 log_(10)CFU/m L);德式乳杆菌发酵的红枣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p H低于嗜热链球菌组和植物乳杆菌组,且产生的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高于这两组。然而,三种乳酸菌发酵对红枣汁中的抗坏血酸、多酚和蛋白质含量没有显著影响。经低温贮藏28 d后,德式乳杆菌组的L*值在贮藏14 d后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综合以上,采用德式乳杆菌发酵红枣浆可获得酸度更低,色泽更透亮的发酵红枣汁产品。  相似文献   

8.
研究两株丝状真菌(米曲霉和黑曲霉)发酵对小麦营养成分及抗氧化性的影响,通过测定发酵小麦中还原糖、氨基酸、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发现两株丝状真菌均能显著提高小麦中还原糖、氨基酸、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并且黑曲霉发酵小麦中可滴定酸含量也显著增加,而米曲霉发酵小麦中可滴定酸并没有显著变化。利用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方法对发酵过程中抗氧化性变化的研究发现,两株真菌发酵后,均能显著提升小麦的抗氧化性。因此发酵小麦相对未发酵小麦具有更好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紫薯为原料,利用食品工业用黑曲霉、米根霉和米曲霉变种3种真菌分别进行固体发酵。发酵后紫薯色系发生变化,且米曲霉变种发酵紫薯总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均显著上升(P0.05)。其总酚含量为(119.8±1.7)mg没食子酸/g提取物干重,抗氧化性最好,而总黄酮含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发酵与未发酵紫薯醇提物对HepG2肝癌细胞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其中经黑曲霉和米曲霉变种发酵的紫薯抗癌效果较好,当质量浓度为300μg/m L时,其抑制率分别为32.5%和27.5%。紫薯发酵后活性提高可能与发酵过程中酚类成分从纤维素、蛋白质或其它多聚物上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发酵过程中pH值、总酸、还原糖、可溶性蛋白、膳食纤维、淀粉体外消化特性、蛋白分子质量分布、脂肪酸组成、酚类物质以及抗氧化活性的动态变化,探讨戊糖乳杆菌LJ-15发酵对薏仁米营养品质和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薏仁米经戊糖乳杆菌LJ-15发酵48 h后pH值、还原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下降,总酸含量上升。薏仁米的慢速消化淀粉和粗蛋白在发酵过程中发生显著降解,多肽和氨基酸含量随着发酵时间延长显著增加,发酵48 h后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增加了20.29%。油酸和亚油酸的降低是驱动薏仁米粗脂肪减少的主要因素。此外,发酵会显著增加薏仁米中总黄酮和总多酚的含量,发酵48 h后分别增加了85.71%和68.75%,且FRAP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也随着发酵时间延长显著增强。因此,戊糖乳杆菌LJ-15发酵可显著改善薏仁米的营养品质和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