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建立了费-托(F-T)合成蜡中烃类组成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通过附带的反吹附件吹扫出高碳数物质,实现F-T合成蜡直接色谱进样,详细分析蜡中低于400 ℃馏分中的正构烷烃、烯烃及正构醇含量。实验优化了色谱柱类型、柱箱温度、反吹压力、反吹时间等色谱参数,所建分析方法已应用于高、低温F-T合成蜡的不同类型烃类的组成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低温F-T合成蜡,高温F-T合成蜡中含有更多的α-烯烃、正构烷烃和正构醇;此外,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高温F-T合成蜡中异构烃含量增加,α-烯烃、正构烷烃和正构醇含量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2.
尿素包合法分离测定微晶蜡中的正构和非正构烷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微晶蜡为样品 ,采用尿素包合法不仅能够准确测定微晶蜡中正构烷烃和非正构烷烃的含量 ,而且能够得到纯度较高的正构烷烃与非正构烷烃组分 ,为进一步研究微晶蜡中正构烷烃和非正构烷烃的性质提供样品。实验考察了包合用活化剂、稀释剂、尿素用量、温度、时间等对正构烷烃测定结果和正构烷烃与非正构烷烃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该方法准确度高 ,重复性好 ,相对标准偏差为± 2 .2 % ,测定结果与气相色谱法进行比较 ,两者的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对不同烃类在分子筛催化剂上的加氢异构化反应进行研究,考察正构烷烃链长变化对其加氢异构化选择性的影响、长链正构烷烃与短链正构烷烃之间的影响、正构烷烃与异构烷烃之间的影响。结果表明:正构烷烃的碳链越长其降凝越困难;混合原料中长链烷正构烷烃与短链正构烷烃相互影响、正构烷烃与异构烷烃相互影响,长链烷烃存在时会影响短链烷烃的反应活性,而异构烷烃的存在对正构烷烃反应活性无影响,但对正构烷烃的异构产物分布有影响;在转化率相当的条件下,混合原料的异构产物分布比单纯正构烷烃的异构烷烃分布更加有利于降低凝点。  相似文献   

4.
选取正二十烷、正二十四烷、正二十八烷、正三十二烷4种C_(16+)重质正构烷烃,分别与CO_2组成二元体系,通过系列恒质膨胀实验,获取各体系的泡点压力,分析了重质正构烷烃-CO_2体系的相变边界变化规律及其机理。研究表明,重质正构烷烃-CO_2体系的泡点压力随CO_2含量的增加大幅度升高,随温度升高呈直线增大趋势。CO_2摩尔分数小于等于50%时,重质正构烷烃-CO_2体系的泡点压力随碳数增加略有下降,且CO_2摩尔分数越大降幅越大;CO_2摩尔分数等于75%时,重质正构烷烃-CO_2体系泡点压力随碳数增加略有增加。CO_2含量小于等于50%时,随烷烃碳原子数的增加,体系的泡点压力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减小;CO_2含量等于75%时,随烷烃碳原子数的增加,重质正构烷烃-CO_2体系泡点压力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基本不变。从微观尺度分析,重质正构烷烃-CO_2体系相变边界呈上述变化规律的原因在于重质正构烷烃分子链较长,分子间间隙较大,容纳CO_2分子的能力较强,且易发生蜷曲。  相似文献   

5.
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1.2 Mt/a石脑油吸附分离装置于2013年1月23日一次开车成功。装置采用模拟移动床吸附分离技术,将石脑油中的正异构烷烃分离,正构烷烃用作蒸汽裂解原料,非正构烷烃用作催化重整原料。装置标定结果表明,以正构烷烃质量分数为26.25%的石脑油为吸附分离装置原料,抽出液产品正构烷烃质量分数达到94.83%,正构烷烃吸附收率达到87.02%。相比以石脑油作原料,抽出液作蒸汽裂解原料时乙烯收率提高14.10百分点,抽余液作重整装置原料时芳烃潜含量提升11.20百分点。对装置出现的抽余液塔周期性波动、解吸剂消耗量高和抽出液塔液泛等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实验以马来酸酐(MA)、丙烯酸十八醇酯(AE)、醋酸乙烯酯(VA)为原料,合成三元聚合物MAV。考察了MAV的最佳反应条件及其对柴油的降滤效果,分析了4种不同柴油正构烷烃碳数分布,测试了MAV对4种不同柴油的降滤效果,红外光谱(IR)表征了AE单体及MAV共聚物。实验结果表明,MAV三元聚合物的最佳合成条件为:n(马来酸酐):n(丙烯酸十八醇酯):n(醋酸乙烯酯)=1:1:1,聚合温度为80℃,聚合时间为4 h,引发剂用量为1.0%。MAV对四种不同柴油的降滤效果不同,对加氢柴油有较好的适用性,对直馏柴油和催化裂化柴油的降滤效果较差。当加剂量为0.3%时,可将燕化加氢柴油的冷滤点降低3℃。MAV柴油降凝剂对正构烷烃分布较宽且含量低的柴油感受性较好,对正构烷烃分布窄且含量高,特别是高碳数正构烷烃含量较高的柴油几乎无降滤效果。  相似文献   

7.
利用9种组分柴油调和为调和柴油,通过柱层析色谱和尿素脱蜡分离正构烷烃,并通过气相色谱分析正构烷烃碳数分布,得出结论:柴油正构烷烃含量和平均碳数都是影响降凝剂在调和柴油中感受性的主要因素。当柴油正构烷烃含量小于20%,且平均碳数为18~19时,柴油降凝剂在柴油中的感受性最好。  相似文献   

8.
设计双阀门液相吸附动力学测定装置测定正构烷烃在5A分子筛上的液相吸附动力学数据,分别考察吸附温度、正构烷烃碳数以及正构烷烃初始浓度对石脑油中正构烷烃在5A分子筛上吸附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吸附温度和正构烷烃初始浓度的增加,正构烷烃在分子筛上的吸附速率变快;而随着正构烷烃碳数的变化,正构烷烃在分子筛上的吸附速率变化不明显。分别以异辛烷、甲基环己烷和甲苯为溶剂考察石脑油中不同非正构烷烃组分对正构烷烃在5A分子筛上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石脑油中不同非正构烷烃类对正构烷烃在5A分子筛上吸附速率影响从大到小的顺序为:芳香烃类>环烷烃类>异构烃类。采用阿仑尼乌斯公式对实验数据拟合结果表明,以芳香烃化合物为溶剂时正构烷烃在5A分子筛上的扩散阻力最大。  相似文献   

9.
本文描述了一种提高直馏汽油辛烷值的方法——分子筛吸附分离直馏汽油馏份正构烷烃法.正构烷烃含量分别为20.5%和35.3%的两种天然汽油经分子筛处理后辛烷值(MON)可分别提高约10个和17个单位,副产的脱附油正构烷烃含量达95%以上、芳烃含量<1.5%,可生产质量较好、经济价值较高的各种溶剂油.  相似文献   

10.
在油气地球化学研究中,烃源岩(或原油)的正构烷烃被广泛应用于确定有机质来源,但文中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烃源岩的正构烷烃都能很好地指示其生源构成。通过对银额盆地一口探井的烃源岩进行系统取样,基于测试资料,开展了正构烷烃分布特征在确定烃源岩生源构成应用中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烃源岩成熟度对正构烷烃分布影响很大,未成熟和成熟—过成熟烃源岩的正构烷烃对生源构成均不具指示意义,只有在一定成熟度范围内,才有指示作用。以银额盆地中生界湖相烃源岩为例,只有满足镜质组反射率R_o为0.60%~0.80%时,正构烷烃才对生源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文中确定的有效范围虽然只是研究个例,但因其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对相关研究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考查了C_4—C_6仲醇和叔醇的亚硝酸酯导数光谱行为.确定用二阶导数以峰零法在366.4nm波长下测定叔醇,在368.2nm 波长下测定仲醇。仲醇的吸光系数 k_(?)=2.18 l/g·cm,叔醇的k_(366.4nm)=3.49 l/g·cm。分别约为常规分光光度法峰值吸收系数的2倍及4倍。样品分析结果表明,仲醇回收率在95—101%,叔醇回收率在97—106%,变异系数<3.5%,相对误差<±3%,仲醇最低检出限为 3μg/ml,叔醇最低检出限为 1μg/ml。  相似文献   

12.
陈小平  郑丹星  任万忠  许文友 《石油化工》2007,36(10):1052-1055
以癸二腈0.8m×4mm+聚乙二醇-20M2.2m×4mm为填充柱,采用液相进样阀液态直接进样的填充柱气相色谱法分析了丁烯水合尾气C4烃中的C5、叔丁醇、二仲丁醚、甲乙酮及仲丁醇等微量杂质的含量。分析结果表明,自制的填充色谱柱对丁烯水合尾气C4烃中的主要杂质具有良好的分离效果,各杂质组分之间的分离度均大于1.5;在检测范围内各杂质组分的含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标准工作曲线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 8,0.999 6,0.999 0,0.999 8,0.999 4。该分析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各杂质组分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加样回收率在97%~102%之间。该分析方法简单,试样不需前处理过程,可推广应用于C4烃类及相似试样中微量杂质含量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用表面活性剂结构与性能理论对非离子渗透剂分子结构创新设计,探讨了非离子型渗透剂的结构特点与性能之间的关系。考察了不同碳链长度的直链醇、C8醇同分异构体、亲水基结构及催化剂种类对渗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脂肪醇醚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疏水基结构中,C8左右醇醚的渗透性较好,并且有支链结构的异构醇比直链结构的伯仲醇渗透性好,亲水基结构中使用部分环氧丙烷(PO)代替部分环氧乙烷(EO)合成的渗透剂渗透性好。用自制催化剂,采用“异辛醇 3molEO 1molPO”结构比例合成了非离子快速渗透剂LK-31,其渗透性明显强于传统非离子渗透剂JFC。  相似文献   

14.
正丁烯水合、脱氢制甲乙酮技术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吕志辉 《石油化工》2003,32(2):153-155
介绍了一种由丁烯直接水合制备仲丁醇和仲丁醇脱氢制备甲乙酮的工艺技术,并在工业装置上对各工段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试验研究,其工业运转结果表明该项技术达到了世界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uZnAl催化剂,通过浸渍法引入钾元素,制备了钾改性的CuZnAl催化剂,利用H2-TPR,XRD,SEM,XPS及N2吸附-脱附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催化剂催化仲丁醇(SBA)脱氢制甲乙酮(MEK)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钾的引入提高了CuZnAl催化剂表面Cu物种的分散度,且使还原后的活性组分Cu^0的含量增加;在常压、反应温度240℃、液态空速3.5 h-1的条件下,K改性(K2O含量2%(w))的CuZnAl催化剂活性最佳,与普通CuZnAl催化剂相比,SBA转化率从77.6%提高到83.5%、MEK选择性从89.0%提高到93.5%、MEK收率从69.1%提高到78.1%,且改性后催化剂具有优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以固载杂多酸盐TiSiW_(12)O_(40)/TiO_2为多相催化剂,以丙醇、丁醇、戊醇、异戊醇和苯甲酸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苯甲酸酯,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TiSiW_(12)O_(40)/TiO_2是合成苯甲酸酯的良好催化剂,最佳反应条件为:醇酸摩尔比为4:1,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量的1.5%~2.5%,反应时间为1.5~2.5 h。上述条件下,苯甲酸丙酯的产率为40.5%,苯甲酸丁酯的产率为75.6%,苯甲酸戊酯的产率为96.7%,苯甲酸异戊酯的产率为83.3%。  相似文献   

17.
TiSiW_(12)O_(40)/TiO_2催化合成氯乙酸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以固载杂多酸盐TiSiW12 O40 /TiO2 为多相催化剂 ,用乙醇、丙醇、丁醇、戊醇、异戊醇分别和氯乙酸反应合成氯乙酸酯。实验表明 :TiSiW12 O40 /TiO2 是合成氯乙酸酯的良好催化剂 ,适宜反应条件为 :n (醇 )∶n(酸 ) =1.4∶1,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质量的 2 .0 % ,反应时间为 1.5~ 2 .0h。收率为氯乙酸乙酯 4 9.8% ,氯乙酸丙酯 70 .0 % ,氯乙酸丁酯 93.3% ,氯乙酸正戊酯 96 .1% ,氯乙酸异戊酯 92 .8%。催化剂可回收、再生、重复使用 5次。  相似文献   

18.
HMCM-49分子筛对酯化反应的催化性能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李工  佟惠娟 《石油化工》2006,35(1):24-28
考察了HMCM-49分子筛对不同类型的醇与不同酸强度的有机酸进行酯化反应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85℃、有机酸与醇的摩尔比为1∶1、反应时间2h、催化剂质量分数为1.5%~2.0%的条件下,冰醋酸和三氯乙酸分别与正丁醇反应时有机酸的转化率分别为63.0%和80.0%;冰醋酸和叔丁醇反应时冰醋酸的转化率为18.9%。与其他分子筛相比,HMCM-49分子筛对酯化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硫酸的催化活性接近;对于叔醇与有机酸的酯化反应,有机酸的转化率明显低于伯醇与有机酸反应的转化率。HMCM-49晶体表面含有高密度的十二元环孔穴结构,小粒度的催化剂可用于较大反应物分子参加的酯化反应。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以TiSiW12O40/TiO2为催化剂,对以乙醇、丙醇、丁醇、戊醇和氯乙酸为原料合成氯乙酸系列酯的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TiSiW12O40/TiO2是合成氯乙酸系列酯的良好催化剂。最佳反应条件为:n(醇):n(酸)为1.4:1,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质量的2.0%,反应时间2h。上述条件下,氯乙酸乙酯的收率为49.84%,氯乙酸丙酯的收率为69.98%,氯乙酸丁酯的收率为92.78%,氯乙酸异戊酯的收率为93.33%。  相似文献   

20.
旋性戊醇与异戊醇分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回流比、气速、是否对塔顶温度进行自控及进料浓度、操作方式等因素对旋性戊醇与异戊醇的分离效果的影响,并在原有普通间歇精馏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改进后的精密精馏分离异构体的流程、设备及操作方式,使旋性成醇产品纯度达95%以上,收率达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