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采用自制的UASB反应器组装厌氧反应处理系统,以絮状污泥进行接种后启动后,研究了UASB反应器的启动运行过程及其内部污泥的性质,通过污泥产甲烷活性和反应器最大容积负荷的计算,可以看出以絮状污泥接种UASB启动后,可以有效形成成熟的颗粒污泥,并且通过对比实验表明,在反应器启动初期添加颗粒活性炭物质,有助于UASB的快速启动,反应器内形成的颗粒污泥性能优于未加添加剂条件下成熟的颗粒污泥,且系统处理效率稳定.  相似文献   

2.
UASB反应器处理青霉素废水启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以高浓度青霉素废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中温条件下UASB反应器的启动、厌氧颗粒污泥特性和废水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接种消化污泥,水温33~35℃的条件下,采用逐步提高青霉素废水进水浓度的方式,运行80d后,可实现UASB反应器的启动。进水ρ(COD)达到4 000mg/L左右,COD去除率稳定在84%以上,容积负荷为3.36kg/(m3.d)(以COD计),产气量为5.9L/d;反应器内污泥实现颗粒化,粒径约为2mm。  相似文献   

3.
厌氧升流式污泥床反应器处理维生素C废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提高维生素C(Vc)生产废水的处理效率,探索其厌氧生物处理的可行性,采用2.2 L实验室规模的中温厌氧升流式污泥床反应器(UASB)在150 d试验周期内对其在处理Vc生产废水中的可行性及最佳运行参数进行探索.结果表明,以厌氧消化池污泥作为接种污泥,UASB反应器在65 d内启动成功.反应器运行稳定期间,进水COD质量浓度约为10000 mg/L,COD去除率达92%,其平均容积负荷达10.8 kg/(m3.d),相应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5 h.反应器的产CH4速率为3.2 m3/(m3.d),产生的沼气中CH4含量为72%.所去除COD的89%被转化成CH4.污泥的VSS/TSS比率由接种期的0.41升高到0.82.污泥产甲烷活性由启动初期的0.18升高至0.85 L/(gVSS.d)并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4.
采用自制的UASB反应器组装厌氧反应处理系统,以高浓有机废水为基质,在反应器内分别添加壳聚糖和颗粒活性炭,接种絮状污泥进行启动,研究壳聚糖和活性炭作用条件下的启动过程、污泥变化情况、有机负荷变化情况、CODCr去除率情况和系统VFA浓度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器启动初期添加壳聚糖或颗粒活性炭物质,均有助于UASB的快速启动,启动完毕后反应器系统处理效率稳定,而且添加颗粒活性炭物质启动效果优于添加壳聚糖,对应用于指导实践操作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厌氧消化机理及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厌氧消化机理的发展及厌氧消化处理有机废水工艺的发展做了介绍.其中着重对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处理废水的原理和工艺过程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垃圾渗滤液为难处理的高浓度有机废水,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工艺被证明是处理该类废水的有效手段。为此,以一系列不同渗滤液浓度的模拟废水作为进水,对逐步启动UASB反应器进行了动态小试,得出了UASB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较快速启动方法。结果显示:接种普通厌氧污泥,逐步增加反应器负荷,经过95d的运行,完成启动。此时进水COD质量浓度为5250mg/L,COD去除率为85%,容积COD负荷达8.4kg/(m^3·d),容积产气率为5.0m^3/(m^3·d),反应器底部形成少量颗粒污泥。  相似文献   

7.
应用Fenton-UASB-BAC对高浓度聚醚废水进行了试验研究.首先利用芬顿试剂对聚醚废水进行预处理,然后废水进入UASB(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进行厌氧处理.对UASB反应器启动阶段最佳的运行条件进行了探讨,并且考察了UASB反应器稳定阶段聚醚废水的CODcr去除率与污泥的形态.最后,利用BAC(生物活性炭)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聚醚废水通过氧化预处理、UASB厌氧反应器和生物活性炭反应器的CODcr去除率分别为47%、65%和65%,最后的外排废水达到了江苏DB32/939-2006化工类废水的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
不同污泥源条件下ASBR启动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实际应用的关键环节在于如何实现快速启动.为了缩短ASBR的启动时间,实验研究了接种不同污泥对快速启动的影响.分别接种市政污水处理厂的二沉池剩余污泥和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中的厌氧污泥.以淀粉为基质,在恒温35℃条件下,逐步增加进水COD浓度和缩短水力停留时间,经过75d的培养,泥粒径分别达到了1.1mm和1.4mm,有机负荷达到5.6kg/(m3·d),COD去除率分别达到85%和90%,出水VFA浓度均小于200mg/L,且系统运行稳定,均实现了ASBR的快速启动.  相似文献   

9.
UASB污泥颗粒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研究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污泥颗粒化过程以及污泥颗粒化过程中主要运行条件的影响.方法采用小试动态试验,接种普通厌氧消化污泥,控制反应器温度在(35±1)℃,交替增加进水COD质量浓度和进水流量,研究污泥颗粒化过程.结果经过60 d的运行,完成污泥颗粒化.此时进水COD质量浓度为6 936 mg/L,COD的容积负荷为10.40 kg/(m3.d),产气率达到0.40 m3/kg(以COD去除量计,以下同),COD去除率91.2%.结论控制启动过程中各运行条件,通过逐步增加反应器负荷,可以成功地培养出颗粒污泥.形成的颗粒污泥内部为黑色,外部包裹一层白色黏性物质,粒径大部分在2~4 mm.  相似文献   

10.
采用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处理生活污水,通过接种不同体积的好氧污泥,探讨了3个反应器的启动可行性,并对接种不同污泥量反应器的启动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接种好氧污泥能够顺利启动ASBR,启动耗时45 d左右;ASBR启动时,接种污泥量以VSS浓度1.5 g/L较为适宜,当容积负荷(CODCr)在0.3~0.4(kg.m-3.d-1)时,反应器对CODCr的去除率可达55%以上;由于反应器中缺少适于生物脱氮除磷的底物及环境,反应器对TN、TP的去除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1.
处理难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厌氧颗粒污泥形成的技术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了加快以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简称UASB)为代表的无载体厌氧反应器处理含难生物降解有机物废水的启动速度,综述了影响厌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因素.此外,为了高效、快速地降解废水中的难生物降解有机物,建议向厌氧反应器中投加优势茵,以进一步提高厌氧反应器降解废水中难生物降解有机物的效率和速度.  相似文献   

12.
内循环生物流化床反应器处理废水参数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反应器的处理效率,综述了内循环生物流化床反应器在运行过程中关键参数对其处理效果的影响,指导实际处理过程中如何选择水力停留时间、载体和接种污泥投加量以使反应器快速启动,以及如何控制气含率、载体投加量和生物膜特性等参数.反应器启动阶段建议采用<0.5h的水力停留时间和低接种污泥浓度.在一定范围内较高的载体投加量有助于提高反应器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停止运行8个月的UASB反应器进行二次启动试验,重点分析了用于低浓度生活污水处理的UASB反应器的二次启动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可直接利用反应器内原有颗粒污泥进行二次启动;二次启动期间,水力负荷是重要的运行控制参数,并应避免活性厌氧污泥流失.反应器稳定运行后,CODCr、CODf的去除率均能达到50%,SS去除率可以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14.
ABR工艺具有适用范围广、耐冲击、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在生活污水和制药废水、印染废水等工业废水的处理领域应用较广泛,且处理效果较好。低负荷启动是ABR启动的关键;接种污泥对ABR的启动影响较大,接种的污泥越专性,越易启动反应器;A B R运行中,会产生颗粒污泥。应用领域的进一步拓宽、填料的开发、发酵产氢系统及分区进水A B R的研究是A B R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文章研究了牛粪为接种物的UASB反应器的启动及这一阶段黑索今废水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①牛粪可用作UASB反应器的接种物②采用UASB为主要工艺流程的处理系统处理黑索今废水,经处理后的出水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在厌氧阶段,黑索今的平均去除率可达88%。  相似文献   

16.
根据制药废水COD值高、含盐量高、色度深、可生化性差等特点,通过对废水进行Fenton氧化/铁炭微电解预处理后,采用水解酸化/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ed,简称UASB)/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activated sludge,简称SBR)生物组合处理工艺对制药废水进行进一步处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经过Fenton氧化/铁炭微电解预处理后,COD去除率达到30%,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在一定的试验条件下,水解酸化有一定效果但并不理想;在优化实验条件下,UASB处理工艺对COD的去除率为30%~55%;SBR处理中,12,h和24,h周期SBR对COD的去除率分别为35%~45%和60%左右.  相似文献   

17.
向厌氧系统中投加载体材料是提升反应器稳定性及厌氧效率的有效手段.本试验将蜂巢石投加到上流式污泥床反应器(UASB)中,研究其对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滤液厌氧消化效率的影响及厌氧污泥中产甲烷菌群落结构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投加蜂巢石缩短了UASB污泥驯化时间,与未投加蜂巢石的反应器相比,CODCr去除率提前12天稳定达到85%以上;污泥形貌观察及粒径分布测试表明,蜂巢石作为固定微生物的载体能够有效加速污泥颗粒化进程,运行至第15天,投加蜂巢石的反应器中粒径大于0.2 mm的污泥占比53.17%,高于未投加蜂巢石反应器的31.92%,形成了更加密实、更大的颗粒污泥.当有机负荷逐步提升至28.77 kgCODCr/(m3·d)时,投加蜂巢石的反应器CODCr去除率仍稳定达到97%,所能承受的最大有机负荷是未投加蜂巢石反应器的2倍以上.高通量测序表明,有机负荷提升后,投加蜂巢石反应器中产甲烷丝菌(Methanosaeta)代替产甲烷杆菌(Methanobacterium)成为优势种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