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特殊防卫是刑法赋予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它在保护公民合法权利和鼓励公民同犯罪作斗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历史意义。特殊防卫是正当防卫的表现形式之一但其本身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刑法对特殊防卫的规定在立法上肯定了它的一些适用范围的地位,但有关特殊防卫的相关刑法规定中存在许多缺陷,不适应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如举证责任、防卫主体等。  相似文献   

2.
近年媒体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案件逐年增加,与城镇地区相比,农村地区性侵儿童发案率较高,受害人大多数为留守幼女,农村留守幼女的性权利亟需有效保护。性侵农村留守幼女案件中,性侵行为人多为老人、熟人,大多数为多次性侵,性侵场所以住所为主,其余较为分散,性侵方式包括诱骗、暴力、胁迫等方式。农村留守幼女的性权利需要从社会路径和法律路径切实保护。在社会路径方面,户籍制度改革可保障农村留守幼女在父母务工地享受同等教育,创新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模式,弥补家庭教育缺失,同时落实监护主体监护责任,改变监护人"重养轻教"思想;在法律路径方面,扩大儿童性权利的保护范围,判断行为人对幼女年龄的明知应举证责任倒置,提高幼女性承诺年龄并予以细化。  相似文献   

3.
传统犯罪学侧重于犯罪人的人权保障。随着被害人学的兴起,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护被广泛重视。我国现行法律将被害人规定为当事人并享有多项诉讼权利。但是,无论是在立法还是在司法实践中,对被害人的保护都显现出不足。文章通过比较分析我国与国外相关立法,指出了我国现行法律的缺漏。重新构建了我国刑事被害人保护的理论根基,探求犯罪人人权保障与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的平衡,并从立法、社会和个体三个层面,阐述了完善被害人保护的制度设置。  相似文献   

4.
食品安全犯罪的主要犯罪客体是经济秩序还是公共安全,关系到权利的优先保护问题。鉴于对公共安全的合理理解,从我国刑法的发展、立法理念、判例的实践以及国外的立法例来看,将公共安全认定为食品安全犯罪的犯罪客体更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我国刑法仅对特定保护对象本身给予保护,未对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前端即“关键介质”进行保护,这不得不说是立法者的一个疏忽。自我国对野生动物实施刑法保护四十余年以来,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不仅没有达到立法目的,甚至背道而驰,野生动物资源的种群数量和单个物种的保有量未增加反在快速下降,处于恶化的状态。在我国执法、司法机关对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打击力度不断加大的前提下,只能说明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刑法存在立法漏洞。须对野生动物资源生存之“关键介质”进行精细的区分,在刑法第341条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中增设法律条款,对野生动物生存之“关键介质”一并予以刑法保护,实现端口保护与前端保护并重的刑法保护格局,方能实现野生动物资源刑法保护的立法目的。  相似文献   

6.
强制猥亵是一种对公民性权利的一种严重侵犯,我国已将强制猥裘妇女、儿童的行为犯罪化.但对强制猥亵妇女罪的犯罪主体多有争议,对成年男子的性权利也缺少刑法保护.从法律解释的角度出发.对强制猥亵罪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我国刑法中侵害他人的生命权利的犯罪有两种:一是故意杀人罪,二是过失致人死亡罪。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一类与他人的生命权利紧密相关的行为,这类行为对他人的自杀起到了促进作用,本文将这类行为定义为自杀加工行为,其中"加工"一词是借用了日本刑法共犯理论中的"加工"概念。本文将对世界各国刑法对自杀加工行为的立法规定和定性争议进行梳理,并在分析我国学者对此问题的见解的基础上对自杀加工行为进行反思、总结,进一步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刑法上"敲诈勒索"概念的模糊性,加上学理上的形式化解释,导致了对敲诈勒索罪理解和认定的混乱。现实中不少欠缺刑事可罚性的勒索行为,甚至正当的维权索赔行为,被错误当作敲诈勒索罪处理。敲诈勒索罪的合理认定,应秉持刑法谦抑精神,坚持实质解释的立场,从刑法的立法精神上准确把握"敲诈勒索"应有的不法内涵,通过社会相当性判断和构成要件相当性判断,对"敲诈勒索"进行质与量的界定,从而将那些在社会道德秩序内的"社会相当"行为和那些虽不具有社会相当性但未达到刑事可罚程度的勒索财物行为排除于犯罪圈之外。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加拿大魁北克省就法语的使用问题进行立法的背景、过程和有关法案的基本内容。认为对语言的保护即是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也是对相应民族基于语言权利之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利的保护。我国的依法保障少数民族学习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还应该进一步加强有关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10.
刑法是保护公民权利,特别是生命健康权利的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道防线,刑法中规定的安全生产事故相关罪名对预防、惩治安全生产事故犯罪至关重要。安全生产事故频发,严重危害到了广大劳动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作为刑法中安全事故类犯罪之一,对抑制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理论界对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的诸多问题存在许多争议,导致了司法实践中对本罪适用的混乱,影响了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抑制安全生产事故作用的发挥。本文将从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的立法构成及需要完善的各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最近几年,外交保护一直是国际法委员会关注的议题,并在2006年制定了《外交保护条款草案》. 为了更好地保护我国公民的涉外利益,研究《外交保护条款草案》是很重要的. 有必要对该草案的一些条款如国籍、股东的保护、用尽当地救济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推定规则的建构是推定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起点问题,它对于保证正确地适用推定和保障被追诉方权益具有重要意义。立法上规定推定规则受到刑事程序法和实体法两方面理由的规制,并且应当遵循相关的设定原则。我国刑法现存的推定规范并不多,相关推定规则的缺失造成实践中追诉犯罪的困难。应当在借鉴域外有关立法经验的基础上,从多方面来完善我国的刑事推定规则。  相似文献   

13.
沉默权在我国的纷争由来已久,在刑事诉讼法面临再修正之际,沉默权是否能被写入法典又成人们关注的焦点。其实对沉默权取舍与否的争执关键源于对沉默权的性质、价值理解不同。从沉默权的结构上进行分析,可以知道沉默权的内容包括基础、表现、内涵、保障以及救济等多个层次,它既是实体法上的权利,又是程序法上的权利,在权利保障和司法公正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它与不被强迫自证其罪有明显区别,因此我国现有刑事诉讼法并未真正确立沉默权。  相似文献   

14.
犯罪前科消灭制度切合人权保障、谦抑、宽容的刑法理念,体现了公正报应和功利预防的刑罚目的,符合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犯罪前科消灭制度已成为世界刑事立法的潮流和趋势,顺应此种潮流和趋势,有利于我国刑事立法走向国际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目的在于惩罚犯罪、保护人权、稳定社会秩序、实现社会正义。在刑事公诉案件中构建和解制度,有助于缓和犯罪行为人和被害人之间紧张的关系乃至仇恨,恢复稳定的社会关系,更好地实现我国刑事立法的意图。在构建和解制度时,应当注意保障各诉讼主体的权利,设置必要的监督机制,在实现司法效率的同时,确保司法的正义和公正。  相似文献   

16.
期待可能性理论是刑法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在德、日等大陆法系的国家和地区已经得到确立,而我国论述鲜见。本通过对我国学与德日等国学的观点的分析,论述了期待可能性理论在我国犯罪体系中的地位、认定标准及其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沉默权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能否真正享有辩护权的基础之所在.是否确认该权利及是否建立了保障其实现的程序机制,不仅体现出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期对实体真实与程序正当、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等相冲突的诉讼价值的选择态度。而且也反映出一国刑事程序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状况和刑事诉讼文明进步的程度。在我国。由于受传统文化观念和建国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过分强调阶级斗争的影响。“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刑事政策一直在定罪尤其是量刑中发挥着重大作用,而沉默权却长期为人们所忽视,或者说根本没有被人们所关注。本文意在对沉默权作简要介绍,并就沉默权在我国的确立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未成年人权益应当受到法律保护,权益保障制度难以落实往往会成为引发未成年人犯罪的直接或间接原因,完善未成年人权益保障制度可以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加强权益保护、明确监护职责、规范童工制度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健全刑事立法、推行低监禁和高缓刑制度、完善社区矫正制度,以有效挽救罪错未成年人。  相似文献   

19.
取保候审是一种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刑事强制措施。具体说来是指由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决定,公安机关具体执行,责令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随传随到的刑事强制措施。当前的取保候审率低使得这项强制措施在司法实践中执行情况并不理想。取保候审常常被作为国家权力手段而非公民的基本权利来对待,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重构应该借鉴西方保释制度,将取保候审视作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