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青藏特提斯板块构造与含油气盆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特提斯是由5大地壳块体、3条板块缝合带经多期碰撞拼合而组成的复杂构造系统,由于新生代以来的强烈陆内汇聚作用,现今主要表现为2个构造结点、3条汇聚边界和2大剪切带的构造运动学特征,边界的强烈汇聚与板内的强烈隆升、挤压剪切、伸展剥离组成复杂而统一的动力学系统,具有厚壳和热壳特点.青藏特提斯含油气盆地可划分为海相复合型、海陆叠复合型和陆相上叠型等3种基本类型,多含油气层系的复合与叠置、多期次构造运动的改造和岩浆热液活动的影响导致这些盆地具有地温场高、地层压力低、储层致密和油气氧化界面深等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2.
回溯地质历史,至少在中国可看到地壳演化有着陆板块由南向北的迁移、拼贴;而太平洋板块的扩张总体上是由南南东向北北西的潜没.以致载着地块向中国大陆汇聚。例如在中国西部可看到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喜马拉雅一冈底斯山、  相似文献   

3.
特提斯构造带有80余个沉积盆地,拥有1500×10~8t以上油气探明储量。但是,油气分布十分不均。98%的储量集中分布在阿拉伯板块东北缘、非洲大陆东北缘、斯基夫-土兰地台南缘和东南亚。这些地区油气之所以特别丰富,主要是由该地区的特殊沉积和构造环境造成的。东南亚的盆地大部分处于近代活动陆缘环境,其裂谷和弧后盆地被动陆缘沉积层序得到了良好发育和保存。其余三个地区,特别是阿拉伯板块东北缘,长期濒临的古生代、古特提斯和新特提斯洋,具有多次开合的发展历史,因而有多期次的盆地演化和被动陆缘沉积的发育。其与广海相对隔绝的封闭环境非常有利于有机质的形成和保存。更为重要的则是刚性陆缘保护了其上的盆地,避免了构造运动的破坏。  相似文献   

4.
苏联和世界上一些国家,已经在进行关于利用板块构造学解决实际任务的研究。比如,在利用板块构造预测和普查油气方面,做到了论证阿帕拉契、北古巴和费尔干纳等褶皱山系边缘含油气区的外米实质,查明了以前所不知道的含油气岩系类型和油气圈闭类型。对板块构造的研究成果就是在美国、古巴、新西兰、阿曼、  相似文献   

5.
全球页岩气勘探开发在海相页岩中取得了巨大成功,在海-陆过渡相和陆相页岩中也进行了积极探索,但尚未形成商业开发局面。在分析华南地区二叠纪板块构造对原型盆地和富有机质页岩形成分布控制的基础上,研究了龙潭组岩相、地化、矿物组合、储层特征,通过与具有相似沉积背景且已进行商业开发的国内外典型页岩层系的对比,明确了龙潭组海-陆过渡相-海相页岩气赋存特征及资源前景。研究认为:①受秦岭洋和金沙江洋俯冲消减的拖拽作用和“峨眉地裂运动”等构造事件的影响,扬子台地内部和边缘分别发育了一系列的裂陷盆地,发生了强烈的构造-沉积分异作用,形成了一套陆相-海-陆过渡相-海相的沉积体系。②四川盆地龙潭组富有机质层段可以划分为泥页岩夹灰岩型、砂泥灰互层型、泥页岩夹煤层型3种类型,分别形成于深水陆棚、浅水陆棚、潮坪-潟湖环境。③川东北地区二叠系龙潭组页岩沉积时古水深大,沉积水体滞留严重,封闭性和还原性增强,是有机质富集的理想场所。该区不仅具有下三叠统膏盐岩优质区域盖层,而且具备良好的顶板(长兴组灰岩)和底板(茅口组灰岩)条件,保存条件总体较好。④川东北地区龙潭组泥页岩具有“高有机碳含量(TOC>2%)、高热演化程度(Ro>2%)、高孔隙度(Φ>5%)、高石英含量(>40%)、高含气量(解吸气含量>3 m3/t)、高压力系数(~1.5)”六高特征,具有良好的页岩气赋存条件和资源潜力。⑤四川盆地二叠系龙潭组与五峰组-龙马溪组、Barnett、Ohio、Antrim、New Albany等国内外典型海相页岩类似,具备形成规模性页岩气赋存的良好地质条件,有望在埋深相对较浅、硅质页岩厚度较大的川东北-川东地区率先获得战略性突破。  相似文献   

6.
7.
中国西北地区板块构造与盆地类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自显生宙以来,中国西北地区经历了中元古代至早古生代的板块离散、晚古生代至三叠纪末的板块敛合碰撞、侏罗纪至第四纪的盆山体制三个主要发展阶段,形成了三大类、十一亚类主要类型盆地。盆地在纵向上往往具"先张后压"的双层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8.
9.
塔里木板块构造的演化与含油气远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板块构造理论对盆地演化历史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盆地早期属弧后盆地,新生代转化为碰撞山前盆地。结合地质和物探资料将盆地划分为七大构造单元,即库车坳陷、北塔里木隆起、塔东坳陷、巴楚隆起、西南坳陷、塘古巴斯坳陷和东南断块隆起。其中除西南及库车坳陷已发现油气田外,塔东坳陷面积大,上第三系厚度较薄,构造类型多,又属地慢隆起区,可能有较高的热流值,有利于油气的生成和演化,是油气资源勘探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0.
在活动论思想统治下,理论大地构造学的发展已有四分之一世纪了。1961—1962年间赫斯和迪茨提出洋底由于洋壳生长而扩张的假说,可以作为这一时期的开始。这使得美国地质与地球物理学家有理由于1987年8月在得克萨斯举行专门科学大会,以庆祝板块构造说的“银婚”(25周年)。但是,众所周知,直到1967—1968年板块构造才作为全球构造成因观点在“地球物理研究杂志”的一系列文章中得到充分地阐述,并从此真正地在全世界获得广泛承认。法国学者把这个时间选作计算的起点,也决定召开专门的科学大会来庆祝板块构造20周年,但这已经是1988年11月了。至于我们苏联地质学家与地球物理学家,则认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中叶,随着地球物理学和海洋地质学的发展,以“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俯冲”为起点,逐渐发展起来一种新的地质理论一板块构造理论.这一理论的诞生改变了人们对地质体的一些传统认识,开阔了人们探寻油气资源的思路。本文介绍了半个世纪以来板块构造理论的发展情况、有关全球性板块的划分、板块构造和油气聚集的关系以及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探索。特别强调在运用某种理论去指导实践时,必须把握理论的实质,搞清其基本概念,不可盲目地去实践。在油气勘探领域“只有真正知道规避风险、懂得如何进行选择的地质学家,才可能成为成功者”。  相似文献   

12.
松辽盆地的板块构造位置与烃类产出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辽盆地属于陆壳中盆地,处于欧亚板块东部的上地幔拱起带上。盆地就是在这拱起的背景上产生热穹窿作用,造成大陆初始张裂,在壳断裂的控制下形成。早期具有裂谷特点,中后期由于地壳均衡调整作用和太平洋板块俯冲影响由原来裂陷地带演化为坳陷,成为新克拉通内复合型盆地。松辽盆地虽是陆相盆地,但在白垩纪中期的两次全球性板块活动控制下,造成大面积富营养深水湖相沉积,为良好的生油岩。由于长时间的高热流、高地温条件控制了盆地的成岩作用和有机变质作用,因而盆地生油层表现出生油门限浅、演化快、成熟相带短的特点。在平面上早期裂谷与后期坳陷相重合的深坳陷深水相及其两侧地带含油最丰富。  相似文献   

13.
<正> 在任何一门科学的历史中,随着新的见解的出现,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在比较陈旧的概念范畴里发展起来的新概念与原有的老概念之间的关系问题。如果不正确地摒弃了老概念,并企图建立一个绝对全新的概念体系,这无论是在社会科学中还是在自然科学中都是不对的,因为在科学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对该时期已知事实的总结、概括虽然是不完善的,对事实的解释即使也会因此而发生根本的变化,但事实却仍旧是事实。从此立场出发,研究像深断裂  相似文献   

14.
<正> “现在是了解过去的钥匙”,这是 J.郝屯于1788年提出的均变论范式。他在1795年出版了他的著作《地球理论》前两卷。在第二卷的总结中他说:“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下一步我将检验该理论矿物学等方面的论据。”但他并未能在逝世(1797年)前出版他计划中的第三卷。直到1899年,地质学会出版了《地球理论》第三卷,由 A.Geikie。编辑并编了索引。c。菜伊尔  相似文献   

15.
根据蛇绿岩带分持征及配套系的研究,在研究区内划分出了五条蛇绿岩带。以塔里木北缘蛇绿岩带为界将塔里木陆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分开;以多期俯冲形成的康西瓦蛇绿岩带将塔里木陆块与高加索-羌塘板块分开。  相似文献   

16.
板块构造与中国大陆中新生代沉降区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海洋大量资料的取得,使更多的人逐渐明确了“大洋地壳是在不断运动、不断更新着,最后又沉入地幔”这个概念。大洋中脊(或中隆)是新洋壳增生的地带,深海沟是洋壳消亡的地带。从大洋地壳的更新和消亡的基本情况出发,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板块构造理论,将世界划分为许多板块,板块的边界是大洋中脊(或中隆)、深海沟,地缝合线或者是两个板块相互错动的转换断层等。中国大陆属于欧亚板块的东南一角,其东南以总体方向呈东北的深海沟与太平洋板块相隔,西南以大体方向呈北西西的地缝合线与印度洋板块相邻(见图1)。  相似文献   

17.
钻井工程事故例析与钻井安全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分析表明,石油天然气钻井工程事故(含人身事故、井下事故、机械事故、固井事故等)既呈现总体下降趋势又显露复杂变化规律,客观上受钻井技术装备水平、钻井技术管理规范、钻井工程施工经验和钻井作业者熟练程度等因素的限制,主观上受钻井管理体制和钻井运行机制等因素的制约。通过对20例钻井及固井事故的剖析,提出了强化钻井质量意识与钻井风险意识的观点和6条行之有效的对策建议,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钻井工程事故及其损失。  相似文献   

18.
台湾上新世未岩化的利吉混杂岩是在吕宋岛弧与稳定的中国大陆边缘碰撞的初期阶段形成的。该混杂岩由剪切的鳞状泥岩基质组成,其中含有长几毫米到上千米的外来岩块和板片。这些外来岩块大都是深水砂岩和页岩以及蛇绿岩。深水砂岩和页岩解释为南中国海现已消亡部分的陆隆和深海平原沉积物,而蛇绿岩则被解释为沿着Suppe、Liou和Ern-st(1681)所讨论的中国海盆-海岭系现已消亡的转换断层的沉积产物。该混杂岩显示出1-10米的原始分层,证明大都是外来沉积岩的滑乱层并央有较薄的蛇纹岩滑乱央层和非外来的泥岩及含砾石泥岩。虽然利吉混杂岩大部分是由海相物质的外来岩块所组成,但是这种混杂岩并不是在海沟或俯冲带中形成的,因为它包含在火山岛弧的地层序列中。该混杂岩沉积上覆于晚中新世和上新世大港口层泥岩和砂岩之上。大港口层又上覆于台湾东部的吕宋火山弧西翼火山岩之上。混杂岩与大港口层之间为呈某种犬牙交错的半整合接触,混杂岩中含有大港口泥岩剥落的岩块。紧接在混杂岩接触面之下,大港口层呈现海底沉积滑动褶皱,表明该混杂岩来源于西北部。利吉和大港口含砾泥岩中所含曾受到地表侵蚀的蛇绿岩屑表明,其来源地区曾部分出露于海面以上。根据底栖有孔虫和古地理环境估算的水深表明,利吉-大港口沉积盆地就是吕宋海槽弧前盆地现已受到破坏的北延部分,它位于火山岛弧与加积带(外侧的非火山岛弧)之间。利吉混杂岩被解释为,在大陆碰撞初期阶段弧前盆地塌陷期间吕宋海槽西翼沉积的大港口层断层崖的重力滑动相。混杂岩的来源是西面扩展着的加积带。在台湾以南100公里处岛弧与大陆的碰撞目前刚刚开始,现在该处的测深海结果与晚上新世利吉-大港口沉积的推测深度很相似。与利吉混杂岩相似的混杂岩预计可在地史上的岛弧-大陆碰撞过程中广泛形成,而且不应与海沟-俯冲带的混杂岩相混淆。  相似文献   

19.
论板块构造旋回与油气壳-幔深部成因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成地球的原始物质, 在原始低温条件下凝聚时就含有丰富的H2、CH4、C2H6等烃类物质和碳化物。它们被吸收和封闭于地核、地幔和地壳中。板块构造旋回所形成的各种断裂系统, 以及在地球演化的各个阶段, 外来天体对地球的撞击在地球上形成的裂隙系统, 为地球深部无机成因的烃类物质由高温、高压环境向低温、低压环境运移提供了通道。原始的简单烃类物质在运移过程中发生复杂的聚合、化学反应, 形成各种高分子碳氢化合物, 而由各种基性岩和超基世岩在高温高压下脱出的大量水分在运移过程中遇到金属碳化物时, 也能形成碳氢化合物。在这些碳氢化合物沿着各种断裂-裂隙系统运移途中, 遇到良好的圈闭和封闭条件, 便可形成各种类型的油气田(藏)。根据各种类型的板块活动带所具备的地质-地球化学条件, 可划分出五种油气无机成因模式, 七种油气无机成因模式组合。  相似文献   

20.
论板块构造旋回与油气壳-幔深部成因说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组成地球的原始物质,在原始低温条件下凝聚时就含有丰富的H_2、CH_4、C_2H_6等烃类物质和碳化物。它们被吸收和封闭于地核、地幔和地壳中。板块构造旋回所形成的各种断裂系统,以及在地球演化的各个阶段,外来天体对地球的撞击在地球上形成的裂隙系统,为地球深部无机成因的烃类物质由高温、高压环境向低温、低压环境运移提供了通道。原始的简单烃类物质在运移过程中发生复杂的聚合、化学反应,形成各种高分子碳氢化合物,而由各种基性岩和超基世岩在高温高压下脱出的大量水分在运移过程中遇到金属碳化物时,也能形成碳氢化合物。在这些碳氢化合物沿着各种断裂-裂隙系统运移途中,遇到良好的圈闭和封闭条件,便可形成各种类型的油气田(藏)。根据各种类型的板块活动带所具备的地质-地球化学条件,可划分出五种油气无机成因模式,七种油气无机成因模式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