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高水材料用于U型钢支架壁后充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高水材料用于U型钢可缩性支架壁后充填支护机理及试验效果分析可知,实施充填后,充填层使围岩与支架紧密接触,改善了支架受力状况,提高了支架承栽能力,巷道维护效果明显得到改善.因此,高水材料是一种理想的壁后充填材料,支架壁后充填是U型钢支架性能得以改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高水材料用于U型钢支架壁后充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高水材料用于U型钢可缩性支架壁后充填支护机理及试验效果分析可知,实施充填后,充填层使围岩与支架紧密接触,改善了支架受力状况,提高了支架承载能力,巷道维护效果明显得到改善。因此,高水材料是一种理想的壁后充填材料,支架壁后充填是U型钢支架性能得以改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金国庆  柏跃杨 《现代矿业》2010,26(6):115-117
对U型钢可缩性支架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可缩性支架壁后充填-锚注的科学性,针对西一轨道大巷围岩的变形情况,采用了U型钢可缩性支架壁后充填-锚注耦合支护修复技术。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不仅改善了巷道围岩物理力学特性,提高了围岩自承载能力,而且改善了支架受力条件,使支架通过充填层均匀受力,达到更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如何提高巷道支架稳定性与充分发挥围岩自承能力两个方面论述了软岩巷道支架壁后充填作用的机理,并通过工程实例,说明了支架壁后充填是软岩巷道最合理的支护型式之一。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常村煤矿轨道下山采用锚网(索)+ 36U型钢等常规支护形式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得出巷道可锚性差是造成锚杆锚固力低和锚固效果差的主要因素;同时对巷道断面的选择和壁后充填注浆加固机理的分析,提出采用可缩性圆形支架壁后充填注浆加固技术.实践证明,采用可缩性圆形支架壁后充填注浆加固技术可有效解决软岩巷道变形的难题,为常村煤矿类似的巷道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支护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基于在复杂性质围岩的巷道中,U型钢可缩支架的承载与围岩的作用无法有机的结合的这一情况,对U型钢支架失稳机理进行了阐述,并研究分析了壁后充填技术的科学性,表明使用U型钢可缩支架壁后充填技术,可有效改善支架与围岩的关系,使U型钢均匀承载,充分发挥U型钢的支护性能.工程应用效果表明,U型钢可缩支架壁后充填技术的实际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矿业大学和淮南矿务局承担的《软岩巷道支架壁后充填的试验研究》课题经专家审查后,1992年6月1日通过技术鉴定。支架壁后充填是提高软岩巷道支护质量的重要措施,淮南谢一矿的岩石巷道多数位于松软的泥岩内,加之采深较大,巷道在掘进过程中会引起围岩强烈变形,不仅砌碹之类的刚性支架很快遭到破坏,即使U形钢可  相似文献   

8.
巷道支架围岩关系的颗粒流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巷道支架壁后充填的效果,建立了4种不同的数值计算模型进行比较.运用颗粒流PFC^2D数值模拟软件,结合临涣矿西二运输大巷工程地质实际条件,深入分析了不同支架一围岩作用关系对支架变形特征、支架受力分布、支架自身承载性能及巷道围岩应变率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壁后充填的模型与其它存在不同壁后空间的模型相比,支架受到的弯矩和剪力对称、均匀,轴力、弯矩、剪力值较小,巷道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切向应变率也明显变小.通过支架壁后充填,改善了支架受力状况和受力分布,实现了支架-充填体-围岩三者共同承载;支架壁后充填首先减小了浅部围岩应变率,抑制了围岩在更大范围内的变形,从而控制了巷道的强烈变形.  相似文献   

9.
U型钢可缩性支架壁后充填应力分散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无法使用主动支护的高应力软岩巷道中,U型钢可缩性支架是一种有效和成熟的支护方式,但是围岩性质复杂时,U型钢可缩支架的承载与围岩的作用无法有机的结合起来,造成U型钢的支架局部应力集中,致使U型钢支架局部屈服而U型钢支架整体失稳,使用U型钢可缩支架壁后充填技术改善了与围岩的关系,阻止了局部应力集中,使U型钢均匀承载,较充分发挥U型钢的支护性能。文章通过阐述U型钢支架失稳机理解释了壁后充填技术的科学性,并介绍了在应用中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巷道支架壁后充填的效果,建立了4种不同的数值计算模型进行比较.运用颗粒流PFC^2D数值模拟软件,结合临涣矿西二运输大巷工程地质实际条件,深入分析了不同支架一围岩作用关系对支架变形特征、支架受力分布、支架自身承载性能及巷道围岩应变率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壁后充填的模型与其它存在不同壁后空间的模型相比,支架受到的弯矩和剪力对称、均匀,轴力、弯矩、剪力值较小,巷道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切向应变率也明显变小.通过支架壁后充填,改善了支架受力状况和受力分布,实现了支架-充填体-围岩三者共同承载;支架壁后充填首先减小了浅部围岩应变率,抑制了围岩在更大范围内的变形,从而控制了巷道的强烈变形.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瑞克充填材料的基本性能和充填密闭墙的优点,将该材料在柴沟煤矿1501采煤工作面辅运巷、皮带巷进行充填密闭墙的应用后,对1501采煤工作面起到了良好的密闭作用:辅运巷密闭墙内的O2体积分数由20%左右降到了2%左右,皮带巷密闭墙内的O2体积分数由18%左右下降到了2%左右,且两密闭墙内均未检测到乙烯、乙炔等煤自然发火标志性气体,因此,可以判断在停产期间此次密闭消除了1501采煤工作面煤自燃倾向性。  相似文献   

12.
以赵家寨煤矿三软厚煤层大跨度回采巷道沿空留巷为工程背景,结合扩巷后工程实际,提出超前切顶卸压巷内充填留巷方案。通过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切顶与切顶条件下回采巷道围岩应力特征,确定了切顶条件下充填墙的留设宽度为2.2m。现场监测结果表明,超前切顶卸压条件下,充填墙宽度为2.2m时,能够有效维护回采巷道的稳定。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条件下三软厚煤层大跨度回采巷道沿空留巷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薄煤层回收率和改善采掘接替紧张关系,以李堂煤矿9-2薄煤层92102轨道巷为工程背景,采用FLAC3D数值模拟,研究不同宽度条件下充填支护墙体的应力和巷内塑性区分布,确定合理的巷内支护参数和巷旁支护参数,并进行了工业性实践。现场测试得到了92102轨道巷围岩变形规律。通过矿压监测结果分析,得出该留巷围岩的变形规律,李堂煤矿92102轨道巷沿空留巷所采用的巷旁充填方案在技术上可行,满足工程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14.
田亚魁  高镇  张东辉 《中州煤炭》2018,(12):162-165
为了减少待充填空间顶板离层和下沉量,确保架后挡矸和挂模作业安全,对充填作业空间进行锚网支护设计,对初期顶板支护方案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沿空留巷充填柔模损坏情况和沿空留巷效果,对充填作业空间进行改进优化,然后提出了2种支护改进方案:在留巷待浇筑空间永久加强支护采用锚索梁支护和留巷待浇筑空间顶板永久加强支护采用锚索和锚杆配合锚索梁支护,研究得出:顶板锚网支护劳动强度降低、材料成本降低,采空区垮落裙带关系降低,降低架前顶板锚网支护工作压力,保证锚网支护速度能够适应工作面推进速度,保证工作面能够实现快速掘进。  相似文献   

15.
大倾角薄煤层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威  阚甲广  薛博  陈亮 《煤矿安全》2012,43(5):39-42
针对新庄孜矿62110工作面上风巷倾角大、煤层薄,且该留巷维护时间长、变形大,分析了该条件下巷道围岩支护的特点,提出了采用架喷锚注和巷帮充填对留巷进行联合支护,并应用FLAC2D5.0软件模拟分析了不同充填墙体尺寸对留巷效果的影响。矿压观测结果表明:采用架喷锚注支护后,随工作面向前推进及充填墙体强度增加,墙体承受的压力逐渐加大,巷道移近量呈跳跃性减小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煤炭资源的回采率,在大柳塔井52605工作面运输巷实施了柔模混凝土沿空留巷技术。建立了留巷充填体受载的平面模型,计算得出充填墙体承受的最大压力为22 MPa,为此确定选用强度为C30混凝土。由于添加了专用外加剂,柔模混凝土早强特征明显,4 d龄期的强度达到30 MPa,7 d达到最终强度。矿压观测表明,工作面后方135 m左右巷道变形基本稳定,巷道变形量小,满足了二次回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以新阳煤矿10203充填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对垮落法和充填法开采下的采空区沿空留巷巷道矿山压力进行了对比分析,进一步探究了采空区全部充填后沿空留巷巷道的变形规律。结合高浓度胶结充填体的力学特性,设计了沿空留巷巷内基本支护、加强支护的方式,并将其运用于生产实践。井下应用表明:充填开采后的沿空留巷巷道围岩变形量较小,其变形率仅为8%左右;巷道顶板较为完整,没有发生大的冒落,且巷道煤壁无片帮现象发生;巷道内采用的锚杆、锚索、金属网、单体支柱联合支护安全可靠,支护合理。煤矿高浓度胶结充填开采沿空留巷技术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采空区充填完毕后自然形成沿空巷道,而且杜绝了沿空留巷巷道常见的火灾、瓦斯等灾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高瓦斯煤层巷道掘进过程中易出现瓦斯突出、工作面回采瓦斯浓度频繁超限、工作面采掘接替紧张等难题,以高山煤矿1902工作面为工程背景,研究了高瓦斯突出煤层原位充填沿空留巷技术。通过理论分析选定预制混凝土砌块墙原位充填支护方式,理论计算出充填隔离墙体留设宽度为0.72~1.68 m;运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0.8、1.2、1.6 m共3种不同墙体宽度条件下巷道围岩塑性区、巷道应力及位移分布规律,并在1902工作面进行现场试验与矿压监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充填隔离墙体留设宽度的增加,墙体切顶能力增强,巷道围岩应力、位移变形量减小,最终确定墙体合理留设宽度为1.2 m。现场监测留巷顶底板平均总移近量基本维持在250 mm±50 mm,两帮平均总移近量维持在200 mm±20 mm,从而检验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可为类似条件煤矿应用沿空留巷技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通过大采高矸石充填巷采技术的成功实践,确定了矸石充填巷支护参数,解决了长距离排矸矛盾,提高了资源回收率,满足了矿井节能减排和安全高效的发展要求,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以新庄孜煤矿62310回风巷为工程背景,介绍了原巷充填材料的选取和充填工艺流程,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无煤柱掘巷的围岩控制方法,采用高强度锚杆、锚索、中空注浆锚索和钢筋网联合支护,选择合理的充填墙体强度和宽度,有效的控制了无煤柱掘巷的围岩变形和顶板离层。采用现场实测的方法,在1400m的掘巷中布点进行实测,实测数据为:巷道顶板变形量在30~50mm之间,顶板离层量小于20mm,巷帮变形量在40~50mm之间,观测数据表明巷道支护效果良好,巷道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