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改造升级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在渗滤液排放标准提高的情况下,北方某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改造升级的设计方案。在分析该渗滤液水质特点和原有简单物化/一级生化工艺缺陷的基础上,提出物化/多级生化/氧化吸附/膜分离组合工艺。该工艺适于高含盐、难降解渗滤液的处理,其出水水质能够达到《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中的一级标准,部分出水经反渗透处理后可达到杂用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2.
成都市固体废弃物卫生处置场渗滤液处理扩容工程于2013年建成投入运行,工程规模为1 000 m~3/d,目前已稳定运行2年,出水水质执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表2标准。渗滤液处理采用"外置式膜生物反应器+纳滤"工艺,纳滤浓缩液采用"混凝沉淀+臭氧氧化"工艺,浓缩液处理后出水与纳滤出水混合后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3.
秦皇岛张桥庄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采用物化/三级生化/物化/超滤纳滤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设计处理水量为150m3/d,原水COD约为20000mg/L,BOD5约为2500mg/L,NH3-N1000mg/L。运行结果表明,系统对COD的去除率可达95%,出水COD100mg/L,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标准。在该工艺的运行中,生物膜的培养和驯化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松原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填埋区水平防渗层和垂直防渗层采用HDPE防渗膜与天然粘土紧密相贴的复合衬层,工程投资小,防渗效果好.垃圾渗滤液采用MBR工艺/超滤/纳滤组合技术进行处理,出水水质可达到<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1997)中的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5.
福州市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场渗滤液处理厂设计处理规模为1 500 m3/d,是目前按照《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建成的国内处理规模最大和工艺最齐全的渗滤液处理厂之一,目前已稳定运行两年多,出水水质达标。该工程以水质均衡池为预处理工艺,以两级生物脱氮+超滤(UF)的膜生化反应器(MBR)为生化主体处理工艺,以纳滤(NF)/反渗透(RO)为深度处理工艺;NF浓缩液采用混凝气浮+臭氧氧化工艺处理,RO浓缩液采用蒸发工艺处理。  相似文献   

6.
九龙岭渗滤液处理提标改造,采用氧化沟MBR和纳滤处理工艺。改造后稳定运行两年,出水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l6889-2008)表2的排放限值。  相似文献   

7.
UBF/MBR/纳滤工艺用于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改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某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的相关要求,采用UBF/MBR/纳滤工艺对其进行改造.工程运行实践表明,该工艺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出水各项指标均可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表2的排放浓度限值.  相似文献   

8.
针对南方某城市垃圾渗滤液含高浓度难降解有机物的特点,采用ABR/MBR/纳滤膜多级组合工艺进行处理,设计规模为300 m3/d。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出水COD、BOD5、NH3-N分别为(30~60)、(10~20)、(1~10)mg/L,各项水质指标均达到甚至优于《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表2的排放限值。  相似文献   

9.
针对北京某有机质生态处理站餐厨垃圾、市政污泥、城市粪便联合厌氧消化产生的沼液等综合废水特点,采用生物+物化组合工艺,即:预处理+外置式膜生物反应器(MBR,两级硝化反硝化+超滤)+部分纳滤(NF)处理工艺,纳滤产生的浓缩液采用中温催化氧化工艺进行处理,最终实现废水达标排放。该工程设计处理规模为700 m~3/d,工程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运行稳定、效果良好,综合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的三级标准,其中氨氮和总氮指标达到北京市地方标准《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 11/307—2013)。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富阳市欢坞岭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设计采用外置式膜生化反应器(MBR)+反渗透(RO)工艺,处理规模为100 m3/d;采用催化氧化+混凝沉淀工艺处理反渗透膜浓缩液,处理规模为25 m3/d。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水质变化适应能力强,两种出水混合后水质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中一般地区对渗滤液出水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质均衡+外置式膜生物反应器( 两级反硝化+两级硝化+超滤)+两级反渗透"工艺对日照市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进行处理, 设计处理规模为 300吨/日,出水水质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一般地区对渗滤液出水水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采用厌氧/AOAO/膜处理系统/反渗透的组合工艺处理广东龙尾坑垃圾渗滤液,出水水质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该处理系统预处理阶段用厌氧代替氨吹脱,不会腐蚀设备和产生二次污染。生化处理阶段采用较高内回流比,提高生物脱氮能力。整个系统运行稳定,未产生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3.
吹脱/厌氧/氧化沟/稳定塘工艺处理城市垃圾渗滤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毅梁  熊向阳  康建雄 《市政技术》2006,24(1):18-19,23
结合工程设计实例。介绍了“吹脱-厌氧-氧化沟”为主的组合工艺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的工艺流程、构筑物的设计参数和工艺运行等。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出水能达到GB8978-1996中的垃圾渗滤液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4.
针对江村沟垃圾渗滤液处理厂的原有问题,进行了改扩建工程设计。工程确定采用UASB(厌氧)+MBR(膜生化处理)+DTNF(碟管式纳滤)/DTRO(碟管式反渗透)工艺,最终出水水质达到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结合蓬莱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工程实例,介绍了MBR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工艺流程、原理等,分析了MBR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特点和优势。垃圾渗滤液经过MBR工艺处理,生化部分采用硝化/反硝化工艺,再经超滤/纳滤工艺等膜分离技术和其他方法处理,最终流出液水质可以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  相似文献   

16.
与填埋场垃圾渗滤液相比,垃圾中转站压缩出的渗滤液有机物含量高,BOD5/COD超过0.4,生物降解性较好,同时,其污染物成分相对复杂,水质水量随时间波动大。某渗滤液处理厂位于西北某城市,处理规模200 t/d,采用“中温厌氧消化+强化膜生物反应器系统(两级A/O+MBR)+纳滤+卷式反渗透”处理工艺,出水水质执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中表2要求。浓缩液采用“预处理+高压反渗透+浸没燃烧蒸发”工艺处理。实际运行表明,出水水质达到设计标准,实现了渗滤液全量化处理。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两级MBR工艺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好氧堆肥处理厂的渗滤液,保持MBR的DO浓度在2~4 mg/L、MLSS为6~8 g/L.运行结果表明,一级MBR系统对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5% ~97%)、(99.1% ~99.9%),出水COD和氨氮浓度分别为(450 ~ 550)、<14 mg/L;经二级MBR进一步处理后,对COD的去除率为15% ~25%,出水COD为300 ~ 420 mg/L,出水氨氮<7 mg/L,出水氨氮浓度达到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的特别排放限值要求,这可减缓后续纳滤膜的处理负荷、延长其使用寿命、改善其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生物处理/厌氧氨氧化/物化处理组合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系统能稳定运行且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较好.组合工艺对垃圾渗滤液中COD的平均去除率为94.97%,出水COD平均为47.5 mg/L;对NH3 -N的平均去除率为98.53%,出水NH3 -N平均为14.62 mg/L;对TN的平均去除率为98.23%,出水TN平均为21.3 mg/L;对TP的平均去除率为69.82%,出水TP平均为2.22 mg/L.渗滤液出水COD、NH3-N、TN、TP浓度均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9.
MBR/RO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外置式膜生物反应器(MBR)/反渗透(RO)工艺对成都长安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进行处理,设计处理规模为1300m3/d,出水水质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一般地区对渗滤液出水水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渗滤液的处理是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过程中的难题.本文结合工程设计和运行实例介绍了膜生物反应器+双膜法工艺(NF或RO)在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中的流程设计、设计原理、运行效果和运行成本,认为该工艺能稳定达到新排放标准的要求,应用于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