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安徽省淮河流域易涝洼地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工程管理体系、退垦还湖、移民迁建、农业结构调整等综合治理对策,完善淮河流域防洪除涝减灾体系,为区域社会经济和谐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以来,按照“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淮河流域初步形成了防洪除涝减灾体系,但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洪涝灾害的威胁仍然存在。本文介绍了流域防洪减灾面临的新的形势与问题,《淮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中针对流域防洪减灾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提出的进一步完善流域防洪除涝减灾体系所采取的对策措施和规划的特点,以及防洪除涝规划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3.
杨俊 《治淮》2023,(6):32-33
全椒县西官圩排涝站工程为全椒县西官圩除涝系统主要工程之一,该工程的建设将是全椒县圩区防洪除涝薄弱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椒县防洪排涝减灾体系建设的延续,同时也是加快防洪除涝薄弱环节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从全椒县洪涝灾害情况以及西官圩排涝工程现状,分析了该涝区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涝区排涝工程总体布局,进行涝区治涝水文分析和排涝泵站的规模分析。  相似文献   

4.
防洪除涝保安是保障地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近年来持续变化的自然和人文条件给防洪减灾带来了一系列重大挑战,总结归纳了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洪涝治理特点及历程,在解析自然和人文因素对流域洪涝灾害主要影响基础上,从加快完善防洪除涝工程体系、升级防汛预警调度决策指挥系统、强化防洪抢险和应急救援能力、科学规范和管控人类活动4个方面探讨变化环境下强化流域防洪除涝能力与韧性的对策,为江淮平原河网完善防洪治涝体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濉溪县处于淮河流域中游,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十分频繁。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现了多次较大范围的洪涝旱灾,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党和政府领导人民从防洪除涝入手,因地制宜,整治河道,先后组织河道治理63期。全县按20年一遇防洪标准、5年一遇除涝标准治理的河道有萧濉新河、老濉河、南沱河、王引河、闸河、巴河、新北沱河7条,其他河道的防洪除涝标准也有了大幅度提高。濉溪县是农业大县,粮食、油料、瓜果等农作物是人民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濉溪县河流众多,沟渠纵横,交互密织,河道水流为工农业用水及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来源。另外,濉溪县无水库工程,不仅水源来源单一,而且河道调蓄洪水的能力较差,部分河道局部河段防洪除涝标准仍较低,防洪除涝体系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水涝、干旱灾害是造成濉溪县返贫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王炳鑫 《治淮》2014,(2):41-42
濉溪县处于淮河流域中游,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十分频繁。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现了多次较大范围的洪涝旱灾,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党和政府领导人民从防洪除涝入手,因地制宜,整治河道,先后组织河道治理63期。全县按20年一遇防洪标准、5年一遇除涝标准治理的河道有萧濉新河、老濉河、南沱河、王引河、闸河、巴河、新北沱河7条,其他河道的防洪除涝标准也有了大幅度提高。濉溪县是农业大县,粮食、油料、瓜果等农作物是人民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濉溪县河流众多,沟渠纵横,交互密织,河道水流为工农业用水及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来源。另外,濉溪县无水库工程,不仅水源来源单一,而且河道调蓄洪水的能力较差,部分河道局部河段防洪除涝标准仍较低,防洪除涝体系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水涝、干旱灾害是造成濉溪县返贫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1 改造农业生态环境采取防洪除涝和灌溉工程措施,来改造农业生态环境。1.1 防洪除涝兴建堤防、水库、排干、强排站、截流沟等一系列防洪除涝工程,就是要从水的大环境治理上入手,在区域规划治理中,要做到外水筑堤,内水强排,沿山截流建库,从而减少洪涝灾害。通过涝区治理、低产田改造、以稻治涝等措施,可改变区域小环境,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稳定农业产量,促进农业生态环境良性循环。1.2 节水灌溉脆弱的生态环境是东北部、西部农牧业发展、工业建设和能源矿产资源开发的重要制约条件之一,年降水量和水资源在时间空间分布不均,大部分地区受…  相似文献   

8.
淮河流域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棉油基地。但是流域洪涝灾害频繁,通过国务院确定的19项治淮工程,使淮河中下游防洪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沂沭泗河东调南下工程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建成比较完整的流域防洪除涝体系,各防洪保护区的防洪标准和全流域抗洪灾风险的能力都有所提高,扩大了骨干河道的行洪能力,减轻了防洪调度的压力,重点易涝洼地的排涝条件得到改善,对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防洪保障,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长期困扰淮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水多、水少、水脏、水浑四大问题,《淮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对淮河防洪除涝体系、水资源配置体系、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等进行了全面科学的规划。本文着重介绍了淮河防洪除涝体系的规划原则、规划标准、规划布局和规划任务,并对水资源配置体系、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的布局作简单说明。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
  江苏淮河流域面积6.5万 km2,约占淮河流域面积24%,占江苏省域面积63%。涉及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五市全部及扬州、泰州、南通三市部分地区。由于地处淮沂沭泗诸河下游和南北气候过渡带、地势低洼,江苏洪、涝、旱、渍、潮等各种灾害频繁,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的持续治理,江苏淮河流域已建成比较完善的防洪、除涝、调水、挡潮、降渍等水利工程体系,有效保障和促进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务院批复的《淮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以下简称《综合规划》)为推进新时期江苏治
  淮和水利现代化建设、保障江苏“两个率先”进程提供了规划支撑。  相似文献   

11.
刘莉娜 《治淮》2012,(6):F0004-F0004
4月26日上午,淮河防洪除涝减灾模型基地开工奠基仪式在合肥举行。淮河防洪除涝减灾实体模型基地项目,是国家重点工程世行贷款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  相似文献   

12.
根据禹城市区地形及暴雨洪水特性,对禹城市城区排水管网进行规划,合理定出每个区域的排水出路,通过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对禹城市城区排水现状问题提出治理对策,及时排出涝水,提高市区河道防洪排涝能力,构建较为完善的防洪除涝体系。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1991年作出《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确定实施治淮19项骨干工程。治淮19项骨干工程的建设,提高了淮河流域防洪除涝减灾能力以及重要防洪保护区的防洪除涝标准,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和社会稳定提供了保障。但是由于特殊的气候、地理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当前淮河的防洪除涝形势依然严峻。本文通过对治淮19项骨干工程完成后淮河中下游防洪除涝形势的分析,提出淮河中下游进一步治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孙贻让 《治淮》1994,(9):10-11
山东省淮河流域是历史上旱涝灾害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建国后,经过40多年的努力,建成了一整套防洪除涝体系,在抗御洪涝灾害中,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但应当看到,沂沭泗流域的防洪除涝标准还比较低,南四湖的洪水出路还未解决,加上已有工程的淤积、老化,  相似文献   

15.
1.抓好节水农业势在必行 河北在历史上是个水旱灾害频繁的省份.经过50多年的努力,我省水利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初步建成了防洪、除涝、灌溉、供水工程体系.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国内各大城市内涝现象的频繁出现,国家提出编制防洪排涝规划的要求。通过对宣城市双桥联圩城市规划区防洪除涝现状的调查,分析内涝产生的原因和除涝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防洪排涝规划,提出较完善的防洪排涝措施。  相似文献   

17.
程耀炜 《海河水利》2023,(12):40-42
为了解决惠东县白花镇的防洪、治涝问题,基于白花河和白花镇情况,在分析白花河流域防洪现状及白花镇受淹因素的基础上,对白花河流域防洪除涝思路、工程措施进行了探讨,从上截、下排、外挡全面布控的角度提出白花镇防洪除涝工程建设方案,为保障白花镇防洪除涝安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1 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的重要意义  变工程水利为资源水利,就是水利部门从注重工程建设转到重视水资源优化配置上来,以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面要求。天津市是一个洪、涝、旱、碱、潮等自然灾害频繁交替发生的地区。多年来,防洪除涝始终是水利部门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根据1949~2007年的统计资料,分析了安徽省淮河流域洪涝成灾和农业生产变化情况。采用粮食种植面积与产量的变幅比法,直观表达了洪涝灾害对流域及全省粮食生产的影响。反映了安徽省淮河流域急需加强建设防洪、除涝、灌溉、供水等骨干工程、增强抵御洪涝灾害能力的事实。  相似文献   

20.
徐恒 《山东水利》2023,(2):43-44
近年来,汶上县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但城市防洪除涝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为提高城区防洪应急能力,保障汶上县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本文根据汶上县防洪除涝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防洪应急抢险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