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柴玉龙  张蓓 《工业计量》2006,16(A02):146-147
化学计量学是一门化学与统计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交叉所产生的新兴的化学学科分支,电化学计量是化学计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我国电化学计量发展的介绍,分析和总结了电化学计量仪器的使用状况、计量检定以及电化学计量仪器的研发,预测了我国电化学计量的发展趋势将向着快速、准确、便携的方向发展。虽然目前我国电化学计量的发展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随着计算机、集成模块的深入研究,电化学计量的发展前景是乐观的。  相似文献   

2.
离子液体具有诸多优良的物理与化学特性,如热稳定性好、电导率高、不易挥发、电化学窗口宽等,并且可根据不同电化学器件的要求进行设计,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不同体系的化学电源中。较为全面地综述了近年来离子液体在化学电源领域的应用研究成果,着重介绍了在锂离子电池和电化学电容器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探讨了目前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在总结了化学复合镀主要机理和沉积模型的基础上,从微观动力学和电化学两个角度入手,综述了微观形貌观察法、电化学研究法、电化学结合谱法等国内外关于纳米化学复合镀沉积机理的研究方法,并指出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微观形貌观察法主要是借助于先进的形貌观察手段探讨复合镀层中各种微粒的运动规律,从而总结沉积机理。电化学方法则是应用混合电位理论,结合X射线谱、拉曼光谱、XPS等谱法分析,通过开路电位、极化曲线和伏安曲线电化学测量侧重讨论纳米化学复合镀过程中的沉积步骤、阴阳两极电化学反应反应速率、各沉积产物的沉积电位变化等内容,进而总结出复合镀层的沉积机理。最后,对纳米化学复合镀沉积机理研究方法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金属腐蚀     
金属在其周围介质作用下,因发生化学或电化学反应产生的重量损耗和性能变坏现象。金属腐蚀的分类方法很多,按腐蚀作用机理可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按破坏特征可分为全面腐蚀、局部腐蚀和应力腐蚀断裂等类型。按周  相似文献   

5.
光谱电化学(Spectroelectrochemistry,SEC)的概念最早提出于七十年代,是电化学和光化学方法的结合,即用光学方法从原子或分子级水平获得电化学体系信息。本文介绍了SEC照相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铜基镍镀层的化学退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永清 《材料保护》1989,22(1):39-40
一、前言镀层的退除可以分为化学退除和电化学退除两大类。与电化学退除相比,化学退除具有操作方便、设备简单、节约时间、提高工效等优点。因此,本文就铜基镍镀层化学退除法作一讨论。本退除法具有如下特点: 1.既适用于铜基亦适用于铁基多层镀镍件。  相似文献   

7.
钢铁基体上的化学镀镍磷层属于阴极保护镀层,其孔隙率测定非常重要.为此,对化学镀镍磷层孔隙率电化学测定方法进行了探索.通过研究钢铁和化学镀镍磷层在不同介质中电化学行为的区别,选择了5%H2SO4作为测试介质,并研究了该介质中不同孔隙率镀镍磷层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随镀层孔隙率的减少,镀层的自腐蚀电位逐渐从铁的自腐蚀电位向纯镍磷镀层的自腐蚀电位变化.而应用常规的孔隙率检测方法只能检测较大的孔隙.电化学方法与贴滤纸法孔隙率测试结果是一致的,说明该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8.
金属氧化物理论上具有较高的比电容,是赝电容超级电容器的主要电极材料,不同的沉积方法将直接影响到其电化学性能。首先采用阳极氧化法制备高度有序的TiO_2纳米管阵列作为基底,分别采用化学沉积法和电化学沉积法(差分脉冲伏安法)沉积NiO,测试并比较所沉积NiO的电化学性能。电子扫描显微镜表征发现化学沉积的NiO颗粒较大未能均匀沉积,电化学沉积法沉积形成的NiO颗粒较小且均匀附着在纳米管中。恒流充放电结果显示电化学沉积法制备的复合电极获得了60mF/cm~2的比电容,可以用作电化学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  相似文献   

9.
通过有机化学合成法使苯胺单体接枝到碳纳米管表面,然后再经化学原位聚合法制备碳纳米管/聚苯胺复合材料.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材料的成分和形貌进行表征.用循环伏安法、恒流充放电和电化学阻抗等电化学测试手段来表征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复合材料比容量可达到152F/g(有机电解液),显著高于同样条件下的纯聚苯胺、纯碳纳米管及由原位化学聚合法所制备碳纳米管/聚苯胺复合材料的电化学容量(65、25、80F/g),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克服传统化学转化法制备的涂层疏松、多孔、黏附力低的缺点,采用电化学辅助化学转化法在AZ31镁合金上制备了一种具有生物相容性的Ca-P涂层。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及能谱仪对涂层的形貌、相结构和元素组成进行了表征分析,利用动电位极化和电化学交流阻抗研究涂层在模拟体液中的腐蚀特性,通过三点弯曲试验测试了涂层与基体的结合性能,并与传统化学转化法制备的Ca-P涂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电化学辅助化学转化法制备的Ca-P涂层组织结构更加致密、含有更多的磷酸氢钙(DCPD)相,并具有良好的结合力和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1.
提出一种氧化增强注氧隔离工艺,在退火前氧化得到SiO2层,再进行高温退火得到绝缘体上的硅锗材料.经X射线摇摆曲线和拉曼测试发现所制备的绝缘体上的SiGe材料锗含量没有发生损失,且应变弛豫完全.透射电镜和二次离子质谱分析结果显示样品多层结构清晰,埋氧层质量完好、平整度高、无不连续、无硅岛.研究表明,氧化增加工艺的引入是绝缘体上的硅锗材料锗质量提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采用溶胶—凝胶法及浸渍提拉法在普通的载玻片上制得含不同掺银量的TiO2薄膜,通过对薄膜及相应粉体的XRD、XPS及薄膜致密度的测量,分析了银的掺杂量对TiO2薄膜亲水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iO2薄膜中银的掺杂量≤0.635mol%时有利于TiO2薄膜亲水性能的改善;表面羟基和表面桥氧的含量对TiO2薄膜的亲水性能均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3.
Ti-15-3 alloy is a new metastableβ-type titanium. The influence of hot deformation parameters on the microstructureof Ti-15-3 alloy after solution treatment has been studied by isothermal compression tests as well as quantitativemetallographic analysis.  相似文献   

14.
共掺杂n型CVD金刚石薄膜的结构和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MPCVD)技术制备硫掺杂及硼/硫共掺杂n型金刚石薄膜,探讨n型CVD金刚石薄膜的特性和共掺杂机理.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单一硫(S)掺杂含量的增加,金刚石薄膜导电激活能降低,薄膜生长速率减小,薄膜中非金刚石结构相增多;硼/硫(B-S)共掺杂有利于增加硫在金刚石中的固溶度,提高硫在金刚石晶体中的掺杂率,降低金刚石薄膜的导电激活能(在0.26~0.33eV);与单一S掺杂相比较,B-S共掺杂金刚石薄膜生长速率低,薄膜质量和晶格完整性好;霍耳效应测试表明硫掺杂和硼/硫共掺杂金刚石薄膜具有n型导电特征,载流子浓度在1016-1018/cm3之间,载流子迁移率在7~80cm2V-1s-1之间.采用B-S共掺杂技术有利于提高CVD金刚石薄膜的晶格完整性,使得B-S共掺杂金刚石薄膜具有更高的载流子迁移率.  相似文献   

15.
采用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为介质,用锌粉还原2,5-二甲氧基-4-氯硝基苯制备中间体2,5-二甲氧基-4-氯苯胺.最佳反应条件如下:2,5-二甲氧基-4-氯硝基苯与锌粉的摩尔比为1:4;2,5-二甲氧基-4-氯硝基苯与冰醋酸的摩尔比为1:0.1;混合溶剂中乙醇和水的体积比为3:2;以氯化铵为电解质,2,5-二甲氧基-4-氯硝基苯与氯化铵的摩尔比为1:0.06.在此反应条件下得到的还原产物收率可达91.45%、熔点为116~117℃、胺基值为97.33%.  相似文献   

16.
分振幅光偏振测量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西亮  戴景民 《计量学报》2006,27(4):325-330
分振幅光偏振测量仪(DOAP)是高速测量光偏振的传感器,它利用振幅分割原理,能够同时近似实时地测量出描述光偏振态的所有4个Stokes参数。从装置结构、定标方法、工作波长和应用领域等方面,对最近20年多年来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状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总结,并指出了该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在Sn-Ag-Sb-Zn焊料合金中添加微量元素P、Bi、In和Ga,进行了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合金的密度比Sn-37Pb合金降低9.26%-10.55%;剪切强度比Sn-37Pb合金增加6%-51.3%;但熔点有所提高,结晶温度在6.32-7.88℃之间.微量元素的加入对合金的润湿性能有所改善;并能明显提高接头剪切强度.新开发的焊料合金的综合性能已经超过了Sn-37Pb焊料.  相似文献   

18.
利用聚砜中空纤维膜内表面作为接枝层,进行动态表面光接枝聚合反应的研究——在气态条件下进行引发并在液态条件下进行接枝反应.实验结果表明:用二苯甲酮作为引发剂,丙烯酰胺作为亲水性接枝单体,聚丙烯酰胺链可以被接枝到膜表面.通过对反应前后的接触角、水通量和截留率的测量,发现分离膜的亲水性和孔径都发生了变化,而且接枝聚合的程度随着参数和实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如引发时间、单体浓度、聚合温度和聚合时间等.此方法对于制造较小孔径的中空纤维超滤膜提供了新思路,是非常值得发展和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的方法,在NaCl基底上沉积了Ni-Mn-Ga薄膜,对薄膜进行了形貌观察、微区成分及结构分析,并测量了薄膜的磁致应变.结果表明,薄膜表面可见大小不一的团簇颗粒,具有明显的岛状结构,表明Ni-Mn-Ga薄膜的形成为典型的核生长型机制.热处理前的薄膜具有部分非晶存在,热处理后薄膜晶化为多晶形态.无约束薄膜在磁场下呈现负的磁致应变,在1.3T磁场下,其最大应变值可达-0.008%,并且可以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20.
采用过硫酸铵作为引发剂,通过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了一系列可溶性的聚(苯胺-邻六氟羟基苯胺)(PAH)的共聚物。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氟谱(19F-NM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紫外光谱(UV)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等对共聚物的化学结构和形貌等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邻六氟羟基苯胺(HAFIP)成功导入了共聚物主链中,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Mn介于6.51×10~4与9.04×10~4之间。HAFIP的存在抑制了共聚物的醌式结构n→π*跃迁,随着共聚物中邻六氟羟基苯胺(HAFIP)摩尔分数的增大,共聚物形貌逐渐由纳米纤维向纳米颗粒变换。与聚苯胺难于溶解于一般有机溶剂不同的是,当邻六氟羟基苯胺(HAFIP)的摩尔分数超过0.5时,共聚物可以完全溶解于四氢呋喃、乙醇、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酰胺等有机溶剂中,表明HAFIP的导入,可以大幅改善聚苯胺的溶解性能,从而扩展聚苯胺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