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淬透性轴承钢GCr15SiMo的工艺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高淬透性轴承钢GCr15SiMo的热处理工艺。研究结果表明,GCr15SiMo钢具有良好的热处理工艺性,从830-870℃油淬后,硬度在65HRC以上,淬裂敏感性小,并具有良好的抗回火性。可适用于制造要求尺寸稳定,在250℃以下工作的特大型轴承。试生产结果表明,GCr15SiMo钢的淬透性明显地优于GCr15SiMn钢。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俄罗斯研制开发 的低淬透性钢和限制淬透性钢,在采用感 应整体加热——表面淬火工艺(简称OΠ3 法)获得高强度、高性能汽车零件的应用实 例,并实现了以普通碳钢代替合金钢收到 简化工艺、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和改善工作 环境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限制淬透性轴承钢的整体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闵永安 《上海金属》1998,20(3):34-38
论述了限制淬透性轴承钢制造的铁路轴承内套圈采用整体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处理的工艺要点及处理工艺与组织性能的关系。该工艺处理的套圈获得表层为马氏体,心部为珠光体的优良强韧性组织和表层大于3mm的压应力层,套圈的疲劳寿命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GCr4轴承钢套圈经过整体感应加热淬火处理后的金相组织、基体组织的形貌和碳化物的形态及分布。结果表明,表面 组织为隐针马氏体和碳化物;基体主要由孪晶马氏体和一些位错马氏体组成;心部组织主要为届氏体,素氏体及碳化物颗粒,碳化物颗粒细小、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5.
冶金机械制造业中的大型轴承基本上均采用20Cr2Ni4A钢制造。有些轴承圈和滚柱截面超过了100mm。本文的目的是用整体淬火法和端面淬火法测定20Cr2Ni4A钢的淬透性,并且确定能保证获得心部硬度不低于30HRC的最大截面。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俄罗斯研制开发的低淬火透性钢和限制淬透性钢,在采用感应整体加热-表面淬火工艺(简称OПЗ法)获得高强度,高性能汽车零件的应用实例,并实现了以普通碳钢代替合金钢收到简化工艺,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和改善工作环境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对轴承钢(GCr15)进行激光固态相变处理,可在其表面获得高硬度(超过HV100)的硬化层(厚度约为0.4mm);耐磨性能提高近一倍。  相似文献   

8.
为消除轴承钢中碳化物液析,改善带状组织,进行了加热温度与碳化物溶解扩散之间的关系研究,确定了GCr15轴承钢比较合理的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并将试验结果实施于现场.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在现有加热能力的条件下,将加热温度提高到1200~1280℃,保温时间在3 h以上,可使碳化物带状级别控制在2级以下,碳化物液析得到消除.  相似文献   

9.
加热速率对GCr15轴承钢铸坯表面组织有较大影响。利用DIL805A热膨胀仪进行热模拟试验,通过分析GCr15轴承钢在连续加热过程中的热膨胀曲线,研究了不同加热速率下的奥氏体转变过程,分析了加热温度对奥氏体转变温度和奥氏体转变量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加热速率下奥氏体转变规律和大断面铸坯表面组织。结果表明:GCr15轴承钢中珠光体转变为奥氏体,温度范围约为760~810 ℃;(Fe,Cr)3C向奥氏体中的溶解,温度范围约为810~1 100 ℃;奥氏体的成分均匀化温度大于1 100 ℃。若GCr15大断面铸坯表面过热度大,相变后晶粒粗大,相对于内部组织其表面的耐磨性和抗疲劳性下降,且铸坯表面奥氏体浓度均匀性差,后续液析碳化物溶解过程受阻碍,碳化物溶解浓度不均匀,表面的组织性能受到影响。根据J-M-A方程,计算了模型参数,GCr15轴承钢激活能Q约为7.156×105 J/mol,n=0.52,k0=75。  相似文献   

10.
采用阶梯试样的方法并半定量统计了不同工艺条件下的GCr15轴承钢的再结晶晶粒个数,确定了其再结晶百分数.绘制了GCr15轴承钢冉结晶区域图.研究了变形温度及变形量对GCr15轴承钢的再结晶规律.结果表明:当变形温度低于900℃、变形量小于30%时.奥氏体处于完全未再结晶区;当变形温度超过1050℃、变形量大于50%时,奥氏体位于完全再结晶区.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我国GCr15轴承钢球化退火机制、工艺和球化预组织等的研究现状,浅析了研究中尚存在的不足并指出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对穿透感应加热淬火后的限制淬透性钢制的轴承实物进行了系列实验和检测。结果表明:从试样表面至320mm深度均存在压应力,在裂纹源附近存在较大残余压应力的加强作用。淬硬层的基体组织主要为板条马氏体,马氏体含碳量经估测略高于04%,有较好的韧性。基体上有弥散分布的碳化物Me3C型(Me为FexCryMnz)。心部组织为托氏体。淬硬层中残余奥氏体量仅为5%左右,对应于较高的尺寸稳定性。在上述诸因素综合作用下使材料得以强韧化。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金相分析及断口观察,对GCr15钢轴承套圈的磨削开裂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淬火裂纹是套圈失效的根本原因,而原材料中Cr的带状偏析、套圈表面的应力集中、淬火加热时的氧化脱碳以及不当的磨削工序则共同加剧了淬火裂纹的萌生和扩展。  相似文献   

14.
GCr15钢在轴承中广泛使用,其回火温度对轴承使用性能有重要影响。研究了不同回火温度对GCr15轴承钢的硬度、残余奥氏体含量、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GCr15的回火温度为165~300℃时,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硬度HRC由61.7降到56.2,残余奥氏体含量由9.88%下降到3.26%,表面残余应力由706.8 MPa下降至382.2 MPa;其显微组织主要为针状马氏体、颗粒碳化物和少量的亚稳定相残余奥氏体,随着回火温度的提高,碳化物逐渐聚集并不断长大。该研究为GCr15钢低温回火工艺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GCr15轴承钢棒线材的球化退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运宏  周靖 《热处理》2009,24(3):11-16
结合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和实际生产经验,探讨了GCr15轴承钢的球化机制和退火工艺。从退火质量稳定性角度出发,分析了GCr15轴承钢的3种主要球化退火方式。阐述了退火装备的进步对轴承钢球化退火质量提高的影响,提出了进一步改善轴承钢棒线材球化退火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刘靖  韩静涛  赵杰  席军良 《轧钢》2007,24(6):28-30
为实现奥氏体再结晶控制轧制,分析了变形量及变形温度对石家庄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转炉生产的GCr15轴承钢再结晶规律的影响,确定了该钢的再结晶全图。并得出为避免出现混晶组织,GCr15钢的控制轧制应在完全再结晶区进行。  相似文献   

17.
GCr18Mo轴承钢复相组织对强韧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GCr18Mo轴承钢中下贝氏体-马氏体(简称B下/M)复相组织的强韧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下贝氏体量的增加,其冲击韧度、断裂韧性逐渐升高,抗弯强度先增加而后下降;与单-马氏体组织相比,B下/M复相组织具有更好的强韧性;B下/M复相组织的冲击韧度与下贝氏体量呈线性关系;下贝氏体体积分数为37.5%的B下/M复相组织具有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8.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和分析了GCr18Mo轴承钢的下贝氏体组织形貌和精细结构,探讨了下贝氏体组织转变机理。借助于图像分析仪分析了下贝氏体转变动力学。结果表明,GCr18Mo轴承钢等温淬火后生成的下贝氏体呈针状或竹叶状,且堆聚成簇,下贝氏体中的铁素体为条状,空间呈双透镜状,由许多更小的铁素体亚条平行排列构成;GCr18Mo轴承钢的下贝氏体转变机理符合类平衡切变长大模型,其形成过程是孕育成核和快速长大的过程,它的转变动力学方程为y=1-exp(2.2×10-12t3.22)。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超声滚压加工对贝氏体轴承钢的影响,并分析超声滚压工艺参数对贝氏体轴承钢试样表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规律,为提升贝氏体轴承表面性能提供理论及试验依据。方法 通过超声滚压加工前后试样对比分析,确定超声滚压处理技术对贝氏体轴承钢组织性能的提升;通过单因素试验法,研究超声滚压工艺试样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表面与截面组织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贝氏体轴承钢组织的类别特征。结果 根据试样表面状态可将原始试样分为3类:细晶层存在表面微裂纹的截面组织、细晶层无裂纹的截面组织及无细晶层截面组织。超声滚压后,3类截面组织均产生塑性变形层,无细晶层截面组织形成的塑性变形层最厚。超声滚压处理后,存在于原始试样表面的机加工纹理变细,犁沟变浅;试样表面粗糙度降幅可达75%,试样表面硬度增幅为4%,且试样表面产生了约90 μm硬化层。结论 相同静压力下,随电流增加,试样表面粗糙度显著降低,塑性变形层显著增加,硬度、硬化层深度增加但增幅较小;相同电流下,随静压力增加,试样表面硬度、塑性变形层深度、硬化层深度及表面硬度增加,粗糙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