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温州就是中国著名的牛皮革生产基地,牛皮革重镇瞿溪素有“皮都”之美誉。随着中国制革业的风云变幻,近几年温州制革业的群体优势已失去往日风采。1995年前后,温州有牛皮制革企业五六百家之多,以原皮交易为主的浙江皮革市场也在业内闻名遐尔。而如今温州的牛皮制革厂只有一百多家,生产较为稳定的只有三十多家。生皮市场也已风光不再,正常经营的仅仅100家,生意好一点的也只有三十多家。  相似文献   

2.
加入WTO后国内关税下调,部分国外皮革产品实行零关税,大量的优质皮坯、蓝湿革、成品皮革蜂涌进入中国市场,国内制革业已感受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危机。再加上前一段时间受伊拉克战争和SARS的影响,中国皮革、鞋类制品出口深受其害,原本下滑的国内制革业更是“领略”了雪上加霜的滋味。素有“牛皮之都”的温州在国外皮革的;中击下和激烈的竞争中同样经受着来自方方面面的考验。  相似文献   

3.
随着温州鞋业用料的变化,温州牛皮革和猪皮革生产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尤其是牛皮制革业的生产出现了新的逆转,最为明显的是牛皮鞋面革生产趋冷,牛二层绒面革极为火爆,而猪皮革的生产则如日中天。  相似文献   

4.
依托“中国鞋都”的地域品牌优势,集中于瞿溪的温州牛皮制革业经过近几年的大浪淘沙已今非昔比,以往多如牛毛的小作坊和大中型制革厂交错并存的局面已完全改观,竞争后剩余的一二百家制革厂尤其是规模较大的三四十家龙头企业,企业规模和产品档次已得到大幅提升。走过20O3年,透视2OO4年,温州牛皮制革业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大中型企业的产品供不应求,整个行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忧的是众多不利因素开始制约温州牛皮制革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温州地区牛皮制革业的现状,并对温州地区牛皮制革业发展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鞋都温州的产业体系中,瓯海的牛皮企业群是十分重要的的一股力量。作为浙南皮革生产重要基地的瓯海,全区现有牛皮制革100多家,年产值达20亿元,是鞋部重要的生产原料基地,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制革业更是作为瓯海区重要的支柱产业,为温州市建设”轻工城”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范玉杰 《北京皮革》2003,(11):22-24
温州的牛皮制革业闻名全国,这里有浙南最大的牛皮交易市场,同样,被誉为“中国人造革牛产基地”的温州人造革业更是闻名世界。众多制革企业形成强大的制革业群体,对各种皮化材料的年需求量达到惊人的30亿~40亿元人民币。巨大的市场需求,吸引了全世界众多的知名皮化企业的目光,来自德国、意大利.美国、法国、韩国、台湾的巴斯夫、拜耳、斯塔尔、德瑞、芬尼斯、科莱恩、嘉宝能等知名品牌在温州巨大的皮化市场上都分得了一杯羹。  相似文献   

8.
国家科委下达由山东省皮革工业研究所和山东沂源制革总厂共同承担的的“鲁西南黄牛皮制革技术研究”科技攻关项目,以及山东省科委下达由山东省皮革工业研究所承担、沂源制革总厂协作完成的“高档牛二层革加工技术研究”和由山东省皮革工业研究所承担、威海制革厂协作完成的“猪绒面防水服装革加工技术”共三个制革科研项目,由山东省科委主持、已于1993年10月25~26日在沂源制革总厂同时通过了技术鉴定。鉴定委员会由15名制革专家组成,其中正付主委5人,主委:中国皮革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吕绪庸教授;副主委:轻工  相似文献   

9.
郑君 《北京皮革》2007,(12):54-54
虽然身处“中国鞋都”的有利位置,但温州猪皮制革和牛皮制革业却面临巨大的环保压力,企业规模小,产品品质差等局面无法实现突破,前景不容乐观,其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10.
国家科委下达由山东省皮革工业研究所和山东沂源制革总厂共同承担的“鲁西南黄牛皮制革技术研究”科技攻关项目,以及山东省科委下达的两个制革科研项目:(一)由山东省革工业研究所承担沂源制革总厂协作完成的“高档牛二层革加工技术研究”;(二)由山东省皮革工业研究所承担  相似文献   

11.
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和发展证明,制革业集中生产、集中治污,通过产业基地的建设,形成产业集群,从而赢得政府的大力扶持,将是中国制革业今后能够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也是国际制革业目前比较认可的发展模式。湖南制革业虽然在中国制革业中的总体地位并不突出,但湖南湘乡却相对集中了几十家猪皮专业制革企业,算得上是中国除温州平阳、四川、山东地区之外的又一大猪皮制革基地。近几年来,根据国内制革产业发展现状,以及皮革业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梯次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朗,湘乡制革业正不失时机地大力推进皮革工业园建设,并在7月初承办了“中国革业环保研讨会暨中国皮革协会制革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被湘乡制革一下子在中国制革生产基地方兴未艾的热潮中涌现出来,湘乡也因此加快了皮革产业升级改造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辛集是我国皮革业的重要生产销售基地,2001年底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皮革工业协会联合授予“中国皮革皮衣之部”称号。辛集皮革业由制革业、皮衣业以及皮件、皮革机械构成,2002年全市皮革行业实现产值60亿元,出口创汇1.7亿美元。其中,制单业占全市皮革经济总量的42%。  相似文献   

13.
陈万日 《北京皮革》2001,(10):20-21
沁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的太行山和王屋山脚下,是一个汉民和回民聚居区。这里的皮革业发展已有一定的历史,其中牛皮制革小有名气,也算是河南省一个重要的牛皮鞋面革生产基地,在温州、广州、成都等地广为畅销的牛皮鞋面革,有一部分就是产自这里。除了牛皮制革以外,还有一些羊剪绒生产企业。作为县级市来说,皮革方面的收入占了整个沁阳市财政收入的20%-30%。  相似文献   

14.
最近半年来,关于温州制革业一直盛传这样的新闻:由于多方原因,温州制革业外迁转移、省外投资成为焦点。这个信息和温州鞋这几年来浩浩荡荡的西部投资举动联系在一起,让人联想到的是温州鞋革工业链开始出现重大变化,东鞋西移已是共识,现在与鞋业唇齿相依的制革业也要外寻出路,温州的皮革工业还能继续兴旺吗?记者最近就此话题走访行业内人士,得出的结论是,温州制革形成规模性外迁尚需时日。  相似文献   

15.
不知不觉中新的一年又到了,然而对于温州制革业来说,牛皮和猪皮在相同的年份里却经历了不同的市场考验。在2005年里,温州的牛皮制革业抓住了市场机遇,取得了良好地发展,相比之下,猪皮制革业发展较慢,加上其它一些因素的影响,温州的猪皮制革业已出现萎缩的势头。  相似文献   

16.
骆国民 《北京皮革》2003,(11):16-21
温州制革业生产历史悠久,上世纪90年代初达到鼎盛时期,尤其是温州的牛皮革市场几乎是温州本地产品的天下,占据9O%的市场份额。随着温州鞋业的发展,鞋业在国内市场的知名度提升较快,产品档次和价位有了大幅提高,其企业规模和产量连年增大。而与此配套发展的温州制革业,却潜意识地“隐匿”了,给人一种跟不上业内发展步伐的感觉。  相似文献   

17.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四川革业已较具规模,加之“六五”、“七五”国家皮革科技攻关,大大推进了四川皮革工业的科技进步,制革企业大受其益。“七五”、“八五”期间,由省政府牵头成立了四川省皮革工业领导小组,并拨专款对四川皮革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四川制革业有了长足地进步。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皮革工业发展中心向亚洲特别是中国的转移,给飞速发展的中国皮革业注入了一针兴奋剂,四川制革行业也不例外。此时,各国有、集体制革企业遍布全川,成都制革总厂、乐山市皮革公司制革厂、西昌皮革总厂、内江市制革总厂、遂宁市制革厂、绵阳市制革厂等是四川皮革工业的顶梁柱,其生产的各种风格的猪服装革,供不应求,盛况空前。  相似文献   

18.
“猪皮得天独厚,牛皮先天不足”,这是业内人士对四川省皮革行业原料皮状况的真实评价。四川省制革业以猪皮为主要原料的特点给全行业的产品结构调整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增加了难度。目前国内用于制革的原料皮构成(按折合牛皮计)其大  相似文献   

19.
在低谷中徘徊了近3年的温州牛皮制革业,进入新世纪后,整体状况已有了明显的改观,虽然牛皮制革企业总数已由原来的1000多家减少至400家左右,但从产品和市场占有率上仍不失“皮革城”之美誉。  相似文献   

20.
2009年是中国皮革行业最困难的时期,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整个行业发展减速,作为“中国鞋都”。温州制革业却是危机与机遇并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