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透射电镜(TEM)原位拉伸在室温下对(110)[110]取向 Ni3AI合金单晶中裂纹的萌生与扩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裂纹沿之字形路径扩展且裂纹的总体扩展路径与拉伸轴平行迹线分析表明,首先激活的是(111)和(111)两个主滑移面上的滑移系;其后在 Schmid因子为零的两个滑移面上的滑移系激活.为了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而建立了一个位错塞积模型位错应力场的计算表明,塞积位错列所产生的应力场导致了第二滑移系的启动,并使得裂纹扩展路径平行于拉伸轴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陈明伟  林栋梁  梁伟 《金属学报》1994,30(7):331-336
利用TEM原位观察技术研究了充氢Ni_3Al{110}型解理断裂裂纹萌生、扩展过程。发现{110}型解理裂纹的萌生是由于{111}型主裂纹前端位错塞积产生的局部应力集中造成的,且氢的存在降低了{110}面的解理能。  相似文献   

3.
利用Stroh 位错塞积模型解释了L12 结构Al67 Mn8Ti25 合金室温解理裂纹的萌生。计算表明,位错塞积优先在与滑移面成35 .3°方向诱发微裂纹, 导致解理断裂。经室温弯曲断口解理面取向的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 测试结果验证表明,L12 结构Al67 Mn8Ti25 合金室温解理断裂裂纹优先在{110} 晶面萌生  相似文献   

4.
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对铁素体-奥氏体双相不锈钢薄膜试样进行了动态拉伸试验,原位观察了裂纹尖端塑性变形过程和位错分布,发现在铁素体相和奥氏体相中,裂尖位错组态有明显差异。在铁素体相中,裂尖无位错区较大,且让错易发生交滑移,在裂纹前端形成较大的塑性区。在奥氏体相中,裂尖无位错区较小,发射的位错在其滑移面内逆塞积。两相中裂尖滑移系的选择都与裂尖Schmid因子有关。但当形变较大时,奥氏体相中裂尖二次滑移系的选择不再为裂尖Schmid因子所支配。  相似文献   

5.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FeNiCu合金在单轴应力加载下的微裂纹扩展行为。分析了相对于裂纹不同角度位置的位错对微裂纹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微裂纹扩展过程中,裂纹在尖端主要的变形机制为滑移带和位错,裂纹尖端在滑移方向<110>发射位错。随着位错的连续增殖,位错密度逐渐增大,形成位错塞积,导致产生位错针扎,微裂纹沿此方向进行扩展。而预设不同滑移方向的位错对微裂纹扩展存在阻碍作用,在位错阻碍效果失效前,当位错相对位于裂纹30°时对裂纹的扩展运动阻碍效果最大,45°次之,60°最小。其中30°位错的滑移方向与裂纹的滑移方向垂直,且应力峰值最大,表示拉伸需要的外应力最大,表现出的阻碍效果最明显。这种抑制微裂纹扩展的效果越强,在裂纹尖端的应力集中现象越明显。而在抑制作用失效后,缺陷处会释放大量势能,使裂纹快速扩展,对材料造成破坏。  相似文献   

6.
借助扫描电镜(SEM)装载的原位拉伸台,观察了经热处理的两种改性高锰钢裂纹萌生与扩展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在改性高锰钢原位拉伸过程中,裂纹源主要为预制缺口处、滑移线密集处、第二相/奥氏体界面及晶界。载荷使奥氏体基体内部形成高密度滑移线,裂纹扩展以向晶内滑移线密集处扩展为主,碳化物/奥氏体界面次之。对于含C和Mn较高的改性高锰钢Mn18,当塑性变形达到一定程度后,由于位错塞积和晶界阻碍效应,碳化物与基体的协同运动受到阻碍,在较大颗粒状碳化物/奥氏体界面产生应力集中,裂纹由此扩展而发生断裂。  相似文献   

7.
梁伟  李强  杨德庄 《金属学报》1997,33(3):292-296
TEM原位拉伸研究表明,尽管双相层片型TiAl基合金中与α2相共存的γ层片相的(1/2)〈110]位错具有良好的可滑移性,并在一些γ层片中(1/6)〈112]形变孪生也较为活跃,但对变形有贡献的滑移系统及孪生系统数目少是室温塑性差的重要原因。提高多晶体双相TiAl基合金室温塑性的关键在于促使(1/2)〈110]{111)以外的滑移系开动。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锈钢Ⅱ型单晶试样在42%沸腾MgCl_2溶液中的应力腐蚀。结果表明,对任何晶面取向的试样,其应力腐蚀裂纹均在最大正应力处形核,而在最大剪应力位置并不发生应力腐蚀.在最大正应力位置的周围虽有滑移线,但在裂纹形核的区域并无滑移线,而在有滑移线的地方却没有宏观裂纹。观察表明,有些滑移线上存在很多蚀坑,在蚀坑较轻微的滑移线上,有许多微裂纹,这些裂纹与滑移线成一定角度(约20°).在应力腐蚀裂纹的形核与扩展中起作用的是位错局部塞积所形成的应力集中.位错塞积应力与电化学过程的联合作用下导致了应力腐蚀开裂,金属表面的滑移台阶虽然也会发生腐蚀,但并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吴建生  林栋梁 《金属学报》1994,30(5):187-194
研究了单滑移位向和多滑移位向Nb单晶在拉伸,压缩及循环变形时的滑移系,根据试样表面滑移线的方向,在极图上确定滑移面,单滑移位向([321])的单晶,在拉伸时的滑移系为(101)[111],在压缩时是(101)[111]和(213)[111].根据bcc晶体变形特点,分析了拉伸,压缩和循环变形的滑移系之间的关系,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复型观察了试样的表面形貌,确定了多滑移位向([110]位向)单晶滑  相似文献   

10.
乔利杰  佘冬苓 《金属学报》1994,30(2):A079-A084
研究了不锈钢Ⅱ型单晶试样在42%沸腾MgCl_2溶液中的应力腐蚀。结果表明,对任何晶面取向的试样,其应力腐蚀裂纹均在最大正应力处形核,而在最大剪应力位置并不发生应力腐蚀.在最大正应力位置的周围虽有滑移线,但在裂纹形核的区域并无滑移线,而在有滑移线的地方却没有宏观裂纹。观察表明,有些滑移线上存在很多蚀坑,在蚀坑较轻微的滑移线上,有许多微裂纹,这些裂纹与滑移线成一定角度(约20°).在应力腐蚀裂纹的形核与扩展中起作用的是位错局部塞积所形成的应力集中.位错塞积应力与电化学过程的联合作用下导致了应力腐蚀开裂,金属表面的滑移台阶虽然也会发生腐蚀,但并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Cu-Fe-Cr原位复合材料中的纤维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世清  毛磊  郭志猛  殷声 《金属学报》2003,39(6):565-568
通过感应熔炼、铸造、锻造和冷拔变形制备了Cu-16Fe-2Cr(质量分数,%)原位复合材料,最终线材(其轧制后的冷拔变形量达到η=ln(A_0/A)=5.42,A_0和A分别为冷拔起始和冷拔后线材的横截面面积)的抗拉强度为980 MPa。将Cu基体选择腐蚀后提取出纤维,采用SEM和TEM观察分析纤维相组织形态。在较低的应变量时,一些Fe—Cr纤维保持着与铸态树枝晶相同的bcc单晶结构,选区电子衍射表明纤维已经形成了〈110〉织构。在较高的应变量时,单根Fe-Cr纤维分为一些由晶界隔开的平行亚单元(宽度约为100 nm),通过亚单元共同的[110]衍射获得了晶粒之间的相对取向关系,相邻晶粒的偏差角在11°—82°之间。根据Hall-Petch关系讨论了原位复合材料的强度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有机溶剂的腐蚀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金属在有机溶剂中腐蚀特点、影响因素和有机 溶剂腐蚀的分类.有机溶剂的腐蚀与水溶液中的腐蚀有很大的区别,在有机溶剂中,金属腐 蚀存在反常现象.还介绍了在有机溶剂中抑制腐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宋洪伟  郭守仁 《金属学报》1999,35(9):948-950
研究了P,S和B含量不同的IN718合金的蠕变性能。结果表明,普通多晶体的蠕变存在补偿效应。一无素通过影响表现蠕变激活能Q和指九前因子ε0,从而影响稳态蠕变速弯ε=ε0e-Q/RT,各度验合金的Q与ε0遵守补偿定律Q=RTclnε0+Q0,式中常数Q0=68.12kj/mol,补偿温度Tc≈810℃,Tc可能近皇IN718合金δ相快速形成的临界温度。  相似文献   

14.
磷在变形IN718合金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洪伟  郭守仁 《金属学报》1999,35(4):387-391
研究了磷在变形IN718合金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磷显著改善了该合金的持久性能,明显延缓蠕变进程,添加0.02%磷可使表观蠕变激活能由678.6kJ/mol提高到746.1Kj/mol,晶界扩散激活能由276.1kJ/mol提高至349.8kJ/mol,磷的作用起因于降低晶界能而偏聚于晶界,从而抑制晶界扩散,降低晶界结合力。  相似文献   

15.
分析电镜原位观察证实,Cu—Al-Zn合金贝民体相变孕育期内可形成溶质原子(Zn,Al)贫化区;孕育期后,贝氏体在贫化区内以马氏体切变方式形核  相似文献   

16.
巴虹 《物理测试》2003,(1):20-21
随着入世,中国的国家实验室认可工作已广泛开展,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是认可实验室的一项重要工作。检测实验室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会常常遇到问题,笔者就检测实验室内开展不确定度评定工作简谈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POLARONINPOLARCRYSTALINTERFACEINELECTRICFIELD①YangBingchu,ChengZhenghuaInstituteofNonequilibriumMaterialsScienceandEnginering...  相似文献   

18.
IN718合金中磷与硫的交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洪伟  郭守仁 《金属学报》1999,35(6):573-576
研究了掺杂不同量的磷和硫对IN718合金持久和蠕变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磷与硫之间存在害的交互作用,这种交互作用削弱了磷的有益作用,增加了IN718合金对硫有害作用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搅拌摩擦焊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综合评述了我国搅拌摩擦焊的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包括接头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材料的流动行为、焊接热循环和温度场以及焊接设备等方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例如,微观组织研究应深入到沉淀相、织构和位错的尺度上,接头性能研究应从工程应用角度出发,材料流动行为和温度分布研究的重点应放在更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和分析上。  相似文献   

20.
吕铮  徐永波  胡壮麒 《金属学报》1998,34(2):129-133
定向凝固的钴基高温合金在原位拉伸研究中发现了两种裂尖塑性区位错结构,在拉伸辊为[511]时,从裂尖发射的是不全位错,在整个塑性区中全错始终以扩展位错的形式存在;[121]时,从裂尖发射的是全位错,位错在离开裂尖向试样内部运动过程中发生扩展,分析了裂纹尖端应力状态对裂尖塑性区位错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