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不同干燥介质温度和不同物料床层厚度下,对碱式碳酸镁纳米花进行干燥动力学实验,得到其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采用薄层干燥模型对所得干燥动力学实验数据进行数学处理,得到碱式碳酸镁纳米花的干燥方程为M_R=exp[-(kt)~n],干燥速率方程为-(dM_R)/(dt)=knM_R(-lnM_R)~((n-1)/n),干燥速率常数k=A exp[(-E_v(1+C_LL))/(RT)],干燥时间指数n=1.738,界面蒸发活化能E_v=16.521kJ/mol,指前因子A=7.214min~(-1),经验常数C_L=29.900 m~(-1)。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褐煤干燥过程,利用煤质水分分析仪和微分热重分析方法,对不同粒级的褐煤在不同干燥温度下进行等温干燥试验,得到了样品含水率与干燥时间、干燥速率与含水率的关系曲线。通过粒级分布系数对褐煤进行含水率折算,并用不同干燥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了在介质温度140℃下3个干燥阶段的干燥方程及干燥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引入粒级分布系数得到的干燥速率特征常数k值,与不同粒级的干燥速率特征常数k的均值相近。根据褐煤的干燥速率和水分的存在形式,将褐煤干燥过程分为3个干燥阶段,分析得出干燥方程模型分别用线性干燥模型、Wang经验模型、Page模型较为合理。根据Arrhenius经验公式建立了ln k与1/T的关系,得到褐煤干燥的界面蒸发活化能Ea=17.088 k J/mol,指前因子A=12.47 min~(-1)。  相似文献   

3.
干燥动力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对现有的几种干燥速率定义及其数学表达式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简述了多孔介质的干燥动力学特性及其湿分迁移机理。对薄层干燥的半理论模型、半经验模型和经验模型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褐煤干燥工艺参数,选用宝日希勒褐煤在160~200℃条件下进行了不同粒级煤样的恒温干燥试验。将试验结果与6种薄层干燥模型进行拟合,利用相关系数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160~200℃温度范围内,不同粒度宝日希勒褐煤的干燥速率曲线均呈现升速和降速两个阶段,干燥速率随干燥温度的升高而增大,1~13 mm的粒度范围内,煤样质量相同时,平均干燥速率随粒度的增大而增大。Page1模型作为宝日希勒褐煤的干燥动力学方程,拟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碱式氯化镁纳米棒干燥动力学方程及参数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不同床层厚度和不同干燥介质温度下,对碱式氯化镁纳米棒进行干燥动力学实验,得到其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采用薄层干燥模型对所得干燥动力学实验数据进行数学处理,得到碱式氯化镁纳米棒的干燥方程为MR=exp[-(kτ)^n],干燥速率方程为-dMR/dτ=knMR(-lnMR)^(n-1)/n,干燥速率常数k=Aexp[-Ev(1+CLL)/RT],干燥时间指数n=1.821,界面蒸发活化能Ev=11.228kJ/mol,指前因子A=4.237min^-1,经验常数CL=55.556m^-1。  相似文献   

6.
薄层干燥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各种类型的薄层干燥方程,并对薄层干燥技术在农产品、水产品、中药材及其他产品干燥特性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7.
以印尼高水分褐煤为试验对象,采用蒸汽管回转干燥技术对其进行静态、动态干燥试验研究。褐煤干燥速率特性试验表明,褐煤粒径和质量基本相同时,干燥蒸汽温度越高,水分蒸发速率越快,褐煤干燥速率越大;褐煤质量相同时,褐煤粒径越小,干燥时间越短,干燥速率越大;褐煤粒径相同时,褐煤质量越小,干燥时间越短,干燥速率越大;褐煤干燥速率曲线常在煤中水分低于空干基水分前出现拐点,即进入干燥降速阶段。通过对褐煤干燥前后的粒径分布、热稳定性分析可知,褐煤干燥过程伴随着细颗粒煤粉的产生,褐煤干燥后细颗粒煤粉增加了14.87%;褐煤干燥前后TS6分别为10.3%和19.2%,均属于低热稳定性煤,且干燥后褐煤的热稳定性好于干燥前;干燥后褐煤的反应开始温度RI和燃尽指数Cb分别降低了7℃和0.1112,相差较小,均极易着火和燃尽。  相似文献   

8.
印尼褐煤干燥和水分再吸收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热重分析仪(TGA)和等温吸湿实验装置对一种印尼褐煤干燥和水分再吸收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干燥过程的平均表观活化能为25.77 kJ/mol,脱去吸附水的表观活化能为33.14 kJ/mol.吸湿等温线的形状为S型等温线,Chung Pfost数学模型更适合于拟合印尼褐煤的等温吸湿过程.  相似文献   

9.
褐煤干燥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化床干燥褐煤具有快速干燥脱水特性,对于内蒙古褐煤煤样,当干燥温度小于200℃时,去除煤样外在水分达到煤样临界干基湿含量所用的最短时间为8min。而当干燥介质温度大于220℃时,干燥速度加快,达到煤样临界干基湿含量的时间缩短到5min。干燥脱水特性方程,符合单项扩散模型,其干燥规律与干燥介质温度和风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李长龙  彭金辉  张利波  李雨  雷鹰 《化学工程》2011,39(4):46-49,68
采用微波干燥技术进行了硫酸铵干燥的研究.通过系统实验分析了硫酸铵微波干燥特性,并采用薄层干燥模型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修正Page模型(Ⅱ)较之其他模型更适于薄层硫酸铵微波干燥的模拟.应用Fick第二定律得到微波功率230-700 W,物料质量150-300 g条件下薄层硫酸铵微波干燥的有效扩散系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  相似文献   

11.
以柳树河油页岩颗粒为原料,在恒温介质干燥器内进行油页岩干燥动力学研究,考察干燥介质温度和颗粒直径对油页岩干燥性能的影响,采用薄层干燥模型中的Lewis模型,对油页岩干燥实验数据进行模拟,确定油页岩干燥方程和干燥速率方程,建立油页岩干燥常数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薄层干燥模型中Lewis模型能较好的描述油页岩在恒温介质干燥器内的干燥过程;其干燥过程主要发生在降速干燥阶段;200℃时油页岩无性质变化,干燥达到平衡时,油页岩含水量可降到0.5%左右,油页岩表观活化能为17~19kJ/mol。  相似文献   

12.
褐煤干燥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建英  程靖  孙国恩 《广州化工》2011,(3):38-39,55
褐煤在我国储量巨大,但由于褐煤含水量大,一直阻碍着褐煤的高效利用。本文介绍了褐煤干燥技术的概况,同时,重点介绍了适用于高含水褐煤的干燥技术。褐煤干燥技术对于我国清洁煤的利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合适的褐煤干燥在煤化工行业有很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以六水氯化镁为原料,碳酸氢铵为沉淀剂,采用直接沉淀法,制备出长约为80μm,直径为5~10μm的棒状三水碳酸镁;通过不同热空气温度及不同湿物料层厚度下的干燥动力学实验,获得棒状三水碳酸镁的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采用相变动力学理论,对干燥动力学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得到棒状三水碳酸镁的干燥方程、干燥速率方程及干燥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4.
田靖  刘兵 《煤化工》2012,40(3):1-5
介绍了转筒、带式、气流、流化床以及振动等主要褐煤干燥技术,对其应用情况及优缺点进行了评述。同时,分析了褐煤干燥技术开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如热源、干燥介质以及加热方式等对干燥效果的影响。每一种褐煤干燥技术都有自身的优势和应用范围,将不同干燥技术进行优化组合,是开发经济合理、环境友好的褐煤干燥技术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褐煤干燥提质技术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在春 《化工设计》2011,21(1):3-5,37,1
介绍褐煤的基本性质和几种褐煤的干燥提质技术,如管式干燥技术、蒸汽流化床干燥技术(DWT法)、热脱水工艺和LFC褐煤干燥等,简单分析各工艺,展望褐煤干燥提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邢磊 《化学工业》2014,(4):24-27
褐煤水含量较高,限制了褐煤的应用范围。褐煤的脱水干燥是褐煤提质的关键步骤。文中综述了不同的褐煤干燥技术,并对其相对优点和局限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褐煤干燥脱水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介绍了褐煤的现状以及褐煤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几种褐煤脱水工艺,如回转管式干燥技术、热脱水工艺、机械热压脱水(Mechanical and Thermal dehydration即MTE),过热蒸汽内加热流化床干燥(Super-heated steam Fluid bed low-rank Coal Upgrading简称SFCU)等,并分析了各自的特点,最后对SFCU工艺做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